一段感情好不好,從彼此相處中的細節就可以看出來。好的感情,是會將愛滲透進瑣碎的生活冷暖中。
那些越處越好的感情,往往有這三個特點。
1
好的感情,不需要討好。
生活中,有多少人都是那樣小心又笨拙的守護著自己的愛情。
以為認真地付出,就可以打動一個人,以為小心翼翼,委曲求全就會離對方近一些。
可是踮起腳尖去愛著一個人,非但沒有被珍惜,反而還換來變本加厲的傷害。
其實,感情本該是兩個人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不用太多的討好。
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與其徒勞無功地討好那些嫌棄你的人,不如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自己身上,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不必為了不喜歡你的人,為難自己;不必為了不在乎你的人,委屈自己;不必為了不值得的人,把自己活成「討好型人格」。
真正好的感情,不需要刻意討好、努力經營。
如果一段感情得讓你耗費巨大精力來取悅,這已註定不是能陪你到最後的緣分了。
真正好的感情,不需要戴著面具偽裝自己,也不需要刻意討好,真愛,都藏在那些最平常不過的細節裡。
黃磊和孫莉從大二到如今,二十多年來,兩人感情熱度不減。
當被問及相處秘笈時,黃磊公開給出答案:「我們在一起時很快樂,不在一起時,兩個人也會過得很好,會找到各自的快樂。即使我在外拍戲,孫莉也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
感情的世界裡,只講願不願意。
對方願意,就會主動。當對方不願意,再吃力地討好,再卑微的懇求,也換不來一點愛。
蘇岑說過:「真正好的愛情,就是不費力。不需要刻意討好,兩個人已是順其自然的舒服。如果一段情、一個人,得讓你耗費巨大精力來取悅,這已註定不是能陪你到最後的緣分了。」
若是一段關係是以你的「討好」勉強維持的,最終往往會讓你心灰意冷、遍體鱗傷。
在路遙的《人生》中,高加林和劉巧珍,雖然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甚至巧珍的家境更殷實。
但高加林畢竟讀過書,有文化,而劉巧珍雖美麗大方,但在思想高度上,她跟高加林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
雖然劉巧珍知道,自己不是高加林喜歡的類型,甚至在精神層面上也配不上他,但她還是想去感動他。
當高加林被辭了鄉村教師的工作,回到農村挖地種田時,劉巧珍就主動找到高加林,幫他去縣城賣饅頭,給他買好煙抽,把好吃的都騰給他吃,甚至不顧父母反對,一心一意跟他好。
但後來因為命運的瞬間轉折,突然把高加林搖身一變為國家幹部, 如此一來,他和在農村的巧珍,就越走越遠。
最後高加林還是離開了劉巧珍,跟那個可以一口氣講出十四種新能源,在縣委廣播站工作的黃亞萍談起了戀愛。
其實在這個世上,感情是最沒辦法勉強的,有時,你可以費力去討好一個人,但卻討不來一個人的心。
凡是費勁維持的關係,都是錯的。好的感情,一定是舒服的。
好的感情,不勉強,不強求,不委曲求全。
感情需要彼此付出,卻不需要失去自我。
與其一味放低自我、討好別人,讓自己失去獨立的底氣,倒不如先討好自己。
一個人最好的樣子,就是按自己的意願,積極向上,隨心而活。
偶爾會聽從別人的意見,但從不卑微討好,失掉自我。
不討好,而是盡情展現自我,讓你看到我的個性與風採。
等到了一定年紀你會發現,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意討好的樣子。
不做感情裡的乞求者,把討好別人的精力,用來好好愛自己,感情反而會更好。
真正合適的人,不需要你拼命追趕,不需要你勉強遷就,他會向著你的方向走來,緊緊握住你的手,陪你看遍美景,陪你走出低谷。
2
好的感情,少不了儀式感。
黃磊曾經在《奇葩說》上面說:
「如果有一天有個男人向他的女兒求婚,而對方說不辦婚禮,那麼他會跟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儀式感都沒有,我認為是不對的。」
在黃磊看來,婚禮,是夫妻最重要的「儀式」。
儀式,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一個詞。其實,在感情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儀式感,去度過平淡的日子。
好的感情,離不開柴米油鹽,但偶爾也需要一些詩情畫意的點綴。
而儀式感,便是感情的升溫劑。
保持儀式感,給對方送禮物是表達愛意的重要方式。
有些婚姻走著走著就散了,只是因為感覺不到愛了。
感覺不到愛是彼此不再說對方的愛語了,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沒有給對方愛的禮物了。
瑣碎的生活中收到你的禮物會讓人覺得生活不那麼枯燥了。
在一次節目中,楊瀾問黃磊,在婚姻生活當中,你們吵架的時候,你怎麼辦?
黃磊說,「咱們中國人不像外國人,抱一抱,親一親,萬事大吉,這事就過去了,中國女人不行,我經常表達的方式就是比如她喜歡吃什麼,我給她買回來,放在桌子上,奧,她一看,還算心中有她,這事就過去了。我們的婚姻基本不吵架,遇到什麼事情,我基本能把她逗樂啊。」
禮物本身就是思念的象徵,它是否值錢,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你想到了對方。
禮物有價,愛情無價。不時地為愛人送上一份禮物,訴說對方愛的語言,你們的婚姻的城堡會更加堅不可摧。
鄧超曾送過孫儷一雙看上去能指導足部穴位按摩的襪子。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這個襪子,就很想笑了,覺得送襪子的人也太有意思了。
這真的是鄧超的精明之處。
一雙不起眼的襪子,背後卻是一個肯為對方花心思、逗對方開心的有趣的靈魂。
千萬不要低估這些小禮物的重要性。
禮物送得好,婚姻質量差不了。
我們常常以為,鑽石,包包,這些看上去很貴的東西,才能讓一個人感到幸福。
一雙襪子誰都買得起。但它帶來的幸福感,卻是你花重金也買不到的。
生命中那些讓你開心、讓你感動的禮物,往往都不是因為太貴,而是因為對方感受到了你的用心。
鄧超和孫儷這麼幸福,離不開日常的儀式感。
很多人認為結婚就是搭夥過日子,所謂牽手、擁抱、送禮物、製造點浪漫等的舉動可有可無。
聰明的夫妻,不會因為激情退卻就放棄儀式感,而會精心創造浪漫的細節,給冷卻的婚姻升溫加熱。
莫文蔚曾分享過她婚姻裡的一個幸福場景。
她說:「由於工作的原因,和老公聚少離多,但每次回到家裡,我都能收到一束美麗的鮮花,年年如此。」
禮物不講貴重或便宜,在於心意。愛你的人總怕給你的不夠。
珍視感情的人,最懂得如何取悅自己的伴侶。
儀式感是感情的保鮮劑。
朋友光輝,每逢周末,定要給家裡添點花花草草。
每當過節,也總會和愛人之間互送禮物,此外,還要變著花樣的吃吃飯,逛逛街。
很多人都覺得他太過折騰,便勸他好好生活,別到處折騰。
可朋友卻說,感情中的儀式感,非旦不多餘,反而還是一種調和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感情中的儀式感,也是一件容易讓人遺忘的事情。
它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總能為感情中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些許光輝,讓生活不再暗淡無光。
有一對夫妻,在離婚的最後30天裡,妻子要求丈夫每天和自己擁抱,親吻,親手,說我愛你。
結果,30天後,夫妻都不想離婚了。
丈夫說:「那段時間我所忽略掉的她對我的關心和愛,又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
一段感情,如果沒有經營,沒有一點點儀式感,當初在一起的初心終將會被瑣碎的生活磨得一乾二淨。
感情總會從最初的轟轟烈烈,變得平平淡淡。 很多人在時光的蹉跎下,慢慢地忘記了感情最初的心動。
兩個人總會在相處中產生摩擦,也會因為生活的艱辛而感到疲倦。
但擁有儀式感的一個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一份帶有自己心意的禮物,都會讓疲憊的愛人卸去一天的煩惱,讓對方對生活充滿希望。
情人節送給愛人一束玫瑰,沒有預兆地送她一束,驚喜之後,她會特別高興。
在一些重要的日子,為愛人精心準備一頓晚餐,給愛人一個小禮物,都能讓感情保鮮。
多花點時間和精力經營和維護感情,讓它保持溫度,才有更多的幸福和溫暖的時刻。
3
好的感情,少不了陪伴和理解。
楊絳先生和錢鍾書先生的愛情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他們幸福的婚姻羨煞了一大批人。
他們的婚姻之所以能保持長久幸福,除了兩個人本身擁有的深厚感情外,也少不了他們對婚姻的經營,更少不了彼此的陪伴和理解。
錢鍾書先生,可謂是「生活白痴」。他不會繫鞋帶、走路會摔跤、吃飯用不好筷子,也不會修東西,與楊絳在一起時,生活起居全靠她打點。
有一次錢鍾書不小心打翻墨水瓶,染了房東家的桌布。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不久,錢鍾書弄壞了門軸,不能關門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在倫敦時,錢鍾書額骨上生了一個疔,很久無法痊癒。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治。」
錢鍾書先生想寫一部長篇小說,為了他研究著述志業的成功,楊絳先生要他減少教課鐘點,致力寫作。
為節省開銷,楊絳辭掉女傭,親自上陣照顧錢鍾書先生的生活起居。生活艱苦,但她並不感覺委屈。
錢鍾書可以全身心投入學術研究,少不了楊絳的功勞,因為他知道楊絳永遠是他堅強的後盾,有楊絳的陪伴,所有創作的困難和生活的苦難,都不值一提。
楊絳為錢鍾書「犧牲」了很多,錢鍾書並沒有一味享受,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默默「回報」妻子。
人們常說,懷孕是一個女人最為脆弱的時候,也是她最需要照顧的時候。
在楊絳懷孕時,為了照顧她,錢鍾書學會了煮飯燒菜,雖經常弄壞東西,卻懂得了如何體貼照料人,讓楊絳在孕期感受到他的關懷和愛意,克服孕期的種種不適。
錢鍾書知道楊絳愛面子,大家閨秀第一次挎個菜籃子出門買菜有點難為情,特地陪她一同去小菜場。
他怕楊絳操勞一家的生活太勞累,便自己關上衛生間的門,悄悄洗衣服,雖然洗得一塌糊塗,統統得重洗,但是他的體貼讓楊絳感動不已。
錢鍾書和楊絳既是恩愛夫妻,也是相互扶持和陪伴的夥伴,在最需要彼此的時候,給對方幫助和關懷,給對方勇氣,挺過一個個難關,共同承受命運。
好的婚姻,離不開彼此理解,互相陪伴。
她心疼你的不易,你了解她的辛苦;她陪你上刀山,你陪她下火海。
兩人經歷無數磨難和艱難險阻,一路跌跌撞撞,卻依然捨不得放開彼此的手,一路攙扶,一路前行,相濡以沫,白頭到老。
楊絳的母親叫唐須嫈,出身富貴人家,少時曾在上海著名的務本女中讀書,她的不少女同學後來都活躍在政界或者文壇。她後來嫁給了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成了家庭主婦,但是她卻絕對不是低人一等的「保姆式主婦」。
相反,她憑藉自己的才識和智慧,將自己的婚姻打理得非常出色,她本人更是,賢惠但不迂腐,溫柔但有主見,平和卻有智慧。
楊蔭杭是胡適的老師,做過政府官員,還曾經是名律師。但是回到家裡,他跟妻子唐須嫈,更是無話不談的知己。丈夫每次回家,除了和她聊日常,還會拿出一些案子和她討論,見識極高的唐須嫈,總能提出一些獨到見解。
楊絳先生在《回憶我的父親》中曾提到:「他們談的話真多,過去的,當前的,有關自己的,有關親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氣的……
他們有時嘲笑,有時感慨,有時自我檢討,有時總結經驗。兩人一生中長河一般的對話,聽起來好像在閱讀拉布呂耶爾的《人性與世態》。」
婚姻幸福的訣竅之一就是,一定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好的感情,都要求雙方主動去付出,去澆灌,才會培育出飽滿的果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