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偉:記者節上論記者節

2021-02-15 現代質量備份號

11月8號是中國的記者節——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

記者節和護士節、教師節、醫師節、警察節一起,是我國僅有的五個行業性節日之一。記者節是一個不放假的工作節日。

記者節在別的國家也有,也有稱為新聞節、出版節的,但總體設立的不多,我查資料顯示不會超過十個國家。

我個人一向地、十分地反對依照行業設節日,因為這不但沒有必要、而且不合適——

沒必要:作為勞動者、五一節都涵蓋了、沒必要搞特殊;

不合適:設立節日一方面構成了事實上的行業不平等、另一方面也無法適應行業快速發展的新情況。

比如設在9月10號而導致極其缺德的教師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家其實互相學習、彼此都是老師,教師節只針對教師職業就不妥、是搞特殊化;比如記者節,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憑什麼職業記者被特別優待?

此風一開,隨著教師節、護士節、醫師節、警察節、記者節的逐漸設立,可以想見將來以職業為節的情況會越來越多,而節日多了不但會導致節日貶值,而且會造成效率下降——須知四大文明古國在近代的衰落和長期積攢下來的繁文縟節、諸多節日關係密切——文化傳承是必要的,但必須揚棄,否則就會導致背上包袱、效率下降,多虧了中國有破四舊和文化革命,否則大陸地區還跟港臺一樣,女子婚後隨夫姓之類的糟粕一定還有,更不用說瘋狂的初一燒頭香了。

印度節日目前大約是中國的兩倍,導致動不動就放假——顯然這導致印度的競爭力不如中國。

當然記者節已經設了,那就過唄,反正一時半會也不會有什麼變化。而且這不妨礙我寫文章談談對記者行業的一些想法。網上的解釋:記者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行業。主要從事新聞紀錄,新聞報導等。所以記者這個行業很重要!因為在資訊時代,我們觀察世界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新聞。因此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不是真正的世界、只是媒體和記者希望我們認為的世界而已。所以媒體從來就是金主的一種工具、不存在真正獨立公正的媒體,而記者則是金主的手套、所謂記者和良心掛鈎更是徹頭徹尾的鬼話!在資訊時代下,傳播方式和能力極速發展,雖然有自媒體的存在,但總體來看、其影響力與職業記者不可同日而語。在這種情況下,記者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如何理解新聞、如何看待作為新聞工作者的記者,不可不察。同別的文科專家一樣,新聞專家們為了揚名立萬、紛紛給新聞下定義,這導致新聞的定義超過170種,其中和我們關係密切的有兩種,大致如下——這兩種不同的新聞觀造成了大量的新聞亂象:比如中國傳統的媒體(包括央視、尤其是新聞聯播)基本還是按照陸定一的定義來做,四平八穩、莊重正統、趣味不足;而大量的商業媒體則按照西方的方式來,絢爛多姿、三俗當道、烏煙瘴氣。所以我們看新聞的時候最好看看報導主體、用不同的標準理解。不論是中式新聞還是西式新聞,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傾向於報導小概率事件,因為按照資訊理論的公式,事件的信息量等於其概率的對數的負數,簡而言之,事件概率越低、對應的信息量越大、新聞價值也就越大(西式新聞這一點更突出),因為這樣可以擴大新聞的信息密度、在有限版面傳遞更多信息、增加點擊量或銷售量,這樣才能掙到錢。所以新聞報導的內容其實和現實不吻合(中式新聞會好些),因為其小概率性更為突出。這樣新聞和記者(尤其是西式風格)就面對一個悖論——本來新聞要讓受眾儘可能了解事情的全貌,但實際模式是傾向於報導小概率事件而使記者信用下降,造成了雙輸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們更願意相信記者是一個美好的職業、絕大多數記者也是正直敬業的,但偏偏大家的感覺是防火防盜防記者。坦率講,記者行業是改開時期墮落明顯的行業,而且絕對處於墮落榜的第一集團!

2013年10月19日,《新快報》記者陳永洲以涉嫌損害企業商譽的罪名被長沙市公安局拘留——2012年9月26日到2013年6月1日,陳永洲曾發表10篇有關中聯重科「利潤虛增」、「利益輸送」、「畸形營銷」及涉嫌造假等一系列批評性虛假報導。2013年10月30日,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檢察院對新快報記者陳永洲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批准逮捕。2014年10月17日,《新快報》記者陳永洲被判刑1年10個月。這是個罪有應得的結果,然而令人驚異的是《新快報》在陳永洲被抓後兩次以整版頭條叫囂「請放人」和「再請放人」,態度之狂妄、黑白之顛倒、法治之淡薄,皆擊穿底線!《新快報》,感謝新社會、感謝政府吧,爾等肆意妄為,放在古代早褪下褲子、打爛屁股和嘴了!

2014年9月3日,上海警方發布稱,偵破一起以輿論監督為幌子,通過有償新聞非法獲取巨額利益的特大新聞敲詐案件,涉案的21世紀網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此案涉及被敲詐的企業之多、金額之大、涉案之廣、情節之惡,均令人瞠目結舌!21世紀網可謂全線淪陷,最後導致21世紀網被責令停辦!令人齒冷的是,21世紀網總裁沈顥被抓後,其妻舉牌招搖過市、混淆視聽,後來又偽稱不知道丈夫行為——怎麼可能?以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丈夫拿點錢能不知道?還要不要B face了?

2015年11月7日習馬會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會後記者會接受新華社、香港中評社及臺灣旺報提問,不過,就在張志軍回答旺報記者問題時,臺灣媒體人周玉蔻突然在現場大鬧、要求發言,質疑張志軍回答太少、沒有誠意,號召「臺灣記者為何不抗議?」撒潑耍賴之醜態、粗鄙野蠻之無理,頗有牛二王婆之風採,聞者側目!

2015年11月6日起,多張南京美齡宮的航拍照片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被吹捧為氣勢磅礴、巧奪天工。多家媒體無恥轉發,包括人民日報!
無節操者流著哈喇子說「從俯瞰的角度,該建築宛若一顆奪目碩大的藍寶石,周邊深綠色的植皮襯託與深秋時節的法國梧桐黃葉,將中山陵外的陵園路勾勒出一條項鍊,而小紅山上的環山路猶如項鍊上的吊墜,美齡宮的主體建築便成為鑲嵌在吊墜上一顆璀璨的綠寶石。」甚至有腦殘者牽強附會說「這是蔣介石送給宋美齡的愛情信物。蔣宋戀如何山盟海誓,情比金堅云云。」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聞慧斌處長說,傳說很美麗,現實卻很骨感,真實的歷史是,項鍊與蔣宋戀沒有任何關係,蔣介石也沒有授意建築師將美齡宮設計成項鍊形狀。因為上過初中的讀過中國歷史,都知道美齡宮大興土木之時,正是日寇侵佔東北、偷窺華北、妄圖將中國亡國滅種之時,作為政府領袖居然幹出這種桀紂無恥之事,然後被現在眾多媒體追捧?因為上過初中的學過生理衛生,看這張圖片你們難道想不起那啥啥嗎?我都替你們臉紅。你們記者學文科可是高中才分科的、肯定學過生理衛生,我很懷疑你們初中升高中是怎麼搗鬼成功的!

以上只是典型案例,我們搞管理的都知道,發現一件事情、意味著十件同樣的事情沒被發現,所以媒體的醜聞啊,實在是多得不行,明白人都知道。不信你看看每次有什麼熱點事件時,南方系、新京報、澎湃、網易、鳳凰臺之流是如何大放厥詞、招搖生事的!正因為如此,雖然我們寧願相信記者的主流是好的、而且情況也確實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行業給大家太多的失望,雖然這是全球的普遍問題、不是中國的獨有現象,但我們仍然希望中國的媒體能更爭點氣,不要辜負了國家的偉大發展和快速進步。記者們,你們該長點心,多說該說的話、多做該做的事!

他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在莫斯科電臺當播音員,人家就能自己人愛之切切、讓敵人恨之入骨!1941年德軍兵臨莫斯科近郊,擬定的十三人黑名單中,第一名是史達林,第二名便是尤裡列維坦——這是何等的忠誠和成就!這是何等的褒獎和偉大!下圖是西柏坡的新華社舊址,就一間房,但戰鬥力爆表,讓自己人揚眉吐氣、讓敵人頭痛不已。

因為類似的問題還存在,比如2019年39個越南偷渡者死亡事件中,某些官媒當了西方反華媒體的傳聲筒,十分糟糕!
比如我整理的毛主席在國慶的照片集在新浪被限制而無法閱讀——

刪封無常,只能在現有三個號遊擊迂迴

所以請同時關注三個號以保證及時閱讀

相關焦點

  • 記者節!今天的頭條留給我們自己!
    問就是今天過節 · · · 今天是 第21個中國記者節 中國記者節 這是中國繼教師節之後獨立確定的 第二個以職業命名的節日
  • 記者節·光明青年連連看
    新媒體時代,記者早已不再只是碼字工,他們多才多藝、能拍會剪。11月8日,記者節到來之際,九張光明網小夥伴海報,帶你了解他們的技能——「文字」「攝影」「攝像」「採訪」「主持」「直播」「編輯」「剪輯」「十項全能」,九個符號九張圖,你對上了嗎?
  • 馳騁綠茵場 慶祝記者節
    為營造健康向上的文體氛圍,搭建部門之間的交流平臺,增強員工體質和團隊合作精神,展現報社新風貌,在第21個中國記者節來臨之際,由中共湛江日報社機關委員會和湛江日報社工會委員會聯合主辦的「慶祝第21個中國記者節暨湛江日報社第八屆職工七人制足球聯賽」11月7日在赤坎區高田仔晨曦足球場拉開戰幕。
  • 記者,永遠在路上——寫在第21個記者節
    永遠年輕 永遠熱淚盈眶 永不停歇 永遠在路上 與時間賽跑,做時代記錄人 ——記者節快樂當天,蹲守海河醫院近兩個月的記者們合影留念。
  • 中國記者節|通化日報社一名資深記者的心路歷程——在最好的年華與...
    第二天把稿子交給主任正等著他表揚我幾句時,只見他瀏覽了一遍,然後拿個粗筆在稿紙上一行一行認真地刪,最後剩下還不到300字,此刻我知道了自己與一名合格記者的差距。從那時起,我一邊向老記者學習,一邊多看報,還找了很多新聞方面的書充實自己,每日如饑似渴地研究、琢磨稿件。半年後,我被任命為要聞部副主任。
  • 記者節訪談:選擇看見,我們共奔走著
    在這個記者節前後,作為新聞學子大本營,深度訓練營對話多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精心為大家準備了一系列訪談記錄。這是記者節系列活動的最後一篇文章,在這裡,深度營的實習生將會分享他們在訪談過程中的感悟與收穫。如果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除了一腔熱血的宣言外,我們還需要具備哪些新聞人必備的技能與形象特質?藉此,在這第21個記者節,我們有幸與數位記者前輩深度對談,在展開他們與新聞的故事的同時,也記錄下那些比表面更遼闊且激動人心的細節瞬間,試圖從中尋找答案。
  • 【記者節】讓我們做一次自己的熱點
    旗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延輝講話,他指出,「記者節」凝聚著黨和人民給予新聞工作者的一份特殊榮譽,我們光榮神聖,我謹代表旗委政府向辛勤工作的新聞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為理想、為集體、為社會我們記錄時代堅定守望在第21個記者節到來之際我們以職業為節是榮光也是責任是寬慰也是鞭策
  • 致敬記者節 江西,一個名記輩出的地方!珍惜你身邊的記者朋友!
    從被譽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記者」黃遠生,到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鄒韜奮,再到被譽為「新聞學開山之祖」徐寶璜,江西湧現太多的名記大師。仰望歷史星空,當代江西新聞人該如何?今天記者節,吾輩當有為!黃遠生
  • 記者手記|上海電視節中兩個難忘的瞬間
    記者手記|上海電視節中兩個難忘的瞬間 澎湃新聞記者 楊偲婷 2020-08-08 09:09 來源:澎湃新聞
  • 記者節,讓我想起曾經的「瘋狂」
    今天是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 窗外是明媚陽光下閃著金光的銀杏樹,屋裡茶几上的白茶已經冷了很久,電視裡播放著法國電影《苔絲》。我「葛優癱」般陷在沙發裡,眼睛盯著電視,心已飄回遙遠的2009年。 借這個平淡而慵懶的記者節,講一個親身的經歷——「臥底傳銷窩點」的故事。
  • 記者節|今天,我們為自己驕傲!
    晨曦微光中,為採訪到第一手信息,記者帶上「武器」趕赴一線; 炎炎烈日中,為拍攝一個鏡頭,記者不停變換機位,找尋最好的角度;寂靜深夜裡,為斟酌稿件中的一個詞語,記者苦苦思索,夜不能寐。
  • 今天記者節,向他們致敬!!!
    聊著聊著就變成了採訪  刨根問底,一針見血  讀文章,看著看著就開始挑語病  「的、地、得」,不容用錯    他們,就是記者  作為時代變遷的記錄者  社會責任的守望者  他們一直在路上,永遠不停歇  今天,第二十一個記者節  向他們致敬!
  • 第21個記者節, 美國藍調歌手用歌曲紀念中國戰地記者方大曾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今年即將迎來第21個記者節,也就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美國知名藍調歌手Eric Allen發布了他個人專輯中的一首新曲片段,名為《She Waits》,歌中的主人公是中國的一名戰地記者。
  • 記者節,致敬那些曾經挺身而出的人
    11月8日,中國第19個記者節。哥這裡想跟大家聊聊那些曾經星光燦爛的中國記者,你或許多多少少聽說過他們的故事,他們手中的筆都曾有千重山的重量,影響過無數人。為了揭露黑磚窯,崔松旺選擇了臥底暗訪,他連續4天在火車站假扮智障人員,揀菸頭、要飯,為了讓人相信自己的身份,甚至搶食地攤上別人吃剩的涼皮,最終矇混過關,被人販子以500元的價格賣進黑磚窯。
  • 第16個記者節,新聞人都去哪兒了?
    在第十六個中國記者節到來時,小編整理了媒體人的幾類去向,讓我們共同體會這個行業的酸甜苦辣。  今天,11月8日,迎來第十六個中國記者節。與往年記者節來臨前的熱鬧和喜慶相比,今年的記者節似乎有些清冷和寂寞。也許受到關注最多的,是近些天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的幾組記者生存狀態的圖片對比,在此貼中,想像中的風光無限與現實中殘酷苦逼形成了強烈反差。
  • 我的名字叫記者——「大地行者」共慶第17個記者節
    2016年11月6日,以「大地行者」為主題的第十七個記者節主題晚會在大同大學音樂廳成功舉辦,該晚會由中共大同市委宣傳部、大同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大同大學
  • 陝西日報社慶祝第二十一個記者節茶話會舉行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王嬌莉 阮班慧 李宗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1月6日,陝西日報社慶祝第二十一個記者節茶話會在西安曲江惠賓苑舉行,陝西日報社領導幹部、編輯記者、行政人員及子報網刊共600餘人歡聚一堂。
  • 慶祝第21個記者節:黨報老報人的「新聞情」
    老報人的「新聞情」2020年11月8日,我們將迎來第21個記者節,《廣元日報》報頭上的年月日,已翻過了32個年頭。三十春秋彈指一揮,三十華載砥礪前行。32年來,《廣元日報》追隨廣元發展的浪潮,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 我院新視傳媒獲第七屆紅楓大學生記者節多個獎項!
    文字 | 王振達排版 | 孔慶芸責編 | 孟娜12月15日,第七屆紅楓大學生記者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晚在湖南大學舉行。>融合報導類優秀獎;(晚會現場來自公眾號「紅楓大學生記者節)第七屆紅楓大學生記者節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指導,湖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湖南大學、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紅網聯合主辦,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承辦。
  • 董倩:現身央視記者節晚會,講述自己在抗疫一線95天的採訪心得
    央視記者節晚會董倩講故事關注點之1——7:46秒的深情講述本次董倩的講述時長為7:46秒,這應該說是一個時間很長的講稿,但是在董倩的娓娓道來中,讓觀眾知道了她在武漢採訪時的那些背後的感人故事。她心疼這些年輕的同事,她們的年紀幾乎就是她的孩子,哪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往槍口上撞?可是她們穿上白衣就是戰士,只能向前。蔡利萍要鼓勵她們,還要做表率給她們看。而此刻劉院長正躺在病床上經歷著九死一生。蔡護士長每天微信問他:你感覺好嗎?那個時候劉院長像溺水一樣喘不上氣,可是他告訴她:我好多了,你放心,你忙你的,你那裡缺不了你。我不用陪,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