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號是中國的記者節——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
記者節和護士節、教師節、醫師節、警察節一起,是我國僅有的五個行業性節日之一。記者節是一個不放假的工作節日。
記者節在別的國家也有,也有稱為新聞節、出版節的,但總體設立的不多,我查資料顯示不會超過十個國家。
我個人一向地、十分地反對依照行業設節日,因為這不但沒有必要、而且不合適——
沒必要:作為勞動者、五一節都涵蓋了、沒必要搞特殊;
不合適:設立節日一方面構成了事實上的行業不平等、另一方面也無法適應行業快速發展的新情況。
比如設在9月10號而導致極其缺德的教師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家其實互相學習、彼此都是老師,教師節只針對教師職業就不妥、是搞特殊化;比如記者節,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憑什麼職業記者被特別優待?
此風一開,隨著教師節、護士節、醫師節、警察節、記者節的逐漸設立,可以想見將來以職業為節的情況會越來越多,而節日多了不但會導致節日貶值,而且會造成效率下降——須知四大文明古國在近代的衰落和長期積攢下來的繁文縟節、諸多節日關係密切——文化傳承是必要的,但必須揚棄,否則就會導致背上包袱、效率下降,多虧了中國有破四舊和文化革命,否則大陸地區還跟港臺一樣,女子婚後隨夫姓之類的糟粕一定還有,更不用說瘋狂的初一燒頭香了。
印度節日目前大約是中國的兩倍,導致動不動就放假——顯然這導致印度的競爭力不如中國。
當然記者節已經設了,那就過唄,反正一時半會也不會有什麼變化。而且這不妨礙我寫文章談談對記者行業的一些想法。網上的解釋:記者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行業。主要從事新聞紀錄,新聞報導等。所以記者這個行業很重要!因為在資訊時代,我們觀察世界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新聞。因此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不是真正的世界、只是媒體和記者希望我們認為的世界而已。所以媒體從來就是金主的一種工具、不存在真正獨立公正的媒體,而記者則是金主的手套、所謂記者和良心掛鈎更是徹頭徹尾的鬼話!在資訊時代下,傳播方式和能力極速發展,雖然有自媒體的存在,但總體來看、其影響力與職業記者不可同日而語。在這種情況下,記者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如何理解新聞、如何看待作為新聞工作者的記者,不可不察。同別的文科專家一樣,新聞專家們為了揚名立萬、紛紛給新聞下定義,這導致新聞的定義超過170種,其中和我們關係密切的有兩種,大致如下——這兩種不同的新聞觀造成了大量的新聞亂象:比如中國傳統的媒體(包括央視、尤其是新聞聯播)基本還是按照陸定一的定義來做,四平八穩、莊重正統、趣味不足;而大量的商業媒體則按照西方的方式來,絢爛多姿、三俗當道、烏煙瘴氣。所以我們看新聞的時候最好看看報導主體、用不同的標準理解。不論是中式新聞還是西式新聞,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傾向於報導小概率事件,因為按照資訊理論的公式,事件的信息量等於其概率的對數的負數,簡而言之,事件概率越低、對應的信息量越大、新聞價值也就越大(西式新聞這一點更突出),因為這樣可以擴大新聞的信息密度、在有限版面傳遞更多信息、增加點擊量或銷售量,這樣才能掙到錢。所以新聞報導的內容其實和現實不吻合(中式新聞會好些),因為其小概率性更為突出。這樣新聞和記者(尤其是西式風格)就面對一個悖論——本來新聞要讓受眾儘可能了解事情的全貌,但實際模式是傾向於報導小概率事件而使記者信用下降,造成了雙輸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我們更願意相信記者是一個美好的職業、絕大多數記者也是正直敬業的,但偏偏大家的感覺是防火防盜防記者。坦率講,記者行業是改開時期墮落明顯的行業,而且絕對處於墮落榜的第一集團!2013年10月19日,《新快報》記者陳永洲以涉嫌損害企業商譽的罪名被長沙市公安局拘留——2012年9月26日到2013年6月1日,陳永洲曾發表10篇有關中聯重科「利潤虛增」、「利益輸送」、「畸形營銷」及涉嫌造假等一系列批評性虛假報導。2013年10月30日,長沙市嶽麓區人民檢察院對新快報記者陳永洲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批准逮捕。2014年10月17日,《新快報》記者陳永洲被判刑1年10個月。這是個罪有應得的結果,然而令人驚異的是《新快報》在陳永洲被抓後兩次以整版頭條叫囂「請放人」和「再請放人」,態度之狂妄、黑白之顛倒、法治之淡薄,皆擊穿底線!《新快報》,感謝新社會、感謝政府吧,爾等肆意妄為,放在古代早褪下褲子、打爛屁股和嘴了!2014年9月3日,上海警方發布稱,偵破一起以輿論監督為幌子,通過有償新聞非法獲取巨額利益的特大新聞敲詐案件,涉案的21世紀網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此案涉及被敲詐的企業之多、金額之大、涉案之廣、情節之惡,均令人瞠目結舌!21世紀網可謂全線淪陷,最後導致21世紀網被責令停辦!令人齒冷的是,21世紀網總裁沈顥被抓後,其妻舉牌招搖過市、混淆視聽,後來又偽稱不知道丈夫行為——怎麼可能?以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丈夫拿點錢能不知道?還要不要B face了?2015年11月7日習馬會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會後記者會接受新華社、香港中評社及臺灣旺報提問,不過,就在張志軍回答旺報記者問題時,臺灣媒體人周玉蔻突然在現場大鬧、要求發言,質疑張志軍回答太少、沒有誠意,號召「臺灣記者為何不抗議?」撒潑耍賴之醜態、粗鄙野蠻之無理,頗有牛二王婆之風採,聞者側目!2015年11月6日起,多張南京美齡宮的航拍照片在朋友圈被瘋狂轉發,被吹捧為氣勢磅礴、巧奪天工。多家媒體無恥轉發,包括人民日報!刪封無常,只能在現有三個號遊擊迂迴
所以請同時關注三個號以保證及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