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了電影《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馮紹峰和劉亦菲主演。最後人妖和諧共存的結局很打動人心。世界就應該是這樣多元包容的,越豐富越美好。對於其他生命來說,人類其實是後來的闖入者,也是野蠻的掠奪者。
劉亦菲主演的白纖楚對曾經為她擋了壞孩子們潑向她的硫酸的袁帥說:「你身上有一種人類缺失的東西:善良。」
情節並不特別離奇,畫面也不是特別華美,但故事是很溫馨的。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我以為來自日本的《百變狸貓》,曾經給學生看過,學生寫的影評發表在《作文與考試》上了。
貼出來與大家共享:
智慧的愚昧
——《百變狸貓》觀後
廣州外國語學校高二(1)班 段文昕
對於《百變狸貓》這部電影,有一個人的評價很有「匕首」的味道:「流著宮崎駿的血,向人類妥協。」
我不太願意把這部電影的主題定位在環保方面,雖然由宮崎駿監製,但可愛的畫風下呈現的是對人的巨大拷問,毫無宮崎駿電影的那種猶如春風拂面的輕柔之感。
它們雖然擁有神奇的幻術,還是無法決定自己的人生。如果說這僅僅是一場狸貓與人類之間的戰役,那麼人與人之間呢?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又何來幻術,使之呈現一個像電影裡那樣沒有痛楚與殺戮的結局呢?
我們在進步的過程中交流與融合,卻並不是每一次的融合都被大眾認可,所以,融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與失落用輕鬆地畫風體現出來。這是日本人的智慧,更是他們的深度,用智慧的手段來呈現人類的愚昧之處。
那麼那些不會幻術的狸貓呢?被不得已放棄,被殺害,被殘忍的時光拋在回憶的沙灘裡。即使再柔和的方式,也只是畫出了澎湃的大海岸旁冰冷的屍骸。我們無能為力,只能奮力追尋。
在這場被衝擊的戰役裡,狸貓雖有反擊的權利,卻沒有勝利的資本。因為前景這樣的殘忍,我們連放棄的力氣都沒有。
電影的結局是平淡的,狸貓最終在人類的前進力量之下融入到了人類的世界。除了偶爾可以變回狸貓躲回樹林,他們終於變成和人類別無他樣的動物。從「人類也是動物啊,可他們怎麼比佛祖還要厲害」的感嘆,到成為精於算計、事業有成的人類。充滿荊棘的道路被縮短成一個多小時,倒也不覺得唐突。
狸貓越努力,反而與夢想越來越遠。誰都聽過這樣一個詞:不合時宜。就像人和狸貓,狸貓總是不合時宜的,所以被淘汰也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人說動畫片就一定要溫情,哭哭就好了,最後回歸真實的生活還是要像狸貓在人群中生活那樣,那樣的符合時宜,那樣的大眾化,那樣的擠在地鐵裡一聲不發。
最後狸貓用幻術變幻出自己曾經的家園,從高樓大廈到山川湖海,一秒;從綠草如茵到瓦塊堆積,也是一秒。對著那些在草地上奔跑的狸貓大聲地說:「看!那是一年前的我們啊!」她說:「我心裡其實知道,過去的交給偶爾回看的時候懷念,而怎樣把自己和好,捏成被大多數人認同的人,才是比夢想重要的東西。」
狸貓失去童心就不是狸貓了。我們失去了多少,最後還是不由自主地成為了人。
常勝將軍註定戰死沙場
——《百變狸貓》觀後
廣州外國語學校高二(4)班 許 瀅
《百變狸貓》,又名《平成狸合戰》,描述的是一次狸貓與人類之間的鬥爭,一次狸貓註定失敗的鬥爭。
狸貓的形象代表了很多其他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動物——純樸、團結、善良、容易滿足,就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沒有了童真童心的狸貓就不是狸貓了」這句話響徹天際。正如孟子所說的「性本善」。
電影中人類的形象則恰恰代表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破壞自然,漠視天譴,自欺欺人以及沒有窮盡的欲望。正如荀子所說的「性本惡」。
為什麼說這是一場狸貓註定失敗的鬥爭?狸貓不弱,它們有團結的力量與堅定的決心,它們甚至擁有人類一直夢想擁有的能力——變身術。可是變出來的銅牆鐵壁抵擋不了真槍實彈——科技的力量。幻像在弱者手裡只能用來欺騙自己。很多人說看到狸貓們用幻像讓綠意重回大地時被淚水模糊了眼睛,不知是不是我無情,我想到的就只是失敗者要承受後果無可厚非。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史上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理論,我們應該從狸貓的故事裡學到些什麼。
變成人類的狸貓是勝利者嗎?人類是勝利者嗎?或者大家都只是不同時代的失敗者而已。
常勝將軍註定戰死沙場,一如被淹死的往往是那些會遊泳的人。
在更為強大的人眼裡,我們也只是狸貓,黑眼圈暴露我們的疲憊與恐懼。風水輪流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狸貓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熊芳芳評點:
兩位小作者都對《百變狸貓》的悲劇感和喜劇性有深刻的體味,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於宇宙和生命的大悲憫。在她們的心中和眼裡,狸貓就像人,人也像狸貓,在強大的環境中,每一個生命都無法自主。為了保有某些東西,我們往往必須失去某些東西,生命的殘缺性與悲劇性幾乎是人類以及宇宙間所有生命的終極宿命。宇宙間沒有絕對的勝利者,每一個生命都是在向世界攫取的同時也被剝奪。《百變狸貓》以「帶淚的笑」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的真相。段文昕的文字更為感性,你能夠從她的文字裡面感受到她對於人性失喪、自我失喪、樂園失喪的一種椎心之痛與憂慮彷徨;許瀅的文字偏於理性,思想敏銳,語言犀利,一針見血,結尾的警策猶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的《喪鐘為誰而鳴》,引人深思。
狸貓的世界——《百變狸貓》影評
廣州外國語學校高二4班 胡艤緣
很多很多年前,很多年前,當東京還有大片的山林,那裡還住著一群狸貓。
有一天,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家園已不是自己所熟悉的模樣。人們挖開山林,修建房屋。狸貓們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努力地學習變身術。先是不停地製造意外事故或恐嚇當地居民,後到發起妖怪大作戰卻被人類的謊言所掩蓋,他們終於意識到,他們無法阻止人類破壞的腳步,為了活下去,只能適應人類的生活。
電影中的狸貓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總是直立行走,他們就像人一樣。那些努力地反抗人類的、認為自己的力量足以把人類一舉消滅的狸貓們,最終卻是像玉一樣碎了。看到這裡,不禁想到人類也是這樣,自以為是地想要改造自然,最終卻是自食其果,只是狸貓們是為了自己的家園,人類卻是為了自己的欲望。
狸貓正吉說了這樣一句話:「人類真是了不起啊。我一直以為他們跟我們一樣也只是動物罷了。但因為這件事,我終於了解到他們似乎擁有比神佛更大的力量。」這句話,明明是在讚美,卻分明讓人覺得好笑。什麼是比神佛更大的力量呢?是移山?還是能夠引發更多的災害?而人類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來的事又往往讓人匪夷所思:「把山剷平,再把土丟到別的山去。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啊。我覺得真是莫名奇妙。」人類這樣的破壞自然,最終也是不能徵服自然的。因為人類再高等,終究也只是動物。大自然才擁有神佛的力量,稍稍抖動一下肩膀就會讓我們瞬間毀滅。大自然一視同仁地對待眾生,我們和其他的動植物們才是同一戰線的盟友,都要遵循著大自然的規律生活下去。而想想現實世界中的那些動物們,他們真的會變身成人類得以生存嗎?答案可想而知。
當狸貓們發動妖怪大作戰,企圖重新得到人們的敬畏時,人們卻把這當作一場遊行,只覺得好玩。當狸貓們滿心歡喜地以為終於成功時,電視機裡的房地產老闆卻是面不改色地「承認」這次的遊園是自己默許的一次「神奇樂園」的遊戲。狸貓們恐怕從未想過人們早已沒有了敬畏之心,沒有了信仰,他們心中眼中都只有利益。所以他們一次次地讓狸貓們出乎意料,讓狸貓們一次次在慶功宴上從雲端跌到底谷。
當狸貓們走投無路,他們只能接受狐狸的建議「變成人類生活」,「在這個大東京,只有這條生存之道」,而不會變身的狸貓,只能讓他們自生自滅。就像我們所知道的,在現實中,只能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就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我們的英語老師給我們看過一段話,中文大致是:「我小時候夢想著改變世界,可是太難了。於是我決定要改變自己的國家,可仍舊做不到。於是我決定僅僅改變我的家人。直到我死之前才明白,如果我一開始,就決定改變自己,我就可以改變我的家人,然會我就有可能改變我的國家,最後,我說不定就能改變世界。」
這一部電影中,似乎包含了太多。而那些狸子,真的就如同人類一樣。他們會快樂地笑,會難過地哭。有時候他們也像人類一樣的自私無能。當他們第一次作戰成功時,有狸貓提議為事故中死去的人類默哀,但他們卻在默哀的過程中忍不住哈哈大笑;當他們高舉著勝利回歸的英雄時,聽到電視中的報導有異樣,拋下英雄就去看電視,結果英雄被踩到重傷;當四大長老開著所謂的會議時,畫面中卻是他們圍坐在一桌,手中抓著一把撲克牌。以人的角度看,這些行為不符合什麼道德的規範。可放在那樣的環境中,看著他們單純地為勝利而開懷,為意外而焦急,又覺得合情合理。感覺就像是一群孩子,不是一定要有多善良,一定要有多仁慈,一定要有多認真。而我們,越長大,需要衡量的越多,需要考慮的越多,我們勝利時要顧及失敗者的感受;我們做事時,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到底是那樣的單純質樸好?還是這樣的心思縝密好?我不知道。
狸貓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反照著人的世界。
熊芳芳點評:
相比狸貓,人類是高等動物。所以人類會贏得戰爭,贏得土地。但在至高之處,世界另有主宰,這主宰絕不是狸貓所說的「擁有比神佛更大的力量」的人類。相比人類,狸貓是低等動物,即便他們擁有神奇的變身術,終敵不過人類的「心術」。所以高等動物的世界裡充滿了謊言與戰爭,而低等動物的世界裡充滿了笑聲與遊戲。「失去遊戲之心還算得上是狸貓嗎?」這是狸貓的自白。人類的遊戲之心早已在一步步的進化中失落。比智慧,人類似乎是贏家;比快樂,也許人類永遠輸給了狸貓——無論他們的生存處境如何。胡艤緣的文字有著細膩的人性體察,借狸貓的悲劇來反思人類的悲哀。到底是誰失去了自己的世界,答案未必如自信的人類所以為的那般明朗。
麥子的新書:
1.《生命語文課堂觀察》(2017年10月,灕江出版社)
封底評論:
許多優秀的語文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他們把自己對語文的熱愛、對語文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完全融在一起了。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感受到的豈止是獲得新知的滿足,更是老師的智慧和熾熱感情,以及這種智慧和感情遷移到自己心靈深處而點燃的蓬勃的生命之火。我想這可能是熊芳芳老師「生命語文」的追求和意義所在吧。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 蘇立康
從當下語文教師的評價標準上看,熊芳芳老師堪稱語文教育——閱讀教育的高手。她的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的才華、智慧,令語文界前輩汗顏,同輩敬畏。她的才智主要體現在對文本的理解力與開掘的深度上。她的學識、理性與哲思(往往被認為是男性專擅的領域),使大多數男名師相形見絀。她是中語界最好的教師「之一」——為了表明我不太「特立獨行」,只能作這樣較為保守的評價。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 潘新和
熊芳芳老師的課,燦爛、深邃、豐富、精微,她總是能引領學生走到人性的深處,她用純真詮釋純真,用叛逆解讀叛逆,用虔敬頂禮虔敬,用浪漫擁抱浪漫。她的課堂上充滿了具有「種子般力量」的語言和具有「種子般力量」的事例,足夠你在課後饒有興味地重溫一千遍。在她的課堂上,你不期然地就卸下了一些東西,又不期然地擁有了一些東西——她把課堂變成了一個魔幻隧道,讓每一個人一旦通過就變成了另一個迥異於先前的自己。「為生命而為,用生命而為」,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她的課,擔得起「人間好課」。
——特級教師、中國作協會員、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十佳教師作家、《讀者》《意林》《格言》等籤約作家 張麗鈞
我們的課題《名師課堂教學細節藝術研究》,將熊芳芳老師作為研究和學習的對象,她的課堂教學,大氣而細膩,簡約而豐厚,揮灑自如而不失精緻。
——「精緻語文」首倡者、全國優秀語文教師 徐傑
2.《生命語文》(2017年7月,灕江出版社)
封底評論:
熊芳芳老師提倡的生命語文與我提倡的生命美學十分一致,我仔細看了她近年來的語文教學探索,非常欣賞。生命進入語文,靈魂進入語文,同時,語文也進入生命,語文也進入靈魂,熊芳芳的「生命語文」讓語文真正成為語文,令人振奮,更令人欣慰。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國際傳媒研究所所長、著名美學家 潘知常
生命教育首先是教育的價值追求,關切學生的生命成長是學校教育最為正當與高貴的努力。語文作為基礎教育最為重要的課程,它首要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生命情懷。學生有了豐富和純淨的生命情懷,閱讀與表達自然就有了源源不絕的內在動力。熊芳芳老師首倡的「生命語文」是生命教育在課程與教學中最為卓越的落實,她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肖川
融激情與理性、思考與方法、廣博與精透、課堂與生活於一體,是熊芳芳老師的《生命語文》留給我的第一印象。但入之漸深,便會發覺知識只是橋梁,教育教學的核心是人,是對生命的宗教性的關懷。這樣的作品,就像一棵藏著粒粒黃金的麥子,樸素而悠遠,自在而坦蕩,執著而悲憫。不同類型的老師,會從不同層面的生命對話中獲取不同的教益。
——南明教育及全人之美課程聯合創始人、南明教育總校長 魏智淵
3.《高考大作文》(2017年7月,灕江出版社)
封底評論:
芳芳老師是我們雜誌「名師講堂」專欄作者,主講作文已近三年。她的每篇作品甫一發來,我都是第一個讀者,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拜讀,而且停不下來。她談文學,也談生活;她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她開闢寫作新思想,領悟作文之常道;她意氣風發,辭無所假,如一股清新之風;她人如其文,真摯動人。讀她的文章,如欣賞一部精彩大片,讓人盪氣迴腸,大呼過癮之餘,思想翻湧,精神明亮,醍醐灌頂。
——北京《語文世界》主編 田劍波
看著學生的那些文章,我常常想:天哪,芳芳老師是怎麼教他們的呢?他們寫下的文字,總是充溢著一種難以言表的青草氣息。是屬於青春飛揚的寫意,是屬於成長漫長的困頓,是紛蕪繁雜的辭藻掩蓋下的真摯和心動——無論是何種風格類型,流露在字裡行間的那份認真足以讓人欣喜。
——《求學·高分作文》編輯:盧燕華
熊芳芳老師的作文教學著眼於思維、情感、智慧與真理,試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解讀作文教學的難題,從理性的高度闡述作文的方法,不再是簡單的機械組裝,而是精神的折射、情感的洋溢、思維的深入。熊芳芳老師靈動的語言、廣博的閱讀、理性的思考、敏銳的洞察、深邃的思想、豐沛的情感、有效的作文教學實踐,是一般老師難以企及的。
——湖南永州市教科院 吳春來(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華語文網2010年度之最人物)
熊老師為我們插上了一雙隱形的翅膀,讓我們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的真諦,把所有年輕的追逐和拼搏都化作最美麗的文字。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真實的思考和真心的文字,讓我們真正地體驗到了,寫作是帶著感情的理性思考,語文是生活的一點一滴。
——武漢大學 夏星
4.《高考微作文》(2017年8月第二次印刷,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封底評論:
我是芳芳忠實的擁躉。我曾在各種場合近乎饒舌地講述芳芳帶給我的感動和啟迪,我曾向立志教好語文的同行近乎脅迫地推銷芳芳的書。在我看來,與其說芳芳為語文教學而生,不如說語文教學為芳芳而待。芳芳之好,在愛,在智,在憫,亦在敏。這部及時推出的《高考微作文》,救了對「微作文」一籌莫展的天下考生。如果你有福得到一本,請接受我由衷一賀。——語文特級教師、中國作協會員、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十佳教師作家、
《讀者》《意林》《格言》《思維與智慧》等籤約作家 張麗鈞
「微作文」,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片段寫作,我一直視之為古老的文體,範本如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論語》等。不過,這本書讓我訝異的並非「微作文」這個概念,而是熊芳芳老師閱讀的觸角,以及閱讀帶給她的思維廣度和言說的歡暢。她非常熟悉那些優秀的中國當代作家——理解包括這些作家在內的同時代人的經驗和思考,顯然有助於讀懂這個時代和這個時代的人與事——這是不少語文教師欠自己的一課。也正是閱讀的支撐,熊芳芳老師得以自由出入於語言學、文學、美學、文體學等領域,為自己的談論灌注「思」的氣韻。她不只是在談作文、談作文教學,她的文字深深糾纏她對人性之複雜、對人的命運之輾轉的體恤與同情。
——詩人、大夏書系策劃人、《教師月刊》主編 林茶居
微作文,或可稱為斷章,至少需要三個方面的建構,一是基於人性和審美的普遍的價值觀,二是擁有相對成熟的語言自覺能力,即在語言的運用上具有寫作者的辨識度,三是寫作者不是靠知識的豐富性取勝,而是靠思辨的深度。因此,關於微作文的訓練,事實上是對一個人的思想能力的訓練,是關於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態度的訓練。每個人生活在這裡,對著這個世界表達,價值觀是如此重要,而微作文的寫作,就是價值觀的寫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熊芳芳可謂精於此道,原因在於,她長期以來錘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深深懂得生命的秩序,而她恰好又是一個具有語言自覺能力的人,她對詩歌的體悟,對箴言的熟稔,讓她的微作文訓練課擁有了與眾不同的價值判斷和語言張力。
——詩人、財經作家、獨立書評人 蘇小和
5.《語文:生命的,文學的,美學的》(2016年12月第三次印刷,教育科學出版社,入選「中國教育報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和「中國教育新聞網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封底評論:
這是我近幾年看到的一部談語文教學談得相當好的一部書,是一部理性色彩濃厚的著作,與這一領域某些淺顯而浮泛的「經驗之談」形成鮮明對比。作者對語文以及語文教學深切而獨到的體悟,為中國語文教學提供了一份寶貴的經驗。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作家 曹文軒
長期以來,我們接受的是一種屠宰式語文教學,就是將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大卸八塊,弄死了欣賞。好文章有氣息有溫度,它是活的。熊芳芳用「心」觸摸經典文學中的心靈氣息和溫度。這是最有價值的。
——20世紀最後的散文家、鄉村哲學家 劉亮程
她用語文演繹和鋪張生命的華麗和莊嚴,她從生命的視角觀照和解讀語文的內涵和指歸,這樣的課程自覺和人文擔當,使她的課堂具有了鮮明的個性追求和獨特精彩,更具有了不同凡響的理性和高度。
——「本色語文」首倡者、著名特級教師 黃厚江
語文教育是要通過各類優秀語言形式的浸潤和滋養,在教師與學生生命的共情中,培養學生功用性的語言素養和非功用性的精神素養,使之成為語言優雅、精神優美的健全的語文人。這是熊芳芳老師已有的追求,也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應有的追求。
——浙江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特級教師 鄭逸農
6.《語文不過如此》(2014年1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封底評論:
熊芳芳老師有自己思想人生的系統觀念,這樣宏觀的理念,在中學語文教師中可謂鳳毛麟角。她對許多文本的鑽研深度,肯定在一般特級教師水平之上。尤其是對難度特別大的文本,如《等待戈多》的分析,達到的深度令人驚訝。
——語文教育家、著名學者 孫紹振
教育的理想,是心靈的交流,是師生相互發現、相互欣賞、相互提升,共同譜寫生命的樂章。熊芳芳老師基於自身的實踐和體悟所形成的這些文字,展示了她抵達這一理想的真誠努力。
——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語文教育家 王尚文
熊芳芳的美,是靈動、澎湃背後的雋永、寧靜。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 潘新和
讀熊芳芳老師的文章,不由想起博爾赫斯的一個篇名:「交叉小徑的花園」。語文不是學理,而是一件美麗而芬芳的事,是以語言為腳步的旅行,這才是它的真相,沿著不同小徑走進去,即會遇見自己的風景。只有性靈之人,才屬於語文,才能恢復語文的本原,才被邀請走進語文的深處。虐待語文的事每天都在發生,是愛得不夠造成。而熊芳芳老師在和語文戀愛,在和語文消磨時光,我把她的這些文章視為寫給語文的一封封情書。她的豐富、細敏和深刻,是愛出來的。
——著名作家、央視一套《看見》欄目主編 王開嶺
熊芳芳,筆名麥子,生命語文首倡者、研究者及踐行者、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專欄作家、人教社部編教材培訓專家、百度優課年度優秀講師、深圳市「十三五」重大招標課題負責人、《教師博覽》籤約作者、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編委、第五屆「求學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決賽命題人、首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首屆全國中語「十佳教改新星」、「荊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帶頭人」、「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廣州市骨幹教師」、《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山東師大「名師智慧研究」課題歷經三年的研究成果,總主編巢宗祺)一書收錄的30位名師之一、《十大名師與十大理念》(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名師教學思想與教法研究」成果)一書收錄的10位名師之一。2016年入選「百年中國語文人」博物館(百年語文教育史上200位著名語文學者和著名語文教師)。系第三屆「語文報杯」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全國一等獎第一名得主,四次獲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錄像課《行道樹》曾在中國教育電視臺西部教育頻道「走進新課程」欄目播出。2015年2月被《教育家》雜誌做人物專訪深度報導《生命語文:種子的事業》。2016年9月被《中國教師》「教學流派」欄目報導《「生命語文」十五年》。出版專著七部:《生命語文》(朱永新題字,曹明海作序,魏智淵、王開東等題寫封底評薦)、《語文:生命的、文學的、美學的》(孫紹振作序,曹文軒、劉亮程、黃厚江、鄭逸農等題寫封底評薦,入選「中國教育報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和「中國教育新聞網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語文不過如此》(孫紹振、王尚文、潘新和、王開嶺等題寫封底評薦)、《高考微作文》(張麗鈞、林茶居、蘇小和等題寫封底評薦)、《生命語文》(升級版)、《高考大作文》、《生命語文課堂觀察》等。 近年來應邀赴新加坡及國內各地講課講座400餘場,指導學生在CN刊物發表文章500餘篇。
微信公眾號:shengmingyuwenxff
歡迎分享,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