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六部曲橫跨影史30載,徹底顛覆了電影工業。但同時,史詩的背後也經歷了許多辛酸變化。深挖鏡頭後的那些故事,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星際帝國」。
盧克·天行者原本的名字被設計為「盧克·弒星者」,一直到電影開拍,才被改名「天行者」。
▲盧卡斯看中馬克的誠實與簡單,能夠體現出[星戰]的真實感
[星球大戰]在開拍前,一度是無人問津的項目,沒有人願意擔風險來參與製作。無奈之下,喬治·盧卡斯只有喊來自己的好哥們史蒂文·史匹柏擔任製片人。對於這個堪稱當時影史上最大豪賭的項目,史匹柏毫不猶豫地加入。
▲時至今日,史匹柏依然會收到第一部[星球大戰]的盈利分紅
出人意料的是,英國傳奇男星亞利克·基尼斯在答應出演「歐比旺·肯諾比」之前,將[星球大戰]的劇本稱為「垃圾童話故事」。
▲最終製片方誘人的「票房分紅」協議讓亞利克達同意扮演這一位傳奇絕地武士。通過[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亞利克的收入超過了9500萬美元。
[星球大戰:新希望]中高級星區總督威爾霍夫·塔金的扮演者彼得·庫欣,在拍攝過程裡,覺得自己的道具鞋穿起來非常不舒服。於是,庫欣穿著拖鞋完成大部分的戲,他還堅稱自己的腳從沒有出現在鏡頭裡。
▲果然拍不到腳,用上半身演戲就夠了
▲「拖鞋黨」的片場拖鞋最終還被陳列成展覽品
影片中盧克·天行者的故鄉——塔圖因上的許多建築,都是劇組真實搭建的。
▲[星球大戰]正式開機拍攝的場景便在突尼西亞的沙漠裡
▲這些建築至今仍被保留在突尼西亞,其中一些還被當地人長期使用
在拍攝「垃圾碾壓機」這場戲時,由於長時間無法呼吸,導致馬克·哈米爾一邊臉頰的血管破裂。
▲為了完成剩餘的戲份,劇組不得不調整故事框架和拍攝角度,以避免拍到馬克臉部的穿幫鏡頭
鈦戰鬥機的引擎聲,實際上是將潮溼路面上汽車的行駛聲與大象叫聲混合在一起的音效。
▲來感受下低配鈦戰機的轟鳴聲
[星球大戰]開頭莉婭公主所乘的「封鎖穿越者號」,其實是「千年隼」最初的設計模型
▲呆板的長柱形船身的確不夠韓·索羅秀操作啊
片中的爪哇語是在祖魯語基礎上,進行加速後的改版;格裡多所說的語言其實是南美洲的蓋丘亞族語。
▲爪哇人的言語蠢萌蠢萌的
賞金獵人博斯克的服裝其實是「神秘博士」裡的回收太空衣。
▲由此看來劇組的資金還是很緊張滴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開拍前,馬克遭遇了一場車禍,面部受到嚴重創傷。在後來拍攝過程中,馬克又被「丸帕」咬傷導致「雪上加霜」。
▲一個擁有原力的男人,終究還是躲不過命運的戲弄
盧卡斯最初打算讓一隻戴著面具、手持拐杖的猴子來演「尤達」。
▲盧卡斯大大,你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吧!
盧卡斯最初想在[星球大戰:絕地歸來]中,用藍色光劍代替盧克失去的綠色光劍。但盧卡斯擔心這會使觀眾困惑,同時他也更加偏愛「綠色」,所以便放棄了替換的想法。
▲綠色光劍代表著理智,藍色代表的暴力是最後的解決之道
1982年上映的[星際旅行2]原打算副標取作「可汗的復仇」,為避免與「星球大戰」系列混淆,才改成「可汗之怒」。
▲[星球大戰]、[星際迷航],傻傻分不清
[星球大戰:絕地歸來]裡大佬賈巴的三個侍衛的名字分別為「Klaatu、Barada、Nikto」。這三個詞語出自1951年的[地球停轉之日],片中外星人Klaatu拯救地球的魔咒三字經便是「Klaatu barada nikto!」
▲[地球停轉之日]中善意的外星人Klaatu(左)
▲[地球停轉之日]劇本中的經典外星語
▲押赴盧克、索羅、楚巴卡的三個醜得慘絕人寰的傢伙就是「Klaatu、Barada、Nikto「。與《西遊記》中的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屬於同一類逗比
▲國外居然還給這仨貨出了公仔,從左至右:Klaatu、Nikto、Barada
賞金獵人IG-88頭部的設計靈感,來源於[星球大戰:新希望]裡塔圖因星上酒吧的冷飲機。
▲這設計也太后現代主義了吧
[星球大戰:絕地歸來]這一項目開拍時的代號為「藍色的收成(Blue Harvest)」。代號引用自1929年的電影[紅色收成](Red Harvest),靈感來源於黑澤明的[用心棒](片中的收成危機)。
▲「藍色收成」項目,action!
▲盧卡斯激動不已,不停地向自己的偶像介紹自己的創意
在盧卡斯最初的劇本草稿中,歐比旺與尤達最終脫離「原力」,回歸本體,與盧克一起並肩對抗達斯·維德,最後大家一起回到恩多慶祝勝利。
▲最終成片的父子大戰似乎更有戲劇衝突
▲結尾的幻影現身也更加令人無限感動
(未完待續)
(本文原刊載於看電影APP手機客戶端,請在app store、安卓各大應用平臺,搜索「看電影雜誌」或「大魚互動」並下載)
八卦掌門 | 沒有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