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變身」明星這題,有正確答案嗎?

2020-10-13 骨朵星番

| 毛豆


《演員請就位》中,辣目洋子並沒有被同臺競演的胡杏兒和黃奕遮住光芒。


最新一期節目中,辣目洋子在表演完《小偷家族》中殺了前夫,撿了一個女兒的「媽媽」後,得到了現場導師的一致認可。郭敬明覺得自己感覺在看一部紀錄片,趙薇則給出了「真老天爺賞你飯吃」的評價。爾冬陞評價更高:「你將來可以當影后。」


大眾對辣目洋子的記憶多來源於搞笑短視頻,網紅的身份讓人很容易忽視她其實已經出演過院線電影《胖子特工隊》和多部影視劇,包括去年在優酷播出的競演綜藝《演技派》,她同樣是其中表現出色的一位跨界選手。從「網紅」到「演員」的進階之路,辣目洋子用了四年的時間,才算是拉開帷幕一角。比她進階速度稍微快一點的,是前段時間大火的「新脫口秀演員」李雪琴。

隨著短視頻平臺和網紅孵化公司的崛起,網紅已經從現象變成了產業,個體「生命」周期不斷縮短,一個個求生存的網紅正在努力扎進娛樂圈,但結果都會如辣目洋子和李雪琴這般盡如人意嗎?giao哥和藥水哥在《中國新說唱2020》初期掀起一陣喧囂後,重操直播舊業。早期網紅南笙、張辛苑已被遺忘在網際網路角落。


強烈的反差面前,網紅想要進階做明星,這條路到底該怎麼走?市場還保持著張開雙臂歡迎網紅入局的姿態嗎?


範例:走出過往,抹掉痕跡


在「網紅」進階「明星」的道路上,除了辣目洋子,還有一些尚且算是成功或是初見成效的紅人,他們在不同的處境裡努力完善「明星」的標籤,也在為更多人的成功提供參照。

我們發現,有不少網紅轉型演員的藝人,由於轉型相當成功,其網紅出身反而在走紅後並不為很多人所知。比如熱播劇《半是蜜糖半是傷》的女主角白鹿,開播首日就以#白鹿演技#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稱讚其演技,表示「表演細節處理的很好」。這些年,《鳳求凰》《招搖》《烈火軍校》等劇讓她收穫大批劇迷,後面,白鹿還有《女兒國》《夢回朝歌》等多部待播劇,不愁聲量。



靠作品「刷臉」且表現不錯,證明白鹿的演員身份是站穩了。白鹿曾經僅是網絡微電影《貓的樹》工作室小演員的她,如今成功突圍,並且擁有豐富資源和未來可能。

和白鹿一樣,被觀眾心疼了整個夏天的「小哥」宋威龍也是從《貓的樹》工作室被挖掘。「長腿老頭」憑藉《下一站是幸福》《一家人之名》等爆款劇集,徹底實現了從小網紅到大男主的躍遷。而且相比白鹿,宋威龍的發展勢頭似乎更猛烈,也更被業界看好,1200餘萬微博粉絲的背後,代表著他有成為下一個「頂流」的可能。



除以上這兩位,同是網紅出身的沈月和章若楠也都正站在娛樂圈風口上。

如今提起沈月,網友第一反應可能是「杉菜2.0」「小美好」或飽受爭議的時尚「繆斯」,但幾乎不會有人想起她早期是在微博上被各大攝影圈喜愛的日系網紅。

前段時間,章若楠曾經因疑似擔任頂流蔡徐坤MV女主一事被送上過熱搜。和上面其他三位相比,章若楠擁有「初戀臉」標籤和強大的影視資源,搭檔許光漢的《你的婚禮》,有李易峰在的《號手就位》。



即便有以上這些看起來較為成功的案例,但還有更多的網紅,處在摸索前路,或者是面臨的轉型的十字路口。

比如和辣目洋子一起參加《演員請就位2》費啟鳴,還有曾經的三位校花宋伊人、陳都靈和黃燦燦。



費啟鳴擔任過口碑劇《我在未來等你》的男主角,而宋伊人也擔綱過大劇《將夜》的女主角,陳都靈則和沈月合作過劇版《七月與安生》。


在後續資源上,他們有的有院線電影,有的在中小體量網劇中打轉,發展勢頭不盡相同,但問題基本趨同:有一兩部大製作或知名IP傍身,卻依然缺乏辨識度和代表作,並未在演員身份上得到更多外界的認可。



從資源質量、個人知名度到觀眾認可度上來看,費啟鳴、張予曦、宋伊人、陳都靈、黃燦燦這幾位都還未將演員之路走時。在網紅和明星的中間地帶裡,摸索著前進,觀眾也看不清模糊的身份背後他們的未來。

而這也似乎是大部分轉型演員的網紅的命運。這樣看來,即便如沈月、章若楠等幸運地完成了從「網紅」到「明星」身份嬗變的藝人,儘管在演技和實力上不乏爭議,但出圈的作品、優質的資源、過得去的演技,已然讓他們可以被稱之為「轉型範本」了。



反例:有人躍遷,有人墜落


當遺憾的是,即便轉型踏進演員圈的網紅不在少數,但這一群體始終未能出現真正的SuperStar,有潛力的藝人不在少數,被人遺忘的卻可能是大多數。

娛樂圈並不是對每一位網紅都敞開大門。但「審美」或「審醜」並不重要,在激蕩的市場中走出「網紅」舞臺,網紅走向明星的路線也越來越五花八門。

亞文化綜藝給眾多網紅提供了相比演戲更便捷的「入圈通行證」,其中選秀節目自然是高發地帶。

今年四月,當林小宅在《青春有你2》舞臺上結結巴巴地哭著發表「我覺得網紅的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不會再關注我,不會再看我,不會再喜歡我」的感言的時候,這位粉絲千萬的頭部網紅想成為偶像的決心,一覽無餘。



林小宅不是孤例。和她一起參加《青你2》的段小薇。最終,她們都沒能成功出道,節目結束不久,她們也重新做回網紅,繼續耕耘電商和模特事業。只是經過選秀節目放大後,她們的人氣和口碑都有了波動,收穫了人氣,口碑爭議也如影隨形。

而不久前,通俗大膽的言論、搞笑戲謔的風格走紅的giao哥和藥水哥,不約而同選擇參加《中國新說唱2020》,節目開播初期,關於giao哥和藥水哥的討論聲量非常高,不過,很快他們就雙雙被淘汰了。



和二人在說唱舞臺上曇花一現的表演一樣,giao哥和藥水哥的rapper身份還沒開始就宣告結束。很快,他們就重回直播間,做起老本行。只是和從前相比,又多了些參加音樂節這樣的機會,算是《中國新說唱2020》帶給他們的紅利。

對於這一類網紅而言,轉型明星失敗在意料之中。參加綜藝增加曝光收穫口碑爭議,或許是更重要的收穫。

實際上,網紅轉作明星失敗不是今天才有。

2007年,當奶茶妹妹的一張照片引起全網直男歡呼的時候,很快,張辛苑、南笙在豆瓣走紅,獲封「豆瓣女神」稱號。走紅後的張辛苑和南笙都曾嘗試就此打入娛樂圈,但拍戲和錄綜都沒掀起大的水花,反而因為「照騙」等爭議遭到反噬,直接宣告「豆瓣三大女神」時代的結束。



如今張辛苑、南笙可能已不被千禧一代所知,她們被埋葬在上個網際網路時代的記憶裡。南笙和張辛苑可以說入局過早的網紅,沒能趕上網劇誕生並高速發展的時期,沒能搭上網紅轉型明星的首班車。但回顧這些年的網紅走紅歷程,這趟車似乎已經到了停發的時刻。


未來:紅利銳減,門檻更高


從以上成功或失敗的網紅轉明星的案例來看,決定他們是否轉型成功的關鍵詞有三:名氣流量、作品資源、適合路線。

不難看出,網紅數量爆發並且大量投入影視圈是在2017年至2018年前後,首先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讓網紅群體規模驟然擴大;其次是影視劇中甜寵劇、青春劇、古裝輕喜劇等類型的興起,剛好形成契機,出現選角缺口,同時亞文化綜藝開始形成爆款趨勢。



胡一天、沈月、章若楠、劉宇寧等人,基本上都是在此期間被挖掘入圈並走紅。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期產出的網紅基本形成了當下轉型藝人中的中堅力量,再往後是甜寵青春等小體量類型網劇的類型淤積與審美疲勞,以及行業回歸理性造成的提質減量,影視寒冬和上半年的影視圈停擺,更是讓無數演員失去了工作機會。甚至在今年,還出現了藝人「網紅化」的特殊現象。

再從網紅轉型明星這門生意的性價比來看,並非所有人都能成為下一個「胡一天」「章若楠」,無論是網紅這一群體自身條件極容易形成同質化的先天限制,還是後續資源缺乏直接導致的快速被遺忘,以及「速成」的演技和實力缺乏競爭力等問題,都在大環境的更迭下使得網紅的性價比直接下降,反過來,網紅轉型明星的投入與紅利,也不如以往多。網紅轉型明星的輝煌時刻或許將定格,而未來將來會更難,無論是入圈門檻還是後續運營發展上。

但是,既然路還沒有被堵死,總能有人奇襲突圍。

在眾多網紅轉型明星的案例裡,靠演戲吃飯要看顏值和名氣,即便演技實力不突出,也能形成一定範圍的市場影響力,在一部分觀眾和製片人裡受認可,但幾乎很難出現像黃渤和王寶強這樣草根出身憑實力逆襲成為國民演員的案例;如果靠綜藝突圍,要麼在爭議裡先飛一會兒,要麼靠一門「手藝」,憑藉唱歌rap甚至口條、幽默感走紅。



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楊迪曾經是網紅?楊迪第一次被人所知曉,是因為在《中國達人秀》中展現出了極其浮誇的表情,憑藉著這一特色,被眾人稱為表情帝,此前是網絡上知名的惡搞博主,憑作品出圈。參加《火星情報局》後,憑藉搞笑天賦觀眾帶來諸多笑點,並積極參加多檔綜藝,有數據統計,僅僅2017年一年中,就參加了36檔節目的拍攝。

儘管如此,楊迪也用十五年時間在娛樂圈中站穩了腳跟,還登上了春晚,可以說楊迪的成功轉型是「天賦+機遇+努力」的共同作用,三者缺一不可。而當下轉明星的網紅大多是盛世美顏傍身,反而「有趣靈魂」是稀缺的。



無獨有偶,不久前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中走紅,靠才華圈粉,沒得冠軍讓很多觀眾意難平;辣目洋子拍了劇集、綜藝,還在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單元故事裡亮相,她著有當下內地娛樂圈稀缺的喜劇女演員的身份,也直接增加了她的辨識度和競爭力。


回到一開始想要討論的命題,網紅出身的明星,生命力是否已經衰竭?哪種網紅更具有破壁成功的可能性?事實上,回歸理性的影視圈依然看重網紅的市場號召力,卻無形中鑄造了更多的門檻和專業條件,僅僅想要體會去標籤和小火一把的網紅,憑藉一兩部作品很難再形成聲量。雖然市場還是會給這個群體留有適合的類型角色坑位。



當下網紅轉明星的方式,從「憑藉名氣想躍遷」的1.0時代,過渡到「專業運營拼資源」的2.0時代,直到現在的「量體裁衣選路線」的3.0時代,當這條路失去了充滿誘惑的巨大紅利,它只會變得趨於常態化,無論是想轉明星的網紅還是新入圈的年輕藝人,本質上不再有區別。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