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惡,叫不孝敬父母

2020-12-23 如風輕似雲淡

父母子女,只有這一生的緣分,不管是好是壞,下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孝敬父母,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有的人眼中,卻只顧一味地向父母索取,等到毫無用處,反倒需要兒女的照顧時,他們便開始各種嫌棄了。

人前噓寒問暖,背後不聞不問。

在市區工作的堂哥,是家族中在仕途上最引以為傲的人。

作為三十年前的中專生,憑藉優異的成績,堂哥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市裡的財政部門。

出身農家,為人踏實勤奮,靠著過硬的才氣和人品,堂哥逐漸脫穎而出,走上領導崗位。加上儀表堂堂,英俊瀟灑,不乏高幹家庭爭相託人做介紹,都希望他能成為自家的上門女婿。

於是,我們就有了後來的堂嫂子,她是一位局長的女兒,長得端莊大氣,性格開朗,待人最是熱情,對誰都一副自來熟的樣子。在和我們聊天時,總不忘說起,她對兩位老人的關心和關切。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堂哥在五十出頭的時候,被確診為腫瘤晚期,在錯失手術治療機會後,回老家保守治療。

自覺愧對父母,愧對親人的堂哥,強忍著自身的傷痛,對每一個去看望他的親朋好友極盡勸慰,並堅持要和父母同住在老房子裡。

堂嫂子承擔起照顧堂哥的起居,因為一輩子都沒有做過飯,也不太做家務,所以,會做的事情並不多。她早已習慣了當「指揮」,但堂哥已經無能為力,家中大小事都只能由兩位老人去做。

堂哥病逝後,堂嫂子便很少再回老家。她偶爾回來,兩位老人依舊向從前一樣,做好飯菜端上桌,等她吃。堂嫂子依舊能說會道,囑咐兩位老人要保重自己,但對於這些,沒有人再應和她。

有的人,孝敬老人,永遠都只停留在嘴皮子上,在外人看來,的確做得無可挑剔了。但實際上,卻沒有半點行動,巨大的反差,讓明白真相的人,感到徹頭徹尾的心寒。

孝敬老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做了什麼。哪怕幫著父母一起燒火做飯,張羅出一餐飯菜;哪怕拿起掃帚,幫著掃一次地。不是做給外人看,而是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周全。

父母生病時,抱怨多過照顧。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指的是老人(父母)病重臥床時間太久,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有沒有辦法隨時照顧起居,時間久了需要上班掙錢,可能連人影都看不到的。

在如此殘酷的現實下,一個人是否真心孝敬父母也就一目了然。閨蜜是一名住院部醫生,她說,兒女是否孝敬老人,常常看他們陪護就一目了然了。

這天,她給我們講述了她最難忘的幾個病人。

同樣因為中風,同一個病房的三個病人,各自由家人陪護著。已經九十七歲的三號床病人,兒女們在辦理住院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全程由一位在他們家做了多年的保姆負責照料。這一次,老人陷入了昏迷狀態,除了各種儀器不時發出的聲音,他們那一床幾乎沒有對話和交流。

住在二號床的是一個腿腳不靈便還逐漸失去記憶的老人。很顯然他妻子已經走了,也沒有女兒,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一個比一個嗓門大,只要他們一進門,就是對著老人大吼,一遍遍問老人還認得自己嗎?為什麼不吃藥,為什麼又嚷嚷著要回家。最後,他們一邊罵著一邊辦理了出院手續,用輪椅推著老人走了。

住在一號床的是一位七十六歲的老人,他最是沉默寡言,雖然腦梗導致左手失去知覺,吃東西很困難,走路也走不穩,但他總是努力靠自己翻身,靠自己坐起來,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是一位頭髮已經全白了了老太太,她身材矮小,想要幫忙,卻又使不上勁,只在一旁干著急。

每天,都有不同的子女輪流出現,不管是誰來,都能耐心地給老人翻身、拍背、餵飯、擦身,還給老人按摩,陪他一起回憶往事。幾乎每個人來,都會給兩個人帶來必要的東西,比如換洗的衣物、可口的飯菜,還有水果和牛奶。臨走時,他們還會把整個病房包括衛生間都打掃一遍,讓一直陪護在三號床的保姆都很是感動。

閨蜜說,在填寫入院登記的時候,一號床的家屬來了三四個,一問,他們都是病人的侄子、侄女,老人一生並未生育,沒有親生兒女。但這些侄子侄女表示,希望醫院全力搶救,其他的,他們來想辦法。

這位老人病情已屬危重,但在他的侄子侄女們的精心護理下,順利地度過了危險期。讓閨蜜不得不感慨,創造醫學奇蹟的,並不一定是單純的醫術,而是來自於親人的真情呵護與關愛。

父母漸漸老去,生活僅剩指責。

都說照顧年邁的父母,就就像照顧年幼的孩子,他們什麼都不懂,需要耐心地去教會他們。

面對父母的老去和「無所作為」,不孝敬父母的人,隨手就能找出一個指責他們的理由。

比如,使用手機,有的父母,連老年機都不會用,更不要提智慧型手機了。如果想要他們學會使用微信聊天,用於視頻通話,更是怎麼教都教不會。

有時候電話聯繫他們,結果因為他們沒有隨時把電話揣在手上而沒能接到電話,就會招來劈頭蓋臉一頓指責。

對於家中添置的新家電,一旦他們不會使用,剩下的也不是耐心地教會,而是冷嘲熱諷,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會去觸碰一下。

當兒女們對父母們拿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時,父母也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所以,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棟高大的新房子旁邊,依舊會保留著低矮的老房子,又或者,新房子單獨留出一個車庫,或者一個雜物間,給父母住。而如果是在城市,父母如果不被子女孝敬,則常常有被趕出家門的風險。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們不是缺錢,也不是缺時間,而是缺一顆孝順老人的心。

他們時時處處在打著各種算盤,就是如何「榨乾」父母最後的利用價值,不管他們是否說出來,他們的行動,早已將這一切展露無遺。

只是,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今天,我們孝敬父母,他日,我們也才能贏得兒女們的孝敬。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 ,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當孝敬父母,使我們在地上的日子能夠蒙福
    出埃及記曾記載說:「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申命記記載說:「若有頑梗悖逆的兒子,不聽從父母的話,他們雖懲治他,他仍不聽從。父母就要抓住他,將他帶到本地的城門,本城的長老那裡;對長老說:我們這兒子頑梗悖逆,不聽從我們的話,是貪食好酒的人。本城的眾人就要用石頭將他打死;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以色列眾人都要聽見害怕。」
  • 當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也是世人效法當要行的。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弘揚著孝敬父母這一傳統美德,在古代先人們有就深刻明白這個道理,流傳下來無數孝敬父母的故事。例如楊華為了孝敬年老的父母,辭去所有的官職,帶父母回鄉安度晚年,捨棄了他的利益,在論語中也有這樣的例子,「事父母,能竭其力。」
  • 孝敬父母的「7個層次」,能全部做到的,沒幾個!
    孔子認為,父母最擔心的是子女的安全、是子女的健康。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有一種餓,叫爸爸覺得餓;有一種暖,叫父母的「噓寒問暖」。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肉,身體髮膚均受之於父母。多少個日夜牽腸掛肚,多少個春秋祈福保佑,總是希望子女能身體康健。所以,保護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孝敬。
  • 十首親情詩詞:有一種幸福,叫父母在
    人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此生只剩歸途。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父母是我們修行的最初對象,我們每個人都將從父母這裡開始,學會包容與愛。十五彩衣年,承歡慈母前。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 孝敬父母有四重境界,你在哪一重?
    幾年前,我聽了一堂課,老師的一句「人生一切不順,皆因不孝」讓我頓悟了許多,原來孝敬父母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於是,我就拿身邊的一些朋友做了驗證。甭說,還真是,孝敬父母的人,他們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帆風順的,而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們的生活簡直一團糟糕。那到底該如何孝敬父母?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孝敬父母的四層境界。
  • 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 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是個什麼人。父母是生我養我的那兩個人,是給我們生命的人,子女是風箏,父母是長線,不管風箏飛到哪,都有線牽絆著,不管我們在哪裡,都有父母牽掛著。
  • 清代孝敬父母的五臺籍典範
    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這裡先了解一下孝字的來歷。上面是「爻」字,下面是「子」字。這是第一種孝,現在用的很少,「爻」代表天意,「子」代表人,直接接收天的旨意。大孝叫替天行道,「舜其大孝也與!」中華孝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孝道,簡單說是孝敬或者孝順。「孝敬」或「孝順」有兩層意思:贍養和順從。
  • 孝敬父母的兩拜乃麻子
    孝敬父母的兩拜乃麻子1、首先舉意真主啊!我因為您交還孝敬父母的兩拜乃麻子,朝向克爾拜,安浪乎艾克白日,(الله اكبر)2、進入禮拜念抄手嘟哇(開拜詞):(艾思臺呃非榮浪海裡爾最滿來賊,倆一倆海,因倆,乎外裡汗有裡幹有木,外艾圖不以來黑,)。念完悔罪詞後念十五遍贊聖詞:
  • 穆斯林孝敬父母的禮節
    與父母談話時應彬彬有禮,千萬不可對二老說 :「呸」。更不能呵斥他倆,講話時應心平氣和、溫柔細語。2.服從父母,你應持之以恆,沒有絲毫怠慢。但服從父母應以不違抗真主命令為前提。3.面對父母你應倍加親切殷勤相待,莫要愁眉苦臉、怒目相視。4.
  • 有一種惡,叫見不得別人好
    沒有錯,但總會有一些人,見不得別人好。他們看到鄰居家的菜長得好,非要上去踩兩腳;看到有人做生意掙了錢買了車,非要散播流言,說是幹坑蒙拐騙的事;看到年輕貌美的人,非要說是整容的。有一種惡,叫見不得別人好。
  • 孝敬雙親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由艾布·胡萊勒(願真主喜悅他)的傳述;他說:有一個男子來到穆聖(願真主賜福他)的跟前,然後他說:偉大真主的使者,人們當中誰是最應當讓我去善待的人
  • 孝敬父母,並不只是帶父母出國旅遊!
    把需要注意的都用紅圈標出了,只希望父母一路順利。好不容易跟女兒團聚,又不能帶她愛吃的上飛機,父母心裡該有多麼遺憾。由於擔心父母的語言問題,貼心的畫下吃慣了的食物,方便父母。父母怕麻煩人,也怕給兒女添麻煩,就是不怕被兒女麻煩。
  • 二胎父母:有一種心塞叫「觀戰」,有一種欣慰叫「和諧」
    每天兩個娃都會爆發各種爭奪戰,布娃娃、玩具、小枕頭、甚至是誰先喝水都會成為兩個娃的「必爭之地」,龐女士表示,一個人帶兩個「不省事的小霸王」太累了,真希望兩個娃快點長大,懂事了就不會這樣每天爭來爭去了。原來小玲家的倆兒子最喜歡爭的就是「媽媽更疼誰」,所以小玲總是小心的對待倆娃,生怕不小心傷了哪個娃脆弱的小心臟。對父母來說,家裡有倆娃,有一種心塞叫「觀戰」,有一種欣慰叫「和諧」,當然除了不停地戰爭,兩個娃之間也有惹人羨慕的「和平時刻」哦。大娃與二娃的「和平」1.
  • 婚後給父母五千,丈夫孝敬公婆五千,拿出本子他:再給你父母五千
    這個男人,可以幫她遮風擋雨,可以和她一起孝敬父母。只有男人有擔當有責任感,女人才會有歸屬感。嫁給老公的時候,他真的算是一無所有。雖然公婆供他讀出了大學,但在老公畢業後,公婆就明確跟他說,讓他自力更生,不要再啃老。有骨氣的老公,愣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裡打出了一片天地。
  • 陳喬恩連續4年發粉色天空懷念喬任梁,替他孝敬父母,太感人
    所以陳喬恩和喬任梁這份友情確實是很讓人感動,而且陳喬恩有時間還會前往喬任梁的墓地進行悼念,並且還會去看望喬任梁的父母。但是陳喬恩把自己的懷念,更是付諸於行動,把喬任梁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來孝敬。畢竟作為朋友的他們,也希望喬任梁的父母能夠在晚年稍得安慰。喬任梁是家中的獨子,想必也是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在晚年裡因為思念自己而感到悲傷。
  • 孝敬而非「孝順」 聖經中八節關於愛父母的經文
    關於如何對待父母,中國人非常強調「孝順」,以為走到「順」才算孝,但聖經並非如此認為,聖經沒有「孝順」一詞,反而多處經文寫到的都是「孝敬」,尊敬和尊榮自己的父母,比如簡單的順從和愚孝才是真有智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10處聖經中談到如何對待自己父母的經文,與大家共享。
  • 【幼兒園家長課程】王虹老師《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幼兒園家長課程】王虹老師《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2020-09-21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猶太人的獨特智慧:只有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具有美德的孩子
    有個猶太人住在古代以色列的一個叫戴馬的鎮上。他擁有一塊價值6000個金幣的鑽石。有個拉比想用這顆鑽石來裝飾聖殿的正殿,便帶了6000個金幣來到他家,向他買這塊鑽石。可是湊巧放鑽石的金庫的鑰匙放在父親的枕頭下方,而父親又剛好睡得正香。
  • 基督徒製作人舒方與迦南詩歌小敏聯手打造短片《當孝敬父母》:過年...
    此次他邀請迦南詩歌的作者小敏姐妹為該短片創作主題曲——《我有一位好媽媽》,並希望藉著該短片提醒身邊的朋友過年回家多陪陪父母,更呼籲大家一同用耶穌文化影響這個世界。1月24日晚,舒方空降北京,出席「愛的圖畫」之《當孝敬父母》在人民大會堂的首發式,當晚,各路公益明星、央視主持人到場為福音事工助陣。
  • 多親近師長學習禮儀孝敬父母,才為正道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為子女的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應該親近、尊重老師和正直的朋友,多學習有用的知識。以及,人和人之間交往時待人接物的禮節。漢朝時有個出名的孝子叫黃香,他九歲時,就知道用自己的身體把被窩暖熱後,才讓父親上床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