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只有這一生的緣分,不管是好是壞,下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孝敬父母,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有的人眼中,卻只顧一味地向父母索取,等到毫無用處,反倒需要兒女的照顧時,他們便開始各種嫌棄了。
人前噓寒問暖,背後不聞不問。
在市區工作的堂哥,是家族中在仕途上最引以為傲的人。
作為三十年前的中專生,憑藉優異的成績,堂哥一畢業就被分配到市裡的財政部門。
出身農家,為人踏實勤奮,靠著過硬的才氣和人品,堂哥逐漸脫穎而出,走上領導崗位。加上儀表堂堂,英俊瀟灑,不乏高幹家庭爭相託人做介紹,都希望他能成為自家的上門女婿。
於是,我們就有了後來的堂嫂子,她是一位局長的女兒,長得端莊大氣,性格開朗,待人最是熱情,對誰都一副自來熟的樣子。在和我們聊天時,總不忘說起,她對兩位老人的關心和關切。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堂哥在五十出頭的時候,被確診為腫瘤晚期,在錯失手術治療機會後,回老家保守治療。
自覺愧對父母,愧對親人的堂哥,強忍著自身的傷痛,對每一個去看望他的親朋好友極盡勸慰,並堅持要和父母同住在老房子裡。
堂嫂子承擔起照顧堂哥的起居,因為一輩子都沒有做過飯,也不太做家務,所以,會做的事情並不多。她早已習慣了當「指揮」,但堂哥已經無能為力,家中大小事都只能由兩位老人去做。
堂哥病逝後,堂嫂子便很少再回老家。她偶爾回來,兩位老人依舊向從前一樣,做好飯菜端上桌,等她吃。堂嫂子依舊能說會道,囑咐兩位老人要保重自己,但對於這些,沒有人再應和她。
有的人,孝敬老人,永遠都只停留在嘴皮子上,在外人看來,的確做得無可挑剔了。但實際上,卻沒有半點行動,巨大的反差,讓明白真相的人,感到徹頭徹尾的心寒。
孝敬老人,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做了什麼。哪怕幫著父母一起燒火做飯,張羅出一餐飯菜;哪怕拿起掃帚,幫著掃一次地。不是做給外人看,而是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周全。
父母生病時,抱怨多過照顧。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指的是老人(父母)病重臥床時間太久,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有沒有辦法隨時照顧起居,時間久了需要上班掙錢,可能連人影都看不到的。
在如此殘酷的現實下,一個人是否真心孝敬父母也就一目了然。閨蜜是一名住院部醫生,她說,兒女是否孝敬老人,常常看他們陪護就一目了然了。
這天,她給我們講述了她最難忘的幾個病人。
同樣因為中風,同一個病房的三個病人,各自由家人陪護著。已經九十七歲的三號床病人,兒女們在辦理住院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全程由一位在他們家做了多年的保姆負責照料。這一次,老人陷入了昏迷狀態,除了各種儀器不時發出的聲音,他們那一床幾乎沒有對話和交流。
住在二號床的是一個腿腳不靈便還逐漸失去記憶的老人。很顯然他妻子已經走了,也沒有女兒,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一個比一個嗓門大,只要他們一進門,就是對著老人大吼,一遍遍問老人還認得自己嗎?為什麼不吃藥,為什麼又嚷嚷著要回家。最後,他們一邊罵著一邊辦理了出院手續,用輪椅推著老人走了。
住在一號床的是一位七十六歲的老人,他最是沉默寡言,雖然腦梗導致左手失去知覺,吃東西很困難,走路也走不穩,但他總是努力靠自己翻身,靠自己坐起來,一直陪在他身邊的是一位頭髮已經全白了了老太太,她身材矮小,想要幫忙,卻又使不上勁,只在一旁干著急。
每天,都有不同的子女輪流出現,不管是誰來,都能耐心地給老人翻身、拍背、餵飯、擦身,還給老人按摩,陪他一起回憶往事。幾乎每個人來,都會給兩個人帶來必要的東西,比如換洗的衣物、可口的飯菜,還有水果和牛奶。臨走時,他們還會把整個病房包括衛生間都打掃一遍,讓一直陪護在三號床的保姆都很是感動。
閨蜜說,在填寫入院登記的時候,一號床的家屬來了三四個,一問,他們都是病人的侄子、侄女,老人一生並未生育,沒有親生兒女。但這些侄子侄女表示,希望醫院全力搶救,其他的,他們來想辦法。
這位老人病情已屬危重,但在他的侄子侄女們的精心護理下,順利地度過了危險期。讓閨蜜不得不感慨,創造醫學奇蹟的,並不一定是單純的醫術,而是來自於親人的真情呵護與關愛。
父母漸漸老去,生活僅剩指責。
都說照顧年邁的父母,就就像照顧年幼的孩子,他們什麼都不懂,需要耐心地去教會他們。
面對父母的老去和「無所作為」,不孝敬父母的人,隨手就能找出一個指責他們的理由。
比如,使用手機,有的父母,連老年機都不會用,更不要提智慧型手機了。如果想要他們學會使用微信聊天,用於視頻通話,更是怎麼教都教不會。
有時候電話聯繫他們,結果因為他們沒有隨時把電話揣在手上而沒能接到電話,就會招來劈頭蓋臉一頓指責。
對於家中添置的新家電,一旦他們不會使用,剩下的也不是耐心地教會,而是冷嘲熱諷,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會去觸碰一下。
當兒女們對父母們拿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時,父母也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所以,在農村,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棟高大的新房子旁邊,依舊會保留著低矮的老房子,又或者,新房子單獨留出一個車庫,或者一個雜物間,給父母住。而如果是在城市,父母如果不被子女孝敬,則常常有被趕出家門的風險。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們不是缺錢,也不是缺時間,而是缺一顆孝順老人的心。
他們時時處處在打著各種算盤,就是如何「榨乾」父母最後的利用價值,不管他們是否說出來,他們的行動,早已將這一切展露無遺。
只是,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今天,我們孝敬父母,他日,我們也才能贏得兒女們的孝敬。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 ,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