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貴族——蘇州貝家:傳承17代長盛不衰,子孫相繼進入哈佛

2021-02-08 清諾晗history

古語有云,凡天下富貴之家,大多一代享用殆盡。其子孫始而驕奢,繼而衝蕩,終而溝壑。商賈之家,勤儉節約者能綿延三四代。耕做讀書之家,勤勉簡樸者能延五六代。孝悌友善之家,可以綿延七八代。

然在中國卻存在這樣一個家族,他長盛不衰,傳承17代富貴不減,它就是蘇州貝家,什麼才是真正的名門貴族?大概就是像貝氏家族這般,雖然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卻依然熠熠生輝,百年傳承,代代不衰。

百年積累,薪火相傳

貝氏家族在明朝時期以買賣藥材為生,幾經輾轉,慢慢的在浙江地區經營藥店藥材生意,因為他們家的信譽良好,生意漸漸做大,成為當時浙江地區富甲一方的的商家,財富積累的速度也與日俱增。之後他們從浙江地區遷往蘇州地區,並且成為蘇州聞名的四大家族之一。

自彼時起,貝家在蘇州的600多年的風雨飄搖中,代代人才輩出,經久不衰:貝理泰當時擔任京城和蘇州官員,他也是中國最早的金融家;清朝時期的貝慕庭成為巨富,也位列當時的蘇州四富。

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同時也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之一;貝哉安是當時著名的"金融大亨""金融巨鱷",創辦了上海銀行及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在當時可謂千古第一人,他也是中國外匯制度的創始人,被譽為金融巨子、匯兌奇才。

此外,還有顏料大王貝潤生;貝律銘被世人稱之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享譽國內外,蜚聲國際建築史。他曾經斬獲法國建築學院金獎、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以及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等……

貝家自古以詩書傳家,貝家的女人,也同樣是腹有詩書,貝律銘的媽媽是頗有成就的女音樂家、詩人和書法家;貝老的繼母是著名的"蔣四小姐",是當時極具魅力的江南名媛。貝氏家族的興盛不衰,正是由於她們如水一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滋養著貝氏百年根基。

百年積澱 走向巔峰

貝家第15代繼承人貝律銘,將這個傳承了百年的興盛家族推上了歷史的巔峰。他並沒有按照父親的要求學習金融或法律專業,而是在目睹了上海國際飯店的建成後,決定學習建築專業。

他先後就讀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建築學系。在此期間,他不僅天資聰穎,而且勤奮好學,畢業後他參與從事設計了巴黎羅浮宮玻璃塔,日本美秀藝術館,蘇州博物館,卡達伊斯蘭教藝術博物館等,他花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將自己的作品植根於4大州的10個國家之中。

他是世界建築史的一座裡程碑,他是一個標杆,他是一座豐碑。他曾說,建築就是建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位中國老人的不忘初心,體現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師風骨,他也帶領傳承了百年的貝氏家族走向了歷史和世界的巔峰。

重視教育 詩書傳家

歷經六百多年風雨飄搖的貝氏家族人才輩出,或從政,或讀書,或經商,子孫都能在當代成為中流砥柱,它是如何這樣傳承不斷,一代又一代人接過家族傳承的責任並延續至今的呢?

貝氏家族之所以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與其優良的教育理念與家族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關係。貝氏家族的祖輩認為 "以獨有之產遺子孫者,不若以公有之產遺子孫,以公有之產遺子孫者,不若以德遺子孫"。

他們把自己投資巨額財產重修的獅子林(乾隆皇帝下江南欽點住所),給全體族人共同分享。此外,他們還在林子裡設立了用以祭祖和族人聚會的貝氏祠堂,並在旁邊捐資修建了貝氏承訓的義莊,用來救濟、贍養貝氏之族人,希望將貝氏族訓傳承延續。

有大格局方有大作為,有大德方容大財,貝潤生攜貝哉安先生共同捐資設計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的幼兒園,此兩人對蘇州的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國家時局動蕩之時,僅孔祥熙一人就盜走了國家一億三千萬美元的資產,然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雖然在當時擔任中央銀行的執行總裁, 卻在遠渡美利堅時沒拿走一分錢。

其祖父貝哉安年少時期便中了秀才,後來由於其父親駕鶴西去,他只得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和責任,擔負起其父留下來的巨大產業。他非常的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也一直秉持著"詩書傳家"的理念。

他從兒子貝祖詒小時候就相當重視其學業,並送他去蘇州的東吳大學唐山工學院學習,而貝祖詒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將父親的意志發揚下去,他也十分重視貝律銘的學業,從小就培養兒子,並且將他送到美國求學,並希望他長大後從事金融或醫學專業。

從小受到現代建築影響的貝聿銘,雖然選擇了自己的理想——建築,但是,也在建築行業秉承著家族傳統,並成為行業翹楚。

貝老在早年時期就感受到了"家庭"的深刻意義,也"逐漸感知並珍惜建築與生活之間的共生關係,並將其運用於自己的創作之中,他之所以能設計出蘇州博物館這個融傳統人文與現代建築於一體的建築,是由於他濃濃的鄉情,據他說"小時候記憶中的蘇州,人們相互尊重,以誠相待,我覺得這才是生活真正的意義之所在。"

這種源自於中華文化傳承的"家庭"觀念,被貝老傳承到了下一代。在《三聯生活周刊》中,貝老的兒子貝禮中也曾經在回憶時說:"雖然我們是在非常西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但是在家庭中,我們的人際關係仍然是非常傳統的。

我的家人們都非常尊重父母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思想,這些都是非常東方的觀念,我們也從中受益良多。秉承著這樣的思想,我們總是經常一起聚餐,即使我們都結婚了,我們的父母也經常會在周末將兄弟姐妹們召集起來吃飯或是進行其他有趣的活動"。

我父親一直都想要回到中國,但是那時候祖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動蕩,他也被家裡送往美國讀書,沒想到的是當他再次踏上中國這片故土,已經是40年之後……

第17代的貝氏子孫,雖然年輕,但是也非常的引人注目,他們也依然秉持著貝氏詩書傳家的古訓,貝建中的女兒依舊遵循家族傳統,堅持自己的理想,聰明智慧,畢業於哈佛大學社會學專業。她不僅驚才絕豔,而且端莊大方,多才多藝。貝禮中的女兒也是非常有自己想法的現代新女性,她明豔動人,思維活躍。

而今的第十六代和第十七代子孫正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們相繼進入哈佛大學讀書,吸收最前沿的科技,另一方面,他們家教嚴格,秉承祖訓,銳意進取,精修專業,寬厚仁愛,這些特質必定能夠幫助他們開創屬於新時代的廣闊未來。

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的是貝氏家族的滾燙血液,這血液是中國文化的傳承,有著刻在骨子的修養和深刻,這修養是中國千年文化的積澱,相信貝氏家族必定會在這個時代裡繼續延續和傳承這近百年的榮耀與輝煌。

相關焦點

  • 中國真正的貴族:富貴傳承17代,上海有千套房產,子女進哈佛讀書
    特別是近現代,中國的社會主義進程不斷加快,有上百年歷史的就已經是鳳毛麟角。 但偏偏有這樣的家族,成了那一個例外,綿延傳承了十七代人,後人俱是學識出眾,那就是蘇州貝氏家族。
  • 貝聿銘家族:蘇州貝氏的百年傳承
    百年傳奇人生裡,他獲得了一個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美國國家藝術館、甘迺迪圖書館、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羅浮宮金字塔,以及家鄉的蘇州博物館,每一件設計都是經典之作。從蘇州到紐約,貝聿銘的一百年演繹著蘇州貝氏的家族傳承,也成為近代中國故事的一個縮影。
  • 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上海近千棟房都是他們的,後代都去哈佛讀書
    作為貝氏家族第15代傳人,貝聿銘憑藉在建築方面的才華,也讓貝氏家族的「富豪之路」得以繼續傳承。而要說到貝氏家族的發家之路,則應追溯到明朝中期,貝氏家族始祖貝蘭堂從祖籍浙江遷居到蘇州,一開始幹的是行醫賣藥的行當。貝蘭堂做事勤勤懇懇,一絲不苟,把自家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到了清朝乾隆年間,貝氏憑藉當時經營的中成藥業躍居蘇州四富之一。
  • 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蘇州園林是私產,22歲的她躺著碾壓半個名媛圈!
    晚上好鴨!
  • 中國一望族繁榮17代,子女都上美國名校,上海千套房產,從不張揚
    不過,其中有一個家族不僅成功挺過了亂世,還將富貴的精神帶到了現代,這個偉大的家族已經將財富一代又一代傳承到了第17代。並且,他們還很低調,從不張揚。 它就是蘇州的貝氏家族,在當時的那個時期,它是靠醫學發展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在明朝中期逐漸定居到了蘇州。在這期間,蘇州貝氏家族也就算是小富水平,後來到了乾隆時期才發展到了首富的水平。
  • 著名的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了,他的身後是家族世紀的「富過15代」
    明朝中葉,浙江的貝蘭堂決定在蘇州定居,開始賣藥。此人成為貝氏的祖先。清乾隆年間,貝氏已成為蘇州四富依賴中藥產業之一。然而在近代,貝哉安和貝潤生作為貝氏家族的第13代子孫特別發展。貝哉安和子孫被稱為「金融世家」,並參與了上海銀行的創建。
  • 貝聿銘家富15代的秘密是什麼?他的兒女和孫輩也都很厲害……
    真是個傳奇人物,更傳奇的是他已經是蘇州貝氏家族的「富15代」。中國俗語富不過三代,貝家不但富過15代,來看看第16代、17代個個都不差~為啥這麼牛呢?兩個家庭、教育相似的年輕人迅速愛上,陸書華介紹貝聿銘去麻省理工,之後又因為她選修哈佛研究生院的景觀建築,貝聿銘又進哈佛大學讀建築碩士,夫婦倆在哈佛做起了同學。這兩人被稱為神秘的東方貴族,生下三子一女,全都講英語長大,但教育上更像傳統的貝氏家族。
  • 富了「十七代」?這個家族擁有上海千套房產,後代都得進哈佛念書
    他們不僅沒有被富不過三代的俗語困住,而且達到了17代的傳承,在世界上這也是罕見的。他就是蘇州貝氏家族,自明代以來,這個家族一直蓬勃發展,它的強大的生存能力讓其家族一代代地流傳到了現在。很多人可能不是太了解貝氏家族,但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聽說過貝聿銘的名字。而貝聿銘就是這個貝氏家族的第15代傳人,貝聿銘是國內外著名的建築大師。
  • 第二屆五德傳家節&冬日拍賣大賞丨家族傳承,到底是在傳承什麼?
    從中國到美國,從明代到現代,貝家歷經近500年的風雨,與他們同時期的那些超富家族,在歷史風雲中,從興旺到衰落,往往或一蹶不振、或歸於平淡。而這個名門望族不僅沒有銷聲匿跡,後輩反而在全世界的各個領域內大放異彩;鮮有像他們這樣,能以歷久彌新的生命力,跨越幾百年歷史,越來越強盛。
  • 家世的傳承,還原家庭的根本
    「神秘的東方貴族:貝聿銘和他的家族」「貝聿銘的可怕的家族」……跟一些家族通過潛規則的手段淘到第一桶金,再洗白或積德行善的歷史不同,貝家人的發家似乎就是草根奮鬥的歷史。只不過,很多草根在奮鬥時不免有依賴思想,有貴人相助的想法,有佔小便宜的心理,但貝家人不是,貝家的始祖貝蘭堂到蘇州謀生,一開始就是在閶門外南濠擺地攤,邊賣草藥邊行醫。貝家人經過兩三代人的奮鬥,到貝蘭堂的兒子、孫子才開起了藥店。
  • 中國唯一富過17代的家族:上海有近千棟房屋,後代進哈佛成為傳統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但隨著社會發展,這句話好像越來越不被人們認可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大部分財富被少數人控制,「馬太效應」可能成為現實,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家族,不僅富了三代,而且都到了十七代。
  • 大富大貴之家必備的三樣東西,有一樣就很厲害,你家有幾樣?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自己的家族興旺發達、長盛不衰。願望是美好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日子越過越好。 有福的家庭:家庭和睦,身忙心不忙。
  • 致敬貝聿銘 | 貝氏家族為什麼能打破歷史的魔咒傳承500年?
    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於廣州,是蘇州望族,之後,成年前在蘇州度過了三個夏天。1935年,18歲的貝聿銘遠赴美國學習建築學、建築工程,後在哈佛大學設計學院讀研究生,未畢業就被聘為講師。by:網絡「貝氏家族可謂:道德傳家久,家風繼世長」「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富不過3代只是
  • 富傳六代:洛克菲勒家族百年不衰的傳承秘籍,這6大家訓讓人敬佩
    我們可能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但這句話卻被一個家族給徹底顛覆了,這個家族誕生於19世紀的美國,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家族,現在這個家族已經富到了第六代。這便是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家族財富傳承六代從未引發爭產。洛克菲勒家族創辦了世界名校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家族旗下的產業無數,大通銀行是他們家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是他們家的,標準石油公司是他們家的,洛克菲勒中心也是他們家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是他們家的。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而其中的奧秘,就藏在其家族的30字家訓之中。元末明初,天下大亂,為躲避戰禍,貝氏一族舉家遷到蘇州。貝氏家族代代勤勉,靠行醫賣藥起家,從明朝中葉開始,漸漸富甲一方。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間,蘇州貝氏已經成為蘇州四大豪門之一。要知道在明清時期,作為經濟重鎮蘇州的富豪,放眼全國也絕對是局指可數的頂級世家。貝氏家族曾經輝煌到什麼程度?首先是祖輩、父輩們在金融業開疆拓土,並轉向政壇,身居要職。
  • 蘇州御生堂中醫治腫瘤靠譜嗎?百年傳承抗癌防轉移抗復發值得信賴
    「蘇州御生堂中醫治腫瘤靠譜嗎?」很多不了解蘇州御生堂中醫館的人,都會有這種疑問。蘇州御生堂中醫館到底怎麼樣呢?其實到蘇州御生堂中醫館現場看一下,就會有個初步的答案。蘇州御生堂中醫館大廳,前來尋醫問診的患者絡繹不絕,有奔名老專家來的,有奔他的百年歷史來的,百年歷史中醫館絕對經得住患者考驗。
  • 臺灣屏東百年手工打鐵店第三代楊永耀盼傳承
    華夏經緯網7月1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屏東枋寮永興鐵店是百年老店,也是枋寮至恆春一帶唯一手工打鐵店,目前傳至第三代楊永耀。他32年前開始學功夫,接手至今22年,回顧過往,坦言數度想當逃兵,直到看見產業人才凋零才明白父親的苦心,也才深知傳承的重要。
  • 【大象視界】細川家族:一個七百年日本貴族的收藏傳奇
    未來十天的看點很多,今天大象關注的卻是一組估價並不算很高的有趣藏品,在東京美協拍賣庫房,大象看到一組"小玩意兒"全部來自於有著七百多年歷史的日本貴族——細川家族的舊藏。大象之所以獨獨對這組藏品特別感興趣,是因為細川家族的收藏體現了數百年來日本貴族對於中國傳統藝術品收藏的品位和血統。
  • 蘇州姑蘇區:傳唱蘇州民謠 傳承吳語文化
    蘇州是古吳國的中心,而蘇州話也作為古老的方言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流傳下來,蘇州話一直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以軟糯著稱,所謂「吳儂軟語」不外如是。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蘇州話也在慢慢發生改變,我們能聽到的吳儂軟語越來越少,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揚蘇州話的精髓,4月12日下午,平江新城蘇錦一社區特地舉辦了「傳唱蘇州民謠—吳語三字經大賽」,邀請轄區內七色花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和家長們前來參加,口耳相傳,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觀看參與。   蘇州童謠作為蘇州人民的智慧結晶對於學習蘇州話和蘇州文化而言是十分有教育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