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發貨,售賣假貨,坐地起價……疫情期間網購風險如何應對?

2021-01-11 江西網警巡查執法

付款後商家遲遲不肯發貨怎麼辦?購買到假冒偽劣防護物資怎麼辦?商家臨時坐地起價怎麼辦?微信個人交易被騙怎麼辦?

……

疫情期間,網絡購物成為很多人購買生活用品的重要方式。與此同時,隨著網購需求的擴大,網購糾紛發生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即將到來之際,針對網購糾紛的相關法律疑問,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通過「視頻連線+平臺直播+微信群聊」的線上溝通方式,開展第二期普法講堂活動。

付款不發貨,商家是否違約看情況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付款不發貨問題,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法官趙琳介紹說,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就疫情防控相關問題的權威解答,本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商家是否違約需要視情況而定。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商家確實因為優先保障疫情防控等原因,商品被徵調、徵用導致無法發貨或取消訂單,不應承擔賠償責任,但需要商家提供相關證據予以證明。

但是,如果因商家自身原因或其他目的(如本身庫存不足、意圖囤貨高價銷售等)而不發貨的,消費者可主張正常履行合同,或追究賣家違約責任,如果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商家應承擔賠償責任。

買回假冒偽劣商品,可要求賠償

疫情本來就讓人憂心,更糟心的是好不容易搶到的口罩竟然是假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該怎麼辦?

趙琳指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

消費者可主張的權利包括但不限於:要求經營者更換、退貨(7天無理由退貨)、賠償損失;(造成人身損害的)要求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生活輔助具費、殘疾賠償金、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等;(有欺詐行為的)要求增加賠償所受損失至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三倍價款(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明知存在缺陷並造成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商家哄抬物價,消費者可投訴舉報

在線上直播普法時,有居民提問,遇到商家哄抬物價的情況,該怎麼辦?

趙琳認為,首先要明確何種行為構成哄抬物價。賣家使用「某產品全網全國缺貨、貨源緊張沒有其他任何普通渠道存貨可購買、進價達到以往的多少倍」「該價格為近日最低價格、全網賣家已經確認即將大幅漲價」「某產品廠商感染受疫情影響已全部停止生產」「某產品近期被大量醫院搶購用於疫情防治」類似宣傳標語;商家在銷售防疫用品過程中通過強制搭售其他商品;商家大幅提高配送費或收取其他費用的方式變相提高防疫用品價格;買家在疫情暴發前下單時確定有貨,但疫情發生後賣家突然下架產品或無正當理由突然取消訂單不予發貨、意圖囤積產品或提高價格再次進行銷售等行為,均屬於哄抬物價的行為。

趙琳提示,如果遇到以上情況,消費者應當注意保存相關商品宣傳、交易信息、聊天記錄等證據材料。可以向電商平臺和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有關行政部門進行投訴和舉報。如發現賣家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不正當價格行為,可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和舉報。

微信購物免糾紛,證據留存是關鍵

近年來,微商的發展非常迅速,人們通過微信好友、微信群代購或團購商品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趙琳建議,消費者在交易前應要求賣家提供其身份信息、貨物來源渠道保障及質量保障信息等材料,同時,需對購買的商品種類、質量要求、發貨時間、價格標準、貨物未收到或貨物質量問題的處理方式等問題以聊天記錄等書面方式進行明確約定。

消費者應注意消費過程留痕,對賣家個人信息、商品宣傳和介紹信息、協商記錄等以截圖、錄音、錄像等方式進行保留,轉帳付款時,應當寫明款項支付用途及目的。

付款後,建議消費者及時追蹤商品發貨及運輸情況,對賣家違反約定遲延不予發貨的情況,應當提高警惕,及時協商處理,要求賣家退還支付的款項。

收到貨物後,建議消費者及時進行查驗,並通過錄製開箱視頻等方式進行記錄,對於存在質量問題的,應當及時向賣家反饋並要求解決。

來源:錦州網警巡查執法

相關焦點

  • 搶來的口罩是假貨?疫情期間網購遇糾紛,法官教你怎麼辦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 疫情期間,付款後商家遲遲不肯發貨怎麼辦?購買到假冒偽劣防護物資怎麼辦?商家臨時坐地起價怎麼辦?微信個人交易被騙怎麼辦?西城法院立案庭副庭長楊成龍及法官趙琳在線解答街道社區居民對於網購糾紛的相關法律疑問。 「我們希望通過線上直播普法,回應關於疫情期間網購糾紛的相關法律問題,從源頭上消解這類糾紛,為群眾提供法律指引。」楊成龍表示,就12368訴訟服務熱線和「法院直通車」平臺收到的諮詢類問題來看,因疫情引發的網購類糾紛法律諮詢問題佔所有法律諮詢問題的20%-30%,這些都是可能形成訴訟的潛在風險。
  • 疫情期間怎樣處理網購風險 掌握這些知識很有必要
    來源標題:疫情期間怎樣處理網購風險 掌握這些知識很有必要宅在家中,成為普通公眾有效抗擊疫情的武器。疫情改變購物習慣,網絡購物便成為管制生活中購買生活用品的重要方式,而由此引發的糾紛風險也會增加。延遲發貨和訂單取消怎麼辦口罩、酒精以及各類防疫防護物資的供應緊張,經常需要在網上搶購。
  • 成都市民網購口罩被騙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反詐騙?
    周先生是如何被騙的?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反詐騙?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微信轉帳7萬元買口罩,第二天就被拉黑】近日,因為急需口罩等防護用具,成都市民周先生通過某網絡交易平臺進入微信群,發布了自己的購買需求。「不僅是我們自己,還幫整個小區的居民一起買,所以需求量很大。」
  • 網購如何避免假貨?得物(毒)APP給你滿意答案
    網購發展十餘年,變得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然而假貨也層出不窮,讓消費者苦不堪言。規避假貨,成為了每個消費者的心聲,也是每個網購平臺努力的方向。得物(毒)APP,在規避假貨上堪稱頗有建樹。   得物(毒)APP,是全球領先的新一代潮流電商平臺,為保障正品,杜絕假貨,在商品源頭上就必須監管到位。毒APP一直以強中心化平臺定位深入管理,確保寧缺毋濫的商品上架標準。毒APP對入駐賣家的審核也十分嚴格,要求商家實名認證——人臉識別——地址備案——籤署協議——繳納保證金,並進行平臺審核,一切通過後才能入駐。
  • 花1.9萬元網購46雙耐克鞋,店家只發3雙:你買這麼多幹嘛?
    導讀:網購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因為網上的東西可能比實體店便宜一些,而且購物更方便,所以受到了大家的青睞,不過網上也極有可能買到假貨,畢竟到手之前是看不到實物的。杭州的一男子在網絡平臺下單購買了46雙耐克鞋,但商家只發了三雙,剩餘的43雙遲遲不肯發貨,之所以商家這樣做,是懷疑這名男子是職業打假人,那麼這些鞋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山東省律師協會發布涉外企業應對疫情法律風險防控指引
    十一、如合同籤訂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但確因疫情影響合同履行,涉外企業應如何應對?  十二、如相對方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在企業發貨前單方取消訂單或解除合同,涉外企業應如何應對?  十三、如相對方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在企業發貨後拒收貨物並要求解除合同,涉外企業應如何應對?
  • 北京一藥店借疫情「坐地起價」,10隻口罩850元:最高將被罰300萬
    近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捲全國,疫情襲來,口罩成為人們抵禦侵害時最簡單、最實用的物品,然而,由於春節臨近,短期人員流動大,口罩這個平時較為廉價的物資成為了緊俏貨,於是一些商家就打起了歪主意。
  • 「新型肺炎」突襲,口罩、藥品遭瘋搶:商家坐地起價被痛批!
    雖說商家坐地起價的行為令人不滿,但也應該分清楚是什麼時機、什麼場合不適合這樣做。近段時間,不少市民朋友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期初,很多人認為自己只是得一些小感冒,過幾天就會自愈,根本不需要吃藥或者就醫。可沒想到,幾天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甚至最後臥床不起。這些患者並沒有意識到到身體的不對勁,最終在就醫後才確認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得物(毒)APP如何保障正品?鑑別後再發貨
    網購如何確保正品,是我們消費者關心的問題,也是眾多網購平臺關心的問題,畢竟一旦出現假貨,對消費者和平臺來說都是損失。而在這方面能起到榜樣作用的,當屬得物(毒)APP。作為全球領先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毒)APP自成立之日起便堅定只做正品,率先開創了先鑑別後發貨的交易模式。
  • 口罩坐地起價 借疫情發財商家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每經評論員吳澤鵬臨近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公眾的心。1月21日,國家衛健委通報了最新情況:截至1月20日24時,國內報告新型肺炎確診病例291例。疫情的傳播,也使得各地口罩在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但同時,筆者發現,不少商家坐地起價,大發「疫情財」。
  • 男子投訴京東售賣假貨,購白色耐克鞋logo顏色卻一黃一白
    男子投訴京東售賣假貨,購白色耐克鞋logo顏色卻一黃一白 近日
  • 口罩被賣斷貨商家坐地起價,中國青年報:電商不該藉機發疫情財
    自從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後,附近多個地區也發現了感染者,面對來勢衝衝的疫情市民們開始逐漸重視起來。為了能有效地預防疾病,很多市民都帶起了口罩,但由於口罩需求量太大供不應求,很多藥店直接貼出限購要求,然而一些無良商家卻坐地起價想要藉此發財,遭到很多網友痛批,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近期多地出現本土疫情,元旦春節期間如何防控疫情?
    王琳攝12月以來6地出現本土疫情,春節能放心返鄉嗎?時間進入12月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繼續走低,同時中國本土多地出現了零星疫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山東膠州、四川成都、內蒙古滿洲裡、黑龍江東寧、綏芬河、新疆吐魯番,這6個地方先後出現了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 疫情如何改變老年消費行為:愛上網購,加速適應網際網路新生活
    原標題:疫情如何改變老年消費行為:刷快手/雲買菜/直播購物,網購信任度增強,加速適應網際網路新生活!宅家期間,她開始主動用糖豆等軟體搜索廣場舞和保健操,認真學習,每天在家跳一跳,也樂於讓女兒拍成視頻發到家人群裡。她還想著,等過幾年退休了,到老年大學向專業老師認真學一學舞蹈。疫情期間武漢不能發快遞,另一位武漢的李阿姨無奈暫停網購,也不能和朋友們出門K歌旅遊。短暫調整後,她快速適應了宅家環境,變身「廚神」,不斷學習新菜品,在家做各種麵食、糕點、小吃。
  • 疫情阻斷,香港爆外傭荒,坐地起價!港府出手:斷約須離港!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令海外傭工未能如期到港,縱使可以抵港,僱主亦須安排傭工在72小時內進行核酸測試,及不少於14天的隔離令,在太多不明朗因素下,僱主只好轉而選擇本地完約或斷約外傭。有就快約滿的外傭趁機坐地起價,要求過萬元薪金,亦有斷約外傭開出「一孩家庭、無老人家、有獨立房間等」的條件。
  • 購買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女子加價預定,店家卻坐地起價
    追星是現在許多年輕人當中的一個普遍現象,作為粉絲,能夠親眼目睹自己愛豆,近距離接觸愛豆是多少粉絲最期盼的事情,而對於許多歌星來說,演唱會就是近距離接觸粉絲最好的機會,也正因為需求量大,演唱會的門票一高再高,幾千甚至上萬都不足為奇,近日就有一位美女,因為購買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全款加價預定的門票,結果店家卻不出票,反而坐地起價
  • 坐地起價不成 搬家公司員工威脅當事人
    原標題:坐地起價不成 搬家公司員工威脅當事人8月27日上午,興隆派出所接到張某報警,稱他找搬家公司搬家,誰料對方臨時變卦,他不願意搬了,對方還賴著不走索要上門費。張某就不樂意了,提出對方不願意搬就重新再找其他搬家公司,但沒想到對方賴著不肯走,還索要所謂的上門費,於是張某便報警求助。民警接到報警後立刻趕往現場,經調解後,該員工不願意和解,還辱罵民警,威脅張某,隨後民警再三對其作出警告無果,便將其制服並帶回派出所。最後民警對該員工進行批評教育,該員工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表示以後會注意。通訊員國武
  • 搬家公司員工坐地起價不成 竟耍賴不走還威脅當事人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國武 記者 陳勇)8月27日上午,南京建鄴公安分局興隆派出所接到張某報警,稱自己找搬家公司搬家,誰料對方到來後坐地起價,自己不願意搬了,對方還賴著不走索要上門費。見對方坐地起價,張某就不樂意了,提出不要對方搬了,準備重新再找其他搬家公司。讓他沒想到的是,對方賴著不肯走,還索要所謂的上門費。見此情況,張某隻好報了警。民警接到報警後立刻趕往現場,經調解,該搬家公司員工不願意和解,還辱罵民警,並威脅張某。隨後,民警再三對其作出警告無果,便將其制服並帶回派出所內。
  • 應對疫情企業要防範哪些法律風險
    同時,企業在營業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仍然面臨大量剛性支出,多種因素導致企業易陷入債務違約風險。  一方面,非常態下企業自身的生產資金,並未隨著前期企業的停工停產有所下降,相反企業的日常支出較於常態有所增加。首先疫情防控期間的員工年休假工資、職工患病期間工資等薪酬仍然需要支出,確保依照國家標準來保障職工權利。其次,疫情的衝擊使得一些物資緊缺,不少物資成為搶手貨,致使原材料成本上升。
  • 起底名品供應鏈的假貨黑洞
    實際上,對於售賣正品的商家,通過一般貿易之類的正規渠道,或許一瓶蘭蔻粉水僅能賺取5元,但假貨能有著近半成甚至更高的利潤。無獨有偶,據某品牌方透露,9.9元的飄柔紫色洗髮水需團購量達8000件,然而當從代理商進貨時,到貨產品卻是假貨。不止於此,記者了解到,部分名品代理商還會「掛羊頭賣狗肉」,當門店向其訂購日本PDC面膜,代理商會發貨成PYC酒糟面膜,而PYC酒糟面膜則是由廣東某企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