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伏尼契手稿(The Voynich ma),不僅成書年代不詳,連作者都不知道是誰。由於,在1912年被美國的古董商伏尼契所購得,這部手稿就被這麼命名了。
這是一本充滿「神秘」的書,由於手稿的文字以及插圖無人可以「解讀」是何意思,以至於,在最初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就是:這是不是一本由「密碼」寫出的手稿呢?
於是,解碼界的高手,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都紛紛前往,想一試自己的身手。只是,這部手稿沒有給任何人機會,不要說一段文字,就連一個詞,都沒有「破譯」出來。即使是這樣,大家仍沒有失去信心,反倒認為這應該是密碼術中的一個巔峰之作。
不過此時,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這會不會就是一個鬧劇,一個騙局呢?在這些人看來,這些所謂的符號排列或者說是堆砌,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如果說,該手稿的「文字」讓人一頭霧水,那麼,這些插圖至少可以給人帶來些啟發?但事實上,這些圖片,無人說出它們的作用,是補充說明當頁的那些「文字」呢?還只是單純的一個裝點作用?此外,從這些圖片上,明顯可以看出是一些植物圖形,裸女,以及一些類似天體的物體。只是,由於「文字」至今未能破譯,這讓這些圖片也越發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目前,該手稿收藏於美國耶魯大學貝內克珍本書與手稿圖書館中,其中的文字和已知的任何一種語言文字都不存在對應關係。對於解碼高手來說,這部手稿的難度在於沒人可以找到它的一處破綻,哪怕運用語言的統計規律,也無法撬動它一絲一毫。
因此,有人提出:也許這項工作需要更多學科的專家齊心合作,如:密碼學、語言學以及中世紀的歷史學等等,事實也是如此。不過,其過程卻完全基於推理,去解決推理中所遇見的主要問題,看上去更像是一項工程測試,但依舊沒有任何答案。
現今,100多年過去了,依舊有很多專家醉心於研究伏尼契手稿。甚至於,有不少人堅持這就是一個騙局,不然的話,為何至今都沒能發現一個有效的方法來研究它。但很多專家還是希望能通過相應的專業知識及合適的推理過程,找到打開手稿的「大門」。
一些專家堅信,這部手稿所用的「文字」,就其主要特徵而言,和人類的語言並沒有太多的吻合之處。那麼,運用語言學家及相應的大量語言學專業知識來啟動對手稿的研究,這種說法就真的那麼靠譜嗎?也許說它是騙局更為合理一些。
當然,很多研究過手稿的人卻說:伏尼契文稿只能說十分複雜,不能說它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或許這也只是個設想,沒人可以拿出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他自己的說法。
因此,有人指出,這些文字的組合,只是隨機產生的。如果將字母或者音節放在表格中,然後用一種方式,也許就是擲骰子,選出一連串的格子,就這樣將其「組合」產生。
對此,有人進行過測試,比如:第一欄是一些前綴音節,第二欄是中綴音節,第三欄是後綴音節,按照順序,還真能造出一些具有手稿中這些文字特徵的「文字」。
當然,也真有研究者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堅稱,自己「破譯」了伏尼契手稿的內容。那麼,這部手稿說的是什麼呢?研究者先是「解碼」了那些圖片,再根據圖片確定了手稿的日期和來源,原來圖片描述的是1444年義大利遭遇的火山大爆發事件。
文字內容講述的是西班牙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其中很多圖片都和這位女王有關,比如:「水療」等。根據研究者的說法,這部書是當時的修女所寫。為何修女要以這種方式去記錄一位權力被架空的女王呢?其中,有提及「流產」、「嬰兒死亡」,這難道涉及到了某個宮廷秘史嗎?
如果這部書成書於中世紀不假,那麼,是不是熟知了大量中世紀秘史再去解讀這部書會更加便捷呢?如果它不是一部人為的「玩笑」,那麼,它應該記錄著某個不能「示人的秘密」,或者預示著某種「天機」呢。
未知的事物,總會勾起人們無盡的好奇心,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研究目標毫無意義。也許這部書,就是中世紀的一群娃在玩格子遊戲時的一個記錄。畢竟,學過語言的人,是不可能完全摒棄自己的用語習慣的。
當然,若是換個角度,找一群完全的門外漢來解讀伏尼契手稿,沒準還真能得到一些其它的答案。
參考資料:
【《印第安納·瓊斯》、《神秘的伏尼契手稿》、《伏尼契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