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糰子姐
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第2期,郭敬明任性地給了何昶希一張S卡。何昶希是一個沒有什麼演技的新人,幾乎算是一張白紙。
要知道,S卡是很稀有的,全場40個演員,4位導演,一共就只有8張S卡,只有在舞臺上,證明自己演技過硬的好演員,才有資格拿到。
一向嚴厲的李成儒老師當然看不過去,當場就跟郭敬明起了爭執。
在後臺的很多演員,目睹了郭敬明的操作,都很困惑,不解。張大大甚至直接發出質疑,到底衡量演技的標準是什麼。
可爭執也好,困惑也好,質疑也罷,郭敬明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一方面,節目組需要他幫助製造話題,吸引關注,獲取流量。在我看來,這是郭敬明和節目組之間,彼此心照不宣的事情。顯然,這波操作目的達到了。
另一方面,郭敬明也是在炫耀自己的權力。他就是在告訴他人,作為導演,我有足夠的能力來決定你在這個舞臺的去留。
郭敬明出生在四川自貢,曾經是一個普通的小鎮青年。
說來有意思,當年我剛讀高一,暑假去縣城的書店買書,書店的工作人員不知為什麼,居然給我推薦了一本《幻城》。她告訴我,這書最近特別火,你們同學好多都買了。
在那個暑假,我讀完了《幻城》,也認識了郭敬明。
知道他出身普通,但是寫文章很厲害,得過新概念大獎,只比我大幾歲的他,早已經出版了好幾本書。
我那時候,覺得這個人好厲害啊,居然有段時間還很崇拜,視他為文學道路上的一個小偶像。
他的文字,大段的憂傷,痛,以及,經常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淚流滿面......
當然,現在的我,是有點兒羞愧於自己曾經對他的欣賞和崇拜的。確實尷尬。
郭敬明是在上海讀的大學,據他說,班裡絕大多數都是上海本地人,交流都用上海話,他覺得自己被排擠了。也就是那個時候,他感覺到了自己跟同學之間的差距。小鎮青年,在面對大城市的人群時,那種微妙的心理感受,自卑,敏感,卻又不服氣,想要證明自己。
他極力,想要撕掉小鎮青年的標籤。
他雖然自戀,表演型人格,卻有著商人般的精明,深諳人性,洞察力強,擅長營銷。
他不滿足只當一個作者,自己創辦雜誌,籤約作者,捧紅了很多跟他一樣的青年作者。
後來又順勢做編劇,當導演,當然拍的是自己的作品。《小時代》一連拍到了第四部,雖然很多業內人士覺得這是爛片,不值一提,但是抵不住有很多粉絲喜歡,願意為偶像買單,票房成績居然也很不錯。
現在又出來做綜藝,通過不斷製造熱點和話題,收穫更多的關注度。名利雙收。
他在上海買了豪宅,家裡都是奢侈品,可能隨便一個杯子都得大幾千。這麼多年的運作和經營下來,他早已經實現了財務上的自由,年紀輕輕,身價過億。
他的小說裡,電影裡,都充滿了物質的堆砌,大多都在描述一個奢靡的,紙醉金迷的世界。
現實生活中,他也樂於向人展示他不俗的財力,他奢侈的生活方式,他擁有的一切。
這一切,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講,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也因此,雖然他曾經抄襲他人作品,雖然他拍的都是爛片,卻從不缺少追隨者和崇拜者。
就連節目組,也不得不出於市場角度的考量,請了他來做導師。拼專業功底,拼作品背書,郭敬明跟陳凱歌、爾冬陞,絕對無法相提並論。就連趙薇,都能甩開他幾條街。
可是要說道製造話題,博眼球,吸引流量,那其他三個人加起來,都不如一個郭敬明。
這真是一個魔幻的世界。是與非不重要,規則也可以被無視,被打破,很多人都在極力追求金錢,物質,成功,權力......
有錢,有權就是王道,就有絕對的話語權,就有粉絲,有崇拜者。
郭敬明的S卡背後,就代表了這種價值觀,也是當下很多人所認同和追求的。這幾天被曝出的「上海名媛團」就是這種價值觀的最好體現——營造了自己成功者,有錢人的形象,就有一波又一波年輕人關注你,追隨你,心甘情願被收割。
因為他們幻想,自己也可以一樣有錢,過上奢侈品買買買,曬曬曬的生活。
細想起來,悲哀,卻也深深的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