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傷感的戀人》開始,讓大部人開始關注黃凱芹這個香港歌手,他不是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偶像型歌手,他的歌更像是一壺老酒,日久沉香,回味無窮。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簡歷:1981年,黃凱芹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1982年,轉主修英文系、副修人事管理系;1983年,參加「香港愛護兒童歌曲創作大賽」,以一曲《溫情》名列季軍,引起寶麗金高層的關注。
1984年,大學三年級的黃凱芹進入香港電臺主持古典音樂節目;1985年,大學畢業後,正式進入香港電臺擔任DJ;1986年,以《再遇》一曲參加《ABU亞太流行歌曲創作大賽》,進入決賽,隨後如願籤約進入寶麗金。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黃凱芹其實是一個讀書人,是一個節目主持人,歌手或音樂並不是他的全部,甚至可說業餘愛好吧。
中國有句俗語:"有心種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或許挺適合放在黃凱芹身上。
從黃凱芹那靦腆而又略帶書生氣質的形象來看,他的歌曲中同樣是這樣一種性格的體現,有些憂傷,頗具深情,不溫不火。
沒有譚詠麟《捕風的漢子》的狂烈,也沒有張國榮《風繼續吹》的浪漫,更沒有林子祥剛烈如《真的漢子》般嗓音,因此,他註定是香港歌壇的另一處風景,獨樹一幟,喜者眾多。
黃凱芹的歌更像是譜上了音樂的散文詩,訴說著一個一個傷感的故事,於是繼《傷感的戀人》之後,我們聽到了《情深緣淺》的無奈,也聽到了《雨中的戀人們》一些欣慰與渴求。
1990年,他推出專輯《給您留念》並奪得雙白金銷量;同年,推出專輯《情歸何處》。1991年,推出專輯《你最喜歡的歌》。
1992年,籤約飛圖唱片,推出專輯《傳聞》,其中主打歌曲《晚秋》,贏得好評。
黃凱芹成名作品《傷感的戀人》已經奠定了他的音樂風格,憂鬱氣質,再加上他的藝術修養,更顯得他與一般的歌手不一樣,甚有讀書人的貴族情懷。
同時,黃凱芹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但參與音樂創作,還寫小說,參與舞臺劇創作等,且成績不錯。如2005年9月,黃凱芹與田蕊妮在香港演出音樂劇《白蛇青蛇》,甚得好評!
香港是個文化多元化的社會,也是商業氣息濃厚,略顯繁華與浮躁的社會。
黃凱芹的出現,讓這個城市的夜空多了一份寧靜,他的低吟淺唱,仿如夜空下的一杯咖啡或一杯啤酒,濃淡自如,微微而醉。
我是唱遊人~吳迪,謝謝你們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