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環遊記》帶著「預定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的聲名而來,在中國上映 14 天后,票房已經達到了 6 億。滿懷期待走進影院期待看到另一部傑作,令人驚訝的是,片子結束之後我沒有如期獲得如許多媒體所描述的「感動」,「回歸家庭的欣慰」.卻被一股極不舒適的感覺深深籠罩。
仔細想想,《尋》實際描繪了一個價值觀單一的單調世界。
電影以墨西哥傳統亡靈節為故事基礎,描述擁有音樂夢想的小男孩米格意外闖入亡靈世界,最終獲得活著與死去的家人對他的夢想的認可的故事。對於傳統的回歸,對於家庭價值的強調,以及對於(大部分中國觀眾並不熟悉的)亡靈世界充滿想像力的描繪,組成了它老少皆宜的魅力。
然而,這也成為了電影的缺陷之源:為了維護電影的最高價值觀——家庭至上,而對其他所有價值體系進行了矮化處理,甚至某種程度呈現出粉飾不平等、厭女的傾向。
說實話,我至今沒有理解為什麼皮爾斯這次拍出這樣一部作品。也許片面,但我帶著偏見在這裡寫下這些文字,說明為什麼不想生活在《尋夢環遊記》裡的世界,無論活人的還是死人的。
閱讀須知:
1) 本文存在對於電影《尋夢環遊記》的細節劇透,不希望被劇透的讀者可以在觀賞電影後再閱讀。
2)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幸有三,無後為大
《尋夢環遊記》中亡靈世界「家庭至上」的核心設定,決定了它對於多元生活方式的包容程度非常低。人死亡後,都會來到亡靈世界,一年僅有一次回歸見到家人的機會,但前提是,在活人世界必須有人記得你,將你的照片擺在家中的神壇上,而一旦現實世界中再也沒有人記得你,你的靈魂將會灰飛煙滅,這在電影中被描述成一種最糟糕的悲劇。
顯然,你不得不生孩子了,如果你希望存在得夠久,你的孩子也不得不生孩子。
擺滿家人照片的神壇。圖片來源:IMDb
《尋夢環遊記》給那些沒有人記得、無法回到活人世界看望任何人的亡魂安排了一個悽涼與陰暗的角落,這一角落與名歌手居住的輝煌塔樓、金光閃閃的通往活人世界的花瓣道路形成了鮮明對比。
亡靈埃克託向小男孩米格略帶自嘲地介紹,他們這些被人遺忘的人會聚集在一起生活,而人們看到的亡靈,沒有一個擁有光鮮亮麗、生活自足的形象:他們是百無聊賴打牌的、老態龍鐘的、酗酒的,而將要被人遺忘的亡靈則虛弱地被埋在自己囤積的物品中,等待著徹底消失。
這樣的熱鬧與輝煌,不屬於那些沒人記得的亡魂。圖片來源:IMDb
《尋夢環遊記》無疑向那些自願或非自願選擇不生育的人、社交恐懼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與家庭關係不睦的人、鰥寡孤獨等群體提供了一種糟糕的死後世界想像。活著的時候,如果我是一個宅男,只想整天坐在家裡打遊戲,也至少不會因為沒人記得我而突然死掉。
有沒有人能逃脫這個可怕的詛咒?有,只要你是個名人。
謀殺犯死掉以後,比好人更受歡迎
亡靈節的傳統世界觀,只為死去的人提供一種去處,就是亡靈生活的世界,跟人們更熟悉的天堂與地獄 / 天宮與陰曹地府的區別是,沒有上帝 / 神 / 閻羅王的最終審判,好靈魂壞靈魂,統統往一處去。
《尋夢環遊記》重要的劇情轉折點之一,就是小男孩米格發現自己一直敬仰的歌神德拉庫斯是一個謀殺犯。他殺死了和他合作的作曲家埃克託,奪去後者創作的歌曲,從而聲名大噪,並且,德拉庫斯(作為謀殺犯)在死後也享受著最優渥的生活:在輝煌的塔樓中舉行一般人無法進入的盛大宴會,舉辦一票難求的演唱會,作為墨西哥音樂史上的傳奇,一直被後人銘記與敬仰,永遠也不會消失,還擁有活人供奉給他的最終只能被浪費掉的大量物資。
天啊,謀殺犯死後不是應該被扔進火爐煎烤、或者進入十八層地獄的嗎?
德拉庫斯的盛大派對。你要獲得亡靈音樂比賽的第一名,才有資格進入這裡。圖片來源:IMDb
雖然缺乏神的審判,但亡靈世界仍然擁有強大的管理系統,將所有的亡魂進行登記,並且檢查是否還有家人供奉他們,顯然,這個世界也不是毫無規矩,只不過唯一的規矩跟正義無關,倒和你有沒有和家人打好關係比較有關。
電影中的亡靈管理辦公室。圖片來源:IMDb
電影中唯一的公正,是由人類之子(米格)與攝影機帶來的:攝影機拍下德拉庫斯承認自己的罪行,他受到觀眾們的譴責,再也沒有人想要聽他演唱。而這時候現身懲罰他的,也並不是負責登記亡魂的管理人員,而是亡靈引導獸(一頭在真相揭露之前,也沒有打算傷害德拉庫斯的野獸),可以說是相當前現代了——在幹涉個人選擇時,管理系統無處不在,而需要主持正義時卻集體缺位,將主持公義的部分讓位給超自然力量,無能又可笑。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不公正時,我們會幻想一個超越性的世界,在那裡,人們會得到更公平的賞罰。如果你生活在《尋夢環遊記》中,想到亡靈世界裡不但存在著對於名利的崇拜,物質的過剩浪費(想想德拉庫斯房間裡堆積如山的食物吧),也許還有無以計數的惡人,並不會受罪,會不會覺得背脊發涼呢?
女人才是萬惡之源?
《尋夢環遊記》中的現實世界並沒有被亡靈世界襯託得更美好。如果以法律標準評判,犯下謀殺罪行的德拉庫斯應該是最惹人厭惡的角色,但是如果從小主人公米格(觀眾們應該感到同情的角色)的眼光來看,帶給他最多痛苦的顯然是:頑固不化的女性角色。
奶奶盡力阻止米格發展他的音樂夢想,傷透了他的心。圖片來源:IMDb
在《尋夢環遊記》中,女性是家庭的養育者,同時展現出易怒、短視、因循守舊、擁有暴力傾向的性格缺陷。從米格的曾曾祖母伊梅爾達開始,這個家庭與音樂(代表著世界的自由與美好的藝術形式)站在了對立面,並且這個傳統的堅定守護者仍然是一名女性:米格的奶奶。
與此相對的,男性角色代表的性格特質是擁有遠大志向、才華橫溢、追求自由,並且扮演著主人公的偶像與知音。在米格知道真相前,他崇拜歌神德拉庫斯;知道真相後,父親埃克託才是他最好的朋友,畢竟等他回到現實世界,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他學會做鞋,繼承家裡的事業。
男性角色活潑、自由、灑脫,指引主人公人生的方向。圖片來源:IMDb
男女極不平等的展現,帶有厭女傾向的角色描繪,並不僅僅局限在米格的家庭環境之中。觀賞過本片的讀者可以嘗試回憶:當米格在市集上想要問藝人們借吉他的時候,街上的音樂家有幾個是女性?答案是零。女性是那個給才藝比賽售票的人。(在亡靈世界的才藝比賽中,上臺表演的又有幾個女性?最後獲獎的樂團中,有幾個女性?)
電影好不容易描繪了真實歷史中存在的、墨西哥國寶級藝術家弗裡達(Frida),她設計了無數個弗裡達從巨型木瓜中噴射而出的震撼場面,展現了才華與寬厚的特質,但這一藝術裝置僅僅是歌神德拉庫斯演唱會的陪襯。
開啟禁絕音樂的家庭傳統的曾曾祖母,實際上也有音樂天分。圖片來源:IMDb
故事臨近尾聲之時,一直顯得過分嚴厲、禁絕音樂的曾曾祖母伊梅爾達,也終於袒露心事:她曾經也有歌唱天分,但她選擇了守護家庭;觀眾還有幸聽到了她的一次動人演唱。這一真相的揭露,給她帶來的結果,是一個出走的丈夫的重新回歸(埃克託為她的演唱彈奏吉他,兩人終於和好)。
如果要再次對比的話——真相揭露後,米格回到現實世界,為埃克託翻案,讓世人知道了他才是真正的創作家,他也因此獲得了音樂史上的地位。如果你細想下去,百年後伊梅爾達的靈魂會因為無人記得而消失,而埃克託不會。
男性藝術家得到了不朽,而女性得到了一個丈夫,這是他們各自的美好結局。
如果說男性的才華是因為兇殺與誤會而被暫時遮蔽,女性得到的是永恆的遮蔽。就像片尾米格彈起吉他,舉行快樂的家庭宴會的時候,忙碌準備餐食的,當然是婦女們。
圖片來源:IMDb
《尋夢環遊記》之夢做得又大又夢幻,但實在不是我想做的夢。
對於很多人對回歸家庭的努力,我充滿羨慕和敬佩,畢竟這也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但以矮化甚至犧牲其他多元生活方式價值選擇的方式來強化唯一價值體系,卻不得不讓人深深地擔憂,推崇集體至上而犧牲個人選擇的惡狼會隨時降臨。只不過這一次,它披上了「家庭情感」的外衣。從這個角度來說,《瘋狂動物城》比《尋夢環遊記》三觀正了很多。
如果說,我從小男孩米格身上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不把既定存在的傳統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不去美化長久存在的壓迫關係,然後,用自己的思考,去追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