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時隔七年,又看到一部有皮克斯神韻的作品。電影院中幾乎所有人都在抹眼淚,很多女生都哭出聲音來。雖然《尋夢環遊記》還是有著濃重的迪士尼色彩,但終於像以前的皮克斯電影一樣,故事豐富精彩,思想樂觀積極,情感克制且打動人心,而不是後迪士尼時代原創匱乏,故事低幼,過分煽情。《尋夢環遊記》的譯名總讓人以為是一部關於夢想的片子,可影片的內容確實關於家庭和傳統。在影片讓人感動落淚之餘,影片表現的現代性背景下的個人實現與傳統文化中的人生意義之間的張力,仍是當前很多人所面臨的生存困境。
一 皮克斯的神奇光芒重現
2010年,《玩具總動員3》是皮克斯前迪士尼時代的巔峰,為皮克斯從未失手,部部經典的神奇旅程畫上了句號。之後,四年前的那次收購開始發揮作用,迪士尼正式成為皮克斯作品的主宰。各路續集和衍生品電影紛紛上馬,原創計劃減少,之前為皮克斯開疆拓土的元老要麼轉戰真人電影,要麼一躍成為迪士尼高管。縱觀2010年之後的皮克斯電影,除了《頭腦特工隊》之外,實在乏善可陳。
2011年的《賽車總動員》之前,皮克斯在很多影迷(包括我)的心中都有神聖光輝的形象。每一部長篇都好看,每一部短片都有趣。除了《玩具總動員》系列之外,不但每一部都是原創,而且風格多變,主題豐富。《玩具總動員》系列幾乎讓所有大人,尤其是男生都看到了童年的那個自己。當《玩具總動員3》中Sid要離開家去上大學時,很多人都看到了那個成長了的自己。《蟲蟲特工隊》有趣,可愛。《怪物電力公司》中對自己的接納,以及長毛怪和大眼仔的友情,既打動人心又令人思考。《海底總動員》的尋親之旅,《超人總動員》中神奇先生一家,《賽車總動員》中的找回自己,所有的這些都讓觀眾度過了愉快寶貴的時光。之後就到了三部封神之作,《料理鼠王》、《機器人瓦力》和《飛屋環遊記》。
《料理鼠王》中表達了對自由和自我實現的嚮往和追求,現代社會還有什麼主題比這個更能吸引人呢?在個人主義的思考方式佔據了主流之後,人生的意義很難找到比個人實現更好的解釋。就這點而言,《料理鼠王》像其他所有追求夢想的勵志片一樣,不過主角是一個更有趣的老鼠。《機器人瓦力》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愛情片,甚至都沒有之一。瓦力萌萌的小屌絲形象和伊芙「姑姑」般的女神形象,實在太經典了,瓦力拉著伊芙在地球上的時光,總讓人想起羅素那段話:「我渴望愛情,首先是它能解除孤寂」。而當人類艦長說出那句「我們要生活,而不是活著」,又讓影片有了嚴肅科幻片的價值思考。《飛屋環遊記》的前五分鐘可能是除了《守望者》之外,最好的電影開頭,儘管電影的主體內容沒有那麼精彩,但單靠這個片頭,就會載入影史。這三部影片無一例外都拿到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之後的《玩具總動員3》不但四連奧斯卡,甚至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並且創造了10.6億美金的動畫片票房紀錄,讓皮克斯的輝煌達到最高點。
2010年之後,皮克斯先是製作了一部前作並不出挑的續集電影《賽車總動員2》,影片幾乎讓皮克斯第一次遭遇了票房和評論的滑鐵盧。2012年的《勇敢傳說》甚至不像是皮克斯的作品,而是一部迪士尼的傳統動畫片,故事太過低幼。2013年的《怪獸大學》還是一部續集,雖然還是有友情,但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深度,成為一部美式青春片的動畫版。2015年皮克斯第一次推出了兩部原創作品。《恐龍當家》和《頭腦特工隊》,前者因為故事上的乏味和表達上的問題(致幻劑的鏡頭)票房口碑慘敗,《頭腦特工隊》則是皮克斯後迪士尼時代口碑比較好的一部。可惜影片設定出彩,但故事本身沒有那麼精彩,而且有些過於煽情。總的來說,算是一次不錯的翻身仗。兩部原創之後,又是兩部續集,《海底總動員2》和《賽車總動員3》,兩部作品不功不過,口碑平平。已經讓人開始擔心,是不是曾經那個皮克斯不會再回來了?
直到這部《尋夢環遊記》!
二 《尋夢環遊記》的驚喜
《尋夢環遊記》在很多地方還是有濃重的迪士尼色彩,比如皮克斯之前少有的人作為主角,以及「尋夢」這個抽象美好的主題。但令人驚喜的是,當米格爾進入亡靈世界以後,一下子進入到了皮克斯之前各種怪誕有趣的「非人」形象。而影片最終的走向,也並非是一個「尋夢」的主題,而是走向了皮克斯經常回歸的家庭。最重要的是,皮克斯這次終於不是在講一個低幼的故事,《尋夢環遊記》的故事本身足夠精彩,有足夠多的轉折。拉丁裔的皮克斯「五老」之一的李·昂克裡奇也為影片注入了濃濃的墨西哥風,甚至開場還用了墨西哥剪紙做了一段《飛屋環遊記》式介紹北京的小短片。
影片的前篇讓人以為這是一個《歡樂好聲音》似得故事。進入到光怪陸離的亡靈世界之後,影片轉入《飛屋環遊記》冒險故事,色彩絢爛的亡靈世界不但美麗,熱情,很有蒂姆伯頓的《譁鬼家族》中死後世界的感覺。埃克託這個人物出場就讓人覺得不一般,我甚至看到他想回到人世而不得,就讓人想起他會不會是照片上的太爺爺,可德拉庫斯的形象也很高大偉岸。沒想到最後真的有反轉,德拉庫斯從超級偶像,變成了壞人,如同《飛屋環遊記》一樣。整個故事,內容豐富集中,也有足夠的轉折。不像《勇敢雄心》那樣低幼,也不像《頭腦特工隊》那樣,設定出色,故事太平。
在足夠精彩的故事上,皮克斯傳統的強項——世界觀設定,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亡靈節的文化符號並不陌生,最近一部007的背景就發生在亡靈節。影片在墨西哥亡靈節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細化了世界觀。人死後並不會立刻消失,如果有人記住他的話,他會在亡靈世界繼續存在,直到沒有人記住他們,就會最終死亡。而在亡靈節這天,靈魂可以跨過墨西哥萬壽菊花瓣組成的「花瓣橋」,來到人間,看望自己的家人。但前提是順利「通關」,「通關」的條件是人間有人供奉你的照片。在天才般的設定下,一方面能見到自己死去的親人,或者自己死去能看到活著的家人這個設定本身就足夠感人,另一方面,照片的設定也讓故事矛盾集中,線索清晰。
其實很多文化中都有類似「亡靈節」的節日,中國也有。很多地方,除夕會擺上貢品,和逝去先人的名牌。然後燃放爆竹,迎接先人,一起守歲。大年初一放鞭炮,送走先人。這種祖先崇拜,是人類理解自己意義的一種重要方式。但祖先崇拜,和它的基礎,以家庭為單位的社會,都伴隨著現代化逐漸消失。《尋夢環遊記》中米格爾和太爺爺對夢想的追求和家庭之間的矛盾,即是傳統與現代之間矛盾的體現。
三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價值焦慮
《尋夢環遊記》中討論了一個皮克斯非常喜歡表達的終極性問題,即人生的意義。我們可以將皮克斯的表達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個人偏好的實現,即實現理想,《料理鼠王》是其中的代表;第二種是個人成就,與第一種的區別是需要為世界做出貢獻,為世人所緬懷紀念,《飛屋環遊記》中出名的探險家,《尋夢遊記》中的德拉庫斯在亡靈世界的收到的歌迷祭獻都堆成了小山。第三種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情感,這點幾乎所有的皮克斯電影都有所表達。這三種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和第二種是個人主義的理解,都是自我實現。這種自我實現,是原子式個人的自我實現。第三種的親密關係是一種關係性的價值,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熟悉,並且長期穩定交往。傳統社會中,我們更傾向於將人生的意義理解為親密關係,在祖先和家庭中延續自己。現代社會中,我們需要走出家鄉,走出熟人社會,去過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更希望從個人實現的角度理解人生的意義。
《尋夢環遊記》中時間設定在現代,但空間上確實極富傳統氣息的小鎮。這是一個熟人社會,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家庭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實際上,現代生活是一種高度流動的城市生活,人們不可避免的離開家庭,去過自己的生活,大家庭很難給人提供足夠的支持,相互之間也很難有更多互動。人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像米格爾一樣追求自己的夢想,甚至像德拉庫斯一樣,追求世界性的名譽和成就。個人夢想的實現是寶貴的,但並不是所有人所有的夢想都能實現,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無法通過成就和夢想獲得意義感的人,就很容易走向虛無。因此,現代化的潮流之下,傳統的價值觀念被很多團體開始強調。美國社會是一個文化大熔爐,但主流的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文化,始終試圖將個人成就和家庭結合起來。因此,強調自由的美國電影中,有很多都將家庭作為價值追求。
如果真的能夠將兩者結合起來就好了,可是在很多社會的很多階段,我們必須做出取捨,既讓人焦慮,又讓人痛苦。這也是《尋夢環遊記》打動人心的原因之一吧!
餘論
《尋夢環遊記》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就是米格爾在給奶奶唱太爺爺寫的歌時,九十多歲奶奶coco像個小孩一樣,想起爸爸。很多人在那一瞬間眼淚都出來了。電影的意義就在於「共情」,讓觀眾透過電影更好的體驗自己的生活。對我而言,coco和埃克託見面的一幕,讓我瞬間淚目。我爺爺突然去世,自己沒有見過最後一面,很多話都沒和他講,如果真的有亡靈節,能讓我見他一面,該有多好。我會告訴他,我長成了一個他希望我成為的人。
PS:影片中有很多墨西哥文化元素,包括很多墨西哥名人。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
歌神德拉庫斯可能是參照了墨西哥傳奇巨星:Jorge Negrete和 Pedro Infante Cruz。
弗裡達·卡羅,墨西哥著名畫家。埃克託假扮的就是她,她也是亡靈世界中,德拉庫斯演出的舞臺設計。她作品常常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在自畫像中,總是一字眉,頭頂著花。
另外,還有墨西哥的摔跤明星,桑託。當我看WWE時,神秘人雷爾就是在模仿桑託。這樣看來,《尋夢環遊記》還是一部墨西哥版的《午夜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