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艾瑪·沃森,儘管光環無數,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常常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有能力,是不是足夠優秀能獲得現在的稱號。
當我們達到一個高度時,時常會覺得,到底是我運氣好,還是自己真的優秀?這種不自信的表現常常會困擾我們。
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現象,叫 」冒牌者綜合症「。
本文作者何加鹽,一個專門研究牛人的牛人。曾在政府工作,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為諮詢顧問,公眾號寫手。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
艾瑪·沃森
即使優秀也沒有自信
有這麼一位女孩。
她清純亮麗,是萬千人心中的完美女神。
她出身優渥,父母都是英國劍橋大學高材生,從事日進鬥金的律師行業。
她聰明絕頂,功課全優,考大學同時被牛津、劍橋和布朗等世界名校錄取。
她才華出眾,擅長舞蹈、曲棍球、馬術和潛水等多項運動。
她演技爆棚,拍的電影風靡全球,斬獲多座最佳女演員獎盃。
她面對英國王子的追求,驕傲拒絕,並說:「誰說要成為公主,就得嫁給王子?」
她……超級自卑,每天生活在惶恐之中!
這位女孩,就是飾演《哈利波特》電影中女主角赫敏的: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
儘管作為女神學霸,身擁無數光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艾瑪卻說:
我努力取得的成績並無法增強我的自信,相反令我倍感自己的無能。
進步越大,這種自我懷疑就越是強烈,這就像一個怪圈。
我時常憂慮,生怕別人發現我其實是個「騙子「,我不配擁有眼前的一切。
你可能會覺得這一切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個如此優秀的人,卻會如此自卑呢?
這種心理現象,叫做「冒牌者綜合症」。
很多優秀的人
可能每天活在惶恐之中
艾瑪並不孤單。
有很多超級牛人,都有和她一樣的困惑。
在一個表彰「傑出貢獻人士」的會議,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如坐針氈:
參會的其他人員,還有戰鬥英雄、航天員等。
這位諾獎獲得者,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與戰鬥英雄和航天員比起來,實在是太差勁了。主辦方請自己來,一定是搞錯了。
他把自己的感受和鄰座的一位航天員說了。航天員吃驚地說:
天吶,怎麼可能!您可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全世界都仰慕的人啊。
我倒是覺得我不應該在這個會上,你們都那麼厲害,而我只不過是開著飛船去了一下月球而已。
我覺得主辦方請我,一定是搞錯了。
這不是我編的故事,是這位諾獎獲得者的真實回憶。
你們看,哪怕是身為全球知名演員、諾貝爾獎獲得者、登上月球的航天員,都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冒牌者」。
其實「冒牌綜合症」
廣泛存在於人群中
冒牌者綜合症,又叫冒牌者現象。
英文為Impostor Syndrome或Impostor Phenomenon,是美國學者泡琳·格蘭絲和蘇贊妮·伊米斯提出的一個概念。
維基百科上對「冒牌者綜合症」的解釋是:
冒牌者綜合症是一種心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人們會懷疑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並常常害怕被人揭穿是「騙子」。
哪怕外部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還是覺得自己配不上所取得的成就。
患有「冒牌病」的人,總是錯誤地把他們的成功歸因於運氣,並認為別人高估了自己的聰明。
1978年,格蘭絲和伊米斯調研了150位精英女性,發現了這一現象。
這些女性,是大家公認在事業上已經取得輝煌成就的人,她們在各種考試中得到高分,在標準測驗中也名列前茅。
可是,儘管有如此強烈的外部證據證明她們的能力,她們依舊對自己深陷懷疑,倍感壓力。
後來,研究拓展到所有人群。
調查發現,「冒牌者綜合症」廣泛存在於人群中,大約有70%的人,在過去一年中曾有過類似的狀況。
在面對一個艱巨任務時,「冒牌者」的慣常思維模式是:
事前:「我真的能幹成嗎?他們是不是高估了我的能力?」
事中:「我絕不能失敗,否則別人就知道我是真的不行了。」
事後(成功了):「啊,我運氣太好了,居然成功了。還好沒被人發現我其實不行。」
事後(失敗了):「怎麼辦,怎麼辦,事情的失敗全都是因為我。完了完了,這下大家都知道我其實是個笨蛋了。」
此外,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錯覺:
「他們都好厲害,我應該是團隊裡最差的吧?」
「那個工作那麼難,別人是怎麼做到的,讓我去做,我可能都不知道怎麼下手。」
「我能考到這個學校(分數),主要是靠運氣,我千萬不能讓同學們知道。」
「我坐上這個職位,拿到這個工資,老闆可能高估了我的能力,我好害怕被老闆發現真相。」
「爸媽(男朋友/女朋友、愛人)肯定特別期望我更關心他們,可是我做得其實很不夠,我好愧疚,但是千萬不能讓他們知道這一點。」
如果你曾經有以上想法的話,你可能和我一樣,患上了「冒牌者綜合症」。
「運氣好」
慢慢成為口頭禪
我就是「冒牌者綜合症」的重症患者。
這些年,我做出了一點點小成績,得到很多人誇獎,說何加鹽能幹、聰明。
但在內心裡,我總認為我其實並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
我覺得我取得的成績,都是因為運氣好,跟我的能力沒有關係。
我是985大學畢業,考研考到409分。
我娶了我們班的班花。
我曾經因為工作出色,被推舉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候選人。
我創建諮詢公司,從零開始組建團隊,幫助年收入50億的企業制定戰略、優化管理,被福布斯富豪榜老闆尊稱為「何老師」。
我業餘寫公眾號,零粉絲冷啟動第一篇就成了爆款,第5天就寫出百萬加,半年內有6家出版機構邀約出書……
但是這些,並沒有給我帶來自信,反而讓我像艾瑪一樣,陷入了惶恐。
因為我一直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這些外在的表現,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
我一定是運氣特別好,才得到這些的,別人都看錯我了。
當別人誇獎我時,表面上,我會客客氣氣地感謝並表示謙虛,但內心裡,我非常忐忑。
我害怕他們發現何加鹽其實是一個笨蛋,或者是無能之輩,根本就配不上這些成績和表現,當不起這些誇獎。
很多人覺得我是在謙虛。
他們不知道,我是真的認為自己不行。
你們可能不信,但是請看一下我的能力素質360度測評結果。(360度測評,即自己、上級、下屬、同級及其他人的全方位評價)
圖中黑色圓點是我對自己的打分,紅色三角形是周圍人對我的打分,越往左分越低,越往右分越高。
大家可以看到,我對自己各項能力的評分都非常低,而別人對我的評分都很高。
這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曾長期困擾著我,讓我倍感自卑和焦慮。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原來是患了「冒牌者綜合症」,並了解了相關的知識,這種感覺才有所舒緩。
你有沒有曾在某一時刻,有過和我一樣的感受呢?
「冒牌者綜合症」
主要成因
「冒牌者綜合症」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成就的內部歸因能力」,也就是說,「冒牌者」會低估個人能力與所取得成就之間的關係。
但是,他們又往往會有超強的「過錯的內部歸因能力」,只要事情出現一點點不順利,他們就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並且會陷入自責、羞愧之中。
「冒牌者綜合症」廣泛體現在職場上、學校裡和家庭中。
在職場上,「冒牌者」的主要表現有:
如,有些人會認為:
那些做金融的、會計的、諮詢的、人力資源管理的、銷售的、編程的人好厲害,我就只適合做現在這種熟悉的工作。
要我跨行業換一個工作,或者當一個領導,我會感到非常沒底,甚至無比恐懼。
有人覺得自己在單位似乎也沒做出太大貢獻,甚至偶爾也會偷偷上上網,玩玩手機,然後月底領的工資還不低,領導還很重用。
他們會常常擔心被別人看穿自己並沒有本領,也沒有足夠的業績匹配那個職位、領那份工資。
而實際上,他的工作業績可能很突出,在老闆和別人看來,他已經非常努力,非常能幹了。
在學校裡,「冒牌者」的主要表現是:
他們對自己和同學的評價往往如下:
圖片來源:interviewcake網站的《Fixing Impostor Syndrome InCoding Interviews》,何加鹽改作。
而實際的情況往往是:
美國學者理察·菲爾德曾經很形象地描述這一現象。他說:
「冒牌者綜合症」這種現象就像是一盤在人們大腦中播放的磁帶。
以學生小紅為例,這盤磁帶就像是小紅坐在教室上課,看著周圍的人心想:
哎呀,大家都好優秀啊,他們能向老師提問、甚至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作業都會做,考試分都不錯。
然後,小紅同學大腦中那盤磁帶開始播放裡:
哎呀,我不行,這些年大家都被我矇騙了,從老師、朋友到家人,大家都認為我是真才實學才到這所大學這個專業,但是我更了解自己,事實不是這樣的。
也許下次的考試難題就會暴露我,其實我就是一冒牌貨。
小紅同學默默地憂桑,覺得她是這個教室裡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人,然後默默地劃圈圈消沉。
越是名牌大學,這種現象越明顯。
清華北大的同學,就常常覺得自己在真正的學霸面前什麼都不是,自己能考上清華北大,一定是被錦鯉附身了。
我在浙大的時候,也覺得同學們都很厲害,我之所以能進來,可能是因為考研的時候,評分老師給分的時候手抖了。
我進入了浙大最好的社團「未來企業家俱樂部」,可我總覺得是我面試的時候,考官看走眼了,其他會員一個個都比我優秀。
而事實上,很多人都和我說過,他們都很佩服我,覺得我很厲害。
在家庭或人際交往中,「冒牌者」的主要表現是:
儘管他們已經為家人朋友做了很多,也得到了相應的愛和感謝,但他們內心裡還是時不時會有一種愧疚感,覺得自己其實還有很多不足,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沒有做到,虧欠了家人。
這在愛情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冒牌者」女孩總是會付出很多,然後很關心對方對此的感知和反映。
她們擔憂的,更主要不是「他愛不愛我?」,而是「他會不會覺得我不夠愛他?」
所以,雖然你不關心她會讓她很生氣,但是更讓她生氣的,是你沒有認識到她有多麼關心你。
她會覺得,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卻根本都沒有意識到。難道在你眼裡,我就那麼毫無價值嗎?
小心「冒牌綜合症」的
消極影響
微博網友@遊識猷 介紹過這麼一件事:
在美國熱門網站Reddit上,有個叫RGod27的網友發了一個帖子:
「有沒有什麼事情大大提高了你的生活質量,永遠改變了你的人生,你後悔自己沒有早點開始做這件事?」
底下點讚數排第一的回覆是:
申請了一份以為自己不夠格的工作,成功了。工資翻倍,搬到了夢想的城市居住。
我們要小心「冒牌者綜合症」。你總以為自己不夠格,事實上,只要鼓起勇氣遠離舒適區,人是會成長的。
在@遊識猷 的微博下,這一條也得到了很多共鳴:
所以,如果你是「冒牌者綜合症「患者,你得小心了,千萬別讓它限制了你的發展。
有很多時候,好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但是你沒有珍惜。
本來的你,考研可以報更好的學校,談戀愛可以追更好的女孩,找工作可以投更好的公司,換專業可以挑更好的學科,在公司可以拿更高的職位和薪水……
你的能力和表現都是匹配的,可就是由於你認識不到這一點,導致你不敢去爭取,白白可惜好機會。
除了讓你錯失本該屬於你的機會以外,「冒牌者綜合症」還有很多負面影響。
它會讓你每天很焦慮、惶恐,生活在種種的心理壓力之下。
你總是害怕達不到別人的期望,而自己承受過多。
它使你總是過度準備,由於認知中的能力與實際的能力發生偏差,「冒牌者」傾向於為一件事情付出過度的努力。
因為,每一丁點的失誤,都會讓他們擔心別人「看穿」自己。
為了一次考試、一次面試、一次演講、一份要提交的PPT,他們會反覆琢磨,反覆練習,反覆檢查。
往往60分就可以達標的事情,他們非要做到80分甚至100分不可。
它還常常導致拖延症。
由於對自己要求過高,你總是希望想到完美方案再動手。
同時,你內心恐懼做不好會讓別人笑話你,所以總是遲疑著不敢下手,結果把任務一直拖到截止日期之前。
如果成功了,過度準備的你會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努力。
拖延症的你則會歸結於運氣,而從來沒想過,主要是因為你有這個能力!
「冒牌綜合症」的
優點
如果你是一個「冒牌者綜合症」患者,那也不用慌,「冒牌者綜合症」也不是全無好處。
它會讓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不斷逼迫自己達到你認為的別人眼中的能力線。
其實你的實際能力已經達到了,但是在你認知中,你覺得還沒達到。
你會不斷做出新的成績,來證明自己不是「冒牌貨」。
所以,在別人眼裡,你是一個有上進心、勤奮努力、能力很強的人。
這往往比你自己認知的,更符合實情。
但是,我們還是要控制它的不良影響。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冒牌者綜合症」的存在。
當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成績時,當你覺得自己取得今天的一切,全都是因為運氣時,當你覺得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不順都是因為自己的過錯時。
你可能就要警醒一下:我是不是得了「冒牌者綜合症」?
如果是的話,你就需要做一些自我心理建設了。
你需要告訴自己,你的能力其實很強,過往的成績和你的外在表現,都是由你的能力作為支撐的。
同時,你還要對別人多一些信任,知道別人誇獎你,確實是出於真心,不是為了奉承你。
對於你表現出來的那些過錯,甚至是極其弱智的行為,請放心,沒有人會在意的。
其次,我們要防止「冒牌者綜合症」在我們做決策時拖後腿。
當你看到一個新的行業機會,或者想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時,你應該根據自己過往的成績和表現,來判斷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假想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例如,你曾經從零開始學習一樣東西,現在很熟練了,那你應該自信如果你從零開始學編程、學諮詢、學金融,等等,也一樣能夠學會。
當一個升職或加薪的機會出現,或者一個你喜歡的優秀異性(假設你單身,而且想談戀愛)來到你面前時,一定要努力爭取,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好像不夠格。
請記住,你不敢爭取,別人會真的認為你不夠格,主動爭取,本身就是夠格的一項內在要求。
最後,請各位家人、老師、老闆們,善待「冒牌者綜合症」。
如果你發現一個人,表現特別好,但是卻不夠自信時,他/她可能就有「冒牌者綜合症」。
他們需要你多用一些實際的案例去鼓勵他。
對於家人,請對「冒牌者」多一點肯定和讚揚,讓他知道,你感受到了他對你的關懷,請記住並指出他為家庭做出的貢獻,告訴他你對此是多麼感激。
對於老師,請幫助「冒牌者」建立自信,讓他知道,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學校,其實是能力的體現,而不是運氣。
對於老闆,如果你公司有一個「冒牌者」,這是你的福氣。因為他對自己要求特別高,而對待遇的要求特別少。
有些格局太小的老闆會覺得,既然你不要求升職加薪,那我就給你低職位、低工資,反正你也會照樣努力幹活。
這樣久而久之,這個人一定會走掉。
因為他在你這看不到能力的成長,而市場一定會發現這種努力工作、業績好又謙虛的員工,別的公司會用翻倍甚至幾倍的工資把他挖走,到時,你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對「冒牌者」,比較好的策略,是根據他的真實能力和績效,主動給與超越他期望的工資。
而不是老去琢磨他會要多少錢,導致給的錢雖然符合他的預期,但是低於他真實能力與績效。
時常提醒自己
我能行!
最後,讓我們做一個總結:
世界上約有70%的人,在某一時刻懷疑過自己是「冒牌者」。「冒牌者現象」會出現在學校、職場,和家庭中。
「冒牌者綜合症」的主要表現是:明明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還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明明特別優秀,卻依然感到自卑。
「冒牌者綜合症」會使人怯懦,從而喪失本該抓住的好機會。
它還增加心理壓力、導致過度準備和拖延症、並可能在職位和工資上遭遇不公平待遇。
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可能患有「冒牌者綜合症」,並儘量避免其負面影響。
家人、老師、老闆們,身邊有一位「冒牌者」,是你們的幸運。
但他們需要你們的關心和愛護,如果你身邊有「冒牌者」,請善待他。
「冒牌者」,當你自卑時,不妨想想艾瑪。
你需要常常大聲告訴自己:
我很牛!我能行!我不是冒牌者,我比想像中更好!
參考資料
Wikipedia,Impostor Sydrom詞條。
「什麼情況下會導致冒名頂替綜合症」,知乎,@Emma Ma。關於理察描述的「冒牌者」腦中場景,原載於Dr. Barhara Oakley 在Coursera上的公開課。
Fixing Impostor Syndrome InCoding Interviews,interviewcake網站。
「為什麼我比身邊很多人都優秀,但是卻依然很自卑」 ,知乎,@This Is Not Tina。關於艾瑪的話,原載於2013年5月29日英國《每日郵報》。
微博@遊識猷 ,3月21日。
你有沒有」冒牌綜合症「?
本文作者何加鹽,一個專門研究牛人的牛人。曾在政府工作,後創立諮詢公司,現為諮詢顧問,公眾號寫手。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何加鹽」(id:ihejiayan)。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影視截圖、原作者和視覺中國。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lmschina-sales@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