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段劇情是劉備的坐騎的盧馬,帶著劉備逃出一條生路,但是這個的盧馬卻一直有一個「的盧妨主」的說法,意思就是的盧馬會對它的主人造成一些很不好的影響。其實,這個說法最初並不是出現在《三國演義》當中,自然也不是出現在劉備的坐騎上,那麼,這種說法最早所說的「的盧馬」到底是誰的馬呢?
除了鮮活生動的人物之外,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還描寫了不少戰馬。除了呂布和關羽坐騎赤兔馬之外,最有名的戰馬恐怕就是的盧馬了,「的盧妨主」與「躍馬檀溪」都是《三國演義》的知名情節。但鮮為人知的是,「的盧妨主」的說法其實是羅貫中「山寨」到劉備身上的。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據傳是伯樂所著的《相馬經》中,就有「的盧,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兇馬也」的說法。而史書中最早與「的盧妨主」相關的人物記載則是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中的「庾公乘馬有的盧」。
根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名臣庾亮有一匹的盧馬,有個知道「的盧妨主」的人就勸庾亮把這匹馬賣掉。但庾亮說:「賣馬就會有買主,那是又害了買馬的人,怎麼能把自己的不幸轉嫁到別人身上?當年孫叔敖為了後人打死了兩頭蛇,傳為古之美談。我學習孫叔敖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嗎?」
《世說新語》中的「庾公乘馬有的盧」可以說是史書記載中最早有關「的盧妨主」的英雄之言,也是有關庾亮的諸多美談之一。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很可能就是根據「庾公乘馬有的盧」的故事寫出了劉備的一句英雄臺詞:「但凡人死生有命,豈馬所能妨哉!」
另外在大約成書於晉代的《世語》中也有劉備依靠的盧馬逃出劉表追殺的記載,也就是「躍馬檀溪」的來源。不過裴松之在注釋《三國志》時就認為《世語》的這條記載不可信,學界不少人也基本認同裴松之的觀點。所以歷史上的劉備是不是真有的盧馬還是個疑問。
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劉備得了一匹好馬,名叫的盧。這馬眼有淚槽,額有明斑,端地一個千裡寶馬。但很多人在見了的盧之後,都說這馬不詳,建議馬主不要再騎。這個地方就有些奇怪了,難道三國裡人人都是伯樂,隨便一看就知道馬匹好壞,還能預測良馬誤主?其實,預言的盧妨主的謀士並不會相馬,他們都在說暗語,提醒自己的主公小心有人暗中使詐。
的盧最開始出現於《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當時劉備暫居荊州,跟劉表交好,恰逢降將張武聚眾造反,劉備主動請纓,要為劉表肅清叛將。軍至江夏,劉備遠遠望見張武騎了一匹駿馬,剛嘆說這馬是千裡良駒,趙雲就殺向敵陣,手刃了張武,牽回了駿馬。
後來劉備得勝班師,劉表很是歡喜,蔡夫人卻暗自警告劉表:劉備不停地結交荊州士人,恐怕非是久居簷下之人。劉表當即反駁:玄德是個仁義之人,不會忘恩負義。
後來劉備將的盧馬送給劉表,劉表大喜,騎著馬出門遊玩,恰好遇到謀臣蒯越,蒯越問劉表這馬是誰送的?劉表如實回答。蒯越意味深長地說:這匹馬眼下有淚槽,額頭生白點,名叫的盧,雖然是千裡馬,但會妨主。張武就因為這匹馬而死,主公你可不能騎!
蒯越難道真在說馬嗎?這分明是在說劉備,這馬有淚槽,所以有哭相,正是映射劉備愛哭;這馬是千裡良駒,映射劉備一時人傑,又有關張趙輔佐,實力不可小覷;最後說這馬妨主,是警告主公,劉備這人不肯久居人下,必定要反,所以建議要遠離此人。
劉表聽懂了嗎?劉表雖然是個懦弱的人,但並不傻,他聽懂話中機鋒,第二天就宴請劉備,主要說了兩件事:一是還馬;二是要求劉備離開荊州,屯兵新野去。蒯越用的盧妨主暗示了劉表,後來又有一個人用的盧妨主暗示了劉備,這個人就是徐庶。
劉備騎著的盧馬在大街上閒逛,遇到一個唱歌的人,歌的內容大氣磅礴,不似凡人,就邀請此人入衙一敘。這個人說自己叫單福,剛才看到劉備騎得馬很是雄壯,想再見一面。劉備就牽出了的盧。單福看著馬,故作驚訝說:這馬喚作的盧,雖然日行千裡,但是會妨主,不能再騎。
劉備大驚,把他躍馬檀溪,騎著的盧脫險的事說了一遍。單福說:這是救主,不是妨主,但將來肯定會妨主,我有一個辦法可以破解詛咒。
然後單福繼續說:如果你有仇恨的人,可以把這匹馬送給他,讓馬妨了那個人之後,你再騎乘,就可以破解詛咒。劉備聽了臉上變色說:你不以正道教我,太讓人失望了。單福滿意地說,我聽說劉玄德是個仁義的人,今天才知道啊。
我們知道,這個單福就是徐庶,劉備的第一個軍師。他的話中話其實是用的盧馬自比,首先,千裡馬比喻自己高才;其次,讓劉備把的盧馬送給仇人,暗示自己作為間諜,可以為劉備進入敵營,裡應外合,大敗敵軍。最後,的盧馬妨了仇人後,劉備再收回馬,意思是搞倒了敵人後,自己再返回劉備陣營。
這個時候劉備的敵人是劉表,徐庶意思是幫劉備幹掉劉表,可是劉備沒有答應。但事實上後來徐庶自己就是加入了劉備敵人——曹操陣營,並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出了不少歪計,坑苦了曹操。徐庶作為「的盧」,結結實實地妨了一回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