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裡洋場下,上海中產階層的冷血遠超你想像

2020-09-03 白門君


在魔都上海買一套學區房?這畫面太美,不敢看。


步入中年的人,上有老下有小,面對生活「腹背受敵」。如果你開始考慮學區房,那你真的要慎重,你的生活由此可能進入到一列高速列車,不到終點絕不能停,不能玩急剎,甚至慢一點都會成為事故。



管軒徐幸主演,陳曉鳴自編自導,2019年上映的電影《學區房72小時》,無大牌、無特效,就像是扛著一部攝像機原汁原味的記錄下來一樣,所以票房慘敗,一點也不出人意料。


影片故事背景設在上海,男主大學老師,年齡四十左右,滿頭白髮;女主銀行職員,患抑鬱、嗜睡,長期在家休養,還有一個即將上小學的女兒,琴棋書畫,奧數外語,外加跆拳道,能文能武,絕對是照花木蘭培養的。


上海,中產階級,一家三口,72小時內,圍繞一套學區房的故事就此展開。影片場景始終穿梭於昏暗的樓道和雜亂的弄堂間,絲毫不見十裡洋場的繁華和奢靡,只有路人甲不時冒出幾句上海話才讓人恍悟:「哦,是上海」。


「超便宜的學區房」

一、中產階級幸福指數最高?


這個上海的土著家庭,算是比較殷實的中產人群(傳說中幸福指數最高的一類人),可每天一睜眼看到的不是初升的太陽而是各種無能為力的煩心事。自家車位被搶、單位同事暗算、老婆抑鬱奢睡、家中保姆偷懶,孩子周圍又是成群搗蛋鬼……大人事已至此,剩下的方向就是該給孩子創造好的條件,於是先從學區房開始。


有人說,在國內,中產階級是最沒有壓力的,理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就是個笑話!說這話的人,一定是那種一覺起來發現昨天比前天少賺了一個億的那種人。


高校樓道,通往哪裡?

中產難在哪兒?


中產之上的人,人家起點就在半山腰,你窮極一生能到一半就算祖宗顯靈;中產之下的人,三頓無憂無慮、無欲無求,幸福指數高出不知多少倍。而所謂的中產,不恥於下,又汗顏向上,為面子而活而累,只能靠一個能屈能伸安慰自己,麻花般曲折向上。


中產之真相:買不起房的都是中產家庭,賣房、離婚、貸款,還待...疲於奔命,惡性循環。


抱著孩子奔波


二、不要和中產聊誠信,因為聊不起


男主為買學區房而自賣現居房。先是和自家保姆達成協議,以200萬遠低於市場價成交。雙方達成口頭協議,並籤有合同,保姆第二天提60萬首付款上門。未曾想,男主所看中的學區房坐地起價,原因就是有買家願意出高價拿下,賣家願意給男主20萬賠償款。手足無措之時,一女學生家長、上海一大商會主席聞風上門,一次性帶來250萬現金,急購。


靠知識、靠為人師表的大學老師,也只能隨波逐流、出爾反爾,和自家保姆翻臉不認帳,鬧到律師所。但知識就是力量,男主很快找到「合理」疑點,串通好妻子一口咬定,房主之一的妻子不知情,合同無效,保姆情急之下搶走男主家房產證,坐上陽臺,以死相逼,當然無濟於事。



而保姆要在上海買房的原因是,兒子談了一個上海本地姑娘,姑娘家在上海地圖上畫了一個圈,第一天圈內買房,第二天就能領證。保姆覺得兩百多萬買一個上海戶口,值!當然,是為兒子。因為女方還提出,房產證上除了保姆兒子外還要加上女兒和丈母娘的名字。


為孩子,依然值。


在保姆眼中,上海的中產就像是一個黑洞,穿過這個黑洞就將抵達極樂淨土。可他不知道,他的僱主至今未能上岸,而且在黑洞中越陷越深,


厚德載物的背景成了莫大諷刺


三、一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的中產


時值期末,學生到處在給老師塞紅包求綠燈。在這一點上,男主很有原則,深知知識無價。同事「善意」提醒,有匿名信舉報說有老師私收紅包為學生改分,男主不以為然。


某天深夜,學校後門,男主的車開啟靜音震動模式。對方是自己班上的女學生,其母正是250萬買他房子的女商會主席。男主無奈之下告知女學生,賣家坐地起價,急需四十萬。女學生輕描淡寫,第二天居然頗具浪漫地將40萬現金擺放在男主辦公室書櫃裡。



面對學校紀委,男主合盤託出,戀情是真,此錢為借;面對家長,男主強調是自由戀愛。自己早已離婚,為孩子才同居屋簷下,女主席一巴掌相送,留下一句話:末考必須95分以上...72小時內,婚姻家庭、師生戀等事宜,全部敗露,好在學區房終於拿下。


這就是上海的中產,連自由戀愛都是一種奢望。



正片結尾,男主開車帶著女兒回家路上。中介突然打來電話:&34;黑屏,只傳來一陣急剎...


影片彩蛋是一組真實的調查採訪:


1、你們家買學區房了嗎?

2、你們家每年教育投入多少?

3、你們家是怎麼理解「贏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


男女兩位主角,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卻沒有一丁點坊間傳說的上海人的調調,有的就是壓得喘不了氣的吃穿住行。上海人是務實的,他們不會用「一地雞毛」這種戲謔的方式來形容自己的生活,無暇顧及,每一份力都要用在刀刃上。


所以上海人是冷血的,也是無奈的。



相關焦點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的中位數也才 100-150 萬元,而他們當然屬於中產望塵莫及的富裕階層。上層中產階層、中產階層和工人階層都過著不很富也不很窮的生活,從外表看只在住宅材質、庭院大小、草坪修剪和著裝等方面有所區別根據上述標準,各個階層是根據每個階層的收入、職業、教育等因素綜合劃定的,並沒有單純考慮財富收入和人口比例。其中,職業是最重要的要素。
  • 「中產階層」成為熱議話題,月薪多少算得上「中產」?你達標嗎
    在中國,「中產階層」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如果你是屬於這個階層的,那麼你的感覺就是「高人一等」,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乍一看城市裡的白領都是中產階層,但是真正算下來,這些人的工資還沒有農民工們高,這樣算,大家不都是中產階層嗎?憑什麼他們就要「高人一等」呢?
  • 19世紀末開始,德國中產階層壯大,奢侈性消費成為中產階層的時尚
    「中產階層」(MiddleClass)通常是社會學家在進行社會分層研究使用的一個概念。「中產階層」一般是指介於資本主義結構上層的資產階級和下層的工人階級之間的社會中間階級。這一階層通常受過良好的教育,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並能夠通過自己的知識獲得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和優厚待遇。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德國中產階層成員的結構相對複雜和廣泛。
  • 平民愛情的高攀:下賭注的底層女孩 是怎麼拿到中產階層入場券的
    平民愛情高攀中產:下了大賭注的底層女孩 後來是怎麼拿到中產階層入場券的「給你一百萬,離開我兒子。」一個貴婦人,沉著臉。聲音尖酸刻薄,給人無法匹及的距離感。這樣的電視鏡頭,通常是女孩聲淚俱下,苦苦哀求。「我們是真的相愛啊,阿姨,請您成全。」
  • 《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中產姐姐,最焦慮的是階層翻船
    在這些議程中,關於階層的焦慮始終若隱若現貫穿全劇,是《三十而已》的核心議題。 顧佳的人設是創業老闆許幻山的全職太太,全家搬到上海頂級小區後本來自我感覺良好。 雖然顧佳接觸到更高階層,但因為敲門磚太過低端,甚至在太太的朋友圈中是被裁掉的那一個。
  • 《三十而已》淺談,顧佳上海中產和海外中產的不同
    為了老公的事業,家裡煙花廠的訂單和孩子上國際學校,顧佳可以拼命去攀附遠高於自己階層的愛馬仕太太圈。作為一個局外人看顧佳本可以過的很幸福很安穩,小日子有滋有味。偏偏她老公的能力,支撐不起她的野心。明明家境中產,在上海有房有車有廠,老公忠誠踏實,孩子可愛乖巧,她自己還有才有貌,如果她是一個踏實感恩的人,她們一家可以非常幸福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過的溫馨快樂平安。
  • 中產階層的名校陷阱……
    其實金姑娘面臨的最本質問題,也是一個被大眾忽略的問題,就是她無論在進哈佛前還是哈佛畢業後的成就,以無產的觀點很貴族,以精英的觀點卻很中產。學校升學指導去詢問得到的答覆讓人哭笑不得,說不是這兩個學生不好而是斯坦福就在她們家門口,哈佛不願發了錄取卻被學生拒絕然後加入斯坦福,這根本是搪塞,事實是現在除了全美冠軍(無論哪一行)可以用來被哈佛作為封面人物裝點之外,中產家庭想進入哈佛非工科簡直變成不可能任務(但哈佛的工科絕對是二等公民),相比之下斯坦福還算對附近的優秀中產孩子網開一面,正因如此矽谷才成為創業搖籃。
  • 杜月笙:從水果小販到顯赫風光,從閉塞鄉村到十裡洋場
    從水果小販到顯赫風光,從閉塞鄉村到十裡洋場,這位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大佬名叫杜月笙。你可能沒意識到的是,這位與黃金榮、張嘯林並列上海三大佬的杜老闆口碑卻比其他倆人好的多,即便心狠手辣,無惡不作,依然有人尊稱其為杜先生.在無數文人墨客筆下,他的形象更是越發正面。
  • 年入25萬到50萬才算中產!英國電力人到底是什麼階層?
    說起階層概念,恐怕世界上沒有人比英國人更傲嬌了,傲嬌到會根據你的說話口音判定你是哪個階層的人(特指土生土長的英國人),這要是放在中國如果普通話不夠好怎麼混啊?!女王也說過這世界上沒有美式英語這一說法,只有英語和錯誤。也沒有太多國家會像英國一樣搞出一個階層計算器,還放在BBC官網上。
  • 北京男性中產人群最喜歡在1號會員店買什麼?答案讓你直呼想不到
    而最近,中產階層老爸們深夜囤購嬰兒尿不溼的低調寵娃方式又又又成功讓網友酸了,引得他們紛紛表示:這還是我印象中一心拼事業的精英中產男士麼?據1號會員店發布的《6城新中產消費趨勢圖鑑》顯示,北京中產人群最喜歡00:00以後購買尿不溼,且下單用戶中有70%是男性,北京男性中產在寵娃兒這件事上真真是讓媽媽們都自愧不如呢。
  • 醫生、翻譯、間諜將首先失業,中產階層正在被掏空,99%的人面怎樣實現「智能轉型」?
    父親雖然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他很明白,商超對他們這些小商小販的衝擊特別大,如今如果再按照以往的渠道商模式,早晚有一天他會吃不上飯,所以去年冬天,他已經開始轉向一些需要手藝類的生意,例如烤紅薯,做涼糕。父親這輩人似乎就是被時代所拋下的人,他們沒有感受到時代進步所帶來的直接好處,反而感覺生活越來越艱辛……20世紀60年代,我們經歷過一場太空競賽。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一場機器人競賽。
  • 夢回十裡洋場,跟著《上海灘》《偽裝者》,一起逛逛老上海
    「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或許你沒有看過完整版的《上海灘》,但是你一定聽過這首《上海灘》,這個以上海為背景的愛情故事,為我們呈現了一出極其驚豔的視覺體驗,無論是周潤發、呂良偉、趙雅芝版的《上海灘》還是黃曉明、孫儷、
  • 李健:中產撫慰者?
    (東方ic/圖)李健的歌迷雖然囊括了各個群體,但中產階層或者預備中產階層居多。如果說中國中產階層有什麼顯著的特點,在出世入世之間「撕扯」便是其一。而李健出世與入世的完美,使他活成了許多中產想活成的模樣,他就這樣成了中產的撫慰者。
  • 對號入座:你在哪個階層?
    對號入座:你在哪個階層?
  • 3億中國人成為中產階層118萬人資產過百萬美元
    原標題:3億中國人成為中產階層118萬人資產過百萬美元  瑞士信貸銀行14日發布的《2014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全球財富過去一年中增加8.3%,達到創紀錄的263萬億美元,但是貧富差距在加大,1%的人擁有近50%的財富。
  • 你一張嘴,就暴露了是不是真中產!
    這跟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到80還能有20顆牙的目標相距甚遠。你的牙齒暴露了你的階層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正趕上GDP高速增長的十年,住房不愁,衣食無憂。但在醫療,尤其牙齒健康這方面,父母輩的知識卻很欠缺。有人說這一代人的牙齒成為學區房之後,區分中產的又一標誌。兩年前,一篇關於一京城「名媛」相親失敗的文章給人留下很深印象。
  • 夫妻一個月拿多少,算中產階層?
    目前我國工薪階層的收入大多數都是沒有達到6000元的,基本上都是在3000-5000元這個區間,一線城市中大概有2成以上的人收入是超過6000元的,如果說夫妻兩人的月薪都能夠超過6000元,那麼在國內目前的情況來看就是中產階層了,三四線城市的收入能夠超過6000元的確實不是很多,有的甚至只有2000-3000元的月收入。
  • 快遞員、外賣員邁入中產,你屬於第幾個
    之前網上也公布了一組關於收入的數據,其中將人們的收入劃分為6個階層,分別是分別是低薪(月薪2995元以下),普薪(月薪達到2995元)、中產(月薪達到7345元)、高薪(月薪達到
  • 揭開神秘面紗《十裡洋場拾年花》終見「公婆」
    近日片方終於開放媒體探班日,《十裡洋場拾年花》在一片猜測和熱議中揭開神秘面紗,讓男一號盛一倫和眾多實力女主浮出水面。 》中他飾演的「馮一倫」,從一個「底層記者」後成為娛樂報業大亨。 秦海璐再現民國名伶男裝反串「攻氣十足」 《十裡洋場拾年花》圍繞1910年至20世紀末,上海租界中「戰火」與「歌舞」縱橫交錯的十裡洋場展開。
  • 上海灘的武林時代:十裡洋場亦是「武場」
    清末民初,在「武術救國論」的背景下,武術由一門普通的技擊術上升到了「國術」的高度。隨後,政府的尚武政策、上海的經濟地位,使得越來越多的武術名家齊聚「十裡洋場」。霍元甲、顧留馨、王子平、蔡龍雲、傅鍾文,這些響噹噹的武林高手都和一個城市有關,這就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