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幹擾影響他人遊覽,遊園環境需要市民愛護。
新華社資料圖
天壇公園昨日發布新規:從7月9日起,將全面禁止放風箏、核心文保區禁止合唱等活動。此外,輪滑滑板禁止帶入公園園區,園內禁止「赤膊光膀」,不得違規引誘動物投餵拍攝。
說起來,天壇公園裡合唱隊唱歌、票友唱戲、打把式練功的場景,各種花式踢毽子抽陀螺抖空竹的技藝,以及在丹陛橋等場地放風箏,多年來已經成了景兒。天壇公園出臺的禁令,也許出乎很多市民的意料,但只要認真對照《北京市公園條例》和《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就可以發現,這些司空見慣的活動,確實不符合既有規定,不少遊客都有意見。
比如,某些合唱隊自帶的高音大喇叭發出的聲音,早已超過70分貝的管理規定,若幾個隊伍互飆高音,此起彼伏,遊人一路行來幾乎難得安寧;此外,合唱屬於典型的聚集扎堆,影響遊人通行,更有違防疫要求。放風箏更是危機四伏,早前已經有不少行人被風箏線割喉的報導,也有大人孩子在公園放風箏不留神掉進湖裡溝裡或者被絆倒的情況;尤其天壇古樹林立、古建眾多,要是風箏線刮到古樹和古建上,非但有礙觀瞻,也極易造成破壞。還有輪滑、滑板,孩子們踩著行進如飛,遊人就要時刻防範、避讓……公園本來是放鬆休閒的場所,焉能成為喧囂的鬧市,且存在種種安全隱患?
放風箏、合唱、輪滑,都是個人愛好,甚至是值得提倡的文體形式,但是,天壇公園不是放風箏的場子,也不適宜做大合唱的舞臺。公園,顧名思義,是大家的園子,遊必有「方」,不可以恣意玩耍罔顧他人。嚴格公園的管理,是對更多的遊人負責。其實不只是天壇公園,很多地方的公園也都推出了禁放風箏、禁止輪滑的規定。開始時可能有市民不理解,但獲得了更安寧、安全的遊覽體會後,絕大多數人還是支持這些舉措的。
天壇公園發布的新規,更是對天壇負責。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更應該強調其作為皇家祭天場所天然具備的莊嚴厚重、寧靜和諧的氛圍。這麼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園林,其間的活動理應與文化遺產的格調一致。不一定全是陽春白雪、黃鐘大呂,也絕不能膀爺出沒、嘈雜不堪。所以,無論是從文化還是安全的角度考慮,天壇公園推出的新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倡導、有益的嘗試。北京市民一向知書達理,本著對古都文物的愛護,本著對法律法規的尊重,希望市民換一種方式鍛鍊和娛樂,把一個靜下來的天壇公園還給自己和遊人。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麗
流程編輯:TF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