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來源:瀟湘晨報
我國是煙花爆竹的發源地,其製作和燃放在我國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煙花爆竹產業不僅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歡樂祥和。
「煙花爆竹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理應依法受到保護。」全國人大代表、醴陵市醴泉窯藝陶瓷有限公司總設計師(藝術總監)黃小玲說。然而,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一刀切」的禁燃禁放政策引發了爭議。
黃小玲認為,保護煙花爆竹產業對復工復產、穩定就業、打贏脫貧攻堅戰有積極意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花爆竹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煙花爆竹生產和消費量佔世界總量的90%,出口貿易額佔世界總量的80%。全國有煙花爆竹生產企業2220家,產值670億元,其中出口額接近100億元。」
我國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基本地處偏僻農村,整個產業鏈從業人員近400萬人。作為煙花爆竹主產區的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萬載、上慄,煙花爆竹產業市場份額佔全球的80%以上,佔全國的90%以上。「煙花爆竹行業對老區人民擺脫貧困、提高收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實行精準扶貧起著重要的作用。」
《大氣汙染防治法》和國務院頒布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均授權縣級以上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決定合理的禁、限放範圍、時間和種類,而不是簡單地、「一刀切」式的禁放。此外,當前的煙花爆竹行業已有較為嚴格的安全標準和行業標準,從生產到流通每個環節均有法可依。我國煙花爆竹生產整體水準目前已達到發達國家的安全和環保標準。
「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一千多年的社會習俗和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煙花爆竹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理應依法受到保護。」黃小玲說。
對此黃小玲建議,對煙花爆竹燃放實施「禁改限」,以北京為例,《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中規定「本市五環路以內(含五環路)區域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五環路以外區域,各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求劃定禁止或者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以外的其他區域可以燃放煙花爆竹。
「對煙花爆竹進行嚴格的分級、分類管理。」黃小玲認為,應儘快啟動對《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兩部規範性文件的修訂工作,對煙花爆竹產品進行嚴格的分級、分類管理。出臺城市煙花標準,按照無噪音、無汙染、無人身危害的安全環保要求制定,全面促進產業升級。還可對煙花爆竹的終端消費者徵收消費稅。在《稅法》修訂時增加對煙花爆竹的終端消費者徵收消費稅,利用市場和行政兩隻手來共同調節消費人群和消費數量。
「地方政府在制定涉及煙花爆竹禁限放政策時應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意見,舉行聽證會,並在網絡媒體上徵求民意。」黃小玲說,還應強化煙花爆竹行業資金投入保障,做到優化煙花爆竹行業產業布局,淘汰落後產能,整合散、亂、差、小企業,實施關停並轉。搭建研發平臺,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手,打造煙花爆竹科技研發基地,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科技含量和智能製造水平。
來源:新華號 中華合作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