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歷史故事 深挖歷史價值 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

2020-12-22 望城融媒

望城融媒7月3日訊(全媒體記者 盛月嬌 陳澤智 黃旭裡)今天下午,望城區委書記劉擁兵在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調研時強調,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全力支持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講好歷史故事,深挖歷史價值,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為長沙建設國際文化名城作出新的貢獻。望城區領導姚建剛、蘇敏芳參加調研。

漢代長沙王陵墓群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文物局已將其列入代表中華文明的全國150處重要大遺址名錄。通過近10年的考古工作,已經探明谷山片區14座王(後)陵的具體位置,初步摸清了馬坡山、廟坡山、郭家山、桃花嶺的陵園範圍,發現了一批陪葬墓(坑)、陵寢建築和陵園牆等遺蹟,在梳理歷年考古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漢代長沙國考古發現與研究》等,為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持。

根據規劃,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規劃佔地2平方公裡,依託長沙王陵墓群,在保護現有生態的前提下,構建遺址展示區、考古科普區、創意體驗區、綜合服務區等功能板塊,通過壯觀的陵體(群)景象、多樣化的遺蹟展示、鮮活的動態考古現場、可參互的文化創意體驗、豐富的博物館內涵等形式,再現漢代長沙的歷史。目前,桃花嶺墓園環境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桃花嶺墓園保護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並準備啟動廟坡山墓園環境整治一期工程,從南北兩個方向實質性推進公園建設。

劉擁兵指出,漢文化是長沙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對望城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形象、推進文化惠民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凝聚工作合力,完善項目規劃,加快推進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相關項目建設工作;要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創新宣傳手段,講好歷史故事,深挖歷史價值,努力將遺址公園打造成為歷史文化地標,促進望城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深挖文化內涵 講好山西藥茶故事
    山西藥茶歷史悠久、原料道地、功效顯著。近年來,山西瞄準精深加工,以功能化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升級,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價值。而在山西特色農業版圖中,中藥材佔據一席,山西人製藥茶、飲藥茶的千年傳統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方向。頂層設計下,「山西藥茶」區域公用品牌應運而生,山西開始用品牌覆蓋中藥材全產業鏈條,以藥食同源產品開發為路徑,推進特色農業轉型發展,實現特色農產品提升價值。
  • 講好中國故事 抵制歷史虛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指出,我們要「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外界對中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講好中國故事要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基本國情,5000年的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斷流、沒有乾涸的文明,從歷史長河中走出來的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適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於這些故事的線索要向人們娓娓道來,不斷地去豐富人們的歷史知識。
  • 加強考古和歷史研究 闡揚中華歷史文化
    二、建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新時代中國史學,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歷史學界的明確要求。在「9·28」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考古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包括探討符合歷史實際的人類文明特別是中華文明的認定標準,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
  • 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
    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把內含其中的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實踐基礎生動揭示出來,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信、可敬、可親的光輝形象進一步豐滿起來,既是對歷史的最好紀念,也是對當下的最好激勵,更是對未來的最好昭示。 講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厚底蘊 真理的魅力是永恆的。
  • 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講故事)
    習近平沿橋步行,察看橋亭、浮橋,眺望韓江兩岸風貌,了解橋梁歷史文化特色,聽取廣濟橋修復保護情況介紹。習近平強調,廣濟橋歷史上幾經重建和修繕,凝聚了不同時期勞動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潮州歷史文化的重要標誌。要珍惜和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能搞過度修繕、過度開發,儘可能保留歷史原貌。要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讓韓江秀水長清。
  • 回溯會計歷史 講好中國故事
    楊燦明表示,辦好此次大會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學校文化育人功能提供了重要契機。它將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文化基因,追溯中國會計歷史的發展軌跡,帶領人們徜徉在浩瀚的會計文化長河之中,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文博館中的文物、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優秀傳統會計文化深入人心、浸潤人心、教化人心。  「會計史是會計發展的過程,會計史研究是會計研究的基礎。
  • 河長史萬鈞:講好「黃河故事」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史萬鈞表示,黃河流域應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力度,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旅遊+文化」打造烏海新名片,先後舉辦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藝術節,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等品牌節慶活動。
  • 文化尚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
    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其中既有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也有不少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還有諸子百家、唐詩宋詞、戲曲藝術等具有鮮明中華美學色彩的文化符號,這些都成為如今傳統文化IP形象的源頭,並在代代傳承中深入了每個國人的內心。
  • 傳承歷史文化、講好磁縣故事!這場活動很有「料」~
    、磁縣融媒體中心舉辦了「傳承歷史文化、講好磁縣故事」演講比賽。16位從全縣各中小學生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參加了演講比賽。下面讓我們來一睹他們的風採吧! 一首簡單不過的《百字銘》,一段真、善、美的人生傳奇,一種憂國憂民的遠大情懷,一種迴響千年的文化符號,千古仙吏崔珏的故事,還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指導教師:邢偉偉
  • 打造文化IP,賦能鄉村振興!梅州梅縣區深挖鄉村文化底蘊,讓美麗鄉村...
    近年來,梅縣區找準鄉村特色資源優勢,發掘鄉村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鄉村文化IP,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文化內涵。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保留各村特色,努力打造獨有的文化品牌,例如桃溪村的知青文化、桃源村的古民居文化、螺江村的名人文化等等。」桃堯鎮黨委副書記曾可表示,下一步,該鎮計劃繼續投入資金,增加桃溪村的知青文化元素,進一步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 阿幹鎮:做強農家樂 講好阿幹故事
    管窺阿幹鎮的旅遊產業發展之路,「『黨建+旅遊』講好阿幹故事」和「做優做強農家樂」兩條經驗功不可沒。  講好「四類」阿幹故事  近年來,阿幹鎮立足旅遊特色小鎮發展實際,創新黨建模式,堅持以黨建促旅遊,以旅遊強黨建,充分發揮黨建在提升旅遊功能和旅遊產業中的主導作用,打造「黨建+旅遊」品牌,全面提升石佛溝景區旅遊服務知名度。
  • 冬子李新長篇小說《魚王外史》:用故事說歷史 借歷史講文化
    冬子李新長篇小說《魚王外史》:用故事說歷史 借歷史講文化 原標題:冬子李新長篇小說《魚王外史》:用故事說歷史 借歷史講文化 日前,雄安作家冬子李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
  • 從歷史中汲取精神營養 講好新時代「戚繼光愛國主義精神」故事
    在高倡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對戚繼光愛國主義精神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深刻內涵進行深刻闡釋,解構繼承,並廣泛普及是高校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擴大齊魯文化影響力和軟實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豐富愛國主義精神文化蘊含的必由之路。
  • 向中外青少年講好中華文化故事
    對於當今中國來說,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就是中華文化安身立命之「本來」,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與時俱進地弘揚,使其惠及當代、澤被後人。向中外青少年講好中華文化故事,成為新型主流媒體的一項新的文化使命擔當。
  • 文旅深度融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如何煥發新活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當前,廣東正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塑造與廣東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優勢和文化形象。
  • 講好節日故事,弘揚傳統文化
    故事講述了來自未來城的「小小航天員」航當和他的夥伴筱語,為挽救家園,勇敢承擔了「復活七色花」的穿梭任務。   《東方七色花》在講述傳統文化故事的同時,引入了青少年較為喜愛的科幻元素,從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入手,聚焦尋根、溯源,充分弘揚了傳統節日的當代精神價值,目前已入選文化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扶持計劃」名錄。
  • 從小被歷史故事「餵」大的孩子,憑什麼眼界和格局更高?| 《凱叔講歷史》第一部隨手聽首發
    74集歷史故事,從夏商周講到秦朝,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串起來了。每一個故事都由歷史專家、編劇團隊精心修改打磨,真實有料,有依據有態度。故事好聽,標題有趣,人物有戲。讓孩子聽懂歷史故事,也能學到歷史知識。《凱叔講歷史》在創作過程中,每一個故事,都把趣味性做到更好。這樣,孩子們就可以聽到他們聽得懂、願意聽的歷史故事,從而把興趣從故事本身衍生到歷史事件中。
  • 影視劇是講好中國故事重要手段
    原標題:影視劇是講好中國故事重要手段——訪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劉家成 今年兩會,劉家成帶來的3份提案中,有一份是建議通過影視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為何關注這個問題,劉家成回答了《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的提問。 需降低輸出引進逆差 問:您在提案中提出,中國文化地位應與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相稱,這是有感而發嗎?
  • 中國特色文化與特色文化產業論綱
    我國地域各異,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積累了無數璀璨深厚、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為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支持。國家制定政策,力推特色文化產業發展,中國各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正是打造特色文化產業的前提和基礎。不同省區從自身特色文化資源入手,形成獨特而鮮明的特色文化產業的實踐,正是回應了建設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的現實性與必要性。
  • 瓜洲,一個永不磨滅的歷史文化符號
    文/張雲 千年古渡瓜洲 ,是一個永不磨滅的歷史文化符號 ! 在歷史文化名城揚州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今日的瓜洲!其運河樞紐作用依然重要!被認為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程」的龍頭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