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講故事)

2020-12-22 人民網

1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潮州市考察。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的廣濟橋始建於南宋年間,橫跨韓江兩岸,風格獨特,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習近平沿橋步行,察看橋亭、浮橋,眺望韓江兩岸風貌,了解橋梁歷史文化特色,聽取廣濟橋修復保護情況介紹。習近平強調,廣濟橋歷史上幾經重建和修繕,凝聚了不同時期勞動人民的匠心和智慧,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潮州歷史文化的重要標誌。要珍惜和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能搞過度修繕、過度開發,儘可能保留歷史原貌。要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讓韓江秀水長清。

隨後,習近平步行穿過廣濟橋畔的廣濟門,沿石階登上廣濟樓。在樓上展廳裡,習近平察看潮州非遺文化作品,觀看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的現場製作演示,並同他們親切交流,了解潮州傳統技藝傳承情況。習近平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習近平來到二層簷廊,舉目遠眺,韓江水闊,長橋臥波。在聽取廣濟樓歷史和古城修復保護情況匯報後,習近平強調,包括廣濟橋、廣濟樓在內的潮州古城比較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實屬難得,彌足珍貴。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摘自《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人民日報2020年10月16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講故事:萬丈高樓平地起
    原標題:萬丈高樓平地起(習近平講故事) 歡迎晚宴上,習近平主席一番話發人深省,為下一步發展中美關係確定基調、指明方向—— 「中國有句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我願同總統先生一道,帶領兩國對發展中美關係抱有良好願望和熱情的建設者,把中美關係的大廈一層一層建設好,使之更牢、更高、更美。」
  • 回溯會計歷史 講好中國故事
    楊燦明表示,辦好此次大會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新學校文化育人功能提供了重要契機。它將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蓬勃發展的文化基因,追溯中國會計歷史的發展軌跡,帶領人們徜徉在浩瀚的會計文化長河之中,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文博館中的文物、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優秀傳統會計文化深入人心、浸潤人心、教化人心。  「會計史是會計發展的過程,會計史研究是會計研究的基礎。
  • 習近平講抗戰故事 提及楊靖宇張自忠等(圖)
    這也有力地還擊了某些國家歪曲我們大閱兵的所謂「秀肌肉」論和「威脅」論。抗戰英雄令人景仰、抗戰精神永放光芒,抗戰歷史不能遺忘、正義需要力量伸張、和平需要實力維護,才是我們大閱兵的主旋律。歪曲大閱兵的意義與歪曲抗戰歷史的人,同流合汙、臭味相投,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好戰意識殘餘。在習近平同志關於抗戰的系列講話中,給「學習中國」小編感受最深的也是那些氣壯山河的抗戰故事和光芒萬丈的抗戰精神。
  • 講好中國故事 抵制歷史虛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指出,我們要「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外界對中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講好中國故事要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基本國情,5000年的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斷流、沒有乾涸的文明,從歷史長河中走出來的中國特色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適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於這些故事的線索要向人們娓娓道來,不斷地去豐富人們的歷史知識。
  • 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
    作者:陳先達(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榮譽一級教授)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觀察當代中國,必須有個現實的立足點,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只有立足火熱社會實踐,我們才能在理論上站穩腳跟,才能深刻把握歷史規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滿懷信心地面向未來。
  • 袁錦貴:講好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真實的才是最好的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又要求我們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覺得革命歷史題材是發掘中國故事的一座富礦。如何把革命歷史題材的中國故事講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告訴我們,不能用無端的想像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
  • 講好中國故事到底難在哪裡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到底難在哪裡   我們更需要現代的故事、人性的故事和中外交織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才能更好地引起共鳴,消除誤解,傳遞真實的中國形象。
  • 習近平廣東之行說了這些貼心話
    保護歷史遺存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10月12日,習近平在潮州市廣濟樓考察時的講話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10月12日,習近平在潮州市廣濟樓考察時的講話要保護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老城區,彰顯城市特色,增強文化旅遊內涵,讓人們受到更多教育。
  • 從習近平扶貧故事中悟初心、決心和恆心
    《習近平扶貧故事》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 | 「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近平和...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近平和人民教育的故事新華社記者「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 踏上新徵程 創造新輝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讓廣東各界備受...
    「習近平總書記在歷史文化名城潮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凸顯了黨和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作為一名基層文物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和啟發。」廣州博物館館長李民湧表示,「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廣州歷史文化的工作者,應當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這是歷史使命也是時代要求,更是一個基層文物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 習近平與江蘇的故事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梳理回顧習近平與江蘇的故事。  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  習近平一直牽掛著江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他曾深入鎮江、南京、徐州、南通等地考察調研,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對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留下許多生動故事。
  • 習近平的青春故事對新時代青年有何啟示?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族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讚譽。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這樣點讚新時代的中國青年。
  • 萬盛區開展「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活動
    本報訊(記者劉文佳)11月20日,由黨工委宣傳部主辦的「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宣講活動,走進了萬民實業集團和景盛建築集團黨支部。「兩講」活動講師團成員宗兆霖為在場黨員講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奉獻了一場精彩的紅色文化盛宴。
  • 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原標題: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須臾離不開法律與道德的融合、法治與德治的並用、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結合。2016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錢江晚報總編輯鄧崴等—— 講好家國故事,唱響 「我和我的祖國」
    通過「小我」融入「大我」,錢江晚報講好「奮鬥者的故事」「身邊的故事」「『朋友圈』的故事」,在講述小家的變化中反映國家的進步。講好家國故事,唱響 「我和我的祖國」鄧  崴  陳  欣 在策劃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導時,錢江晚報以黨的群眾路線為指導,以生動反映個人和祖國之間同呼吸、共命運、齊奮進的緊密聯繫和深厚情感為主線,在社會輿論場中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 劉和平、韓少功湖南大學會講:「照亮歷史也要照亮現實」
    歷史真實與藝術想像 劉和平從歷史敘事與藝術敘事的區別出發,強調了歷史敘事的真實性與藝術敘事的虛構性特點。他講述了從歷史敘事到藝術敘事的轉變過程,並以《三國志》《三國演義》為例,指出「詩人所講的歷史往往是虛構的歷史,詩人所講的故事往往是想像的故事」。
  • 獨家|習近平自述:我的讀書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如是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如今,在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到來之際,我們盤點了習近平自述的讀書故事,以饗讀者。故事一:田間地頭看字典鋤頭與書,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習近平將它們聯繫到了一起。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
    ;強調爭取國際話語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闡釋好中國特色,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強調要圍繞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提出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強調要創新對外話語表述方式,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在線培訓專題三「黃河之城」開班
    12月25日,由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聯合水利部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水利部人才資源開發中心共同主辦的「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在線培訓專題三「黃河之城」將正式開班。本期培訓班為期一個月,旨在提供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精神,增強「沿黃九省」文化和旅遊管理者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助力「沿黃九省」在挖掘弘揚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的同時,促進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