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錦貴:講好革命歷史題材故事,真實的才是最好的

2020-12-07 廣電時評


編者按

12月4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京召開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研討交流如何進一步做好電視劇「十四五」規劃,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


中宣部副部長,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聶辰席:全面實施電視劇質量提升工程,努力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


座談會上,策劃人袁錦貴,製片人侯鴻亮,導演鄭曉龍、劉家成,編劇王三毛、梁振華等主創代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宋炯明,芒果超媒總經理、芒果TV黨委書記、總裁蔡懷軍等單位代表;協辦方、文藝評論工作者代表《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先後發言,介紹了電視劇項目策劃、規劃、創作、製作、播出、評論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心得感悟。


廣電時評(ID:GDSP360)將陸續刊發與會嘉賓發言。今日分享電視劇《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三絕」系列策劃人袁錦貴的發言。


袁錦貴

策劃人

代表作品:《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



真實的才是最好的

袁錦貴


我退休後著手策劃創作了《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等,簡稱「閩西紅色三絕」的三部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從一個電視劇策劃創作的門外漢,逐步學習了解了電視劇策劃創作的粗淺知識,也有了一些粗淺的體會,與大家交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形成了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這是引導我入門策劃創作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又要求我們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我覺得革命歷史題材是發掘中國故事的一座富礦。如何把革命歷史題材的中國故事講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告訴我們,不能用無端的想像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我和我的團隊,在創作「三絕」劇作的時候,就遵循了一個原則,要把真實的革命歷史告訴觀眾,要把鮮活的革命歷史人物介紹給觀眾,要把當年革命鬥爭的背景、情境展示給觀眾。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我覺得:


一是要有感情。這個感情,就是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事業、對無數革命先烈的感情。我是失散老紅軍的後代,是革命烈士的後人,也是土生土長的閩西人。閩西有10萬兒女參加了紅軍,有2.6萬人參加長徵,佔長徵總人數的1/3,到達延安時,僅剩2000人,長徵每前進一華裡,就犧牲了一名閩西子弟。有近3000人在堅持三年遊擊戰後,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佔新四軍點兵時9000人的1/3。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在冊革命烈士2.37萬人,犧牲的革命群眾16.6萬人,受迫害致死的群眾16.7萬人,滅絕戶達4萬戶,毀滅村莊539個,燒毀房屋11.6萬間。在中國革命最為艱難、最為血腥的時刻,閩西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投了中國共產黨的贊成票,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閩西的崇山峻岭中,隱藏著許許多多鮮為人知的革命鬥爭故事,閩西的村村落落中有許許多多隱姓埋名的革命英雄。


這些生動鮮活的歷史史實,給予我創作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激情和衝動,也讓我對革命英雄人物的敬重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這根本就不需要我們去虛構編造,更不允許我們去圖解和戲說,只要我們用心用情地去抒寫表達,就是感人肺腑的中國故事。


二是要負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戲弄歷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將被歷史戲弄。革命歷史是無數革命先烈、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創造的,必須得到切實的尊重,任何歪曲和戲說,都是對革命先烈、革命先輩的侮辱,也是對觀眾的欺騙,對文學藝術作品神聖意義的褻瀆。在「三絕」創作策劃中,我們對涉及的革命鬥爭史實嚴格把關。


《絕命後衛師》劇照



在創作《絕命後衛師》一劇中,我們選取了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時,擔任總後衛的紅34師的事跡,作為創作原型。為了更多地了解紅34師當年血戰湘江的故事,我曾經三次到湘江戰役的主戰場廣西灌陽、全州等地調研考察,最後確定了「三聚焦」的創作方向,即「聚焦紅34師、聚焦總後衛、聚焦閩西兒女」,編劇錢林森老師說,從「三聚焦」中突然找到了創作靈感。對劇中涉及的四次阻擊戰的時間、地點和經過,通過採風走訪,查閱史料,反覆核實。


圖片來源《絕密使命》拍攝花絮


在策劃《絕密使命》一劇時,對3000裡的交通線,一時感到無從下手。我帶領主創人員深入到當年的交通中站廣東大埔青溪和福建永定伯公垇交通小站考察學習,了解到青溪是當年交通線上水陸交界,人員物資中轉地,伯公垇先後犧牲了十幾位交通員,事跡十分感人。一時茅塞頓開,確定了以伯公垇為中點,前後輻射,「小人物大格局、小站點大風雲、小故事大智慧」的創作思路。對劇中涉及護送中央領導同志,從上海到瑞金的途經地點、時間、交通工具等,從幾個版本的回憶錄中比對核實,儘量給予還原。我們堅持搞不清楚的不寫、不確鑿的不用。在《絕境鑄劍》成片初審時,我因手術初愈,不宜久坐,就堅持站著看片,並逐幀查找、記錄問題,書面通知製片修改。


《絕境鑄劍》劇照


三是要去體驗。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能用無端的想像去描寫歷史。「非英雄化」「戲說歷史」「解構經典」等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嚴重地歪曲了中國革命鬥爭的歷史,損害了革命英雄的形象,極大地誤導了觀眾,汙染了宣傳陣地。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之外,更多的是缺乏對革命歷史的了解和體驗。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我們堅持深入實地體驗。《絕命後衛師》一劇創作採風時,我陪同編劇錢林森老師,花了近10天時間,到紅34師組建地的福建龍巖的上杭、連城、長汀和三明的寧化等地,參觀展陳館、革命遺址舊居,我們一路走、一路看,在現場萌發了許多創作的靈感,比如林金亮三兄弟攙扶上陣,賴老石頭、丘老丸子父子參加紅軍的事跡,都是以真名實姓躍然螢屏。


主創人員在開機前,都先去革命歷史紀念館或革命基點村參觀考察,邀請革命歷史專家講授課,接受教育,了解歷史,體驗生活。《絕命後衛師》開機前,我又帶領導演和服化道各組老師,用了近十天時間,到當年的老接頭和革命基點村等偏僻山村考察體驗。因為道路崎嶇,十天下來中巴車門都顛壞了。


「三絕」的攝製主場景,都選擇在革命歷史故事發生地,雖然由於場景分散、條件艱苦,但主創人員體驗更深,情境更加接近真實,創作效果截然不同。


編輯 | 朱曉樂 饒文淵

相關焦點

  • 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龍巖開機
    本報訊 (記者張福財)9月9日,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在福建龍巖正式開機。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邢善萍出席開機儀式。
  • 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在福建龍巖永定開機
    大型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9日在福建龍巖永定伯公凹正式開機。《絕密使命》是福建閩西「紅色三絕」系列電視劇的收官之作,前兩部為《絕命後衛師》和《絕境鑄劍》。電視劇《絕密使命》以中共中央於1930年建立的紅色交通線為背景,主要講述該秘密交通線在傳遞情報、護送人員、運輸物資以及實現黨中央機關從上海到中央蘇區戰略轉移的故事,展現了當年中央蘇區交通線的作用與和貢獻,以及地下交通員的忠誠與智慧。
  • 《光榮與夢想》:導演劉江如何將革命題材講成驚心動魄的勵志故事
    最近,繼導演劉江發布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光榮與夢想》於2020年7月1日開機的訊息後,這部宏大巨製又以預告片的形式揭開了神秘面紗的一角。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劇+金牌大導+強悍陣容,《光榮與夢想》生來便自帶光環。如何讓觀眾的期待落地,成了導演劉江的壓力與動力。
  • 《特赦1959》研評會:重大革命題材歷史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特赦1959》圍繞著我國1959年頒布的首次特赦令展開,講述了共產黨人成功改造國民黨戰犯的故事。它上寫重大事件、下說百姓生活,披露了時代大背景下不同人群的生存狀態。在此次研評會上,主創代表和專家學者們就《特赦1959》的故事創作、角色塑造、主題思想以及傳遞的歷史文化與現實意義進行了全方位剖析。回顧國產影視作品的創作歷程,聚焦「戰犯改造」題材的作品猶是少數。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香山葉正紅》是騰訊影業時代旋律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我們將充分調動騰訊新文創的生態力量,發揮網際網路平臺優勢,助力講好這個極具時代意義的中國故事,
  • 養尊處優的偶像劇演員能演好革命歷史題材嗎?
    ,堅守文藝創作的原則和責任,要對革命歷史題材充滿溫情和敬意。關於八路軍獨立團的抗戰故事,一部《亮劍》早已生動展現了抗日英雄與日本侵略者狹路相逢、浴血奮戰的英雄場面,人氣演員李幼斌扮演的獨立團長李雲龍的形象入木三分,早已銘刻在心。或許出於錦上添花之目的,以獨立團的故事為藍本,「亮劍3」又閃耀登場,《雷霆戰將》一上陣,單靠名字就在氣勢上佔據上風,頗有點國際大片的意思。可是,這個「雷」卻成了雷劇的「雷」,剛一出場,瞬間撲街。
  • 《特赦1959》:一次革命歷史題材的「大膽」拓展
    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題材劇,《特赦1959》以「特赦」這一特殊歷史事件為著眼點,講述了共產黨人成功改造國民黨戰犯的真實故事
  • 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八子》上映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記者白瀛)董哲編劇、高希希導演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八子》將於21日起在全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贛南中央蘇區「八子參軍」的真實歷史事件,講述一位蘇區母親將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卻全部犧牲的悲壯故事。
  • 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審美體驗-光明日報-光明網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革命歷史電影的發展,為塑造民族品格和傳播國家形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還原真實的歷史,在史學領域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作為電影,要在藝術化的創作中加入想像,似乎就很難保持歷史的真實性。那如何讓革命歷史以電影藝術的呈現打動觀眾呢?在《決勝時刻》裡,觀眾看到的不是扁平的歷史敘事,而是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真實歷史人物支撐起的精彩故事。
  • 革命烈士紀念館設計,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革命烈士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這是當前革命烈士紀念館設計中所面臨的問題。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代化革命烈士紀念館設計中,數位化技術的引入也快速地改變著傳統的展陳模式,把一個個 「紅色故事」講得更精彩、更有吸引力。
  • 獻禮建黨100周年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獻禮建黨100周年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日前,記者獲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香山葉正紅》於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辦開機新聞發布會。
  • 獻禮建黨100周年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組織策劃,北廣傳媒影視、騰訊影業、中影股份、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日報社、金匯金投資集團、唐德傳媒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香山葉正紅》於9月21日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辦開機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及出品方、主創代表、30家媒體記者出席活動。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重溯崢嶸歷史 獻禮建黨100周年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組織策劃,北廣傳媒影視、騰訊影業、中影股份、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日報社、金匯金投資集團、唐德傳媒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香山葉正紅》於9月21日在北京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辦開機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及出品方、主創代表、30家媒體記者出席活動。
  • 內蒙古文化公司參與出品了知名革命歷史題材連續劇《太行之脊》
    三十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太行之脊》自8月26日晚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後。該劇製片人樊文彬直言,這部以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的電視劇要做「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  面對這樣一段歷史,製片人樊文彬表示,「《太行之脊》絕不會胡編亂造。劇中每一個經典戰例,甚至每一個細節都源自於真實歷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紀實片。」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開機 重溯崢嶸歷史 獻禮建黨100周年
    杜飛進部長還表示,《香山葉正紅》將會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又一部經典代表作,其創作攝製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有了非常紮實的基礎。一是主創陣容強。楊爍局長還從 「好主題、好故事;好創作、好團隊;好作品、好收成」的六好標準出發,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守正創新,構建「香山視角」。二是要探細入微,解密「紅色基因」。三是要精益求精,打造「時代經典」。
  • 萬盛區開展「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活動
    本報訊(記者劉文佳)11月20日,由黨工委宣傳部主辦的「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宣講活動,走進了萬民實業集團和景盛建築集團黨支部。「兩講」活動講師團成員宗兆霖為在場黨員講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奉獻了一場精彩的紅色文化盛宴。
  • 全劇三分之一篇幅講述梅州紅色故事
    紅色題材電視劇《絕密使命》開機儀式。作為一部近代革命劇,該劇講述了我黨建立的一條秘密交通線在傳遞情報、護送人員、運輸物資以及實現黨中央機關從上海到中央蘇區戰略轉移的故事。《絕密使命》總策劃袁錦貴介紹道,該劇以真實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原型,致力打造為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絕密使命》由閩粵聯合拍攝,劇中將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講述中央紅色交通線大埔中站交通員為安全護送我黨軍政要員、物資和情報與敵人展開機智鬥爭的驚險故事,揭秘中央紅色交通線隱秘故事。
  • 真實題材革命戰爭電影《八子》上映引關注
    新華社南昌6月28日電(記者袁慧晶)日前,由高希希執導,邵兵、劉端端等出演的真實題材革命戰爭電影《八子》登陸各大院線,講述了革命年代的一個感人故事。  電影題材源自江西瑞金髮生的一個真實故事。瑞金沙洲壩下肖區楊家的農民楊榮顯,為響應「擴紅」號召,先後讓八個兒子全部參加紅軍並送上前線,但一個都沒能回來。
  • 《開國將帥授勳1955》「群星薈萃」,歷史革命題材值得期待
    今天呢,給大家介紹一部史詩級革命題材電影《開國將帥授勳1955》。就在今年,同樣有一部主旋律的電影定檔國慶節,這部電影就是《開國將帥授勳1955》,這部電影將我們鎖定發生在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授勳儀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