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江蘇的故事

2020-12-23 光明時政

  新華網記者雷東瑞

  【學習進行時】江蘇這片改革開放熱土的發展始終牽動習近平總書記的心。11月12日,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赴江蘇考察調研。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梳理回顧習近平與江蘇的故事。

  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

  習近平一直牽掛著江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他曾深入鎮江、南京、徐州、南通等地考察調研,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對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留下許多生動故事。

  坐進起重機駕駛室,夜訪產業技術研究院

  江蘇是我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也是經濟大省。習近平十分關注江蘇經濟發展。

  2013年3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要求江蘇抓住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這一工作重點,「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把經濟發展抓好,關鍵還是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2014年12月,習近平從鎮江驅車近100公裡,頂著夜色來到南京市考察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在成果展示區,他拿起石墨烯氣體阻隔膜,了解產品性能、市場應用、產業前景等,得知這一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習近平十分高興。在同科技人員交談時,習近平強調,要實現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2017年12月,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首次國內考察就來到江蘇徐州。在徐工集團,習近平坐進剛下線的XCA220型全地面起重機駕駛室,向技術人員詳細詢問起重機的性能、產量、價格等。習近平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發展實體經濟,就一定要把製造業搞好,當前特別要抓好創新驅動,掌握和運用好關鍵技術。「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

  近年來,習近平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將江蘇改革發展放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中進行統籌謀劃。今年8月,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對江蘇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

  考察採煤塌陷地整治工程,誇讚轉型實踐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2013年3月,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引用古詩點讚江蘇美景,囑託江蘇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生態環境保護,始終是習近平關心的大事。

  2014年12月,習近平在鎮江考察時,專門聽取了該市低碳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匯報,觀看了低碳城市建設管理雲平臺演示。習近平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是轉方式、調結構、上臺階的重要內容。我們要下定決心,實現我們對人民的承諾。

  2017年12月,習近平來到徐州賈汪區潘安湖神農碼頭。這裡原來是採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溼地公園。習近平誇讚賈汪轉型實踐做得好,現在是「真旺」了。他強調,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總書記寄望殷殷。

  購買特色產品,憶當年引進草莓新品種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來到徐州潘安湖街道馬莊村考察,走進村裡的香包製作室。看到村民們手工製作的特色香包,習近平連連稱讚「真不錯」「很精緻」。80歲的村民王秀英遞上自己製作的中藥香包,習近平問:「多少錢?我買一個,捧捧場。」「不要錢,送給總書記。」王秀英答道。習近平還是堅持付了30元。

  習近平對鄉親們說,發展特色產業、特色經濟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要因地制宜抓好謀劃和落實。

  2014年12月,江蘇鎮江世業鎮四季春農業園裡,高架種植草莓吸引了習近平的目光。在大棚裡,他實地察看草莓生長情況,問草莓品種從哪裡來,種植用的是不是營養缽,一畝地投入多少錢,一年純收入有多少。

  習近平還回憶起當年引進草莓新品種的情況。他說,上世紀80年代我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曾經到滿城縣考察草莓種植情況,引進他們的草莓品種。

  習近平強調,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他還鼓勵在場的農業科技專家把好技術推廣起來,帶動群眾致富。

  考察期間,習近平多次強調,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發達地區在這方面一定要帶好頭、領好向,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進農家,開冰箱、揭鍋蓋、話「秋波」

  2014年12月13日下午,江蘇鎮江世業鎮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家迎來了一位特殊客人——習近平總書記。

  習近平走進洪家勇家的廚房,掀開鍋蓋,裡面燉著土豆燒肉,他說「真香」!接著,又打開冰箱看了看冷藏著的菱角等食物,高興地說,希望大家日子都過得殷實。看到院裡種著蘿蔔、白菜、菠菜,習近平幽默地說,秋天的菠菜就是「秋波」吧。

  習近平十分關心農村衛生狀況,當得知村裡都已經把旱廁改為水廁,十分高興。他說,廁改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標誌性,可以說小廁所、大民生。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鎮江世業鎮衛生院,當得知這裡實現了雙向診療常態化,習近平給予肯定。他指出,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均等化願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的一些大醫院,始終處於「戰時狀態」,人滿為患,要切實解決好這個問題。

  民有所需,「數」有所為。習近平多次強調,要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數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為。

  2017年12月,在徐州潘安湖街道馬莊村綜合服務室,習近平通過電視屏幕觀看信息公開演示,通過電腦了解村民查詢有關事項的流程,叮囑當地幹部一定要把村務公開和信息服務這件事辦好,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民生「小事」,件件都是習近平關注的頭等「大事」。

[ 責編:叢芳瑤 ]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赴江蘇考察調研
    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
  • 時政微紀錄丨習近平總書記江蘇行
    △時政微紀錄丨習近平總書記江蘇行  江淮大地,轄江臨海,鍾靈毓秀,習近平總書記開啟今年第13次國內考察。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省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考察當地推進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隨後,他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市考察調研。
  • 從考察途中的四句話,讀懂習近平江蘇之行
    央視網訊 11月12日到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貫徹落實兩周多前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這次調研的重要主題。他在考察途中說的四句話,是讀懂江蘇之行的重要線索。△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在江蘇考察調研「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赴江蘇考察,地跨南通、揚州兩市,涉及長江和運河岸線、水利樞紐、文保單位四個考察點。
  • 小細節大內涵,習近平江蘇之行蘊含深意
    新華網 金佳緒  【學習進行時】11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這是十九屆五中全會後總書記的首次地方考察,也是他今年以來第13次國內考察。考察行程中,有許多細節耐人尋味,蘊含總書記的深刻考量。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解讀。
  • 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
  • 市外辦迅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市外辦迅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來源: 市外辦 發布時間:2020-11-17 字體:[ 大 中 小 ] 11月16日,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後,市外辦第一時間組織全辦黨員幹部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常委會會議部署要求
  • 獨家|習近平自述:我的讀書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如是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如今,在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到來之際,我們盤點了習近平自述的讀書故事,以饗讀者。故事一:田間地頭看字典鋤頭與書,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習近平將它們聯繫到了一起。
  • 習近平總書記的江河情懷
    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考察長江生態,他來到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沿江邊步行察看濱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江水遼闊,波光粼粼,水運繁忙。習近平深有感慨地對在場的幹部群眾說,我在1978年來過五山地區,對壯闊的長江印象特別深刻。這次我來調研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專門來看看這裡的環境整治情況。
  • 學習故事|「年輕幹部」習近平和連家船民的故事
    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本期「學習故事」為您講述,「年輕幹部」習近平和連家船民的故事。
  • 從習近平扶貧故事中悟初心、決心和恆心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人民領袖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人民日報海外版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扶貧故事》,近日在全國發行。《習近平扶貧故事》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這就是醫者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這就是醫者關注新華網公眾號製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這就是醫者-新華網
  •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 | 「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近平和...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近平和人民教育的故事新華社記者「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 習近平的青春故事對新時代青年有何啟示?
    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這樣點讚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通過考察、座談、回信等各種方式同廣大青年交朋友,說知心話,關注青年成長成才,對青年給予勉勵與寄望。  美好的五月,芳華吐露、春意盈盈,人民網帶您一道從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習近平的青春故事出發,感悟其中的深刻啟示。
  • 八個故事一覽「大朋友」習近平對少年兒童的牽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多次考察中小學校、看望兒童、寄語孩子……一言一行背後無不反映「大朋友」對少年兒童的關心。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時值國際兒童節,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用八個故事帶您一覽總書記對小朋友們的牽掛。  考察學校復學複課情況
  • 萬裡長江繪宏圖——習近平總書記滬蘇紀行
    、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考察。這是12日下午,習近平在南通市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考察時,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14日上午,在江蘇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習近平講故事:萬丈高樓平地起
    原標題:萬丈高樓平地起(習近平講故事) 歡迎晚宴上,習近平主席一番話發人深省,為下一步發展中美關係確定基調、指明方向—— 「中國有句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我願同總統先生一道,帶領兩國對發展中美關係抱有良好願望和熱情的建設者,把中美關係的大廈一層一層建設好,使之更牢、更高、更美。」
  • 首屆「外教社杯」江蘇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微視頻展示...
    &nbsp&nbsp&nbsp&nbsp《畫蛇添足》《木蘭從軍》《端午節》《白蛇傳》……這些經典的中國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英文版本的中國故事你可曾聽過?青少年們又會以怎樣的方式用英語講述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故事?
  • 習近平講抗戰故事 提及楊靖宇張自忠等(圖)
    在習近平同志關於抗戰的系列講話中,給「學習中國」小編感受最深的也是那些氣壯山河的抗戰故事和光芒萬丈的抗戰精神。  故事一  【習近平講述】  抗日戰爭時期,蘇聯飛行大隊長庫裡申科來華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他動情地說:『我像體驗我的祖國的災難一樣,體驗著中國勞動人民正在遭受的災難。』
  • 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講故事)
    1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潮州市考察。位於潮州古城東門外的廣濟橋始建於南宋年間,橫跨韓江兩岸,風格獨特,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習近平沿橋步行,察看橋亭、浮橋,眺望韓江兩岸風貌,了解橋梁歷史文化特色,聽取廣濟橋修復保護情況介紹。
  • 江蘇聯通深入落實黨委會「第一議題」制度
    本報訊 今年以來,江蘇聯通黨委在紮實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同時,深入推進落實黨委會「第一議題」制度,形成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的理論學習良好格局,有效夯實了全體黨員的思想基礎,對江蘇聯通數位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達成了理念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