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習近平自述:我的讀書故事

2021-01-09 中國日報網

「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如是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如今,在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到來之際,我們盤點了習近平自述的讀書故事,以饗讀者。

故事一:田間地頭看字典

鋤頭與書,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是習近平將它們聯繫到了一起。且看:

「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

——《中國有夢 青春無悔——習近平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側記》(2013年5月6日《人民日報》)

故事二:思考「生存還是毀滅」

 莎士比亞的著作《李爾王》 

如果你從自幼生活的大城市一下子來到偏僻落後的鄉村,你會不會意志消沉,逐漸沉淪?且看習近平是怎麼做的?

「我不到16歲就從北京來到了中國陝北的一個小村子當農民,在那裡度過了7年青春時光。那個年代,我想方設法尋找莎士比亞的作品,讀了《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等劇本。莎士比亞筆下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訴的情感,都深深吸引著我。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

——《共倡開放包容 共促和平發展——在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上的演講(2015年10月21日,倫敦)》(2015年10月23日《人民日報》)

故事三:走30裡路去借書

歌德的著作《浮士德》

「我年輕時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涉獵了當時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不僅其中許多精彩章節、雋永文字至今記憶猶新,而且從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諦。文藝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去年3月,我訪問俄羅斯,在同俄羅斯漢學家座談時就說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後,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今年3月訪問法國期間,我談了法國文藝對我的影響,因為我們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到法國求過學,所以我年輕時對法國文藝抱有濃厚興趣。在德國,我講了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陝北農村插隊,聽說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裡路去借這本書,後來他又走了30裡路來取回這本書。」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10月15日)》(2015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

故事四:體驗海明威的精神世界

 2011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問古巴,特意去了海明威常去的酒吧

2015年9月22日傍晚,習近平在西雅圖下榻飯店出席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並發表演講,面對約800位各界人士聊起自己的讀書故事,全場氣氛活躍,掌聲不斷。

「我青年時代就讀過《聯邦黨人文集》、託馬斯·潘恩的《常識》等著作,也喜歡了解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美國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還讀過梭羅、惠特曼、馬克·吐溫、傑克·倫敦等人的作品。」習近平說。

習近平還特別提到海明威,「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僅如此,習近平自己與這部作品還有兩次有趣的「邂逅」——「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

故事五:滋養浩然之氣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對我來說,問題在於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佔去了。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習近平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2014年2月9日《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獨家評點】習近平自述文藝心路,給我們哪些啟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許多場合或專門或即興地談到與文學藝術相關的話題。學習小組刊發的《習近平的文學情緣》一文披露了習近平在那次座談會上脫稿講述的15個故事,有回憶年少時的閱讀經歷,也有成年後對文學創作的獨家體會,體現了他對文藝的獨到理解和特別重視,有著清晰的歷史脈絡。文章娓娓道來,就像聽鄰家大叔講古論今,平實話語中透露著思考與體悟。
  • 「我的大學時光」|《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讀書活動在築舉行
    12月17日,由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省學生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我的大學時光」——《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讀書活動在貴州大學舉行。與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交流過的大學生代表、貴州各時期優秀大學生代表、在築省屬高校團委負責同志及師生代表等參加了活動。
  • 廣西高校舉辦《習近平和大學生朋友們》讀書交流會
    李冰蕗攝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李冰蕗)12月7日上午,在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史館,共青團廣西區委書記李楚和廣西大學13名本科生及研究生開展《習近平和大學生朋友們》讀書交流活動。
  • 習近平的青春故事對新時代青年有何啟示?
    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在2020年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這樣點讚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通過考察、座談、回信等各種方式同廣大青年交朋友,說知心話,關注青年成長成才,對青年給予勉勵與寄望。  美好的五月,芳華吐露、春意盈盈,人民網帶您一道從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習近平的青春故事出發,感悟其中的深刻啟示。
  • 習近平與江蘇的故事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文章,為您梳理回顧習近平與江蘇的故事。  在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蘇考察調研。  習近平一直牽掛著江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他曾深入鎮江、南京、徐州、南通等地考察調研,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習近平對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留下許多生動故事。
  • 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第十四期中青班「習近平總書記愛讀的書...
    ,「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在多種場合下,習近平總書記都著重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書單中,中外優秀書籍都是他閱讀的範圍。   此次國慶長假期間,第十四期中青班全體學員利用休息時間,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愛讀的書。
  • 八個故事一覽「大朋友」習近平對少年兒童的牽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多次考察中小學校、看望兒童、寄語孩子……一言一行背後無不反映「大朋友」對少年兒童的關心。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時值國際兒童節,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用八個故事帶您一覽總書記對小朋友們的牽掛。  考察學校復學複課情況
  • 「讀書筆記」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
    《》讀書筆記《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這兩日,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的口述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在書中,樊錦詩用最樸素的話語,最真摯的情感,像是和一位知心朋友聊天一樣,傾訴了自己與敦煌、與莫高窟的故事。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過動搖和掙扎,在家庭和事業的天平上不斷搖擺,卻最終順從內心意願留在敦煌的普通人。
  • 芬蘭最大英文媒體發表習近平卡通形象故事
    人民網赫爾辛基4月4日電(記者 李玫憶) 在習近平主席抵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的3個小時前,芬蘭當地時間13:30左右,芬蘭最大的英文媒體《赫爾辛基時報》刊發了題為「習近平主席的故事」系列卡通,該系列共七段,分別以「年輕時做過農民」、「愛讀書」、「愛運動」、「重視環境保護
  • 我的讀書故事
    讀書,思考,萬事都是開頭難,老祖宗的話真不假:因為念書與文意不通,夜戰烽火連三月屢見不鮮。逃避退縮是懦夫的行為:我要做打不死的「小強」——夏夜「秉燭夜讀」,熟悉拼音;冬日,挑燈夜戰,學用字典!越明年,音通意順,豁然開朗。母上大人喜上眉梢,主動停戰,柔情蜜意,喜不自勝。就這樣,我便被她「拉下了『書海』」。苦心人,天不負!閱讀之趣也初露端倪。
  • 從習近平扶貧故事中悟初心、決心和恆心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人民領袖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人民日報海外版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扶貧故事》,近日在全國發行。《習近平扶貧故事》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 感悟習近平的語言魅力
    比如,在與普通群眾的交流中,他笑呵呵的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溫暖無數人心。又比如,他用拉家常的方式與幹部談心,要求大家「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少吃膩滑食物有好處」,又好似鄰家大哥、自家長輩,讓人如沐春風。再比如,談到城鎮化建設,他要求,「要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直抵百姓心坎,滋潤群眾心田。
  • 學習故事|「年輕幹部」習近平和連家船民的故事
    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本期「學習故事」為您講述,「年輕幹部」習近平和連家船民的故事。
  •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 | 「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近平和...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習近平和人民教育的故事新華社記者「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讓每一個孩子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 故事講述人生——我與讀書的初戀
    主人公洪鎮洙從一個職場菜鳥通過讀書實現了升職加薪七連跳。讀書就能升職加薪,迅速變現?——故事還要從這說起。記不得大學是什麼時候,看過一本名叫《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的書。讀書首先要培養興趣,而後是方法習慣。培養讀書習慣,最初階段的樂趣是最重要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不要為了讀書而讀書,營造讀書的環境。
  • 沈嘉柯讀書會:《北野武自述》
    【沈嘉柯讀書會】第五期《北野武自述》無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沈嘉柯讀書會:《北野武自述說,書名標題我太想吐槽了,這像是暢銷書架上的成功學書籍,上面寫著「小於兩百平米的房子我絕對不住」「不到一千萬的單子我絕對不做」。
  •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這就是醫者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這就是醫者關注新華網公眾號製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這就是醫者-新華網
  • 我和書及讀書的故事
    我的媽媽在上世紀50年代畢業於大竹師範學校,受過良好系統的師範教育。我的童年是在文革中度過的。當我識字不多,還沒有閱讀能力的時候,常常看見哥哥姐姐各拿著一本書,出神地閱讀,有時甚至「撲哧」一聲笑出來。那時,我總想知道書裡到底有什麼精彩的故事,於是纏著哥哥姐姐,要他們講給我聽。他們卻總是顯出煩我的樣子。當然,他們有時心情好了,也給我講一些。
  • 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
    從這些用典中,既可以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又能在古為今用的創造性轉化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習近平用典》典故釋義作者楊立新特選取出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典故10則,分為天下、信念、為政、篤行、任賢、敬民、勸學、辯證、創新、立德十個方面,讓我們一起學習!  【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習近平講故事:萬丈高樓平地起
    原標題:萬丈高樓平地起(習近平講故事) 歡迎晚宴上,習近平主席一番話發人深省,為下一步發展中美關係確定基調、指明方向—— 「中國有句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我願同總統先生一道,帶領兩國對發展中美關係抱有良好願望和熱情的建設者,把中美關係的大廈一層一層建設好,使之更牢、更高、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