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題材」中看見「小生活」,從「小生活」中折射「大歷史」。通過「小我」融入「大我」,錢江晚報講好「奮鬥者的故事」「身邊的故事」「『朋友圈』的故事」,在講述小家的變化中反映國家的進步。
講好家國故事,唱響 「我和我的祖國」
鄧 崴 陳 欣
在策劃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導時,錢江晚報以黨的群眾路線為指導,以生動反映個人和祖國之間同呼吸、共命運、齊奮進的緊密聯繫和深厚情感為主線,在社會輿論場中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這「三地」是浙江獨特的優勢,也是激勵浙江人民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不竭動力。
圍繞「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這一主題,浙江省主流媒體統一組織了三組採訪——革命老區巡禮、國企巡禮、標誌性工程巡禮。錢江晚報在落實這一「規定動作」時,立足浙江「三地」的政治站位,在挖掘浙江「三地」的特色題材資源時聚焦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主體作用,通過講述普通奮鬥者的故事反映70年來的巨變,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大地生根開花結果之路,努力做出「浙江味」「紅船味」。
革命老區每一寸土地都浸潤了革命鬥爭的紅色記憶,紅船精神融入這裡的血脈,成為推動老區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浙東紅村」餘姚梁弄鎮橫坎頭村,一個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正拔節生長。「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特色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寬;浙西南革命根據地中心遂昌王村口鎮,已成為一個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省級旅遊風情小鎮……
如何講好這些地方今天的紅色故事?革命老區的普通群眾,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當代紅色故事的書寫者,也是錢江晚報記者筆下的報導主角:34歲的黃薇,辭去公務員工作回鄉創業,在梁弄鎮賣起梁弄大糕,一盒盒帶著紅色印記的大糕,隨著一個個紅色旅遊團從老區走向四面八方,老區人民的生活,也像梁弄大糕一樣,蒸蒸日上;遂昌王村口鎮1935文旅街區,「獨門佳釀」的店主毛建英,享受著紅色旅遊和綠色發展的紅利,也成為紅色志願講解員,一條紅綠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通過她的現身說法得以生動展現……
在國企巡禮系列中,錢江晚報記者走進一個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實現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比翼齊飛的實踐樣本。採訪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指導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港的寧波舟山港時,記者通過舟山鼠浪湖碼頭營運操作部經理劉雄波一家祖孫三代港口人的視角,來見證碼頭工人從肩挑背扛的人力時代到一天卸貨千噸的半機器時代、再到如今每小時1.2萬噸的飛速時代,反映世界第一大港的發展史。祖孫三代的奮鬥故事,成為浙江海港70年巨變的最好註解。
都市媒體做主題宏大的時政報導,要接地氣,善於在引導群眾參與、和受眾緊密互動中講好群眾「身邊的故事」,激發受眾情感共鳴和互動。圍繞「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主題,錢江晚報已經推出了兩組「自選動作」——「紅色暑期實踐」徵集活動、「我們一起走過」親歷報導,從互動性、貼近性出發,把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主題融入普通百姓的小日子,從大題材中看見小生活。
如何讓「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的故事走進新時代青少年的心田?錢江晚報今年開設的《有風景的思政課》專欄在大中小學深受好評,暑假來臨之際,又聯合「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臺發起《有風景的思政課》之「紅色暑期實踐」徵集令,向全省高校徵集紅色社會實踐方案。
徵集令下,浙師大的學生們奔赴全省11個鄉村,尋訪「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浙江大學的實踐團隊走進南湖、來到義烏,進行紅色文化資源帶動鄉村振興的調研;寧波大學的學生從四明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出發,「重走長徵路」……
通過重走紅色路、田野思政課……大學生們在行走中感受國家變化,在互動中提高思想認識,紅色暑期實踐成為浙江高校學子這個盛夏獨特的記憶。
為營造健康積極的網絡輿論環境,傳遞浙江「好聲音」,錢江晚報2018年舉辦了首次「有聲力量」地鐵專列活動,結合熱點事件、熱門話題,梳理優質用戶評論在地鐵車廂予以呈現,倡導理性思考、理性發聲,傳遞網上正能量。這個品牌活動推出後社會影響較好,今年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錢江晚報正籌辦第二屆「有聲力量」活動,圍繞「尋找身邊的建國」這一主題,通過對不同年代、名字中帶有「建國」的普通人的尋找及其人生故事的採訪,進行深度報導及評論傳播,同時舉辦線下活動,開出「尋找身邊的建國」主題地鐵專列,形成線上線下互動。
錢江晚報推出的新媒體產品《核桃樹之戀》,則以「致敬無名者」為主題,講述了一個奮鬥者的感人故事:嵊州仙人坑村有位叫王賢琴的老人,守著一棵核桃樹過了大半生。這棵核桃樹是她丈夫年輕時從四川帶回來的。兩人結婚後一直兩地分居,妻子也不知道丈夫在四川大山裡做什麼工作,直到1985年丈夫病退返鄉,才知道原來丈夫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默默奉獻了幾十年。
《核桃樹之戀》濃縮展現了千千萬萬無名英雄為大家舍小家的奉獻精神,為講好這個故事,錢江晚報除了文字報導、視頻報導外,還製作了一張手繪長圖《核桃樹之戀》,以細膩並富有藝術性的表現手法和新媒體傳播手段,呈現了這一厚重的主題。在浙江24小時新聞客戶端一經發布,短短時間就獲得了數十萬的點擊量和上百條評論。
目前,錢江晚報正在策劃另一個反映70年來浙江建設成就的新媒體產品《新富春山居圖》。元代畫家黃公望描繪浙江富春江兩岸優美風景的《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今天的浙江,人民群眾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正在描繪一幅盡顯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以此為創意,我們設計以「新富春山居圖」的形式全景展示浙江大地的時代新貌,輔以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手段,讓歷史和現實在長卷中交匯,吸引受眾參與互動,共同完成這幅時代畫卷。
(作者鄧崴系浙江日報副總編輯,錢江晚報總編輯;陳欣系錢江晚報新聞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郭瀟穎
文章精選
青海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周賢安:謳歌壯麗70年 禮讚奮進新時代
激活發現力:重大慶典直播內容挖掘與創意提煉
中國記協行業類媒體融合發展調研報告:深耕行業資源 深化融合變革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書記、臺長卜宇——闡釋新思想,創新求突破
重大主題報導的「招式」與「功法」
不「記」者,非記者
人民網總編輯羅華——守正創新,勇當新型主流媒體排頭兵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