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代表擔當:旱塬上養出「金蛋蛋」 種出富硒小米、百畝菊花

2020-12-20 華商網

  渭北旱塬不適合種莊稼,百姓靠種地增收難。為了改變貧窮面貌,在渭南的省人大代表們想方設法發展特色農業或養殖業,在旱塬上養出「金蛋蛋」,種出富硒小米、百畝菊花,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旱塬上養出「金蛋蛋」 百姓脫貧有保障

  蒲城縣堯山鎮地處旱塬貧瘠區,不適合種莊稼,群眾增收難,85後女代表王文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琢磨著為群眾開闢新的致富路子。

  幾年前,她辭掉了醫院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立了蒲城縣金粟山養雞專業合作社,組織群眾大力發展養殖業,建設蒲城縣金粟山30萬隻現代蛋雞產業園區,以「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帶動群眾增收。

  為了提升雞蛋品質,她充分利用專業優勢,聯合多所高校和專家,研發「寶寶蛋」、富硒蛋等特色蛋,得到市場良好反饋,經常供不應求。

  2017年起,王文娟主動參與精準扶貧,建立扶貧養殖基地,通過貧困戶入股分紅、「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輻射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直接帶動201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2017年至今共發放扶貧分紅50萬元左右。

  除了入股,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在園區務工,堯山鎮草地村五組村民趙銀娟就是其中之一。趙銀娟一家六口,老人常年生病、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僅靠丈夫在外打零工,一家人的日子過的緊緊巴巴。趙銀娟說:自從自己進入園區務工後,過起了在家門口掙錢的日子,一個月下來能領到3000來塊錢的工資,一家人的日子也有所緩解,工作之餘還可以回家照顧老人孩子,可謂一舉兩得。

  「作為人大代表,脫貧攻堅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王文娟說,她會繼續努力發展蛋雞產業,依靠現代化、規模化、智能化的養殖,帶動周邊更多群眾致富。

  讓曾經無人種植的穀子作物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雷媛媛的願望是,讓無人種植的穀子作物走進千家萬戶,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如今,她的願望實現了。

  省人大代表雷媛媛的家鄉合陽縣位於渭北旱塬,十年有八年都是乾旱,這裡沒有工業,農業的先天條件也不好,玉米、小麥等收成都不好。但是這裡的海拔和氣候條件卻很適合種穀子(去皮後俗稱小米),小米市場價格高,更具經濟價值。

  雷媛媛看準了這個產業,成立了合陽縣雨陽富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種植富硒小米,「我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的小米能夠走進千家萬戶,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雷媛媛說,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有80個貧困戶社員,後來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吸收的貧困戶越來越多,2017年達到320戶1120人,覆蓋王村鎮山陽村、金峪白家莊、雁村、浪後、坊莊、城關街道辦南樓、馬莊村、安家莊村等三鎮九村。

  為了更好地幫扶貧困群眾,合作社制定並實施了「一優先、二免費、三貼補、四服務」的產業幫扶措施:一優先:優先貧困戶種植富硒穀子。二免費:免費給貧困種植戶提供谷種(畝均補助13元),免費給貧困種植戶噴硒溶液(畝均補助120元);三貼補:肥料貼補(給貧困種植戶每畝肥料貼補35元),價格貼補(農產品收購高於市場價),幫扶貼補(給貧困戶年終進行收益分紅);四服務:種植管理服務(測土與配方施肥、解決技術難題),產品銷售服務(建立電商平臺、開展農產品銷售),勞務用工服務(引薦貧困戶進廠務工、增加其收入),農技培訓服務(聘請專家積極開展培訓活動)。

  同時,貧困戶每年度享受收益分紅,2016-2019年雨陽合作社共給320戶貧困戶分紅116.2萬元(其中:2016年貧困戶均分紅1391元,2017年戶均分紅1554元、2018年戶分紅2400元、2019年戶均分紅2047元)。

  67歲的王村鎮山陽村村民王孝民前些年要供兩個娃娃上學,家裡負擔很重,在雷媛媛的帶動下他開始種植穀子,家裡十多畝地一年能賣2萬元左右,王孝民也於2018年順利脫貧。

  經過幾年的發展,曾經幾乎無人種植的穀子作物被縣政府列入了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合作社開發的「好家米」牌富硒小米,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證書,榮獲陝西省名牌產品稱號,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雷媛媛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不僅讓好家米走進千家萬戶,而且帶動了廣大穀子種植戶增收致富。

  百畝菊花 開闢脫貧致富新路子

  百畝菊花,美了鄉村,也開闢了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華陰市孟塬鎮馮池村地處旱塬,傳統的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產量小、收成少,群眾靠種地很難致富。為了讓村民早日擺脫貧困,省人大代表、華陰市孟塬鎮馮池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馮勇軍前往各地考察學習,結合塬區乾旱少雨日光充足的優勢,決定引進菊花種植,把菊花產業確定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2016年,馮勇軍成立了村集體經濟公司,採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模式,流轉560畝土地、吸納37戶貧困戶入股分紅。為了引進種苗,他總是開著自己的車,多次深入河南開封、安徽靈璧菊花等地引進菊花品種。他還多次到相關部門匯報爭取到124萬元的扶貧資金,建起了村集體經濟——佔地20畝的日烘烤4噸乾貨廠房一座。

  秋季正是菊花收穫的季節,村裡百畝菊花盛開,村民們有的在地裡採摘,有的在公司分揀、包裝,廠子裡的機器則日夜運轉加工,一斤菊花能賣到45元錢,小小的菊花給了村民增收開闢了新的渠道。

  40歲的村民苗春玲家裡4口人,兩個孩子要上學,自己身體又不好,2016年被認定為貧困戶。村裡種菊花後,她有了在家門口賺錢的機會,摘菊花、包裝、烘烤,一天能掙60元錢,每年收入七八千元錢,基本夠家用了。

  貧困戶劉秋俠家中3口人,老伴患有心臟病等病,一月就吃藥都要成千塊錢,她自己還患有腦梗。馮勇軍就讓她到合作社務工,平時在菊花地裡鋤地,一天能掙50元,10月份左右到了摘菊花的時候,一斤兩塊錢,摘得多就掙得多,通過在菊花地裡打工摘花,她一年能掙3000多元錢。

  為了能讓群眾多增收,下一步,馮勇軍還準備帶領大家建設菊花觀光示範園,依託華山旅遊,開發建設集農業觀光體驗、農業科研示範、林果花茶加工交易、休閒度假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帶動馮池村和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文/圖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熱詞搜索:脫貧小米菊花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胡美蓉:脫貧戰場「芙蓉花」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胡美蓉:脫貧戰場「芙蓉花」 2020-12-25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攻堅有硬招 脫貧見實效
    白水縣硬招——社保扶貧 本報訊(記者 魏寶寶)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開展社會保險扶貧,是聚焦精準扶貧的又一個實際行動。白水縣根據相關政策要求,精準發力,多措並舉紮實做好社保扶貧工作。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葉雲香:「閒不住」讓她走穩了「脫貧路」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葉雲香:「閒不住」讓她走穩了「脫貧路」 2020-10-10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種」下希望
    農村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打贏這場攻堅戰,離不開農村肥沃的土壤。自戰役打響以來,我市各縣區紛紛出臺特色種植業精準脫貧扶持政策,提高了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農業發展需要龍頭帶動。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陳星華 ‖ 脫貧...
    脫貧攻堅顯政治擔當萬畝茶園揚國儲精神陳星華 萬源是紅色革命老區,因特殊的地理、歷史等原因,萬源被戴上了「國貧縣」這頂「窮帽子」,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2018年9月,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在萬源啟動,來自四川儲備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15名黨員組成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國儲黨員服務隊(以下簡稱黨員服務隊),與國儲農業公司並肩作戰,在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萬源「萬畝富硒茶葉基地」建設會戰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風冒雪、戰天鬥地,用實幹和汗水挺起擔當脊梁,先後轉戰萬源市草壩、舊院、白羊、石窩多個貧瘠地區,主攻土地流轉、基地整理
  • 百名記者進百村|安居區西眉鎮新寧村:酸檸檬麻藤椒種出 「甜」日子
    新寧村村支書周敏說:「我們靠的是——種『酸』種『麻』!」 「這是我們村的『金疙瘩』,一定要精心管護好。」12月15日,記者走進新寧村檸檬種植基地,村民嚴華碧正忙著為檸檬剪枝。
  • 河池市脫貧攻堅成就之綜述 老區新戰場 處處奏凱歌
    核桃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油茶種植150萬畝,肉牛肉羊150萬頭(只),「三特」水果、糖料蔗、桑園、板慄、淡水生態養殖、長壽生態富硒農產品基地分別達到100萬畝。  這五年,「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2016年至2019年,70.2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625個貧困村出列,7個貧困縣順利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6%下降到1.86%。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馬成粉:脫貧路上的苗族媳婦 2020-12-09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集微紀錄片《脫貧攻堅·我們的故事》第三集:扛起責任擔當
    百集微紀錄片《脫貧攻堅·我們的故事》第三集:扛起責任擔當 2020-12-26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蘭西專場)
    我們今天發布的主題是:「決戰脫貧攻堅,加速振興強縣」。首先,我代表蘭西縣委、縣政府及全縣人民,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蘭西脫貧攻堅工作的上級機關、社會各界以及各位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蘭西縣地處松嫩平原腹地,幅員面積2499平方公裡,耕地250.6萬畝,總人口53萬,其中農村人口40萬。
  • 羊肚菌「種」出脫貧路
    今年3月,一畝半的羊肚菌就賣了一萬多元錢呢!」談起現在的收入,木裡縣博窩鄉坑古村村民金昂次爾說他最敬佩一個人,就是縣維穩辦主任、坑古村第一書記周大順。機電校畢業的周大順曾對羊肚菌也一無所知,經過調研,他想到在博窩鄉種植珍貴稀有的羊肚菌。隨後,他惡補與羊肚菌有關的一切知識,硬是自主完成羊肚菌菌絲提取培養、菌種研製、種植管理全套技術攻關。
  • 雙橋鎮脫貧攻堅成色足 鄉村振興底色亮
    回首雙橋鎮脫貧攻堅歷程,該鎮始終堅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同步實施,努力推進有機結合、良性互動,從「有保障」到「更完善」,從「解決溫飽」到「產業發展」,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如今,雙橋鎮百姓的腰包鼓了、人心暖了,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勾勒出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譜寫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絢麗畫卷。
  • 【「最美」風採錄】金黎平:讓「土蛋蛋」成為「金蛋蛋」
    「馬鈴薯在我國貧困地區被廣泛種植,但以前我國馬鈴薯品種單一,農民種植技術落後,農民只能守著一畝薄田、苦於貧困。」行走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金黎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多希望有一天這「土蛋蛋」能夠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金蛋蛋」。
  • 南陵縣海井村:採菊正當時 香飄脫貧路
    經過脫貧攻堅的不斷努力,海井村出了列,包括林小藕在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了貧。「翻天覆地的變化是當初不敢想的。」2017年4月,從部隊轉業到市貿促會工作的周紅飛被選派到海井村駐村幫扶。海井村地處蕪湖西南邊陲,距離蕪湖城區近百公裡,四周環抱山林。「由於交通閉塞,土地貧瘠零散,村民們祖祖輩輩守著一畝三分地,種植水稻及其他常規農作物,農業經濟發展單一,集體經濟匱乏。」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有了好支部 勝過幫錢物
    家裡只有老兩口,守著8畝山坡地,「石頭縫裡種莊稼」。「村裡連著4年沒有當家人,八頃村就像一盤沙!」心散了,地荒了,八頃村村民的心比壩上的冬天還冷。脫貧攻堅黨旗紅,曙光照進八頃村。抓住基層黨組織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戰鬥力,強力激發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內驅力。
  • 「脫貧攻堅基層採訪行·開陽站」到山的那邊、海的那邊去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產業帶動、鄉村振興。風塵未洗,我們已在新徵程上,陸、空、鐵、網、水,開陽、貴陽、貴州,正在加速走近世界、融入世界。時不我待,只爭朝夕。接續「黃金十年」,應當是也必然是歷史性跨越成績的再刷新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郭大為表示,脫貧攻堅是政治活、責任活、良心活。開展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是省總工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和來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一步彰顯工會組織和工人階級擔當作為的創新實踐,各級工會要推動行動方案落地生根,把好事辦好,在關鍵時刻體現工人兄弟幫農民朋友一把。
  • 為了保護男生的「蛋蛋」,有人居然研製出菊花蛋蛋吹乾機...
    什麼是蛋蛋吹乾機?從名字上看就是:把蛋蛋吹乾的機器…(當然,這並不代表全部男人)事實證明的確有這麼個人群他們熱衷於用吹風機來吹自己的蛋蛋菊花白天工作生活上的各種煩惱晚上洗完澡後的蛋蛋潮溼一個人在半夜裡的孤獨寂寞...
  • ...馬精神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築巢引鳳 山村裡生出了「金蛋蛋」
    【弘揚蒙古馬精神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築巢引鳳 山村裡生出了「金蛋蛋」 2020-08-03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躬耕紅色沃土 滿綻幸福之花——官店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歷史的車輪駛入新時代,神州大地響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樸實上進、勤勞智慧的官店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發揚不屈不撓的老區精神,擂響時間的戰鼓,一鼓作氣向貧困高地發起總攻,堅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