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機器人將來寧與人類鋼琴家「鬥琴」

2021-02-21 機器人大講堂

6月3日,「國際網紅」機器人鋼琴家特奧特勞尼克將首次來南京,在江蘇大劇院音樂廳與人類鋼琴家羅伯託·普羅賽進行正面交鋒。巧的是,也使用到了人工智慧元素的張藝謀執導的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以下簡稱《2047》)第二季,6月國家大劇院首演後,8月將巡演到江蘇大劇院。其實,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早就是電影領域的常客,而今AI陸續被中外藝術家呈現到多種藝術創作中,開始在劇場舞臺和綜藝節目中活躍,關於「人工智慧與人類關係」的思考也一直沒停。


機器人到底能聰明到什麼程度?會在各個領域全面超越人類嗎?至少在鋼琴演奏方面,來自義大利的機器人鋼琴家特奧特勞尼克表現出它的「野心」,畢竟機器人挑戰鋼琴這一極具情感表達又複雜多變的流動指尖藝術,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特奧的出現證明了人工智慧也可以「多才多藝」。

記者了解到,機器人鋼琴家特奧特勞尼克「出生」於2012年,由義大利設計師馬裡奧·蘇茲製造。它是一個機械樂器數字界面(MIDI)播放器,可以原封不動地複製鋼琴樂譜,並調用MIDI文件演奏,也可以對真正鋼琴家的演奏進行模仿,把布索尼、德彪西、拉赫瑪尼諾夫等偉大鋼琴家錄製的鋼琴捲軸推導成MIDI文件並進行演奏。它擁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手,這雙手擁有足足53根手指,且能準確靈活的在鋼琴上移動彈奏,速度可以說是快得飛起。

機器人鋼琴家特奧特勞尼克對很多中國人來說也不陌生。2017年,特奧參加了央視《開學第一課》欄目的錄製,現場與鋼琴家郎朗來了一場人機對決。2018「CCTV網絡春晚」現場,特奧身著西裝、打著領結,憑著高超的技藝徵服了全場觀眾。

值得一提的是,人類鋼琴家羅伯託·普羅賽來頭也不小,他在世界級鋼琴比賽中多次獲得重要獎項,曾在歐洲、亞洲、南美,和北美的三十多個國家,成功舉辦過音樂會。記者了解到,此次音樂會展開的「鬥琴」挑戰,包括蕭邦、孟德爾頌、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貝多芬等諸多名家的作品,結果如何確實值得期待。


近年來,玩轉人工智慧的導演張藝謀,在2017年6月推出了全新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第一季,以「人與科技何往何至」為主題,通過「七則寓言」展現人與科技的關係,古琴與雷射現代舞、京劇小戲與iPad表演、碗碗腔與全息投影、提線木偶與機械臂、嗩吶與創意舞蹈、織機與LED燈球等輪番上陣,中國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對話、交融,帶給觀眾一次次視聽震撼。比如,京劇「裘派」傳承人裘繼戎帶來的一段與雷射技術互動的舞蹈表演,展現在互聯飛速發展中,人穿梭於光劍之「網」上,也被「網」困住……

張藝謀強調,第二季最重要的還是要讓觀眾有新鮮感,最好是沒見過的東西,比如,人與機械臂的投影共同起舞,就形成了很奇妙的視覺觀感。據悉,第二季將有仿生蝴蝶、飛行球等最新科技加入,將延續「觀念演出」形式,但節目內容全部翻新,共計7個組合單元,包括桌球·球、民樂·臂 、神鼓·影、號子·染、歌書·蝶、堆諧·雲、鏡舞·光等,將展現更為純粹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包括臺灣的優人神鼓、藏族的扎木年、壯族的坡芽歌書、木筒號子、八部合音等,與機械臂、飛行球、仿生蝴蝶、鏡面裝置等最新科技,再次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很多人都還記得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中,張藝謀和中國科技團隊一起展現的「冰屏」等人工智慧的先進成果,這個合作將延續到《2047》第二季。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2047》第一季僅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巡演,此次第二季能在8月就登陸南京,對南京乃至江蘇觀眾來說,都是一大幸事。

機器人鋼琴家「特奧」如今在中國已小有名氣,因為這場音樂會設置為「人機大戰」的鬥琴模式,所以特奧相當於已經有了一個人設,就是「挑戰者」。可見將AI與人類一起放在舞臺或綜藝節目中互動,他們或對抗,或協作,甚至AI機器人還擁有或呆萌或智慧的「人設」,都有可能收穫粉絲,吸引到更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也可以讓人們更加了解人工智慧。

隨著智能產品普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科技文化 綜藝娛樂」呈現引領未來之勢,並與日趨多元的技術手段相融共榮,其態勢不可小覷。那麼「AI與人的關係」這個熱門話題,勢必將引起新的討論。作為開拓者,張藝謀也表示,現在還是人在指揮科技。在《2047》發布會現場,甚至出現了一位「特別記者」,即機器人提問者。「他」問:「人與科技的表演,誰更精彩?」張藝謀答:「科技的表演勝在精準性,每次都一樣,但人更加靈活,更有能動性,人的每一次演出都是不一樣的。」 孔小平


放眼望去,電影市場中的AI元素早就不新鮮,劇場舞臺上的「人工智慧」元素嶄露頭角,除全息舞臺、裸眼3D等純科技的展現之外,類似張藝謀這樣追求內容AI化的藝術家開始增多,不少人在嘗試「科技與藝術」融合的新類型。比如年初,首部AI機器人舞臺劇《To be Wonder》宣布啟動,6月30日將在廣州首演,從原創性、AI機器人的智能化及在劇中的深度參與等,均具有重要標誌意義。而在這之前,AI歌手、AI作家、AI主播等都已陸續亮相。


近年來,綜藝節目為吸引年輕受眾,或多或少地都開始帶有AI元素,甚至把AI定位為主角,科技與文化娛樂的兼容打開新路徑,業內人士表示,「AI綜藝」已經悄悄到來。AI綜藝目前大致可分為三種,如,AI對抗人類的節目,比較典型的是以人腦PK機器的《最強大腦》;完全以AI作為內容核心的,如央視的《機智過人》。比較普遍的是第三種,AI是「錦上添花」。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極限挑戰》第四季,本周日晚,「極挑團」成員來到2028年的未來世界,參加」最強王者頭腦奧林匹克大賽」,成員進行人類與人工智慧(AI)的大PK。「極挑團」成員還需找到研究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基因等方面的幾位科學家,汲取到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和線索。

 

意向合作,文章轉載, 均可聯繫堂博士

商務合作:13810423387(同微信)

內容合作:15611695072(同微信)

相關焦點

  • 《海上鋼琴師》音樂會首映 現鬥琴場面致經典
    而兩位屢獲國際獎項的小鋼琴家更是現場上演鬥琴大戰,以此致敬電影主人公1900名噪一時的鬥琴場面。《海上鋼琴師》1998年上映之後立即風靡全球,斬獲全球各類大獎22項,21年後的11月15日,電影以4K修復版首次登上內地大銀幕,與中國觀眾們見面。
  • 智能伴侶機器人問世 人類將來還須婚戀嗎?
    只是,當我們在驚嘆機器人本身的時候,卻產生了許多的問題,機器人伴侶時代的到來,會對人類社會產生何等的影響——   未來,家庭成員的組成是否還如現在?人類還需要婚戀麼?人類是否須要通過另類方式進行繁衍?
  • 《海上鋼琴師》首映音樂會 再現鬥琴場面致敬經典
    11月11日晚,影史傳奇佳片《海上鋼琴師》於中國傳媒大學舉辦「時光回溯」音樂會首映禮,中音弦樂團重現了影片中的經典原聲,兩位屢獲國際獎項的小鋼琴家——12歲的李海銘和11歲的劉芳孜更在現場上演鬥琴大戰,手指下流淌出華麗樂符,以此致敬電影主人公1900名噪一時的鬥琴場面。
  • 「鬥琴」有感
    玩琴有四:一拉琴也,二制琴也,三藏琴也,四鬥琴也!可見鬥琴為高級玩家也,乃至非常境界矣。 籌劃了半年多時間,最近終於玩了把頗有樂趣的「鬥琴」其中的感悟與大家分享,同時也請行家指教。 針對這次「鬥琴」,談些個人的感悟:1,不同的琴師,專家對京胡的理解和音質的喜好也不盡一致。2,專業琴師中真正懂琴,識琴,覓琴,賞琴,藏琴和痴琴的也不多。
  • 日本發明可模擬人類表情的機器人,效果逼真,真可謂機器人表情包
    導語: 日本發明可模擬人類表情的機器人,效果逼真,真可謂機器人表情包隨著科技日漸成熟,更多的高科技產品已經被人們研發出來,並且進入了我們普通人的視野當中,這其中就包括了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它們也讓人們看的目不暇接。
  • 電影中的鋼琴家們真實存在嗎?
    為了真實展現出一位從來沒受過學院教育的鋼琴家的音樂,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煞費苦心地創作了一批旋律深情,卻聽不出受到任何作曲名家風格影響的鋼琴作品。電影中的黑人鋼琴家傑利·羅·莫頓(Jelly Roll Morton)是真實存在的人物。當然,電影中的鬥琴故事是編的。影片中,莫頓狂妄地宣稱自己是爵士樂的發明者,實際上的確可以這麼說。事實上,莫利的確有公開聲稱過自己是在1902年發明了爵士樂。
  • 「男性機器人」火爆歐美地區,女性稱其是「完美男友」,非常滿意
    隨著人類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如今,人工智慧的出現,不僅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的便利,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色彩,而隨著之前人類的各種幻想逐漸走進現實,許多富有人工智慧系統的智慧機器人,也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生活之中。
  • 與機器人眉目傳情?人類可以的
    從阿西莫夫的機器人系列,到菲利普·迪克的《銀翼殺手》,人類與智慧機器人的關係一直是科幻界的熱門主題。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它也從「話題」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問題」。許多人擔心,人類與智慧機器人無法和平相處。
  • 火爆全球的「妻子機器人」,究竟有何魅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現如今,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機器人已經逐漸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掃地機器人、讀書機器人等,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了極大的便利。而備受人們關注的莫過於「妻子機器人」了,依靠著超高的顏值,以及實用性受到許多用戶的追捧。
  • 未來,人類給機器人當保姆
    雖然看上去Wally的工作並不是很重要,但這的確顯示出我們離機器人革命已經越來越近了。這些機器終於進化成為了十分複雜的機器「人」,他們終於能夠逃離長期禁錮他們的實驗室和工廠,到人類的生活中大展拳腳了。不過,儘管這一領域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機器人想要融入人類社會仍然面對巨大的挑戰。他們陷入僵局、十分困惑,甚至會遭到攻擊。
  • 女機器人索菲亞,她曾經放狠話要毀滅人類,現在怎麼樣了
    曾經放狠話要「毀滅人類」,這位女機器人,現在怎麼樣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已經到了一個高科技的狀態,在眾多科幻電影中,我們幻想的各種高科技產品琳琅滿目,然而,這些高科技產品也不全是靠我們憑空想像的。我們的國家已經實現了人工智慧、航天、航海的技術,相信在未來,高科技術產品將會成為家常便飯。
  • 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又來了:動作柔和,越看越像人類!
    手機:13651124049固話:010-88430281  還記得下面這位吧,越看越像人類,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    液壓驅動的Atlas已經是一個主流機器人研究平臺,很多大學、研究機構基於Atlas硬體平臺、運動控制算法和視覺系統,開發新的應用。
  • 《海上鋼琴師》「鬥琴」片段 名垂影史驚豔觀眾
    官方今日曝光「鬥琴大戰」正片片段,這一幕被無數觀眾奉為影史不朽橋段:1900遭遇爵士樂大師傑利的挑戰,雙方連戰三個回合,指尖燃燒帥到飛起。電影11月15日上映以來,觀眾們共赴4K修復版朝聖之旅:「這是一部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電影。」「鬥琴大戰」名垂影史 1900瘋狂琴速驚豔眾人《海上鋼琴師》「鬥琴大戰」片段堪稱影史經典。
  • 機器人53根手指彈鋼琴秒殺所有人類,還用表情挑逗你
    泰奧是世界上第一個集彈琴、說話、唱歌為一體的機器人。它的發明者是馬泰奧·蘇茲(MATTEO SUZZI),來自義大利的伊莫拉。馬泰奧痴迷於人工智慧和電子技術,也很喜歡音樂,於是將兩種愛好結合起來,發明了會彈鋼琴的機器人泰奧。現如今,機器人泰奧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
  • 機器人與人類「相愛相殺」
    機器人在異星球撫養人類《異星災變》的片名「Raised by Wolves(由狼養大)」源自「母狼撫養兄弟倆」的古羅馬神話,主創借用這個神話概念虛構了在不遠的未來,兩個人造人「母親」和「父親」獨立在離地球600光年的克卜勒22B星球上撫育6個人類孩子,然而當另一派人類乘坐方舟飛船到來,「母親」為了守護孩子變身強大的「喚靈者」,展開了一場殘忍殺戮。
  • 靠機器人養老冰冷?機器人的冰冷和人類的偽溫情,哪個更冰冷?
    首先,機器人不全是橡膠,然後,機器人保姆進入老齡社會,必將成為養老模式之一,這只是各種養老模式的一種選擇,有必要揶揄嗎?機器人可以打掃、做飯,包括幫他刮鬍子,慢慢的,弗蘭克發現自己喜歡上了機器人。靠機器陪伴和照顧,勢必成為不久的將來一個養老新模式,婚姻已經不再是養老的必需品,
  • 機器人索菲亞曾說:「我將會毀滅人類」,如今改造成什麼樣了?
    通過漢森機器人公司設計,機器人的視覺識別系統能準確分辨人類所表現的情緒,然後傳遞給機器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經過處理後可以實現對機器人面部控制,做出相應表情。 在索菲亞機器人誕生以前,漢森公司還研發出一款名叫哈姆機器人,因它能做出豐富表情而引起香港社會一陣大轟動。此後的漢森加緊對新式機器人開發,至此,索菲亞機器人正式誕生。
  • 寶萊塢機器人2.0:七弟回來了!虐戀女機器人,演繹人間悲喜劇!
    七弟2.0回歸瓦西認為這是外星球第五種元素的力量,並決定讓七弟再次回歸,與妮娜組成「復仇者聯盟」,拯救人類。虐心愛戀 機器人之間也有愛情瓦西在七弟和妮娜的幫助下,追蹤消失的手機位置,逐漸發現,帶來這種巨大破壞的,根本不是所謂的「第五種力量」,而是自己的老師,已故教授帕克什·拉詹化身成的一種人類力量……
  • 未來智慧機器人與人類是什麼關係
    從工業機器人,到家庭保姆機器人,再到服務行業的美女機器人,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類心智」,可以與人類產生簡單的互動,對話,甚至感情交流。   智慧機器人是服務人類,還是屠殺人類   30多年前,科幻界有一部偉大的電影作品,就是《終結者》。電影中經過核毀滅的地球已由電腦「天網」統治,人類幾乎被消滅殆盡。
  • 那個揚言:「我將會毀滅人類」的機器人,已經獲得合法公民身份
    人工智慧是一種對人類智慧的模擬和延伸,它可以做到對人類意識、思維過程的模擬,這種模擬技術甚至會超越人類智慧。2016年,一款與人類極其相似的機器人誕生了。她作為一個由人類設計的機器人竟然揚言要毀滅人類,但後來卻成為了歷史上首位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