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許多地方的電影院都開門了
電影音樂的我們介紹過很多了
今天,我們聊聊 電影中的鋼琴家
這些生動的熒幕角色真實存在嗎?
「1900」這個人物當然是虛構的啦,也沒有原型人物,畢竟從來沒上過一節正規鋼琴課就能自學成才的神人是不存在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改編自義大利作家亞利桑德羅·巴裡克(Alessandro Baricco)的一部獨角戲《1900》,這個角色本身就有著非常濃厚的象徵意味。為了真實展現出一位從來沒受過學院教育的鋼琴家的音樂,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煞費苦心地創作了一批旋律深情,卻聽不出受到任何作曲名家風格影響的鋼琴作品。電影中的黑人鋼琴家傑利·羅·莫頓(Jelly Roll Morton)是真實存在的人物。當然,電影中的鬥琴故事是編的。Q-3: 他真的彈琴很牛嗎?
作為一名通俗音樂家,莫頓在那個時代是十分成功的,不僅僅是鋼琴獨奏作品,還有許多重奏及樂隊作品在當時十分受歡迎。隨著美國的經濟大蕭條,莫頓的事業也急劇下滑,他在一家酒吧謀生,並於1938年被刺傷。由於治療不當留下了後遺症,三年後他病逝了。莫頓的許多唱片音頻如今在各大音樂App上都搜得到,但也許相對於名聲赫赫的阿姆斯特朗,他的錄音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會去聽了。Q-1: 故事是真實的嗎?
波蘭斯基的電影《鋼琴家》講述了一位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家破人亡,幾經生死被一位德國軍官救下的人道主義故事。這個故事,正是改編自鋼琴家席皮爾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
當然,電影雖然是依據真實事件改編,但為了劇情的緊湊和衝突的集中,許多部分都做了戲劇化的改編,使得整個逃亡過程看起來更加跌宕揪心。
還有一點,影片中他彈奏蕭邦《第一號鋼琴敘事曲》感動了德國軍官,並得到了軍官的幫助得以倖存,現實中他為軍官彈奏的是蕭邦《升c小調夜曲》也就是影片開頭那首曲子。
點擊下方圖片連結,一起欣賞席皮爾曼本人演奏的這首夜曲:
Q-2: 他在音樂界很有名嗎?
席皮爾曼並不算是一位享譽世界的鋼琴大師,畢竟在那個鋼琴巨星雲集的時代,大多數優秀的鋼琴家都默默無聞。
席皮爾曼的主要工作是在波蘭當地的廣播電臺演奏,他曾經師從李斯特的弟子,也跟隨施納貝爾學琴,常與波蘭小提琴名家謝霖、韓黛爾合作室內樂作品。
他不僅僅是一位古典鋼琴演奏家,還是一位產量豐富的作曲家,他還涉及流行音樂、通俗歌曲、廣播和電影配樂等多個領域的藝術創作。2000年,他以88歲高齡安詳逝世。
Q-3: 那麼,那位德國軍官呢?
影片中的德國軍官霍森菲爾德(Wilhelm Hosenfeld)真實存在,也大致與影片情節相符合。
這位受過良好教養的德國軍官,信奉天主教,對波蘭文化尤其熱愛,充滿了人道主義情懷。二戰期間,他曾冒死救下了超過60位波蘭猶太人,其中就包括席皮爾曼。
1952年,他因遭受酷刑而胸部動脈破裂,死在了俄國人的戰俘營中。
電影《閃亮的風採》講述了一位從小受到父親嚴厲管教的鋼琴天才,離家求學,在演出大獲成功之際因精神疾病倒在臺上,在妻子的關愛下重新開始美好人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根據澳大利亞鋼琴家大衛·赫夫考(David Helfgott)的真實事跡改編的,他曾經被視為一位可以成為霍洛維茨那樣巨星的神童,在小提琴大師斯特恩的推薦下外出留學。
在一次重要的比賽演出結束後,他突然精神崩潰,經過了十多年的治療和修養才重新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影片中的許多地方被誇大處理了,導致口碑一度備受爭議。
下面,我們來欣賞赫夫考演奏的李斯特《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