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鋼琴家們真實存在嗎?

2021-02-13 橄欖古典音樂

近期,國內許多地方的電影院都開門了

電影音樂的我們介紹過很多了

今天,我們聊聊 電影中的鋼琴家

這些生動的熒幕角色真實存在嗎?

「1900」這個人物當然是虛構的啦,也沒有原型人物,畢竟從來沒上過一節正規鋼琴課就能自學成才的神人是不存在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改編自義大利作家亞利桑德羅·巴裡克(Alessandro Baricco)的一部獨角戲《1900》,這個角色本身就有著非常濃厚的象徵意味。為了真實展現出一位從來沒受過學院教育的鋼琴家的音樂,配樂大師莫裡康內煞費苦心地創作了一批旋律深情,卻聽不出受到任何作曲名家風格影響的鋼琴作品。電影中的黑人鋼琴家傑利·羅·莫頓(Jelly Roll Morton)是真實存在的人物。當然,電影中的鬥琴故事是編的。
影片中,莫頓狂妄地宣稱自己是爵士樂的發明者,實際上的確可以這麼說。事實上,莫利的確有公開聲稱過自己是在1902年發明了爵士樂。莫頓出生於1890年,作為黑人他從一出生就活在備受壓抑的環境中,但自幼展現出了音樂天賦。他14歲時在妓院彈琴,並給自己取了這個藝名(Jelly Roll是女性生殖器的俚語)。
他發跡於紐奧良,是爵士樂誕生初期的關鍵人物。他將布魯斯、拉格泰姆及探戈等多種音樂風格有機融合,並推崇即興發揮,他的演奏曾在美國多地引發轟動。儘管他許多粗俗狂妄的言論儘管令人反感,但人們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是一位舉足輕重的爵士鋼琴家和作曲家,他的《Jelly Roll Blues》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第一部出版的爵士音樂作品。

Q-3: 他真的彈琴很牛嗎?

作為一名通俗音樂家,莫頓在那個時代是十分成功的,不僅僅是鋼琴獨奏作品,還有許多重奏及樂隊作品在當時十分受歡迎。隨著美國的經濟大蕭條,莫頓的事業也急劇下滑,他在一家酒吧謀生,並於1938年被刺傷。由於治療不當留下了後遺症,三年後他病逝了。

莫頓的許多唱片音頻如今在各大音樂App上都搜得到,但也許相對於名聲赫赫的阿姆斯特朗,他的錄音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會去聽了。
下面我們可以欣賞一下他的歷史錄音,這首《the crave》是電影《海上鋼琴師》中鬥琴場景中的經典曲目,來聽聽莫頓在二十年代的演奏:

Q-1: 故事是真實的嗎?

波蘭斯基的電影《鋼琴家》講述了一位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家破人亡,幾經生死被一位德國軍官救下的人道主義故事。這個故事,正是改編自鋼琴家席皮爾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

當然,電影雖然是依據真實事件改編,但為了劇情的緊湊和衝突的集中,許多部分都做了戲劇化的改編,使得整個逃亡過程看起來更加跌宕揪心。

還有一點,影片中他彈奏蕭邦《第一號鋼琴敘事曲》感動了德國軍官,並得到了軍官的幫助得以倖存,現實中他為軍官彈奏的是蕭邦《升c小調夜曲》也就是影片開頭那首曲子。

點擊下方圖片連結,一起欣賞席皮爾曼本人演奏的這首夜曲:



Q-2: 他在音樂界很有名嗎?

席皮爾曼並不算是一位享譽世界的鋼琴大師,畢竟在那個鋼琴巨星雲集的時代,大多數優秀的鋼琴家都默默無聞。

席皮爾曼的主要工作是在波蘭當地的廣播電臺演奏,他曾經師從李斯特的弟子,也跟隨施納貝爾學琴,常與波蘭小提琴名家謝霖、韓黛爾合作室內樂作品。

他不僅僅是一位古典鋼琴演奏家,還是一位產量豐富的作曲家,他還涉及流行音樂、通俗歌曲、廣播和電影配樂等多個領域的藝術創作。2000年,他以88歲高齡安詳逝世。

Q-3: 那麼,那位德國軍官呢?

影片中的德國軍官霍森菲爾德(Wilhelm Hosenfeld)真實存在,也大致與影片情節相符合。

這位受過良好教養的德國軍官,信奉天主教,對波蘭文化尤其熱愛,充滿了人道主義情懷。二戰期間,他曾冒死救下了超過60位波蘭猶太人,其中就包括席皮爾曼。

1952年,他因遭受酷刑而胸部動脈破裂,死在了俄國人的戰俘營中。




電影《閃亮的風採》講述了一位從小受到父親嚴厲管教的鋼琴天才,離家求學,在演出大獲成功之際因精神疾病倒在臺上,在妻子的關愛下重新開始美好人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根據澳大利亞鋼琴家大衛·赫夫考(David Helfgott)的真實事跡改編的,他曾經被視為一位可以成為霍洛維茨那樣巨星的神童,在小提琴大師斯特恩的推薦下外出留學。

在一次重要的比賽演出結束後,他突然精神崩潰,經過了十多年的治療和修養才重新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影片中的許多地方被誇大處理了,導致口碑一度備受爭議。

下面,我們來欣賞赫夫考演奏的李斯特《鍾》

相關焦點

  • 電影《鋼琴家》活在戰爭中的音樂天才
    『『在戰火硝煙下奏出生命之歌』』《鋼琴家》這部電影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
  • 解讀電影《鋼琴家》中的蕭邦《夜曲》
    《鋼琴家》中蕭邦鋼琴曲的藝術分析導讀: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聲畫合一、連貫劇情的作用。電影通過各種形式的音樂,對人物形象、心理變化進行刻畫與描繪,並在音樂的帶動下製造戲劇衝突,渲染和烘託氣氛。電影《鋼琴家》根據鋼琴家的自傳體小說改編而成,描寫了二戰期間,一名猶太鋼琴家的人生遭遇,冷靜客觀地反映出戰爭與和平、欲望與人性的衝突。該影片既沒有戰爭的場面,也沒有各種特技表演,而是由充滿藝術魅力的鋼琴音樂撐起,這也成為這部電影的最大亮點。
  • 電影《鋼琴家》
    影評除了戰爭,和戰爭背後那些人類靈魂中最齷齪的思想(劣等民族、種族滅絕、殖民和暴政),還有什麼能讓一個鋼琴家變成廢墟裡流竄的老鼠?你應該看看那瘦消的猶太鋼琴家在1945年華沙廢城中流竄、遊蕩的狼狽樣,滿臉骯髒的鬍鬚讓他看起來就像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但那猥瑣,是的,作為一個孤獨流放者的猥瑣,作為一個飢餓和病痛囚徒的猥瑣,讓他沒了人形兒,然而作為一個音樂家和猶太人,他沒有因此喪失起碼的尊嚴。
  • 電影推薦 | 鋼琴家
    除了戰爭,和戰爭背後那些人類靈魂中最齷齪的思想(劣等民族、種族滅絕、殖民和暴政),還有什麼能讓一個鋼琴家變成廢墟裡流竄的老鼠?你應該看看那瘦消的猶太鋼琴家在1945年華沙廢城中流竄、遊蕩的狼狽樣,滿臉骯髒的鬍鬚讓他看起來就像十字架上受難的耶穌,但那猥瑣,是的,作為一個孤獨流放者的猥瑣,作為一個飢餓和病痛囚徒的猥瑣,讓他沒了人形兒,然而作為一個音樂家和猶太人,他沒有因此喪失起碼的尊嚴。
  • 《交響情人夢》中的「野田妹」竟然是真實存在的!?
    交響情人夢中的「野田妹」竟然是真實存在的!
  • 電影《親愛的新年好》中,張子楓飾演的「小女孩」真實存在嗎?
    電影《親愛的新年好》應該有很多小夥伴都看過了,這部電影是在2019年12月31號上映的,正是跨年檔。這部電影中留給大家印象深刻的人物首先肯定是由白百何飾演的女主白樹瑾,那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大家也一定記得,那就是由張子楓飾演的「小女孩」。那麼由張子楓飾演的「小女孩」是真實存在的嗎?
  • 《鋼琴家》:向經典電影致敬
    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 他在華沙的猶太區裡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 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 真實事件改編,一部震撼人心的經典電影《鋼琴家》用音樂傾訴戰爭無...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老片子,該片根據著名的波蘭猶太人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人鋼琴家在二戰期間納粹的迫害下艱難生存的故事《鋼琴家》
  • 英語電影推薦——《鋼琴家》 (The Pianist)
    主    演:阿德裡安·布洛迪,託馬斯·克萊舒曼,艾米麗雅·福克斯適合功夫英語階段:本電影比較適合學到第三
  • 食人魚是真實存在 還是電影虛構?
    食人魚是真實存在 還是電影虛構?時間:2015-10-20 09:1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食人魚是真實存在 還是電影虛構? 就在幾年之前,美國先後上映了兩部以食人魚為主題的恐怖電影《食人魚3D》和《食人魚3DD》。
  • 一個人的流放 ———電影《鋼琴家》推薦
    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標曼直到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除了戰爭,和戰爭背後那些人類靈魂中最齷齪的思想(劣等民族、種族滅絕、殖民和暴政),還有什麼能讓一個鋼琴家變成廢墟裡流竄的老鼠?
  • 《鋼琴家》:一部用音樂化解仇恨的電影
    某天,波蘭斯基拿到了鋼琴家Wladyslaw Szpilman的回憶錄。看到第一章時,他就覺得這個題材將成為他的新片。正如波蘭斯基所說「該片以令人吃驚的客觀筆觸描述了那段時期的真實情況,客觀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確的地步。書中波蘭人有好有壞,猶太人有好有壞,德國人也有好有壞……」他希望他拍出來的影片最大可能地接近於事實,而不是那種典型的好萊塢風格電影。
  • 《鋼琴家》:要活著,然後才是鋼琴家
    《鋼琴家》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電影,該片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它是波蘭斯基26年拍片生涯中,首度藉以折桂坎城「金棕櫚獎」的作品。影片再現了原作的簡明冷靜,沒有哀歌,沒有顫抖,卻拍出了那個時代深刻的荒謬。
  • 《鋼琴家》中一切的美好都被毀掉,鋼琴家是因什麼而活?
    未經過他人的痛苦我們就不知道他是怎麼會變成這樣的,電影《鋼琴家》這是結合了很多領域的一部法國出版的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二戰中的悲涼以及人性的黑暗,音樂家席皮爾曼(艾德裡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飾)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在戰爭中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悽涼幾年。
  • 鋼琴家是電影冷門題材?你錯了
    鋼琴在各種電影中無疑是出境最多的道具。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
    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吉娜郎朗被偶遇,路人鏡頭下吉娜腿圍太嚇人,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吉娜郎朗被偶遇,路人鏡頭下吉娜腿圍太嚇人,這是真實存在的嗎?最近一段時間,吉娜和郎朗的人氣和熱度一直都是很高的。這兩個人都是著名的鋼琴家,本來以為作為藝術家兩個人都是非常嚴肅的,而且他們平時看起來也似乎總是一副剛剛在上的樣子,
  • 解析《鋼琴家》中猶太鋼琴家怎樣的性格特點,讓他僥倖保住性命
    2002年上映的,由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鋼琴家》是根據波蘭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的,發生在波蘭二戰時期的故事。故事主要講述了波蘭猶太人鋼琴家席皮爾曼在二戰時期的遭遇,電影從德軍入侵波蘭開始,到波蘭被解放結束。從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視角,講述了那場戰爭給波蘭和波蘭人民造成的災難。
  • 《鋼琴家》一部被人遺忘的電影
    >侵略,戰爭,傷殘,死亡一串串機械的死傷數字一場場計劃周全的戰爭……我很慶幸生活在和平的國度不必為自己的明天提心弔膽粗粗略過一遍文字腦海裡卻全是畫面那樣的生活,生死不過剎那間人命又算得了什麼眼淚竟止不住的流我何德何能生活在烈士們的屍體壘起來的圍牆裡
  • 電影《鋼琴家》|當音樂不再構築幻想世界
    可看完第一遍之後,這部電影令我大失所望,裡面講述的故事至少95%和鋼琴家這個充滿浪漫藝術氣息的職業沒半點關係:在強大而邪惡的納粹軍團面前,管你是鋼琴家還是修鞋匠,想要躲過大屠殺的命運,就必須在好運爆棚的基礎之上忍耐忍耐再忍耐,忍無可忍也要打碎牙齒和血吞,饑寒交迫地忍到天荒地老說不準轉機就來了。而《鋼琴家》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關於忍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