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和「喜事」別帶孩子,這幾種地方也不能去,不是迷信

2020-12-19 每天育兒的媽媽

文/每天育兒的媽媽

有的家長喜歡帶孩子去各種地方,例如誰家有喜事就會帶著孩子喝喜酒,如果遇見喪事,老人則會領著小孫子或者小孫女兒去吃宴席,為了能讓孩子吃到更多的美食,也不管是不是好場合,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是因為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喪喜事」別讓孩子跟去,這幾種地方也千萬去不得,不是迷信

劉姥姥今年已經65歲了,平時在農村帶著一個六歲的孫子,小孫子平時調皮慣了,在十裡八村是出了名的搗蛋鬼,劉姥姥拿小孫子也無可奈何,畢竟隔輩親會過於溺愛小孫子,最近,劉奶奶村裡面遇見了一場喪事,喪事的主人請劉姥姥去他家吃酒,劉姥姥高興想著要把小孫子也帶去,讓小孫子也改善,改善,吃點兒好的。

等到宴席開始時,劉姥姥拉著小孫子告訴小孫子:「千萬不要亂跑,這樣我會找不到你的。」小孫子生性調皮,而且又處於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嘴上答應了,身體上卻東瞅瞅,西望望,這翻翻那碰碰。而且喪事操辦的時候,人員比較多密集,所以來來往往,屋裡屋外全都是人流,很快小孫子就被人流給衝散了。

等到開席時,劉姥姥還不見小孫子,這可嚇壞了劉姥姥,也顧不上吃飯了,著急忙去找自己的孫子,等到發現小孫子的時候,小孫子居然在供奉亡者的桌子旁玩,這著實嚇壞了劉姥姥,著急,忙上前去把孫子拉了回來,劉姥姥很是生氣對小孫子說:「下回不要帶你出門了。」

其實小孫子處在了一個探索未知事物的年齡,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是隨便場合都可以去的,帶孩子出門前一定要考慮場合問題。

孩子有哪些場合不適合去?

1.喪事喜事

孩子不適合被帶去喪事喜事,這種場合基本上人流量特別大,而且幫忙的人會特別多,所以千萬不要隨意的帶著孩子去,容易被人流衝散,會給壞人有可乘之機,在一個孩子容易調皮搗蛋,動手動腳,如果衝撞和冒犯到主人家就不好了。

2.寺廟

寺廟也不適宜帶孩子去,在各大節日,寺廟的人流量會更大,孩子很容易就會被衝散,與家人失聯,會給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在一個寺廟香客進香,周圍環境煙霧繚繞,對孩子的身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3.公共娛樂場所

在孩子小的時候,儘量避免帶孩子去公共娛樂場所,例如酒吧,KTV,這些都是成年人可以去的地方,孩子如果被帶去,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以後身心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孩子應該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醫院

醫院也不適合孩子去,醫院每天會有大量的病人,病人也會產生大量的細菌,所以醫院不適合孩子去。除了在必要的時候,孩子打疫苗或者有疾病的時候需要去醫院,其他情況,儘量減少孩子去醫院的次數。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貝,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所以也應該為孩子著想,有些地方可以帶著孩子去,有些地方則不然,以後從小培養孩子聽話的好習慣,不要因為不帶孩子去嘛我地方而導致孩子耍賴撒嬌,這樣也會令父母頭疼。

今日話題: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形成行為習慣?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除了「喪葬禮」別帶孩子,這4種地方也別讓孩子去,可不是迷信
    一般很小的孩子時時刻刻都和大人們一起,可以說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不過一般遇到有喪事的時候,家裡人都是不建議帶著孩子去的。一方面孩子比較的調皮嬉鬧,不適合葬禮這種嚴肅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葬禮上哭的人比較的多,一些小孩子就會感到害怕,一個不注意就會被嚇著。所以說能不帶小孩就儘量不帶吧。
  • 除葬禮,這3個地方也最好別帶孩子去,不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小孩子也都非常的喜歡,每天黏著自己的父母,父母走到哪裡他就會去跟到哪裡,因為小孩子非常小,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裡,家長可能會很不放心,所以可能就會帶著孩子,有的一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去見世面,出去的時候可能就會帶著孩子,但是有的一些地方真的是非常不適合小孩子去。
  • 除了葬禮,這4個地方也儘量別帶孩子去,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因為孩子太小,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裡,家長會不放心,所以會帶著孩子。也有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見見世面,出去的時候也會帶孩子,但是有些地方確實不適合小孩子去。參加葬禮就特別不適合帶孩子,老人有這樣一種說法,小孩子的眼睛能夠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帶小孩參加葬禮就會邪祟上身,其實這只是一種迷信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 「葬禮、寺廟」,這些地方不能帶孩子去,不是因為迷信而是科學
    想必大家在很多老一輩人的口中,都聽說過小孩子的眼睛和大人的眼睛不一樣,能看到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封建迷信,但是這種思想在老一輩人的心中卻是根深蒂固的,像葬禮、寺廟這樣的地方就是絕對不允許孩子去的,因為擔心孩子招惹到一些"不乾淨"的東西。
  • 「孕婦不能參加婚禮」並非迷信,為了孩子好,五種場合儘量避免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孕媽,很多人覺得這是封建迷信,往往不屑一顧。其實這些觀念是有一定道理的,過來人就知道,孕婦常去這些地方確實會傷胎。老家一個表妹剛確認懷孕沒多久,就收到了閨蜜結婚的請帖,以前就約定會去參加,這次自然是直接應下來了。
  • 除了葬禮外,這4個地方做家長的也儘量別帶孩子去,並非是迷信哦
    除了葬禮外,這4個地方做家長的也儘量別帶孩子去,並非是迷信哦導語孩子們在年齡比較小的階段,身體抵抗能力是比較弱的,而且,孩子還有可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讓身體產生某種疾病,所以這就需要父母們細心的養護和呵護。尤其是生活中一些不利於兒童去的場所,比方說葬禮,父母們最好別帶孩子去。
  • 農村老人常說「喜事叫,喪事到」,有什麼含義嗎?
    在農村辦喜事、辦喪事都有一定的講究,每一種規矩、忌諱、禮儀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需要嚴謹恪守。關於喜事、喪事也流傳了很多農村俗語,通過簡短、通俗的語言把兩種意義非凡的傳統習俗的規範傳承給子孫後代,小編在此就給大家介紹一則關於喜事、喪事的農村俗語「喜事叫,喪事到」,這句話具體表達了什麼意思呢?
  • 除了「葬禮」,這4個場合家長也別帶孩子去,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老人常跟年輕人說,有些地方不能帶小孩去,年輕家長對老人的想法往往不予認同,覺得老人是迷信。小朱同事的外婆前段時間剛剛過世,大傢伙跟這位同事的關係非常好,因此便聚在一起商量,決定共同去參加葬禮。同事知道後非常感動,並且告訴大家,把丈夫和小孩一起帶去。
  • 除了參加「葬禮」,這「3個地方」儘量別帶孩子去,並非封建迷信
    當時,寶媽也考慮不想讓女兒去葬禮,但是寶爸和奶奶都說:「讓唯一的孫女去送爺爺一程吧,畢竟爺爺在世的時候那麼愛她。」寶媽也有所觸動,而且當時姥姥和姥爺也要來參加親家公葬禮,家裡沒人照顧女兒了。寶媽也想著現在是科學時代,自己不應該疑神疑鬼,所以做好準備帶女兒參加她爺爺葬禮。
  • 為啥說孕婦不能去「喜慶」場所?不是迷信,而是有這4種危險!
    為啥說孕婦不能去"喜慶"場所?不是迷信,而是有這4種危險!相信很多寶媽在懷孕的時候都被特殊對待過吧,比如上公交車被讓座,排隊的時候孕婦優先等等這些特殊對待,但是也有一些事情家人不允許你做,認為會是不吉利等等原因,這一度讓很多孕婦都很苦惱,這不讓,那也不讓不就是限制人身自由了嗎。小芳最近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她發現哪裡有喜事婆婆都不讓去,這令她很苦惱。
  • 除了葬禮,這些地方也不適合帶孩子去,不是迷信!
    而一些年輕人卻認為這是老人們迷信,一點也不在意,就算是帶著小孩,也不分地方,哪裡都帶孩子去。其實對於我們國家的一些古老文化,年輕人們還是尊重一下,跟著長輩遵循一些文化習俗。寶媽不聽婆婆勸阻,堅決帶孩子參加葬禮,結果後悔了小語是一位90後的寶媽,平時最看不慣婆婆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
  • 除了「寺廟」外,也不要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不是迷信是有根據的
    除了「寺廟」外,也不要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不是迷信是有根據的 小燁一家讓你都是信佛的教徒,所以逢年過節都會到寺廟去燒香,過年在即,小燁帶著一家人到寺廟去燒香。寺廟裡人一般都很多,但是為了祈福,一家人還是出發來到了香火最旺的寺廟。
  • 除「葬禮」外,這4個場合也別帶孩子去,並非迷信,有科學依據的
    隨著民眾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很多人不再聽信老一輩人口中的迷信說法,老人總說孩子不能去"葬禮"。小錢的女兒剛過周歲,小姑娘性格活潑,再加上長得比較可愛,因此深受老人的喜歡。寶媽工作比較忙,平時基本上都是婆婆帶娃,奶奶對這個孫女非常寵愛,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其他方面,小錢很少操心。
  • 這五個地方,家長最好別帶寶寶去,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文|西紅柿媽媽孩子,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和成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發育總歸是不太成熟,所以有些地方,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但有些地方,還是儘量的要避開孩子,免得對孩子造成一些不利影響。
  • 孕婦不能參加婚禮有依據嗎?結果已經被驗證,還有五種地方不能去
    在傳統的看法中,很多地方是孕媽不能去的。去了不僅傷身傷體,還會給自己帶來黴運。比如:喪葬祭祀的場合,陰暗潮溼的景點,寺廟禮拜等集會活動都是能避免就要儘量避免的。許多懷孕的孕媽對這種說法往往是不屑一顧的,認為這是封建迷信的舊思想,實際上這種傳統的說法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實踐證明孕婦常去這五種地方傷胎傷己,孕媽千萬不能大意。
  • 除了「葬禮」最好別讓孩子參加外,這些地方也別去,還真不是迷信
    文|好幼師育兒孩子是全家的掌中寶,不能有一絲大意和心大,更不能任性妄為,造成一定的傷害。以下是粉絲群裡一個寶媽的經歷:「媽,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堅持你那迷信的一套。所幸丈夫還算體貼,並沒有怪自己,拍了拍我的背,先帶著我和孩子回到婆家,把孩子交給婆婆,又陪著我到了葬禮現場,這件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其實,帶著孩子去葬禮著實是一件不妥的事情,無關乎迷信,而是現場的氛圍太不適合孩子了。
  • 俗語:「喜事叫 ,喪事到」,說的有沒有道理?
    在農村長大的人可能聽說過這個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它的意思大概是:一個人如果碰上別人有喜事來叫你的話,你再去;如果碰上別人家辦喪事,不要等別人叫,自己要主動到,去幫忙。為什麼要這樣呢?下面簡單地探討一下。
  • 並非迷信,其實有科學依據和道理
    那麼農村這個習俗有沒有科學依據和道理呢?下面就和大家好好探討一下這個難問題!各地農俗:不允許孕婦參加紅白喜事關於這點,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一些,就是說已婚婦女懷孕期間不能參加村裡的大小紅白喜事,大到結婚喪事,小到滿月、遷居、開店等。
  • 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一個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常識不通。舉個例子,老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中是有規矩的,若不依照規矩辦事,那麼就會為江湖所不容。此處將「江湖」換成「社會」同樣在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民間中常見的常識性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
  • 在農村當喜事與喪事衝突時應該先辦哪件?為什麼?
    人生在世,生有時辰死有時,但任誰也說不準具體何時生、何時去。生老病死是反覆無常,可生活中往往就會出現在喜事中湊巧攤上喪事「不期而遇」,打主人家個措手不及,原來高高興興的喜事被攪得一塌糊塗。這種事在農村雖不多見,但確實也有存在,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發生在身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