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天育兒的媽媽
有的家長喜歡帶孩子去各種地方,例如誰家有喜事就會帶著孩子喝喜酒,如果遇見喪事,老人則會領著小孫子或者小孫女兒去吃宴席,為了能讓孩子吃到更多的美食,也不管是不是好場合,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是因為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喪喜事」別讓孩子跟去,這幾種地方也千萬去不得,不是迷信
劉姥姥今年已經65歲了,平時在農村帶著一個六歲的孫子,小孫子平時調皮慣了,在十裡八村是出了名的搗蛋鬼,劉姥姥拿小孫子也無可奈何,畢竟隔輩親會過於溺愛小孫子,最近,劉奶奶村裡面遇見了一場喪事,喪事的主人請劉姥姥去他家吃酒,劉姥姥高興想著要把小孫子也帶去,讓小孫子也改善,改善,吃點兒好的。
等到宴席開始時,劉姥姥拉著小孫子告訴小孫子:「千萬不要亂跑,這樣我會找不到你的。」小孫子生性調皮,而且又處於對周圍的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嘴上答應了,身體上卻東瞅瞅,西望望,這翻翻那碰碰。而且喪事操辦的時候,人員比較多密集,所以來來往往,屋裡屋外全都是人流,很快小孫子就被人流給衝散了。
等到開席時,劉姥姥還不見小孫子,這可嚇壞了劉姥姥,也顧不上吃飯了,著急忙去找自己的孫子,等到發現小孫子的時候,小孫子居然在供奉亡者的桌子旁玩,這著實嚇壞了劉姥姥,著急,忙上前去把孫子拉了回來,劉姥姥很是生氣對小孫子說:「下回不要帶你出門了。」
其實小孫子處在了一個探索未知事物的年齡,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是隨便場合都可以去的,帶孩子出門前一定要考慮場合問題。
孩子有哪些場合不適合去?
1.喪事喜事
孩子不適合被帶去喪事喜事,這種場合基本上人流量特別大,而且幫忙的人會特別多,所以千萬不要隨意的帶著孩子去,容易被人流衝散,會給壞人有可乘之機,在一個孩子容易調皮搗蛋,動手動腳,如果衝撞和冒犯到主人家就不好了。
2.寺廟
寺廟也不適宜帶孩子去,在各大節日,寺廟的人流量會更大,孩子很容易就會被衝散,與家人失聯,會給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在一個寺廟香客進香,周圍環境煙霧繚繞,對孩子的身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3.公共娛樂場所
在孩子小的時候,儘量避免帶孩子去公共娛樂場所,例如酒吧,KTV,這些都是成年人可以去的地方,孩子如果被帶去,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以後身心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孩子應該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醫院
醫院也不適合孩子去,醫院每天會有大量的病人,病人也會產生大量的細菌,所以醫院不適合孩子去。除了在必要的時候,孩子打疫苗或者有疾病的時候需要去醫院,其他情況,儘量減少孩子去醫院的次數。
孩子是父母手中的寶貝,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所以也應該為孩子著想,有些地方可以帶著孩子去,有些地方則不然,以後從小培養孩子聽話的好習慣,不要因為不帶孩子去嘛我地方而導致孩子耍賴撒嬌,這樣也會令父母頭疼。
今日話題:如何讓孩子更好地形成行為習慣?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