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採油技術」花開隴東 22個油藏3000口井提產量降成本

2021-01-07 同花順財經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楊文禮)記者12月2日獲悉,伴隨南梁、城壕兩個年生產50萬噸能力油田的建成,由長慶油田採油二廠試驗推廣的「脈衝採油技術」,已在隴東老區的六個油田開花結果。

採油二廠負責開發的隴東老區,是典型的低滲透、超低滲透油藏。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初投入開發的馬嶺、華池等區域,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也是長慶油田的根。

長期以來,隨著開採時間的延長,由採油二廠負責開發的馬嶺、城壕、華池、樊家川、西峰、南梁等重點油田,很多區塊的遞減程度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儘管多方借鑑經驗,效果仍不明顯。很多油井不是枯竭,就是100%含水。

「說實話,面對老油田,我們採取了不少辦法,資金也沒少投入。」採油二廠總地質師李建霆說,「歸根結底是我們的研究方向出了問題,穩產的路子沒有走對。一方面,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採取針對性措施,技術上過度依賴別人;另一方面,沒有實施差異化措施,也就是說,只要是頭痛的病,全當感冒治了。」

從2015年開始,採油二廠大膽實施以「輪注輪採」為核心的「脈衝採油技術」技術試驗,目前,在六大油田的22個油藏推廣,實施井數已突破3000口,不但原油產量明顯提升,而且每年可減少低效注水112萬立方米,節約成本達2400萬元。

「華池作業區華152區塊是典型的高壓油藏,為實現壓力場向驅替場轉化,今年通過實施輪注輪採,產量保持率103.8%,含水由72.6%下降到66.5%,注採比也由2.7%下降到1.3%。」談到「脈衝採油技術」取得的效果,採油二廠華池作業區技術組組長胡飛淵高興地說。

「為了儘快將技術成果全方位轉化成產量成果,我們通過探索、試驗、推廣等多過程論證,目前已開發了周期注水、周期採油、輪注輪採三大成熟的主體技術,初步形成了第二採油廠『脈衝採油技術』系列。」採油二廠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小軍介紹說,「隨著『脈衝採油技術』的規模實施,我們通過在參數優化、規模應用、開發指標、開發效益等五個方面全方位對『脈衝採油技術』的綜合評價,已進一步取得了實施範圍規模化、開發指標先進化、油田開發效益化、典型油藏示範化、管理流程規範化的五大最新成果。」

「脈衝採油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但讓採油二廠管理的一個個老油田煥發了二次青春,今年的綜合產量也將突破300萬噸大關,成為促進長慶油田二次加快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來源: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江蘇採油一廠穩步推進二氧化碳驅提高採收率
    江蘇油田採油一廠從2017年開始,先後在花26、花32、邵23、邵24區塊開展二氧化碳驅替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至8月,這4個區塊累計注入二氧化碳8315噸,累計增油約4170噸。    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劉宏斌在採油一廠陳堡採油班站調研時指出:當前,二氧化碳驅油提高採收率技術成為經濟開發、環境保護領域實現雙贏的有效辦法。
  • 文留採油廠應用差異化挖潛技術 讓老區塊煥發新活力
    文留採油廠地質研究所所長王庫說。    區塊開發治理最關鍵的一步是找準剩餘油在哪裡。技術人員加大剩餘油監測力度,對過去的監測資料解釋結果進行高精度二次解釋,發現區塊強水淹的厚油層內還存在中水淹和弱水淹層段。    「厚油層內中水淹、弱水淹及未水淹儲量是下步厚油層韻律挖潛與提高採收率的主要物質基礎,也是『老三塊』持續高效開發的保障。」王庫說。
  • 西北油田控壓鑽進技術助力TH12344CH井獲高產
    4月17日側鑽至井深6417.16米發生溢流,關井後套壓上升至5.5兆帕,側鑽水平位移僅58.62米,分析認為是溝通井周裂縫造成。繼續鑽井期間,雖然多次調整泥漿密度,但還是反覆出現失返性漏失、溢流等問題,且距離設計井深仍有408米定向段,無法鑽進而停止。 西北油田塔河油區的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儲層非均質性強,弱小縫洞體連通性很差,且存在定容特徵。
  • 河南油田採油一廠自主部署新井獲高產
    12月23日,從河南油田採油一廠傳來喜訊:地質技術人員自主部署的雙K3313井投產後獲得高產,日產油15噸,含水15%,為衝刺全年原油產量任務增添了新動力。 2020年,面對老油田日產水平下降,遞減加大的不利局面,為化解產量風險,地質技術人員打破思維定式,強化地質基礎研究,主動搞好側鑽、更新、調整井部署,在下二門、魏崗、趙凹、張店等區域開展老井複查及滾動勘探工作,努力在前人未突破的區域尋找新的潛力,在預測增儲區域部署新井,進一步擴大自主部井區域和成果,新井投產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 「七個葫蘆娃」,喚醒沉睡油藏
    單井平均日產油48噸  其中3口保持在60噸以上  將這個老區徹底救活!  勘探開發研究院的翟亮  給這7口井起了一個響噹噹的名字  七  個  葫  蘆  娃      這,就是「葫蘆娃兄弟」的真身  7口高產井組成的井組
  • 西北採三:解釋新技術精準提效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7月1日,西北油田採油三廠在TP254X井應用DSG地震地質綜合解釋新技術取得成功,技術人員利用該技術精準分析定層位、選堵劑,堵水後日增原油6噸。    DSG地震地質綜合解釋新技術是蘭德馬克新一代油氣勘探開發一體化軟體平臺,集地震、地質和工程設計於一身,能夠實時共享油井原始數據和研究成果,該技術的成功應用打開了塔河油田增儲提產的新空間。    TP254X井是一口高含水低效井,為進一步挖潛,該廠實施堵水措施。
  • 河南油田雙泌28井措施挖潛近日獲高產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10月11日,從河南油田採油一廠傳出喜訊:9月26日,河南油田雙泌28井實施重複補孔後,初期日產油28.1噸,含水35%,目前穩定在7.5噸左右,單井累計產油160噸。
  • 長慶這項新技術,終於讓石油人不用下雨天徒步去啟停井了!
    >如今坐在監控室動動滑鼠就能完成遠程啟停井作業這還不夠今天小編又要給大家帶來新技術長慶油田智能間開工藝技術截至6月15日長慶油田智能間開工藝技術已實施現場作業600餘口井平均單井泵效提高20%在油井安全平穩運行並保證產量的基礎上實現平均單井年節電20%
  • 劉合:矢志不渝推動石油工程技術與管理跨越發展
    尤其到開發後期,針對不同油藏和井況,開發精細分層注水和智能化分層注水技術,實現實時監測和自動測調,推進油藏開發數位化、智能化,成為水驅油田精細挖潛和高效開發的關鍵。成果實現了注水井井下各層段生產狀態下數據實時監測和層段調整,即「邊注邊測邊調」;結合靜態開發數據,建立全信息油藏動態模型,並不斷智能修正、優化模型參數,動態實時、精準掌握地下油藏真實賦存狀態,進而進行智能預測分析和優化調整,達到優化生產、精細化管理與智能量化決策的一體化運營模式,解決了傳統水驅分析精細化與實時化的矛盾,實現水驅開發由「滯後調控」向「實時、精細、智能優化」的重大跨越,使我國的分層注水技術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 勝利油田注水技術獲重大突破
    據了解,上述「突發事件」是技術人員提高注水壓力獲得的驚喜。注水驅油是傳統的採油手段,這個區塊油藏滲透性差,地下巖石的緻密程度就像磨刀石一般,注水就像秤砣掉進了鹽缸裡。但當注水壓力提高到46兆帕、地層一口氣喝了20000立方米水後,奇蹟發生了:地層能量恢復到了井口以上。
  • 大慶油田第一支女子採油隊,50歲生日快樂
    管理的油井由自噴井陸續轉為機械抽油後,由建隊時六個井組管理43口油水井到最高時管理57口油水井,2座中轉站,6個計量間。建隊十年,年年超額完成原油生產任務,累計生產原油462.32萬噸,相當於1949年全國石油總產量12萬噸的38倍多。建隊10年,女子採油隊的全體隊友,不負韶華,不辱使命,在荒原上譜寫了一曲響亮的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青春之歌」。
  • 河南油田採油二廠新莊採油管理區加大馬力衝刺年終目標
    河南油田採油二廠新莊採油管理區採油運行四班會議室裡人聲不斷。原來是該班班長郭付民帶領技術人員和生產骨幹,正在給班組油井逐一「把脈會診」,並針對油井不同「病例」,實施對應的「治療方案」,讓每口油井多產油、產好油。 大家放棄休息,為油井「看病」「 開方」,在班組已成為一種常態。 今年以來,該管理區各運行班組強化油水井管理措施,實施「一井一策」管理辦法。
  • 中國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首次油田應用成功打破國際紀錄
    7月14日,由西北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引進的中國自主研發的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在新疆塔裡木盆地西北油田TH12286井首次現場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在超深超高溫超高壓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測井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填補了國際超深縫洞型油藏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空白。
  • 西北油田:首次引進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現場試驗成功
    中國張掖網 >> 科普張掖 西北油田:首次引進超級井下雷達遠探測技術現場試驗成功
  • 必備地質基礎知識大全你還記得幾個?
    3、 什麼叫採油速度、採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採油強度? 答:採油速度:是指年產油量與其相應動用的地質儲量比值的百分數。 採油強度:單位油層有效厚度的日產油量。 4、 什麼叫採油指數、比採油指數? 答:採油指數:單位生產壓差下的日產油量。
  • 長慶油田採油五廠「以人為中心」深化內部改革掃描
    276名二線人員轉崗到採油一線,全廠操作崗位定員壓縮近5%,壓減業務外包605人,單井綜合用工降低0.07人,萬噸用工降低2.41人……這是看得見的效果,更是深思熟慮、艱難抉擇後的結果,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