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楊文禮)記者12月2日獲悉,伴隨南梁、城壕兩個年生產50萬噸能力油田的建成,由長慶油田採油二廠試驗推廣的「脈衝採油技術」,已在隴東老區的六個油田開花結果。
採油二廠負責開發的隴東老區,是典型的低滲透、超低滲透油藏。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初投入開發的馬嶺、華池等區域,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也是長慶油田的根。
長期以來,隨著開採時間的延長,由採油二廠負責開發的馬嶺、城壕、華池、樊家川、西峰、南梁等重點油田,很多區塊的遞減程度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儘管多方借鑑經驗,效果仍不明顯。很多油井不是枯竭,就是100%含水。
「說實話,面對老油田,我們採取了不少辦法,資金也沒少投入。」採油二廠總地質師李建霆說,「歸根結底是我們的研究方向出了問題,穩產的路子沒有走對。一方面,沒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採取針對性措施,技術上過度依賴別人;另一方面,沒有實施差異化措施,也就是說,只要是頭痛的病,全當感冒治了。」
從2015年開始,採油二廠大膽實施以「輪注輪採」為核心的「脈衝採油技術」技術試驗,目前,在六大油田的22個油藏推廣,實施井數已突破3000口,不但原油產量明顯提升,而且每年可減少低效注水112萬立方米,節約成本達2400萬元。
「華池作業區華152區塊是典型的高壓油藏,為實現壓力場向驅替場轉化,今年通過實施輪注輪採,產量保持率103.8%,含水由72.6%下降到66.5%,注採比也由2.7%下降到1.3%。」談到「脈衝採油技術」取得的效果,採油二廠華池作業區技術組組長胡飛淵高興地說。
「為了儘快將技術成果全方位轉化成產量成果,我們通過探索、試驗、推廣等多過程論證,目前已開發了周期注水、周期採油、輪注輪採三大成熟的主體技術,初步形成了第二採油廠『脈衝採油技術』系列。」採油二廠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小軍介紹說,「隨著『脈衝採油技術』的規模實施,我們通過在參數優化、規模應用、開發指標、開發效益等五個方面全方位對『脈衝採油技術』的綜合評價,已進一步取得了實施範圍規模化、開發指標先進化、油田開發效益化、典型油藏示範化、管理流程規範化的五大最新成果。」
「脈衝採油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但讓採油二廠管理的一個個老油田煥發了二次青春,今年的綜合產量也將突破300萬噸大關,成為促進長慶油田二次加快發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來源: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