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注入「積水潭」 專利釋放高價值

2020-12-24 金臺資訊

北京積水潭醫院研發出國內首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臨床試驗效果良好。目前,該院已圍繞這款手術機器人提交中外專利申請近10件。本報記者 陳景秋 攝影報導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轉變成現實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但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鏈條上,涉及到技術突破、市場模式、產業發展等各個環節,而且各個環節在與政策、市場等的觸碰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正是基於此,今年初,北京實施了《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下稱《條例》),為構建本地高精尖經濟結構和實現首都高質量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制度保障。日前,本報記者從北京積水潭醫院獲悉,作為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單位的北京積水潭醫院已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包括專利轉讓在內的總轉化額達到1.023億元,成為落實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案例。北京何以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以醫工企為特色的「積水潭」模式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加強頂層設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探索賦予科研人員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等改革,在加快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特別是在股權激勵、「三權」改革、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稅收優惠落實等方面,北京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先行探索,出臺相關政策。

《條例》規定,自職務科技成果在本單位登記後,無正當理由超過一年未組織實施轉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自行投資實施,或者與他人合作實施轉化,單位應當對科技成果完成人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予以支持配合。《條例》還細化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和報酬等收益分配製度,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比如,根據實踐,北京市將獎勵和報酬比例給予更高的選擇權,規定可以不低於轉讓、許可淨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不低於作價投資形成股份或出資比例的百分之七十等。

雖有利好政策,但科技轉化工作開展起來並不容易,創新工作模式是北京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例如,北京在全國地方性法規層面率先規定,政府設立的高校院所可以將其依法取得的職務科技成果的智慧財產權及相關權利,全部或者部分給予科技成果完成人,並約定雙方成果轉化收入的分配方式;率先在醫療領域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據了解,北京區域內醫院眾多,各單位針對醫生是否屬於科研人員、成果是否屬於科研成果,是否享受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激勵政策等的理解不一致。為此,《條例》特別明確醫療衛生機構適用。根據本市實際以及創新主體實際需求,明確規定有關高校院所的規定也適用於政府設立的醫療衛生機構。目前,北京市已積累了許多成熟可行的先進經驗與做法,發揮了很好示範引領效應。

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表示,「十三五」規劃期間,市屬醫院累計獲批科研項目5868項,在綜合績效評價的基礎上,2019年市醫院管理中心專門設立了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專項績效,激勵市屬醫院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增強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功能、醫療服務水平和產業支撐能力。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劉曉光表示,為建立健全成果轉化體制機制,保障成果轉化過程順利進行,北京積水潭醫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辦法》,明確了科技成果使用、轉化等程序和細節以及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內容。

「我的成果可以我做主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室主任周一新對本報記者表示,相關政策的實施為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帶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保障。北京積水潭醫院剛入職不久的青年大夫李波告訴記者,儘管入職時間不長,但他對北京市和院內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以及獎勵情況非常關注,這涉及到每一位研究人員的切身利益。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有效釋放智慧財產權價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市有效發明專利32.5166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1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2019年,北京智慧財產權產業實現增加值6360.1億元,佔全市經濟比重已達18%。

「在強化智慧財產權運用方面,北京市綜合運用政策、市場、金融、科技等手段,充分釋放智慧財產權能量,進一步提高智慧財產權在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有效支撐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潘新勝表示。

探索「積水潭」模式

在《條例》實施之前,北京積水潭醫院在2018年就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探索醫院的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孵化科技成果、推動醫工企合作等一系列綜合職能。此後不久,2019年,北京積水潭醫院設立技術轉移辦公室,搭建醫院和企業的橋梁,通過臨床需求的挖掘、醫工對接、中期孵化以及成果轉移轉化等流程來保障創新成果的順利轉化。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有效發明專利共454件,其中發明專利24件,實用新型專利430件。「近年來,積水潭醫院每年提交專利申請超過100件,授權專利四五十件。」劉曉光表示,經過多年實踐,北京積水潭醫院形成了以臨床需求為主導的醫工企聯合研發轉化模式,建立起多個手術機器人、3D列印技術、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骨科高值耗材等領域的醫工企研發團隊。

北京積水潭醫院科研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設立技術轉移辦公室、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是北京積水潭醫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三大創新舉措。在利好措施的激勵下,北京積水潭醫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駛入了「快車道」,已經成功轉化包括骨科手術機器人在內的多項成果,總轉化額超過億元。目前,已有十餘項成果轉化項目正在進行中。

劉曉光表示,最近,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辦了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決賽,經過初賽共有12個項目進入決賽。12個項目涉及手術機器人、3D列印技術、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骨科高值耗材等領域的多個醫工企研發團隊,這充分展示了積水潭醫院近期具有轉化前景的科研成果。特別是,北京積水潭醫院作為主導研發團隊的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們一直致力於構建『學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體的市屬醫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積水潭醫院『醫工企』模式就是一個成功案例。」潘蘇彥表示。

今年10月,科技部發布《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由北京市、遼寧省、上海市等9個省市,以及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委推薦的40個單位入選試點名單,其中北京市推薦的入圍單位包括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暉指出,希望積水潭醫院以此為契機,繼續探索創新機制,發揮醫工結合優勢,產生一批來源於臨床實踐的創新思想、人才和成果,爭取形成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在北京市及全國進行推廣。未來要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仍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報記者 陳景秋)

相關焦點

  • 展現骨科領軍醫院的創新實力——北京積水潭醫院再辦科技創新大賽
    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隨著手外科主任醫師陳山林一番為時6分鐘的精彩演講,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開始進入緊張激烈的決賽環節。 此次進入決賽的12個項目涉及手術機器人、3D列印技術、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骨科高值耗材等領域的多個醫工企研發團隊。
  • 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創市屬醫院「醫工企」 科技創新模式再結碩果
    【環球網報導】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上,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協議包括專利轉讓、建立智慧骨科研究基金及共建聯合實驗室,總轉化額達到1.023億元。
  • 信息服務:培育高價值專利的第一步
    一組專利信息,也許包含著一個行業發展的重要數據,將直接影響企業創新研發甚至產業發展。如何高效地獲取並利用這些專利信息進而產生可觀的經濟價值?陝西省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開展的以「專利信息利用與高價值專利培育」為主題的專利信息推送服務,正幫助更多企業「量身定製」著它們所需的專利信息。
  • 川維化工:2020年發明專利申請再創新高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5日10時15分訊(通訊員 楊靜渝 巫傳英)中國石化重慶川維化工公司認真落實中國石化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戰略,立足天然氣化工特色,抓創新,促轉化,提升發展支撐力,2020年完成專利申請61件,其中發明專利50件,發明專利申請再創新高。
  • 長沙已形成高價值專利技術9000餘件
    近年來,長沙從經濟高質量發展出發,精心布局22條產業鏈,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智能駕駛、智能終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高價值專利技術9000餘件,產業高端發展已經離不開智慧財產權保護。以改革為動力,長沙探索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中國(長沙)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就是這個體系的「大腦」。
  • 北京積水潭醫院蔣協遠教授團隊、周一新教授團隊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
    11月28日,北京醫學會頒發第五屆北京醫學科技獎獎勵,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蔣協遠常務副院長主持的《肘關節外科疾病診療創新技術的建立及推廣應用》項目獲得北京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矯形骨科周一新主任主持的《髖膝關節重建關鍵技術體系及臨床應用》項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 專利導航區域創新質量評價
    區域創新質量是一系列創新活動特徵滿足區域發展要求的程度,表現為創新要素在各環節過程中的投入產出績效總和,體現在區域創新發展競爭力與匹配度評價結果的耦合。其中,對創新投入產出績效的評價,反映的是區域創新發展的競爭力;對創新投入產出轉化過程的評價,反映的是區域創新發展的匹配度。
  • ...專利金獎的背後故事之二 京信通信:行針步「線」,創新永無止境
    這一專利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是京信通信近四年來第三次斬獲該獎項,也是本屆中國專利金獎評選中廣州市唯一獲得中國專利金獎的企業。為此,京信通信為此將獲得廣州市高價值專利產業化項目100萬元的資助。據京信通信官網資料顯示,該專利率先實現了可商用的小型化多系統、FDD/TDD混合制式共用天線,實現了2G、3G、4G混合組網的共天面,兼容了4G/5G共天面組網場景。
  • 張明敏:釋放發展活力注入鄉村振興動能
    12月16日,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大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明敏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方向,激勵著大新村人通過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釋放農村發展新活力,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大新村成立於1979年,轄10個村民小組。隨著銀川市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至2012年底,全村可耕種的土地大部分被徵用。沒地種,當不了農民,卻也融不進城市,不少村民因此而苦惱。
  • 張佔倉:以專利高質量引領經濟發展高質量
    ,激發出更大的社會創新力。鄭州、洛陽分別獲批首批和第四批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共獲得中央財政3.5億元資金支持;鄭州成功設立規模2億元的鄭州高新產業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2017年至2019年,全省專利質押融資總額達68.9億元,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專利動能。下一步,要以專利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 第21屆中國專利金獎的背後故事:用行針步「線」完成創新使命
    廣州就有這樣一家企業,通過行針步「線」的縝密思維,完成了一項時代前言的科技創新項目,攻關出一項優化天線多頻陣列天線組陣的專利——「天線控制系統和多頻共用天線」(專利號:ZL 201280065830.1),成功打造出一款典型的電學與機械完美結合的天線產品,順利攻克了多頻組陣的陣列難以小型化、指標差等技術難題。這一專利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健康時報記者向北京積水潭醫院核實,院方告訴記者,8月底,劉曉光院長上任,接替田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 價值1999元的德國高顏值的手搖磨豆機免費送
    小編早就被這個高顏值的手搖磨長草了,看到有免費拿的機會,還不趕緊圍觀一下,萬一幸運女神來到我身邊了呢!維也納烘焙介於中度與深度烘焙之間,讓咖啡在低溫中經歷長時間鼓式焙烤,以還原咖啡本身自然味道,也不產生碳化味道,將致癌聚合物抑制在最低限度且保留抗氧化物,而且維也納烘焙能讓咖啡豆的芳香得到最大的釋放。
  • 《奇妙之城》的創新背後,是優酷紀錄片年輕態的價值釋放
    尤其是針對如何挖掘人與城市的關係問題,張偉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人是這個城市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因為人的存在才構成了城市的魅力,因為有了人才給這個城市注入了靈魂。所以說世界上有趣的靈魂都在《奇妙之城》。」
  • 長虹品牌價值再創新高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七屆世界品牌大會上,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華為、海爾、長虹等品牌入圍該報告榜單,其中長虹品牌價值跨百億增長,達到1687.36億元,讓外界看到了一個更為真實的、具備新的想像空間的科技長虹。
  • 積水潭醫院武勇團隊工作室落戶漯河...
    會議現場漯河市衛健委副主任趙明陽、北京積水潭醫院足踝外科主任武勇教授、鄭州市骨科醫院常務副院長王愛國、漯河醫專二附院黨委書記韓紅軍,副院長吳廣良、李奎,北京積水潭醫院賴良鵬博士、鄭州市骨科醫院王翔宇主任、河南省骨科醫院明曉鋒教授、南陽市骨科醫院陳秀林主任、周口協和骨科王鵬飛主任等出席。會議由漯河醫專二附院足踝外科主任、大會執行主席陳宏峰主持。
  • 大金七次入選「全球創新企業百強」!用創新實力創造品牌價值
    大金集團第7次入選科睿唯安全球創新企業100強榜單(Derwent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 2020),且是2020年入選全球創新百強企業中唯一一家「專注空氣探究、以空調作為集團事業核心支撐」的全球性製造企業。
  • 「TV+OTT」釋放品牌價值 歡網協「荔」引爆大屏創新營銷
    同時基於1.03億OTT TV與2200萬OTT BOX全量終端推出了「TV-ZONE智能電視精分系統」,為眾多電視媒體提供節目運營建議與效果評估,用戶行為洞察與用戶營銷價值分析,奠定創新營銷基礎。除了數據產品,歡網智能大屏更可以在廣告運營與招商方面為電視臺提供全力支持,更多創新營銷解決方案助力廣告價值提升。
  • 梅高產品創新系統賦能泰山香菸
    創新思維,人類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梅高諮詢,就是一家專注產品創新的精品諮詢公司。從1989年起,梅高一直秉持為客戶提供「產品創新」價值 ,「創新」是梅高的DNA,是驅動梅高不斷為企業創造商業價值的源動力。
  • 第九屆蕪湖大學生專利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圓滿落幕
    12月20日,第九屆蕪湖大學生專利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皖南醫學院舉行。副市長賀東,市政協副主席梁清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省知識產權局局長程胤出席。本屆蕪湖大學生專利創新創業大賽於今年5月啟動,來自10所高校的2000餘名學生參與。大賽共收集參賽作品達882件,項目涵蓋人工智慧、醫療器械、新材料等多個熱門領域,涉及面廣,質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