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楠醫生:一文讀懂,兒童身材矮小、性早熟就診指南

2021-01-21 成長天使基金



顧 楠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博士。曾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訪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胰島功能研究。現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八屆1型糖尿學組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內分泌代謝病學學系秘書、北京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屆青年委員會、中國微循環學會糖尿病與微循環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擅長內分泌系統疾病診治,內分泌常見病多發病即矮小、垂體疾病、性早熟、糖尿病、甲狀腺病及腎上腺等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暑假期間,來門診看矮小和性早熟的患兒增多,為幫助家長朋友們了解更多的就診信息,我整理了以下文字,供有需求的家長朋友了解、參考。



身材矮小、性早熟、青春期發育提前,就診要選擇有內分泌或有矮小、性早熟專科的正規醫院就診,以便為孩子進行系統的內分泌檢查。



就診矮小、早熟的家長需要向主診醫生詳細說明哪些情況呢?

●母親的妊娠和分娩情況,特別是孩子出生時有無缺氧史;

●發現孩子矮小或出現早熟症狀的時間,後期進展情況和近一年來的身高增長情況;

●孩子的出生時間、出生時的身高/體重,特別是1周歲時是否有矮小對診斷方面有一定意義;



●孩子飲食、睡眠、運動、智力等情況,有無肝炎、腎炎、腦外傷等病史和其他特殊病史,是否用過影響生長發育藥物和保健品等;

●父母的身高,有無發育較早或過遲發育史及家族中其他成員的身高情況;

●有無腫瘤、糖尿病、遺傳病等家族病史;

●以往就診情況以及相關檢測結果和治療情況等(要攜帶孩子的病例以及以往檢查結果)。


引起孩子矮小的原因很多,要治療必須查清病因,才能做出正確診斷,然後再考慮如何治療。

要查清病因,首先要通過病史詢問體格、和化驗檢查,根據詳細的資料和化驗結果,綜合分析、判斷引起兒童矮小的原因,最後確定治療方案。

就診身材矮小兒童,首先需對左手腕掌指進行X線照片(骨齡片),以了解骨齡,判斷孩子骨發育程度(如果骨骺閉合,則再無治療可能)和生長潛力,通過評估骨齡做成年身高預測非常重要,讓家長認識到不治療到底能長多高,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治療或確定更合理治療方案。



雖然預測成年身高只能按照正常生長軌跡預測將來身高,身材矮小者過去未按正常生長軌跡生長,不治療後期也難按正常生長軌跡生長,實際成年身高常常會低於預測身高;早發育兒童,如果後期骨齡進展過快,預測成年身高也有可能下降,且骨齡與年齡相差較大時,預測身高也不準確,但至少可知道大致範圍,並可做治療前後對比,以便評估療效。

需要考慮生長素治療者,還要做肝腎功能、血糖、血常規、尿常規和甲狀腺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必要時還需要做激發試驗。還需要檢查腦垂體磁共振(MRI)或CT,以排除垂體腫瘤等不適合應用生長素的因素。


1、對於性早熟兒童,首先同樣也是需要詳細評估骨齡並預測成年身高。性早熟初期,預測身高常常不低,同樣由於預測身高只能按照正常生長軌跡預測,而性早熟兒童由於過早青春期啟動,生長期過短,無法按正常生長規律生長,不治療常常會明顯低於初期的預測身高,通過詳細評估骨齡並預測成年終身高範圍有利於選擇更合理的治療方案。 

其次是需要檢查性激素水平(一般檢查性激素六項,至少要包括FSH、LH和E2),和B超檢查乳腺、子宮、卵巢、卵泡大小(或男孩睪丸大小,醫生檢查即可),判斷性發育狀況,還需要檢查腎上腺功能或B超(以排除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等引起的早熟,腎上腺也可分泌性激素),和甲狀腺素水平(甲減時可引起性早熟);由於垂體是內分泌中樞,特別是懷疑中樞性性早熟者,需要檢查垂體磁共振(MRI),部分性早熟兒童還需要檢查甲胎蛋白(AFP)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排除生殖細胞瘤等。



2、對於考慮真性(中樞性)性早熟可能性較大者,特別是需要考慮GnRHa(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常用的藥物有曲普瑞林如:達菲林、達必佳、或亮丙瑞林如:抑那通、貝依、博恩諾康)治療者,需要做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發試驗(可簡稱性激素激發試驗或稱LHRH激發試驗)才能明確是否是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與假性性早熟治療方法從字面上看也不會相同。對於假性性早熟可能性極大,或暫時不考慮應用GnRHa治療者,可能暫時不做GnRH激發試驗。因為,如果激發後顯示為假性,不代表幾個月後仍然是假性,後期還需要重複激發,為減輕孩子痛苦或不必要的檢查,可能暫時不做,但必須定期複查,假性性早熟隨時都有轉為真性的可能,且絕大部分最終都要轉為真性,只是時間長短而已,否則孩子就無法發育了。

3、對於需要考慮聯合生長素治療或因骨齡過大不適合應用GnRHa而採用單用生長素治療的患者,或者預測身高過低,單用GnRHa無法提高終身高,聯合治療的必要性不大而考慮單用生長素治療者,這類患者所需檢查項目中未查部分也要檢查,特別是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等。不知道生長素水平,無法更合理確定生長素劑量,有研究顯示,通過監測IGF-1水平,調整生長素劑量,較傳統的固定劑量效果更好。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矮小早熟就診指南:

醫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大街8號,在地鐵6號線北海北站D口出站,步行距離大概710米

掛號方式:微信搜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關注微信公眾號平臺後掛號,或者支付寶平臺掛號

顧楠醫生出診時間:每周二下午,門診樓四層內分泌科出診,諮詢電話13716971521



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長天使基金和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聯合發起的「8.18中國兒童長高日」暑期兒童生長發育科普系列活動,目前正在全國各地以各種形式如火如荼地開展。

作為經驗豐富專家,顧楠醫生積極投身科普傳播行動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家長們傳遞兒童長高科學知識,助力兒童健康成長。8月22日(周六)10:30-11:30,歡迎家長朋友走進直播間,傾聽顧楠醫生為您解讀兒童長高的秘密。



相關焦點

  • 如何改善性早熟患者身高?聯用生長激素身高獲益更大
    CPP 患兒的疾病進程往往伴隨著骨骼成熟加快和骨齡超過實際年齡,導致骨骺的提前融合,雖然可能出現暫時比同齡人高的現象,但由於骨骺的提前融合,影響患兒的終身高,最終成年後的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3]。 據統計,性早熟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現已成為當下最常見的兒童內分泌疾病之一。
  • 專家提醒:警惕性早熟
    紅網時刻6月11日訊(通訊員 袁姍)近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生長發育/內分泌專科門診增加了許多前來就診諮詢的家長和孩子,小威(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威今年5歲,身高131cm,在同齡男孩中「高人一頭」,醫生體檢發現其外生殖器增大,骨齡達11歲多。
  • 性早熟還有真假之分嗎?
    性早熟性早熟是一種以性成熟提前出現為特徵的性發育異常。性早熟是指在性發育年齡以前出現了第二性徵,即乳房發育,陰毛、腋毛出現,身高、體重迅速增長,外生殖器發育。目前一般認為,女孩在8歲前第二性徵發育或10歲前月經來潮,男孩在10歲前開始性發育,可診斷為性早熟。很多家長不知道性早熟也分真假。什麼是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又是什麼?假性性早熟是不是不用治療?這些是家長門診常常會問到且急需了解的知識。
  • 6歲孩子就出現第二性徵發育是一種病,請善待性早熟的孩子!
    目前,兒童性早熟在中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就診率只有1/3,嚴重影響了患兒的健康。儘管人們對性早熟有了一定的認識,可還是不全面。當孩子出現身高突然增高、出現鬍鬚、提前來大姨媽這些情況時,家長並沒有在意,經常因為發現不及時而延誤治療。所以性早熟診療的科普宣傳任重而道遠,希望更多醫療人員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什麼是性早熟?
  • 8歲女孩每周吃兩次榴槤,卻導致「性早熟」,有多少家長忽略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孩子青春期的生長發育都是遵循一定規律的,什麼時候長高、什麼時候出現第二性特徵,都應該在科學的時間範圍之內。但是有些孩子也會出現偏離正常軌道的情況,例如:「性早熟」。
  • 中國53萬兒童性早熟:毀掉孩子的不是豆漿和炸雞,而是家長的無知
    性早熟,可能大部分家長都聽說過這個名詞,卻不知道自己不經意間正在成為它的幫兇,也不明白它對孩子身高丶性格丶行為和思維的「摧殘」。中國53萬兒童性早熟,就診率卻不到3成性早熟,在二十年前還是個陌生的詞,近些年卻屢見報端。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李萍:用精湛醫術、母親般關懷詮釋兒科醫生的本色
    從醫30餘年,李萍主任治癒過無數孩子(矮小症、性早熟、遺尿症、肥胖症、體格發育遲緩),也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絕望的家庭。李萍主任感慨道:「既然做了兒科醫生,那就是我一輩子的事業。
  • 9歲女孩1.42米,醫生卻說身高難超1米5!
    那麼,小杏為什麼會性早熟呢?金醫生判斷,這與小杏平時的飲食以及生活環境脫不了關係。此外,金醫生告訴大潮君,她平均每周會接診到性早熟患兒近10個,以女孩居多,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性早熟分三種,一種為中樞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即真性性早熟),一種為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依賴性)性早熟(又叫假性性早熟),還有一種叫部分性性早熟。具體屬哪一種性早熟,家長可帶孩子到專業門診就診,進一步做判斷。需要警惕的是,性早熟的孩子會先「高」後「矮」!
  • 9歲娃性早熟,身高「丟」了12釐米!家長不做這件事,追悔莫及
    敏媽趕緊脫下孩子褲子,這一看,也嚇得不輕:孩子來月經了!這也太早了吧?來不及細想,她帶著孩子趕到了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一番檢查後,結果出來了:性早熟!子宮B超檢查發現,小敏的子宮卵巢卵泡及子宮內膜,均已發育到月經來潮的程度。
  • 關注矮小症 別讓孩子長大埋怨您
    今年,妞妞上小學一年級了,兒童節排練節目的時候,妞妞總是最矮的那一個。回到家裡,妞妞告訴媽媽,她想要穿高跟鞋跳舞,媽媽這才意識到,孩子的身高已經影響到了她的自信心,決定帶孩子找專家看一看。於是媽媽帶妞妞來到了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內分泌科劉萍主任的門診。
  • 中國53萬兒童患病,就診率還不到3成...【福利】
    據報導, 哈爾濱,一名7歲女童因下體流血到醫院就診,被確診為性早熟,流血為女孩月經初潮現象。雖然剛剛7歲,但是骨齡和身體都長到了12歲半,已經丟失了15釐米的身高。不知道又有多少孩子因為父母的疏忽,只能「低人一等」的過完這一生。1、性早熟不是什麼問題,所以患病人數遠大於就診人數;
  • 5歲小女孩性早熟,醫生的一句話,讓寶媽悔不當初
    然而正是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導致現在的孩子普遍出現了性早熟。對於自己的"傑作",很多家長沾沾自喜還不自知。5歲女孩性早熟,檢查後醫生的一句話,讓媽媽後悔萬分萌萌今年5歲了,由於他們家是典型的"421家庭",自從孩子出生後就受盡了家裡老人的寵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平日裡吃的比家裡的大人都好。幸虧孩子父母的管控,才沒讓孩子"長歪"。
  • 醫生預測男孩未來身高只有157釐米,媽媽崩潰:都是我害了他!
    令人擔憂的是,「晚長「的比例並沒有那麼高,很多父母卻自以為孩子「晚長」,但實際上是出現了身材矮小。這些孩子時間拖得越久、身高差距越大,甚至連遺傳身高都達不到。2017年《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超過一半的兒童沒有達到遺傳的身高,更令人擔憂的是,家長們對此並未意識到。如何能及時發現孩子有矮小的可能性呢?可以參照下面兩個表格。
  • 10%孩子被確診性早熟 四五歲女孩胸部變大
    「其實並不是性早熟,現在家長普遍比較有意識,一發現孩子有身體上的變化,就會聯想到這方面。」吳果介紹,判斷性早熟及其原因,必須進行身高、體重、骨齡、性激素激發試驗、甲狀腺或頭部CT等檢查。「真正的性早熟會導致性激素提早分泌過多,性激素作用於骨骼促使長骨骨骺提前癒合,最終影響孩子的身高,這也是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
  • 女童吃蛋白粉致性早熟
    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就診的性早熟患兒明顯增多。該院兒科鄭意楠副主任醫師介紹,最近碰到多例性早熟的兒童,誘發因素是多方面的,專家分析其中誘因之一是家長亂給孩子吃高檔補品。  6歲女童吃蛋白粉吃出性早熟  6歲的彤彤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平時就喜歡吃葷食,蔬菜嘗都不嘗,現在有30公斤左右。最近天氣熱了,彤彤的媽媽在給女兒洗澡的時候,意外發現孩子兩側小乳房已經鼓起來了,還有小硬塊。於是立即帶孩子去中大醫院兒科就診,經過檢查,最終確診彤彤「性早熟」了。
  • 媽媽著急求助...擔心孩子性早熟?這些...
    文:安生文章配圖:來自網絡近年來,關於孩子性早熟的新聞愈發常見,7歲、6歲甚至3歲「來親戚」的報導比比皆是。大部分單純性乳房早發育在醫生的幫助下定期觀察隨訪就可以,至於是不是單純性乳房早發育最好讓醫生判斷一下。性早熟的危害影響身高性早熟會讓孩子正常生長發育周期縮短,骨骺融合提前,生長期縮短,生長早期停止,致使最終的成人身高低於按正常青春期發育的同齡兒童身高。
  • 這個病貴州患兒約20萬,就診率不足1%!提醒家長:別因無知,斷送孩子一生
    採訪中,付主任給貴州都市報記者看了的一張表,上面精確地註明了矮小症的診斷標準。她說,矮小症的原因各種各樣,如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低下、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小、家族性矮小,以及性早熟、一些先天性疾病、女孩先天性卵巢發育不良綜合症、軟骨發育不良、長期患白血病、肝腎功能不好等,都有可能導致矮小症。
  • 四歲是判定兒童矮小的分界線!個子矮小怎麼辦?
  • 「我女兒胸部發育了 是不是性早熟?」!兒科專家:性早熟和飲食的...
    快報今天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常務副院長、現任亞太兒科內分泌學會秘書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長傅君芬教授,從專業的角度談一談。中國女孩月經初潮平均年齡12周歲半傅君芬教授說,近10年,我國兒童性早熟的發病率漲勢越發明顯,已經成為常見的兒童內分泌疾病。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性早熟患病率為0.43%,以此推算,全國範圍內大約有53萬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