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購買矽膠套之前需要對截肢者殘肢的長度及圍長進行測量,並根據測量結果為其挑選最合適的產品。那麼,測量的標準是什麼呢?如何測量才最準確呢?我整理了一些測量方法及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到你們。
矽膠套
殘肢長度指殘肢起點與其末端間的距離。一般情況下,殘肢大於15cm控制力較好,小於5cm較難發揮其功能,其測量方法如下(測量時需將肢體放鬆,用軟皮尺測量即可)。
1)上臂殘肢長度:測量肩峰到上臂殘肢末端的距離。
2)肘離斷殘肢長度:測量肩峰到肱骨(肘關節外側)的距離。
3)前臂殘肢長度:測量肱骨((肘關節外側))到前臂殘肢末端的距離。測量時先將肘關節保持90°屈曲、前臂旋轉(保證拇指向上),結果更準確。
4)腕離斷殘肢長度:測量肱骨外髁到前臂殘肢末端或者橈骨莖突(位於手腕與前臂交界位置)的距離。測量方法同前臂。
5)手掌殘端長度:測量尺骨莖突(尺骨下端後內側一個向下的錐形突起)與掌骨殘端之間的距離。
6)手指殘端長度:測量手指根部至手指殘端之間的距離。
7)大腿殘肢長度是:測量坐骨結節到大腿殘肢末端的距離,測量時截肢者採取俯臥位,結果更準確。
殘肢長度標準:①極短殘肢:坐骨結節平面下3-5cm;②短殘肢:坐骨結節平面下6cm~9cm;③中殘肢:大腿中1/3與下1/3之間;④大腿長殘肢:遠側1/3段股骨的截肢。
8)膝離斷殘肢長度:測量坐骨結節到股骨外的距離,測量時截肢者採取俯臥位結果更準確。
9)小腿殘肢長度:測量韌帶中間點(即下端和脛骨粗隆上緣之間的中間點)到小腿殘肢末端的距離。
殘肢長度標準(將小腿劃分為三等分):①長殘肢:小腿下1/3範圍內;②中殘肢:在小腿中1/3範圍內;③小腿短殘肢:在小腿上1/3範圍內。
10)賽姆截肢殘肢長度:測量韌帶中間點((即髕骨下端和脛骨粗隆上緣之間的中間點))到踝離斷末端的距離。測量方法同小腿殘肢測量。
殘肢圍長測量結束後,需要同健側圍長尺寸作對比。
1)上臂截肢圍長或肘離斷截肢圍長:從腋窩開始向下測量,每隔3釐米記錄一次結果。
2)前臂截肢圍長或腕離斷截肢圍長:從肘關節皺紋處開始向下測量,每隔3釐米記錄一次結果。
3)髖離斷截肢圍長:測量髂棘以及骨盆水平位置的圍長。
4)大腿截肢圍長或膝離斷圍長:從坐骨結節開始向下測量,每隔3釐米記錄一次結果。
5)小腿截肢圍長或賽姆截肢圍長:從韌帶中間點開始向下測量,每隔3釐米記錄一次結果。
注意事項:測量圍長時保證皮尺拉力適中,以皮膚不起褶皺為準,同時注意觀察殘肢是否水腫,否則測量結果偏大。另外注意晨起後圍長的變化,通常情況下早晨起床後殘肢圍長會稍稍變粗。我整理了一下凝膠套的產品尺碼和其適合範圍,穿戴矽膠套的朋友需注意,由於它和凝膠套材質、彈性不同,尺碼可能大一些,數據僅供參考。
凝膠套尺寸推薦
長度和圍長的測量是選擇矽膠套的第一要素,如果數據不準確可能影響穿戴時的舒適度和其功能發揮。如果擔心測量結果不準確,可以請假肢技師幫忙,畢竟他們是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