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肥貓想吃又想瘦
大開腦洞踐行健康減肥的大招
只為遇見健康性感的自己!
關於胸圍測量的文章,很多朋友馬上反饋希望增加腰圍和臀圍的。的確相比於胸圍,腰圍和臀圍對身體健康影響更大。這次我就寫一下腰圍的吧。另外上次有讀者回覆說Tim哥畫圖好難看。不好意思,Tim哥美術一直不好,這篇儘量用網上圖片吧。廢話不多說,進入正文。
世界衛生組織對腰圍(WC)的測量定義,就是經肚臍點(om)的腰部水平圍長,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測量方法是:被測者站立,雙腳分開25至30釐米,體重均勻分配雙腳,經過肚臍點的水平圍長。
世衛都說的很清楚了,為什麼還要討論了。請允許我繼續說下去。
上幾張圖,讓大家判斷一下,那個是才是正確的。
圖一,經過肚臍眼
圖二,肚臍以上1CM測量
圖三,肚臍以下1CM測量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測量方法呢。主要就因為現在人們中心型肥胖(腹部肥胖)特別多。很多朋友BMI沒有顯示體重超重。但是只要拍照給Tim哥一看。馬上就知道他遇到什麼問題。再補一張圖看看吧。
體重差不多的兩個人,腰圍可是差遠了。。。
人體脂肪主要分布在兩個部位:皮下和內臟周圍。
女性的皮下脂肪相對較多,正常時有圓潤之美;肥胖時,脂肪容易集中在臀部及腿部,遠看像個梨,叫做梨型肥胖,專業術語上也叫做非向心性肥胖或女性型肥胖。
男性、老年人的脂肪主要分布在內臟部分,尤其是腹腔內的網膜、腎臟周圍等,正常或輕度超標時不太容易看得出來;而肥胖時,有個俗語叫「將軍肚」,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皮下和腹腔內,四肢相對要少一些,遠看像蘋果,叫做蘋果型肥胖,專業術語上也叫做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或內臟型肥胖。這種肥胖對身體的危害更大。亞洲人種可能相對容易內臟脂肪超標。
那麼腰圍的測量,怎樣才精準呢?過去有一說,是以腰帶的位置為準,但這種量法誤差值極大,特別是腹部偏大的男士,有人會把褲腰系在下腹邊緣,避免勒緊肚子不舒服,有人習慣乾脆拉高褲腰在上腹邊緣,這一上一下之間有可能差5CM以上。
另外,目前比較多人使用的三種腰圍測量辦法,Tim哥也找了一些科學的研究。
1、肚臍上緣1釐米處的水平面,繞腰一周
2、腋中線髂骨上緣與第十二肋骨下緣連線的中點,繞腰一周
3、經肚臍水平位繞腰一周
中國方面學者通過3種腰圍測量方法進行比較,選擇對兒童青少年最適宜的方法。
結果發現,
1、第一種方法1標準差最大
2、變異係數顯示第二種方法的區分度最好,第三種方法次之
3、第二種方法所得腰臀比與生物電阻抗的腰臀比結果最接近,第一種方法次之;
4、第一種方法與腹部肥胖的相關性最好,第三種方法次之;
5、第三種方法與脂肪百分比的相關性最好,第一種方法次之。
大概結論是第一種方法即在肚臍上緣上1釐米的水平面上進行腰圍測量的方法在綜合性和對腹部肥胖度的反映上優於其他方法。
各種學術學派,五花八門。Tim哥一直以實踐為主。本著兩點:1、方便測量;2、測量準確兩點。建議朋友採用世衛的方法。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是腋中線髂骨上緣與第十二肋骨下緣連線的中點和肚臍上緣1釐米處的水平面,繞腰一周,都會出現一個問題。容易每次測量時候有差異,差異可以在2cm左右。而經過自己肚臍的辦法,相信沒有人能找不準了。。。
Tim哥建議測量腰圍的正確方法和操作要點:
①標準軟尺:用一根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5毫米(0.5釐米)的軟尺;
②空腹:空腹時測量與飽腹測量差異較大,科學研究表明應該空腹測量;
③裸腹:除去腰部覆蓋的衣物,儘可能裸腹測量,若做不到的話應儘量穿著單薄衣服;
④姿勢正確:測量時雙手自然下垂站立,兩腳分開30~40釐米,使體重均勻分布,腹部放鬆,自然呼吸;
⑤位置準確:軟尺放在經肚臍點(om),沿水平方向繞腹部一周,緊貼而不壓迫皮膚;
⑥讀數準確:正常呼氣(吐氣)狀態下測量腰圍的長度,讀數準確至0.5毫米。
好了,下一篇是臀圍的測量方法,請各位親繼續關注。
參考文獻:
宋逸 [1] 馬軍 [1] 李珊珊 [1] 張冰 [1] 潘永平 [2] 石曉燕 [2],三種腰圍測量方法的比較研究。
*本公眾號純基於個人興趣而建立,歡迎你們轉載、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商業目的的轉載請與我聯繫授權。轉載時請註明作者、原文連結及公眾號名稱(兩隻肥貓ID:twofatcat),請勿修改或刪減原文段落。商業用途的轉載須經過作者同意(可以直接在公眾號留言),否則視為未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