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臺灣,患上「文創後遺症」?!

2021-02-17 奔田生態農場聯盟

眾所周知,臺灣是整個亞洲地區、乃至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處處都散發著獨特的文創氣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走近臺灣文創、學習臺灣文創,下面挑選我們精品團隊考察走訪的幾個有名文創點,從觀光工廠、休閒農場、民宿三個角度分享給盟友們,讓大家也感受感受文創的魅力,心動一番!

如果沒有走進園區,

我不知道總是天天與美麗的古蹟擦肩而過。

幸好,不再錯過。

——摘自臺北松山文創園區《松菸小日子》

松山文創園是臺北乃至臺灣地區兩大文化創意地標之一,結合觀光、文創、展覽、電影院等文創空間,原為松山煙廠。2001年,臺北市政府將松山煙廠指定為市定古蹟。現今則作為文化創意展演空間,裡面分布著許多創意工坊,可以製作手工藝品,還可購買各種文創商品。這裡不定期舉辦各種超級有趣的文藝展覽,是臺北年輕人最愛的文創園區之一。


在臺北這座喧囂的城市裡,很難想像有著如此一處地方,清新脫俗得像是與這座城市的熱鬧和繁華隔絕了一樣。在這裡保留下來的一磚一瓦,是它身為松山煙廠所遺留下來的歲月痕跡。然而,當你走進園區內,你將會發現在其古舊的外表下,存在著另一番靚麗矚目的光景。而這份光景,是這裡萬千獨特的創意元素使然。

宜蘭被稱為——「金桔的故鄉」,金桔又稱為金棗,具有生津解渴、止咳化痰及養炎美容等功效。在宜蘭市有一座「橘之鄉蜜餞形象館」,是臺灣首座蜜餞形象館。

橘之鄉早在1990年已成立,位於宜蘭的一間蜜餞工廠,在2010年轉型為觀光工廠。園區內雖然不大,不過有著展售商品的形象館、蜜餞加工廠、DIY教室以及AGRIOZ咖啡館。


這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要數AGRIOZ咖啡館。簡約淡雅的鄉村風格室內設計,來自新加坡HOKO工作室與 AMA architectural studio 的合作項目。AGRIOZ 橘之鄉蜜餞形象館(咖啡館)絕對是個愜意的休閒空間,除了可以享受輕鬆美好的午後時光外,DIY工作室還可以讓顧客深入了解蜜餞製作過程並親手實踐。

蝨目魚館——一條魚的主題館,是由蝨目魚女王——盧靖穎在2013年籌辦成立的,這間臺南府城館旗艦店暨蝨目魚主題,將蝨目魚各種知識通過主題館和文創設計,讓大家能夠更加深入認識臺灣第一魚。


集齊吃喝玩樂於一身的蝨目魚主題館,吃的有加入各種文化創意的蛋卷、冰淇淋、菲力排,蝨目魚玉子餅等等食物,玩的是DIY食品製作,還有親子AR互動專區,透過抓魚的模擬實景,讓你有的玩有的吃,還能學到一身本領回家,真正的寓教於樂。

回鄉有機農場,是由與一群好友共同創立,他們共同的理念主打「自然」,藉由與環境共生,以順應環境的理想,在自然生態農法裡,尋找有機種植的方式;期待建立與環境間平衡的關係。


2014年,回鄉來到通霄開拓據點「回鄉有機驛站」,為全國第一座具地方特色的有機產業六級館舍,規劃有友善環境教育園區、有機觀光酒廠、有機產業生活館、有機自然蔬食餐廳及有機農業人才培訓的場域,以完整多完面向擴大有機產業的推動,並傳遞有機理念,朝著建立臺灣有機產業典範前進。

飛牛牧場臺灣是目前最火的農業文創項目之一。飛牛牧場摒棄原來單純的養殖業,實現了文創的成功轉型。飛牛牧場運用自然的地形,培植廣大的草原,維護生態環境,提供自產的鮮乳,以此塑造核心資源。


飛牛牧場不僅利用牧場的特色舉辦各種DIY活動,也提供學校戶外教學的環境。因此,飛牛牧場是一個結合生態保育、多元保育、多元體驗、地方特色,營造成主題鮮明的休閒牧場。

薰衣草森林的創始人詹慧君與林庭妃,這兩個女生當年不被看好的香草森林創業夢已然實現,一家小小的咖啡館,如今一躍而成為臺灣休閒產業裡的主角。以薰衣草為主的各式加工品如薰衣草冰淇淋、薰衣草香皂之外,新社薰衣草森林也有香草料理的餐飲、森林咖啡館、紀念品商店等,他們研發出各種香草口味冰淇淋 (有薰衣草、檸檬草、玫瑰口味)及香草餅乾,都成為到薰衣草森林一定要品嘗的食品。


薰衣草森林創造獨特的產品,讓客人享受到不一樣的使用經驗,並提供故事性的口碑傳播元素。透過待客人如朋友的感動服務,讓消費經驗轉為永久回憶。依不同地點發展各店特有景觀,創造美感經驗。透過活動,讓客人參與、學習、體驗。

擁有好山好水的宜蘭吸引了大批觀光遊客及明星、藝術家等眾多民宿投資者,如藝人郭靜純、知名作家吳淡如等。截至2015年時,宜蘭各鄉鎮各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及經營特色的民宿已達到1000間以上。宜蘭民宿將各種不同元素進行創意提升,以打造與環境相協調、與氛圍相符合的舒適又精緻的民宿


各種設計巧妙、布置用心的民宿,從英倫維多利亞風、法式巴洛克、德國鄉野風到古意現代日式風,每一間精心設計的民宿,都有著它的故事。

桃米,位於南投縣埔裡鎮西南方約五公裡處,是臺21線埔裡往日月潭路上的美麗山村。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臺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青蛙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布鄉村醒目位置。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布、用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區。


桃米生態村提煉的新文化符號是「青蛙共和國」。在桃米,處處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圖案,還有溼地公園,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裡的生態池——為青蛙營造生態家園,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衛生間也命名為「公蛙」和「母蛙」。

臺灣的文創涵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方面,很多學員考察回來後,紛紛表示患上了「文創後遺症」。這麼大威力,你們是不是也想親身體驗一下?那就約起,今個7月一同探訪臺灣,不見不散哦!


文創·規劃·新農業

相關焦點

  • 你患上過旅行後遺症麼?
    調整後遺症和正常生活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我採用的是,強硬調整。在回到城市的第一天絕對不要觸及任何工作的事情,夜晚即便時間再多,也要玩遊戲,看劇,或是看書,反正就一定要無所事事。而後,睡去。什麼都不想的睡去。等待第二天的太陽升起,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新的節點,這個節點意味著一種連接,連接了旅行前的那一刻。
  • 這次去臺灣,我在尋找潮汕的文創生機
    站在臺灣的街頭,思緒萬千,那遠在屏東縣的潮州鎮,近在耳旁的臺灣話(閩南語),艋胛剝皮寮的布袋戲……無不訴說著這片千裡之外的土地與潮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次去臺灣,我在尋找潮汕的文創生機。在去臺灣的前夕,一則消息刷屏了朋友圈,汕頭第一家24小時書店結業,4年零5個月,1610個日夜,38640個小時,壹蔦書巢在一片唏噓聲中落下帷幕。
  • 文創中的臺灣!
    結果一夜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臺灣的商業業態已經風靡。如今,在中國很多爆品商業項目裡,都能看到臺灣美食、臺灣咖啡館、臺灣動漫、臺灣文創零售。他們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氣的保證。我們應該學習什麼?——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以華山文創園和松山文創園為代表的特色園區,集合了臺灣多種文創業態為一體,成為臺灣目前最重要的文創產業孵化器。
  • 文創 | 臺灣文創繁榮的背後:無情感,不文創
    因此若無情感,不文創,何來文旅?文創的最根本是人,那種「走心」、「勵志」的文創所帶來的震撼遠遠比商業化文創所帶來的影響力大。臺灣旅遊業繁榮的原因不是因為風景名勝,而是當地所營造的文化氛圍和傳達出來的文化精神。
  • 探尋臺灣文創空間的設計與運營——阿客行天下第三期臺灣招募進行中!
    第三期臺灣我們將開啟一趟尋找答案的旅程。一趟尋找答案的旅程 ﹀﹀保護原創力,對一座城市來說有多重要?沒有親自品味過這些經典作品,如何感受臺灣建築大師的與眾不同?我們希望,這趟行程可以幫你找到滿意的答案。5大文創類型+多維度文創項目
  • 臺灣文創之旅
    臺灣的文創環境非常好,每一家商店都會有自己的小設計。
  • 愛尚旅行|教你去臺灣怎麼買文創!
    就算是品味再相近的兩個人,也可能裝上一件作品,一個喜歡得不得了,一個卻遲遲得不到其中的要義。臺灣,就是這樣一個預備著偶遇好設計的地方。臺灣的文創環境非常好,每一家商店都會有自己的小設計。原本一家店只要有個平面招牌就好,但是臺灣的店鋪可能會花很多精力、財力去製作一個雕塑,比如下圖裡我們在逢甲夜市裡看到的炸雞店。
  • 松山文創園 ——臺灣文創產業啟示錄
    臺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邁出得更早些,文創產業發展的經驗更豐富,臺北當局非常注重文創產業的發展,在臺北城市中心用大片的土地規劃了西門町的西門紅樓、忠孝東路的華山1914,光復南路和忠孝東路之間的松山這三個文創園區,形成了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2013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突破萬億元新臺幣,並創造4.3萬個就業崗位,臺灣的文創園區成為城市觀光不可或缺的風景
  • 【文創考察】解讀臺灣八大類文創商業
    導語: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憑什麼,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去學習?我們應該學什麼?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憑什麼,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的去學習?我們應該學什麼?從文創產業園到特色民宿,8類臺灣文創產業的代表作品解讀從整體上看,臺灣文創產業繁榮的背後是對情感的營銷。學習臺灣的文創創業,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是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
  • 走一趟變身後的臺北迪化街 不止是文創
    走一趟「變身」後和你想像完全不一樣的迪化街,你會發現不論是飲食、文化、歷史、創意……每一樣都能成為旅行中微小但令人難忘的深刻體驗。再來,吹彈可破的溫泉蛋,底下也頗有巧思,主廚別出心裁搭配了迪化街出名的烏魚子,再滴上香氣濃鬱的松露油,原本家常口味,霎時尊寵感UP一等級!
  • 臺灣十大推薦文創產業!文創無價,伴手好禮探索旅程 !
    W●I●N●C●H●A●N●C●E 臺灣的文創產業風行,各式特色的文創小物眾多,但不僅僅文創興盛、臺灣伴手禮小店、食品觀光工廠、特色園區與百貨
  • 臺灣文創不止誠品
    宏觀面總結,無非「三歩曲」:1.政府培育2.財政扶持3.民資進入,產業智變民資全面進入時,產業生態和市場通路已趨於成熟,臺北華山/松山/西門、高雄駁二、花蓮酒廠等文創基地遍布全臺,文創品牌厚積薄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新技術湧入,塑造臺灣文創在華語文化圈不可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 臺灣文創,源於這批熱愛生活的文創先行者!
    因此臺灣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項目。知學學院[在地臺灣-探尋臺灣文創之路 第五季]將於2016年3月26日再次開啟!
  • 臺灣文創園區的管理模式
    我在臺灣主要看了三個文創園區——華山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景美人權文創園區。    華山文創園區名氣比較大,被稱為臺灣文創產業的「旗艦」。臺灣每年都要在這裡搞「華山藝術節」,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藝術家都曾經來到臺灣參加華山藝術節活動,大陸也有許多劇團都去臺灣參加過這個藝術節。其實,世界各國的利用城市舊建築改造的藝術園區,過程都差不多。大陸北京的七九八藝術園區,也是這樣開始的。北京朝陽區也有個酒廠藝術園區,裡邊的二鍋頭標誌至今醒目地屹立在廠區,非常的藝術氣質和歷史內涵。
  • 走進臺灣,探尋臺灣文創商業孵化之道
    知學學院結合臺灣最新的商業發展,精心研發了這一趟臺灣商業遊學行程,一次臺灣行12位大咖聚集,任何一位老師已經足以震撼,我們再出發。8月20日-26日,一起赴臺灣商業饕餮盛宴,探尋臺灣商業活力背後的邏輯...
  • 我,深深中了臺灣文創的毒(彩蛋:自由行小攻略)
    【傲嬌臉】旅行恰巧遇到高雄地震,看在我倆堅挺回來的份上,大家多多捧場哈。點一下音樂嘛,精心找的,配音樂食用風味更佳。從臺灣回來之後,許久還是沒有回過神,患了嚴重的「文創後遺症」。對於我來講,此次殺去那裡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為了去感受當地的文創氛圍。文創這東西其實特別講緣分,不像化妝品、護膚品、食品,一般都可以列出張shopping list。
  • 電影《羞羞的鐵拳》成都宣傳 艾倫馬麗爆料患上「換身後遺症」
    沉浸角色的兩人更是患上了「換身後遺症」,拍完後艾倫總是不經意地翹「蘭花指」,馬麗則直言一度不適應穿裙子,「現在強迫自己穿裙子」,令人忍俊不禁,可以說十分入戲。  片中,飾演拳手的艾倫和飾演記者的馬麗因為一場意外身體互換,艾倫變成了一位「女拳手」,而馬麗也要演繹一位「真男人」,可謂挑戰不小。現場,艾倫更自爆,換身後,自己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挨打,為此他還專門花了三個半月進行「挨打訓練」。
  • 臺灣專題|臺灣史博館的文創事業
    歷史上的很多例子證明,文化往往能通過商品得到廣泛而有效的傳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絲綢之路。從文化到商品並形成產業的過程,在今天來說,可以歸納為「文創」。這個概念,最早是英國提出來的,臺灣大概是2004年把這個概念引進來。其實英國叫作「創意產業」,到了臺灣叫作「文化創意產業」。
  • 臺灣文創園區發展特色
    而流行音樂、電影業、音樂及表演藝術業、視覺藝術產業四大門類佔比不超過3%。因此,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載體的園區,其大部分定位或者核心業態也是圍繞前六大業態展開,並以後4個業態為輔。儘管臺灣的文創園區起步較晚,但在策劃、產業聚集、運營模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臺灣文創與體驗商業深度遊學
    知學學院結合臺灣最新的商業發展,精心研發了這一趟臺灣商業遊學行程,一次臺灣行12位大咖聚集,任何一位老師已經足以震撼,我們再出發。8月20日-26日,一起赴臺灣商業饕餮盛宴,探尋臺灣商業活力背後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