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對張一山版的《鹿鼎記》進行了吐槽,總結下來有幾點:第一,演出方面,張一山因《家有兒女》、《餘罪》,曾被寄予很高期望,普遍認為他是最適合演韋小寶的內地演員。
或許期望太大,所以失望也就更大了,張一山的表演被調侃為「猴裡猴氣」,太尷尬了!再有故事,《鹿鼎記》是金庸老爺子最後一部作品,也是他的文風最成熟的一篇!但是張一山版情節推進太快,前奏沒有任何鋪墊,沒有明史案,沒有麗春院,這樣的改編怎麼能叫鹿鼎記?
最終茅十八直接一身「魯智深」裝扮登場,前期的太監穿著清一色的喪服,很多場景從一個包廂到另一個包廂,而且感覺場景沒有多大,這樣不小心,再加上雜亂無章的剪輯,零散的情節,大紅大綠的影像風格,處處透露出一種小氣。
《鹿鼎記》張一山版最大的益處應該是讓很多同學能夠重新審視過去的經典版本,眾多的《鹿鼎記》版本中,影版周星馳最好,劇版得分最高的是陳小春版。
《鹿鼎記》中韋小寶表面上是個市井流氓,痞子形象,實則是個自由自在,至愛至極的人,李添勝看過陳小春的《古惑仔》,又了解了他的生活經歷,拍板決定由他出演韋小寶。
除了研究人物性格外,陳小春還向朋友劉青雲請教表演方法,而劉青雲建議他請教周星馳,畢竟星爺已經是珠玉在前了,在多次上門拜訪後,陳小春得到了四個字的寶典:色,玩,鬼,痴。
得到周星馳的點撥後,陳小春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將這個眼高手低、機靈善變、嘴炮無敵、重情重義的「小桂子」形象深入人心,演活了韋小寶這個角色。
儘管韋小寶有七個妻子,但小桂子和小玄子也是「真愛」,從打架,到肝膽相照,再到地振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海,三河合水萬年流;最後又是追尋小桂子,馬浚偉每一個時期都把握得很好,把「小玄子」演繹得很細膩。
自己自帶著傲氣清俊的氣質儘管,前期柔弱,後期又有殺戮決斷,運籌帷幄的性格,這才是少年康熙的本色。
二大主角完美無缺,配角各有千秋,首先是七個老婆,大老婆雙兒善解人意,小郡主天真可愛,怡老婆敢愛敢恨,建寧公主刁蠻任性,布衣美人孤高冷傲,曾有柔弱內斂,教主夫人風流瀟灑無不是為《鹿鼎記》增加了看頭,總的來說說那個年代什麼事情都是認認真真的去做的,所以給觀眾帶來了很好的觀看感受,而張一山版《鹿鼎記》有點趕鴨子上架了,劇情急,製作小,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所以很多人才會吐槽吧,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