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陸大鵬 硬核讀書會
陸大鵬,著名英德雙語譯者,代表作有「地中海三部曲『,《金雀花王朝》《納粹德國的腐敗與反腐》等。
近日陸大鵬出版了他的最新譯作《條頓騎士團:一部軍事史》,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威廉·厄本研究條頓騎士團的權威著作。條頓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是十字軍東徵最主要的三大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的東徵對塑造中世紀的歐洲,尤其是東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與漢薩同盟城市的歷史,與波蘭的歷史,與後來德意志的歷史緊密不可分割。但它卻是人們了解相對較少的一支騎士團。
25日晚,通過語音直播的方式在硬核讀書會的書友群,分享條頓騎士團的故事。為大家梳理了條頓騎士團的歷史。
以下為本次講座的講稿,經陸大鵬老師審校。
歐洲中世紀的時候有很多騎士團,今天也有。很多國家君主會建一個騎士勳位,騎士們就組成的就叫Order,我們把它翻譯成騎士團。
一般來講,它的成員都是世俗的,普通的人,而不是教會的人。但是天主教會下面有很多軍事修會。
什麼叫軍事修會呢?就是他們名義上是修道士,但是他們不像普通的修道士。實際上他們不是通過祈禱和做善事來侍奉上帝,而是用刀劍用軍事手段來為上帝效勞,所以叫軍事修會。
第一次十字軍東徵
這就是Military order,我們中文世界經常翻譯成騎士團,其實不是特別準確,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
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這是三個最有名的軍事修會。
我們把它們都稱為騎士團,其實不是特別嚴謹,因為一般來講騎士團這個詞應當指的是世俗的騎士團,比方說今天英國的嘉德騎士團,他是英國國王建立的一個騎士團。
在中世紀,我們一般說十字軍東徵指的是爭奪耶路撒冷的東徵,但其實在東北歐,也發生過另外一場十字軍東徵,我們稱之為北方十字軍東徵。
北方十字軍東徵的敵人是誰呢?
敵人就是當時生活在波羅的海沿岸,也就是今天的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這些地區的一些多神教徒。他們在中世紀初期的時候還沒有皈依基督教。
所以,他們也是基督教世界向外軍事徵服、擴張以及傳教的對象,這就是所謂北方十字軍東徵。
在北方十字軍東徵當中,條頓騎士團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留下很多傳說。諾貝爾獎得主顯克維奇寫的《十字軍騎士》,就是講條頓騎士團和波蘭的戰爭。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顯克維奇的《十字軍騎士》,講述了條頓騎士團和波蘭之間的恩怨。
波蘭著名的畫家馬泰伊科,也畫了很多與條頓騎士團有關係的歷史油畫。
馬泰伊科畫筆下的十字軍東徵
騎士團如何興起
回到條頓騎士團本身,要先了解它的歷史背景。
首先就是武裝傳教的問題。中世紀教會對於傳教的時候能不能動用武力,態度一開始就是非常曖昧的。
但到了後來,很多傳教士在沒有武裝的情況下去傳教,走到異教徒的土地上很多人被殺,成為殉道的烈士。
很多僧侶和傳教士,也願意為了信仰而犧牲,希望在天堂中得到一個顯赫輝煌的位置。
傳教的過程中經常發生血腥事件。於是在中世紀初期的法蘭克帝國向東歐,也就是今天的德國和更多的地方傳教時,會派武裝衛兵保護這些傳教士。
武裝傳教的傳統就是這樣開始的。
武裝傳教也是發生在十字軍東徵大背景下,第一次東徵在1095年,那時教皇烏爾班二世呼籲歐洲人和基督徒,把耶路撒冷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來。
這是一個宗教目的。
但是當時很多聽到教皇宣講的人,一些地方的貴族,意識到,如果能夠把本地一些惹是生非的年輕人、一些貴族次子、流氓騎士等等,都弄到國外去,讓他們不再為害鄉裡是件好事。所以,這也是東徵的另外一個世俗因素。
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過程當中,朝聖者開始西方去耶路撒冷,是1095到1099年期間。
中世紀手抄本中,第一次十字軍東徵圍攻耶路撒冷。
西歐人佔領了耶路撒冷,進了耶路撒冷王國。完成這個使命之後,很多騎士都希望回家,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任務了。
這就導致留在耶路撒冷王國的基督徒騎士太少,沒辦法鞏固戰果。雖然後續每年都有人來,但是仍然不足以守城。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家就認為應當建立一種新型的軍事組織,那就是軍事修會。
他們不是普通的朝聖者,每年來一次或者是來一次完成就回家。他們應當長期在聖地駐紮,吸取經驗,並把經驗傳輸給新來的人。
第一個軍事修會,就是聖殿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的標誌
然後,第二個就是醫院騎士團。
醫院騎士團
和我們今天要講的條頓騎士團最相關的是第三次,1189到1192年。
條頓騎士團登場
這場東徵的主角就是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他用了很多不堪的手段來羞辱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然後羞辱德意志人,羞辱奧地利公爵——巴本貝格家族的利奧波德公爵。
在第三次東徵裡,這些北方人在那邊過得是比較尷尬的。因為他們沒有領頭羊,實力也比較弱,會被獅心王理查欺負。
東徵的獅心王理查
而且很多人水土不服,因為來自北歐的人不習慣炎熱的氣候啊,衛生條件比較差,很多人會生病。
當地常規的醫療單位,可以說是疲於奔命。沒辦法治療這麼多病人,而且醫院騎士團它最早是一個醫療單位,優先治療他們的同胞——法蘭西人和英格蘭人,德意志人患病的話常常得不到救治。
這時候一群來自不萊梅和呂貝克德意志北部的一些十字軍戰士,決定組建自己的醫院,組建一個醫療機構來專門照料的自己的士兵。
這個機構,就是條頓騎士團,原名叫耶路撒冷聖馬利亞醫院德意志兄弟騎士團。條頓騎士團也會被翻譯為德意志騎士團。如果看到有的書上說德意志騎士團,一般指的就是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修道士,所以要服從教會規矩。
首先是不能有私人財產,然後禁止奢靡。比方說不能使用特別鮮豔的色彩做衣服,他們的標誌性的服飾就是白披風,上面是黑十字。
條頓騎士團服裝
條頓騎士團最早在巴勒斯坦聖地發展。但是它的勢力是沒有辦法跟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相比較的。
後來曾有一段時間,條頓騎士團受到匈牙利國王的邀請去特蘭西瓦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在今天的羅馬尼亞。但是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裡其實屬於匈牙利。
我們比較熟悉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他的原型人物弗拉德就是來自特蘭西瓦尼亞。
德古拉原型,弗拉德
特蘭西瓦尼亞,在中世紀是匈牙利王國邊陲,一個比較荒蕪,比較野蠻,比較狂野的地方,受到庫曼人——來自這個東方的一個遊牧民族的襲擊。於是,國王就希望藉助條頓騎士團的力量來來抵制庫曼人。
但是騎士團到那邊之後,發現他們跟匈牙利國王之間籤的協議有非常大的問題,雙方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最後為雙方撕破臉皮埋下了伏筆。
條頓騎士團的發展
條頓騎士團到來後不滿足於被動防禦。要開拓進取,佔領了很多新領土。這讓匈牙利貴族開始嫉妒。在匈牙利貴族看來,匈牙利邀請這些外來人在匈牙利的邊疆省份紮根。結果是匈牙利國王沒辦法控制他們。
所以匈牙利貴族指責條頓騎士團,他們認為騎士團在對匈牙利搞分裂,雙方發生了非常激烈的衝突,條頓騎士團被驅逐出匈牙利。
條頓騎士團,包括從德意志招募來的農民,他們定居到邊疆地區。雖然條頓騎士團被趕走,但是很多德意志農民就留在了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後來。這兩個國家的德意志人口是在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被驅逐出去的。
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13世紀,蒙古大軍西徵,在北面打垮了羅斯。羅斯之後一蹶不振。
波蘭,匈牙利這些國家都遭到蒙古大軍的蹂躪,損失慘重。
這種局面的得益者是誰呢?就是條頓騎士團。
因為當波蘭人在東面跟不信基督教的原始古普魯士人作戰的時候,他們需要條頓騎士團的幫助,有一位波蘭公爵邀請條頓騎士團到波蘭去。
波蘭的馬佐夫舍公爵邀請條頓騎士來幫忙。條頓騎士團開始慢慢地定居到這些地方。然後花了好幾十年時間跟古普魯士人作戰。徵服他們,然後向他們武裝傳教。
約1283年,普魯士的十字軍東徵才算落下了大幕。條頓騎士團在那裡面徵服了原始的普魯士,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叫條頓騎士團國。
條頓騎士團領土範圍
古普魯士民族就消失在歷史的汪洋大海當中。有一部分是被肉體消滅掉了,還有一部分就被德意志人同化了。
所以今天已經沒有普魯士人,曾經的普魯士語在今天也只留下很少的一些蹤跡。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那片土地後來被稱為普魯士,然後生活在那裡的騎士團,反而後來被稱為普魯士人,這可以說是鳩佔鵲巢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
今天講到普魯士的時候,大家要記得就是它最初跟德意志一點關係都沒有,完全是另外一個落後的野蠻民族。
古普魯士大概是在今天的波蘭東半部分,和立陶宛的一小部分。
古普魯士範圍
條頓騎士團佔領普魯士發展自己國家的一個大背景,就是波蘭王國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有點像中國的春秋戰國,名義上是有最高君主,但實際上各種割據勢力互相混戰。
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條頓騎士團經常會利用波蘭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在條頓騎士團興起的同時,波蘭也在慢慢統一。波蘭統一之後,跟條頓騎士團,可以說是必有一戰。
還有一個地理戰略的問題,大家看一下地圖的話,就知道德意志在西面,德意志的東面是波蘭,波蘭再往東才是普魯士,條頓騎士團的普魯士領土和德意志本土之間就隔著波蘭這一個強敵。
所以從德意志本土輸送人員資源金錢到普魯士的話是要經過波蘭的,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一個戰略局面。
走向衰落
波蘭當時出現了一位非常有才幹的君主,他重新統一了波蘭。皮亞斯特王朝的君主,名字比較奇怪,叫矮子瓦斯迪瓦夫,因為身材比較矮小,所以叫矮子。但是他是一個軍事天才,也是一個特別優秀的一個行政管理者。
在他領導下,波蘭慢慢強大起來。波蘭強大起來之後,就跟普魯士發生了衝突。
波蘭跟條頓騎士團發生了好幾十年的衝突。
到15世紀初的時候,歐洲人的心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以前教皇號召大家去東徵砍殺異教徒,可以說是一呼百應。但這個時候,整個社會結構社會心態發生很大變化,很多人對十字軍東徵不像以前那麼感興趣了。
越來越多的人,更加專注於自己在自己國家發展自己的勢力,然後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越來越少有人東歐去參加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衰落的一個結構性的原因,也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是以前那種騎士觀念慢慢衰敗了。各種騎士的決鬥、騎士的旅行、以及服務女性,服務貴婦人的觀念,慢慢都在這個越來越世俗化的社會中變得格格不入。
騎士團為了收復失地,為了繼續打下去。對自己統治下的人民施加苛捐雜稅,各種各樣的壓制和剝削讓人不堪忍受。
條頓騎士團之下有很多城市,他們有比較繁榮的商業,比方說但澤,和託倫都是漢薩同盟的成員國,它們經營海上貿易,所以比較富裕。這些城市雖然有比較強的經濟實力,但是卻沒有匹配的政治權力。
漢薩同盟範圍
因此很多人,尤其是富裕的市民階層對騎士團越來越不滿。
1440年,普魯士的一些貴族,教士和城市的代表,包括但澤託倫等,就聚集起來,宣布要反對條頓騎士團的專橫統治,這些人就組成了普魯士聯盟,也就是說騎士團的臣民現在開始造反了。
普魯士聯盟開始尋求神聖羅馬皇帝的支持,希望他調停聯盟跟條頓騎士團之間的衝突。但是皇帝命令他們服從騎士。既然皇帝不幫忙,那麼聯盟就尋找別的方面的幫忙。
他們找到了當時的波蘭國王。
在1454年,普魯士聯盟的領導人正式請求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把普魯士接納為波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條頓騎士團這些大部分說德語的城市,現在開始歸順波蘭國王,站在波蘭國王那邊來反對條頓騎士團。
這就標誌著13年戰爭(1454年到1466年)的開始,這個13年戰爭給普魯士土地帶來非常沉重的災難。最後雙方都是力量不支。
十三年戰爭
《條頓騎士團》作者威廉·厄本,描述戰爭末期的局面是弱雞互啄。等到大家都願意停戰的時候,終於坐下來議和。在1466年籤訂了「第二次託倫合約」,自此騎士團國的西半部分被割讓給波蘭王國。
東普魯士,也就是條頓騎士團的領地,要向波蘭國王稱臣。但實際上仍然是高度自治的政治時期。再往後條頓騎士團苟延殘喘了好幾十年。
但與此同時,德意志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馬丁路德引領宗教改革。新教思想也很快傳到了東歐。
馬丁路德在教會前貼出「九十五條論綱」
普魯士的阿爾布雷希特大團長受到馬丁路德非常大的影響。因為路德曾經專門呼籲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要求他們改革,停止對天主教,對羅馬教皇的效忠。
阿爾布雷希特做了一件可以說是驚世駭俗的事情,就是皈依新教。並且他自己成為首任普魯士公爵,也就是說東普魯士現在變成了普魯士公國。
大團長,按理說他要效忠於羅馬教皇,他作為條頓騎士團的領導者,他其實像一個總經理,所以說這相當於騎士團向波蘭國王效忠。
於是普魯士公國就這樣出現了。
普魯士公國(中間部分)
西普當初被吸納進波蘭國家的時候就有很強的獨立性,今天的這個東普魯士進入波蘭國家的程度,進入波蘭王國之後,融入的程度更低。
普魯士公爵,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議會,有自己的貨幣,有自己的外交政策,行政體系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之前的法律仍然有效。所以普魯士公國雖然名義上臣服于波蘭王國,但其實仍然是一個相當獨立的一個個體。
普魯士公爵的親戚就是霍亨索倫家族另外一個分支,當時是布蘭登堡選帝侯,在今天的柏林周邊和布蘭登堡州地區。布蘭登堡選帝侯和普魯斯公爵,他們是屬於霍亨索倫家族的不同分支。
在1618年,當時的普魯士公爵去世沒有留下合法的子嗣,於是就讓霍亨索倫家族另外一個分支,布蘭登堡選帝候繼承了普魯士公國。於是以柏林為中心的布蘭登堡,和以柯尼斯堡為中心的普魯士的命運就這樣聯繫在了一起。
因為這兩個領土之前是沒有直接的關係,兩國領土就組成了後來的這個近代的軍事強國普魯士王國,也就是後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核心部分。
一直到19世紀初,拿破崙廢除了條頓騎士團。1929年它成為一個宗教學會,純粹是一個宗教組織,宗教和慈善組織。
今天,仍然有一些教堂,醫院,和一些產業屬於德意志騎士團,照料老人,精神病人等等,是他們的宗教使命。
條頓騎士團建立之初,他的使命就是醫療和服務,所以到最後,它又回到了這個原點上。
以下是譯者陸大鵬跟大家分享的關於條頓騎士團的書單
1 《條頓騎士團:一部軍事史》
[美]威廉·厄本 著 陸大鵬 譯
2 《聖殿騎士團》
[英]丹·瓊斯 著 陸大鵬譯
預計由甲骨文於2020年7月推出
3 《醫院騎士團全史》
馬千@asherhoa 著
十字軍東徵史——
4 《戰爭的試煉 : 十字軍東徵史》
[英] 託馬斯·阿斯布裡奇 著 馬千 譯
5 《北方十字軍東徵》
[英]埃裡克·克裡斯滕森 著
普魯士歷史——
6 《鋼鐵帝國:普魯士的興衰》
[英]克里斯多福·克拉克 著
7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德]塞巴斯提安·哈夫納 著 周全 譯
波蘭史——
8 《波蘭史》
[英]亞當·扎莫伊斯基 著 郭大成 譯
波羅的海三國歷史——
9 《波羅的海三國史》
[美]凱文·奧康納 著 王加豐 等譯
10 《波羅的海:一部歷史》
[德]麥可·諾斯 著
✎本期坐館 | 陸大鵬
✎本期編輯 | 程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