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乃古宛丘之地,《詩經》中唱出陳風優美樂章的地方。上古時期,曾六度為都,民間曾有謔雲:中華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陽,八千年看淮陽,極言淮陽歷史之悠久。至今平糧臺仍存宛丘故城遺址。
太昊伏羲氏都於此,葬於斯。太昊陵座落於淮陽城湖之畔,當地人呼為人祖廟。年年2月初2至3月初3,為人祖廟廟會之期,全國各地的華人多有來此尋根問祖者。2008年,單日拜祭人數達到82.5萬,因此入選世界吉尼斯大全,號稱「中國第一廟會"。歷朝歷代,皇帝前來親祭凡52次。前國務院總理朱榕基親題「羲皇故都」四個大字。
淮陽廟會不但香火鼎盛,廟會文化也保存完整。年年廟會上,都會見到一批黑衣婦女,自發地來到陵前跳「擔經挑」舞,她們舞姿奇特,歌詞神秘,人與人必要靠背而行,最後黑紗接尾(象徵男女交配和繁衍)。因舞者多是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因此一度被認為觀念落後情趣低俗,差點兒被禁絕。後來她們的這種怪異的舞姿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發現這竟是保存至今已經非常罕見的原始巫舞,被評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於是,擔經挑舞受到了重視和保護,年年廟會上我們都可以一飽眼福,重見幾千年前的原始巫舞風姿。
廟會上還可常見泥泥狗與人祖猴。人祖猴人形猴面,與別的地方三皇端正威嚴的相貌大不相同,有學者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伏羲相,人類面目當時還未完全脫離類人猿的影響,人祖爺當年就是這個長相,這是人類代代相傳的遠古記憶。泥泥狗亦是其廟會特色,當年伏羲氏沿甘肅天水至此,以狩獵為主,獵犬是其得力助手,紀念人祖爺捏狗相從也是應有之義。除泥泥狗外,還有燕子,有專家考證,當地確曾生活過以狗與燕為圖騰的氏族部落,因此不排除這裡的泥泥狗與燕子是當地的圖騰記憶。
伏羲陵內還有子孫坑,相傳祭拜人祖爺後,用手摸一摸子孫坑,可以要男得男,要女得女,因此前來掃墓求子女者絡繹不絕。
伏羲陵外的城湖面積達20多平方公裡,因伏羲以龍紀,取名龍湖,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護城河,號稱萬畝龍湖。每年六月,周口官方會舉行荷花節。屆時,荷葉田田,荷花出水,萬畝清香,風動滿城,煞是好看,不但外地人有來參觀的,本地人亦會於周末與家人一起來此休閒,同時沐浴人祖爺恩澤,求得人祖爺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