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鄭曉龍:從甄嬛、羋月到《急診科醫生》,我的立足點從未改變

2021-02-19 四味毒叔

友情提示:請在有WIFI的情況下,觀看精華版視頻。文末有視頻完整版,敬請關注!

本期輪值毒叔



衛道騎士·李星文

李星文:《急診科醫生》現在已經播了一段時間了,關於劇情和醫療專業知識有些議論。醫療劇也不是新鮮題材,這次《急診科醫生》裡頭,鄭導想突出表達一些什麼東西?

鄭曉龍:雖然講的是醫療醫患,或者醫護人員之間的故事。我覺得它還是表達一種人文關懷,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包括一些倫理方面的故事,我覺得這是比較有意思的。各種病都是先到的急診科,所以說它也就是各個科室,各種病症都要碰到,病患的樣式也特別多,另外,人也特別複雜,有急病的,也有不是急病的,但是他跑急診科來看,裡面有很多人生百態的故事。面對這些患者,這些醫護人員的態度也反應出他們的精神面貌,和他們深刻的人性關懷。

李星文:這次開播以後,其實網友的議論是非常熱烈的,有沒有一些反饋的聲音傳到您的耳朵裡頭?

鄭曉龍:反正我聽說現在追這劇的人挺多的。我的朋友或熟人有的發微信、發簡訊告訴我,他們有的在澳大利亞追劇,有的在美國追劇,有的在中國追。另外我特別高興的是,這劇的原創作者點點給我發微信說,她覺得劇裡的手術做得非常漂亮,特別是醫療的一些動作,包括用詞都非常準確,節奏很快,她還是很滿意的,你知道導演能讓編劇滿意是最難的。

李星文:是。

鄭曉龍:就我原來也是編劇出身,我看人家導演導我片子的時候,很難讓我滿意,因為編劇寫劇本的時候有他想像的一些東西,你要把它呈現出來有時候是很困難的。

李星文:點點老師是醫生出身嗎?

鄭曉龍:她當過四年的急診科大夫,所以說她對醫院的情況非常熟悉。

李星文:既讓原創作者滿意,同時也使醫生的身份滿意。

鄭曉龍:其實我覺得特別難,所以當時她滿意,我特別高興。

李星文:開始的幾集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好多線頭都是交叉進行的,像酒駕造成交通事故的,有的是受傷以後不懂得常識,導致破傷風的,還有沒結婚不懂得避孕,導致成為單親媽媽的,還有渣男服用過量偉哥出事的,各種都有,甚至醫院內部的一些職場紛爭,還有一些情感糾葛,也露出了苗頭。大家說這確實是現實主義作品的底色。那麼鄭導您現在對現實主義是怎麼理解的?

鄭曉龍:我覺得現實主義是現在創作當中,應該大力提倡的一種創作態度和創作方式。要根植在現實生活當中,真正的優秀作品都是跟現實分不開的。哪怕用浪漫手法拍,但它的根也必須是現實的。什麼是精品?什麼是高峰?咱們有高原沒高峰,精品實際就是大浪淘沙歷史遺留下來的作品,比如說這片子當年得不得獎,收視率高不高,然後掙不掙錢,都不能證明它是精品,只有歷史和時間遺留下來的才能算精品,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唐詩宋詞,這都是時間淘出來的,歷史遺留下來的。《紅樓夢》當年是禁書,根本就不讓讀,但現在它是高峰,是精品。

李星文:還是百科全書。

鄭曉龍:而且比如說託爾斯泰,列寧講他是俄羅斯封建社會一面鏡子,託爾斯泰都沒聽過這詞。為什麼他們成為一面鏡子?他們成為高峰?他們堅持現實主義態度,對那個時代客觀的反映和描述,並且表現了人性的光輝和違背人性時的傷害,這就是高峰的基本原則。我們文藝作品要有鼓勁兒的作用,娛樂的同時,我們的文藝作品要想成為高峰,還要有認識的作用,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要有認識價值。所以用現實主義手法拍攝出來的東西,對那個時代是有認識價值的。

李星文:甚至一些基本規律都被打破了。

鄭曉龍:比如說不能寫一些現實生活當中矛盾黑暗的地方,悲劇在某種意義上讓人產生了對黑暗的這種揭露,讓人產生一種悲劇效果,讓人的內心有了更深刻的那種感受,才有了要反思並且要改變的願望。它的力量常常大於直接的正能量。

李星文:正面的,永遠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這個。

鄭曉龍:我覺得應該是什麼樣式的文藝作品都應該有,這才是百花齊放,比如說悲劇的、喜劇的、正劇的,只要你是積極的、表現人性光輝的、表達老百姓生活當中的真善美的,反對假醜惡的,批判黑暗,都應該支持。所以現實主義是這些創作的基礎,是一個基本態度。包括我拍的那兩個古裝戲,也是完全按現實主義拍的,它不是純娛樂的,比如《甄嬛傳》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是非常明確的。在美國放映的時候,中國的電視劇,還真沒在美國的Netflix這種主流頻道上放過,只有《甄嬛傳》放過,它有一個廣告詞講一個不屈的靈魂,一個弱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帝國,它就是從人文的角度來講,最後一次是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在臺灣已經第三次重播了,也是從來沒有過的情況。瓊瑤就說這個片子是講,愛不成產生的悲劇。

李星文:這是她的角度。

鄭曉龍:但它是講這種情感悲劇的故事,是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一個批判,它的產生也是悲劇。這是現實主義態度。

李星文:不一定非得是現實題材,古裝也可以是現實主義。

鄭曉龍:古裝也可以是現實主義態度。《甄嬛傳》是講封建社會末期最黑暗的時候,那《羋月傳》我為什麼就變成歌頌?那是從奴隸制到封建制轉化的過程當中,不是封建社會這個階級和形式,她的出現是積極進步的,她面對的是奴隸制,所以是積極進步的,所以她應該得到歌頌。我拍《羋月傳》就是採取歌頌的態度和立場,因為羋月主張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她主張平等,把貴族分封都給取消。所以我覺得羋月的這些表現是很積極的,如果沒有羋月的執政,就沒有秦始皇后來的統一中國,羋月死的時候,秦國已經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佔了一半江山。

李星文:對,在秦國崛起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鄭曉龍:非常重要。她堅持商鞅變法,堅持法治,依法治國,咱們現在國家也該提依法治國,而且這是國家統一,義渠王就是要分裂,贏華他們就是要恢復分封制,恢復奴隸制,她都反對,她要堅持她自己,我們講的是她是怎麼成長成為一個太后的過程。

李星文:她是當時先進文化的代表。

鄭曉龍:她代表了先進文化,你就要把這個人寫得非常乾淨,而且是往上寫。

李星文:從到達率來說,《羋月傳》和《甄嬛傳》實際上都是很高的。《甄嬛傳》其實當時播出收視率就高,重播率也非常高,《羋月傳》可以說是近幾年兩臺聯播的一個,幾乎是收視紀錄的保持者。後來從觀眾的反響來看,《甄嬛傳》作為一個不屈的靈魂和整個王朝的對抗,可能這裡頭批判的元素要多一些,這個接受度大家更高一點。《羋月傳》以歌頌為主的思路,接受度要低一點。

鄭曉龍:它是兩個東西,《甄嬛傳》裡面更多的講的是女人之間互相和皇上之間鬥心眼。在《羋月傳》裡面就少了很多。

李星文:宮鬥少了。

鄭曉龍:宮鬥少了,可是它的家國情懷更多了。我了解的《羋月傳》在幹部當中,在知識分子當中,特別是大知識分子當中,影響比《甄嬛傳》還大,但《甄嬛傳》就是不管什麼人,特別是普通老百姓都看的下去,而且他都為甄嬛這個事兒感到悲哀。甄嬛想追求真正的愛情,然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種,一生當中只有一個這樣的愛情。

李星文:實現不了。

鄭曉龍:她根本在封建的婚姻制度裡面不可能實現,所以說她最後是一個悲劇。她想愛,但是得不到。


李星文:拍《甄嬛傳》之前,人家問您最滿意的是什麼,你說是《永不放棄》,然後直到拍完《羋月傳》了,再問這個問題,還是說最滿意的是《永不放棄》,你說心裡頭一直對這個醫療劇是情有獨鐘的?

鄭曉龍:對,我對醫療劇裡面人文關懷的很多東西是非常喜歡的,它很直接,非常清楚。

李星文:那麼作為《急診科醫生》來說,一方面,我們為了這個專業性下了很大的功夫,總體來說是得到認可了。當然不管是百密一疏也罷,或者說是電視劇也罷,還是對醫療層面有一些吐槽,比如說有個問題,說這個產婦已經三十二周了,說這個時候已經不存在保大人保小孩的問題了,小孩肯定能保住了,拿出來放進暖箱肯定沒問題,您對這些觀眾的爭議有什麼看法?

鄭曉龍: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作為丁嘉麗演的那個媽媽哪知道保大人保小孩,她一定是要保小孩的,你要開刀、要治病就有風險。然後一開始給她做B超,她都會覺得對孩子有影響,所以她一定是保孩子。這種吐槽都是無知造成的。

李星文:丁嘉麗演的這個婆婆實際上本身就是蒙昧的。

鄭曉龍:本來她就愚昧。在這裡面誰說母子同舟。你說這話你以為人聽不見嗎?你說這話一定要保孩子,這是中國原來一直在生孩子發生危險的時候,民間老百姓裡面保大人保孩子。

李星文:永遠有這個選擇。

鄭曉龍:有這個選擇的問題。所以她提出這個話來,所以說她說不存在保大人。但是我們的醫生都沒有說保大人保孩子,所以丁嘉麗這樣說是不對的。我們戲裡的醫生是批判丁嘉麗的。所以說她說這話是她自己沒看懂,是她的愚昧。我覺得這是可笑的。

李星文:丁嘉麗沒有醫學常識,但是她有強烈的意念,我就是要孩子。

鄭曉龍:她沒有醫學常識。這跟有沒有常識有關係麼?

李星文:還有一個問題是涉及到王珞丹扮演的這個江曉琪的。說她回來以後,上任伊始下車伊始就哇啦哇啦,號召大家一起來建立醫療救助基金,這是不是有點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有點脫離國情?

鄭曉龍:是有飽漢不知餓漢飢,是有脫離國情的地方。不要水土不服,那個誰說她的,你別以為那個從美國回來,但是她帶回來一些理念是對的。她帶回來一些先進的想法是對的,只是在中國可能它超前了,但是早晚要走這一步,所以說餓漢飢,飽漢也要告訴你,你怎麼才能吃飽。

李星文:才能吃得更好。

鄭曉龍:才能吃得更好,這本身並沒有錯,只是提前了一點而已。觀念提前沒有什麼錯的,觀念只要是正確,這跟飽漢餓漢沒關係。

李星文:而且它這個人設剛開始的時候就是水土不服的。

鄭曉龍:她就是人水土不服,然後後來慢慢她融合到一塊這樣的,也有她帶來的先進概念,何建一後來也體會到,我眼睛裡不能光有病,他想我們的醫生看病技術水平很高,但是眼睛裡還要有人,這是特別重要的,病人病人,不能光是病,還要有人,包括我們的那些病人家屬,包括病人,只要把病看好了就行,但是人們達到溫飽之後,不但要看好病,還要對心靈有所撫慰,還要感到溫暖,人的要求變高了。

李星文:而且生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心理撫慰,我覺得是相輔相成的。

鄭曉龍:這是互相的,而且是應該的。所以說這就是江曉琪從國外她回來,她腦子不能光看病,還要有人。有一場你要截肢不截肢,就算是最後要截肢,你也要聽取別人為什麼截肢的這個意見。後來有一場短腸綜合症,她為什麼寧可擔著這種風險,她也要保證她將來生活的質量,本來醫院這醫生給你剪了就算了,你短腸綜合症萬一有風險,但是她寧可擔這個風險,她也要為病人。

李星文:人文關懷。

鄭曉龍:這就是所謂的飽漢不知餓漢飢。

<請看最完整版視頻,內有劇透 >




 ▼戳左下角 閱讀原文,有驚喜!

《四味毒叔》是由策劃人譚飛、劇評人李星文、編劇汪海林、宋方金四位毒叔發起的影視娛樂圈第一垂直獨立視頻表達平臺。歡迎有個性、有觀點的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經紀人、評論人、出品人等前來發聲,或脫口秀,或對話,觀點不需一致,但求發自內心。「說」責自負,拳拳真誠在心。

微信ID:siweidushu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內容推薦  新媒體商務合作  可發郵件至:912642513@qq.com                

《四味毒叔》出品人、總編輯譚飛

執行總編輯曹思東

已涵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新浪、騰訊、搜狐、微博、 一點資訊、豆瓣、知乎、   貓眼、格瓦拉等11大媒體平臺。                  

                        

相關焦點

  • 獨家解讀羋月傳片花 甄嬛升級
    從服裝、造型到化妝來看,該劇均為不輸甄嬛的精良製作,從故事上來看,該劇延續了甄嬛「一個女人成長史」的設定,但推動故事的情節點又有所不同。人物脈絡與《甄嬛》有相似之處「後宮不平靜,全因儲君二字。」片花中的這句臺詞道盡如《羋月傳》、《甄嬛傳》等宮廷女性劇的核心。
  • 醫療劇做了那麼多,《急診科醫生》有什麼不同?
    因操刀《甄嬛傳》和《羋月傳》,鄭曉龍這個在電視劇行業裡響噹噹的名字,被更多「業外人」所熟知。很多人總誤認為他最擅制古裝劇,其實很早之前,鄭曉龍的創作就已覆蓋多種類型題材——執導了《北京人在紐約》《永不放棄》《金婚》…… 待過兵團、當過記者、寫過小說的他,更在意「現實」。《急診科醫生》並非鄭曉龍首次觸電醫療題材。
  • 鄭曉龍不做「改編黨」,《急診科》為何是他近年來最盡心作品?|專訪
    有《北京人在紐約》、《紅高粱》、《永不放棄》、《甄嬛傳》等一系列豐碑作品加身,按理來說早已可以坐享履歷了,但這個秋天,他捧出了一部與導演劉雪松聯合執導的《急診科醫生》,並順利登上了收視冠軍的寶座。 其實早在《羋月傳》小娛記者採訪鄭曉龍之時,他已經在籌備《急診科》,並非常確切地表示,這是其近幾年來最重視的一部戲。
  • 張嘉譯新劇《急診科醫生》致敬白衣天使
    該劇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領銜主演,講述的是急診科醫生們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攜手克服種種困難,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主演張嘉譯曾感慨:當演員比當醫生輕鬆太多。   導演鄭曉龍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高質量的保證,《甄嬛傳》《羋月傳》等均是高分劇。《急診科醫生》將視角對準了醫療行業,鄭曉龍表示這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 鄭曉龍:我就是愛和現實主義較勁兒
    作為北京市的政協委員,兩會是鄭曉龍發聲的一個固定窗口,這也成了不少媒體能夠定期對話鄭曉龍的契機。「為什麼做電視劇的人看網劇,會覺得網劇的管理更寬鬆?」鄭曉龍今年關注的是網劇和電視劇統一審查標準的問題。「咱們去拍網劇吧,為什麼?網劇審查不嚴啊。」鄭曉龍說這是電視劇同行半開玩笑的私下對話,但也透露出一部分人的困惑與無奈。
  • 《羋月傳》赴臺 「身價」高過甄嬛
    4月4日,《羋月傳》再次入臺在華視開播,導演鄭曉龍在赴臺宣傳前接受媒體採訪,他透露,除了在臺灣播出之外,《羋月傳》也將於不久後登陸美國主流視頻平臺Netflix。針對和《羋月傳》編劇之一蔣勝男的官司,鄭曉龍既肯定了蔣勝男對這個劇的創意貢獻,但同時也直言不堪這期間的紛擾,「對這次合作後悔至極,早知道就不會拍這個劇。」  賣到臺灣去,觀眾怎麼看?
  • 《甄嬛傳》導演鄭曉龍:更喜歡孫儷在《羋月傳》裡面的表演!
    在接受採訪時《甄嬛傳》和《羋月傳》的導演鄭曉龍對於孫儷在《甄嬛傳》和《羋月傳》中的表演進行了評價,鄭導覺得甄嬛的表演難度沒有羋月大,孫儷出演《甄嬛傳》比《羋月傳》更容易。
  • "羋月傳"如何迴避"甄嬛傳"? 鄭曉龍不懼兩劇對比
    全劇更多展現了羋月在亂世中的成長經歷,就像孫儷在片花中說的一樣:「我不墨守成規,也不懷狹偏見。我既能一擲決生死,也能一笑泯恩仇。」此外,孫儷與劉濤從情同姐妹到反目成仇,與秦王、平原君、義渠王的愛恨糾葛也成為全劇亮點;宮鬥、爭位依舊有,但多了前朝的權鬥、國家的愛恨。   而劇中最纏綿悱惻的莫過於感情線。
  • 鄭曉龍回應糾紛:我們沒違約 "羋月傳"不是"甄嬛傳"續集
    原標題:鄭曉龍回應版權糾紛:我們沒違約 《羋月傳》不是《甄嬛傳》續集 昨日,《羋月傳》導演鄭曉龍在上海接受重慶晚報記者專訪,回應了這幾日小說原作者與編劇的版權糾紛,他提醒觀眾「要看《甄嬛傳》續集的趁早就別看《羋月傳》了。」 在首播發布會當天,《羋月傳》小說作者在微博上就編劇署名權問題發出質疑。
  • 鄭曉龍高度評價《羋月傳》,熱度為何和《甄嬛傳》不在一個檔次?
    《甄嬛傳》導演鄭曉龍做客頭條,在談及孫儷的的時候,他狂誇孫儷十分的努力。然而,鄭曉龍並不願意應粉絲要求拍女性題材的三部曲?相比於獲獎經典作品《甄嬛傳》,鄭曉龍更愛孫儷在《羋月傳》的表演?
  • 羋月VS甄嬛:一樣的瑪麗蘇,不一樣的傳奇
    羋月(左),甄嬛(右)《羋月傳》講述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女人,從青春爛漫到執掌大權的轉變,其中更不缺幾位男主的傾心與數不清的「外掛」,活脫脫又是一瑪麗蘇力Max的甄嬛。「我雖出生王族,卻一直被人踩在腳下,一無所有,我不墨守成規,也不懷挾偏見,我既能一擲決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羋月一句話概括自己,毫不虛誇。
  • 這才是近年最好的國產醫療劇,鄭曉龍出品!
    從布景到演員妝容,從劇本構造到每句臺詞,感受到來自鄭導的執念了嘛?《急診科醫生》鄭曉龍導演繼續著他的風格——先說布景。說起來,鄭曉龍對《急診科醫生》的拍攝過程點滿了摳細節的技能,還有個原因,就是導演的「醫療劇情結」。「以前人家問我最喜歡哪部作品?我說《永不放棄》。拍完《羋月傳》還有人問我喜歡哪部劇?
  • 導演鄭曉龍:要以現實主義態度拍劇,不太理解觀眾倍速看劇
    澎湃新聞記者 揭書宜8月5日,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評委見面會後的群訪中,鄭曉龍導演談及執導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時,如是說道。今年疫情期間,網上曾流傳了鄭曉龍在2016年執導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一個片段。劇中 「新型冠狀病毒」、「封城」等臺詞與今年的現實情況如出一轍。
  • 鄭曉龍這三部劇,堪稱過去10年電視劇市場的縮影丨國劇60講第二季(10)
    下為文稿: 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二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上一期咱們聊了鄭曉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創作生涯。聊到賠本也快樂的《渴望》和《編輯部的故事》,聊到貸款150萬美元拍攝《北京人在紐約》的壯舉,也聊到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人才養成體系。
  • 為什麼鄭曉龍導演,誇孫儷是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成長的優秀演員
    大家好,我是帶你吃瓜一起揭秘,鄭曉龍導演有多欣賞優秀演員孫儷的辣媽聊娛樂。我們今天就用以下幾個關鍵詞:努力、創造、演技飛躍來聊聊鄭曉龍導演眼中的孫儷。努力鄭曉龍導演在很多場合,聊到《甄嬛傳》、《羋月傳》就會提到孫儷的勤奮稱讚她是非常努力的人。甚至和她沒有完整的吃完過一頓飯,那么娘娘在幹什麼呢?讀劇本、背詞兒。即使拍完戲,休息的空擋兒都會拿著劇本。
  • 鄭曉龍:我的劇永遠和老百姓站在一起
    壞死了,我不喜歡。」華妃知道甄嬛懷孕後吃酸黃瓜催吐,「你們女的也太小家子氣了吧。」從當年《渴望》女主角的人設便可窺知,鄭曉龍是個相當直的直男——相比甄嬛等角色有其原作基礎,劉慧芳是他與王朔等人「無中生有」地討論出來的,更能折射其對女性的觀點。
  • 被稱為是沒有一部「爛片」的導演——鄭曉龍
    下面小能手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鄭曉龍導演以及他的作品,那你就一定知道他是何方神聖了。鄭曉龍,中國內地導演、編劇、出品人,他的作品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羅列了,下面我說幾個他最典型的作品吧。《渴望》、《金婚》、《甄嬛傳》、《羋月傳》、《紅高粱》、《急診科醫生》等,這是鄭曉龍經典作品和最近幾年來大家關注度比較高的作品。其實他的作品還有很多,不僅僅是電視劇,還有電影等。
  • 急診科醫生原著小說結局人命關天改編 電視劇全集劇情介紹
    各位吃瓜群眾看過的醫療劇應該不少,從美劇《實習醫生格雷》,《豪斯醫生》到日劇《白色巨塔》,《醫龍》再到國內的 《心術》,《外科風雲》……這些都是不錯的醫療劇,醫院黑幕+個人英雄+患者故事而最近,由張嘉譯、王珞丹主演的醫療題材劇《急診科醫生》正在熱播。
  • 鄭曉龍坦言,《羋月傳》不再跟她合作,思想差距大爭論不動了
    《羋月傳》是《甄嬛傳》的姐妹篇,雖說還是沒能超過《甄嬛傳》的高度,但是收視率也還不錯。而且《甄嬛傳》這部作品,還讓不少演員翻紅了一把,就好比孫儷,蔣欣還有蔡少芬。特別是孫儷,孫儷到現在還是被人叫娘娘,可見那個角色多麼深入人心。
  • 蔡佩池加盟《急診科醫生》被誇這個演員有點靈
    演員蔡佩池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同濟學長」蔡佩池攜手實力演員張嘉譯、王珞丹出演的醫療題材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中,蔡佩池在劇中飾演急診科重症病人沈巖,目前該角色戲份已殺青。該劇由著名導演鄭曉龍、劉雪松聯合執導,力圖展現發生在急診科內的生死較量和人生百態,無論是題材還是演員的表現都相當值得期待。  蔡佩池演繹「最暖病美男」 與張嘉譯王珞丹合作「床戲」印象深  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蔡佩池飾演前往急診科就醫的重症患者沈巖,在治療期間的一系列突發意外導致沈巖家屬與醫生之間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