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近年最好的國產醫療劇,鄭曉龍出品!

2021-03-03 高能E蓓子


最近剛追完兩部警匪劇、兩部反黑臥底劇、一部商戰劇,小仙女們是不是又要劇荒啦?

不要急,在你還沒來得及為無劇可看哀悼的時候,E姐早就為你們探好新路了。

今天給你們推薦的依舊是一部職業劇,講得是急診科的故事。緊張度不輸《Code Blue》,專業程度趕超《心術》,人文關懷更和《妙手仁心》異曲同工。

嗯,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10月30號將要播出的醫療題材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

01.沒有鮮肉鮮花但很吸引人啊喂

說起醫療題材的電視劇,跟TVB十二級學者E姐一樣,你們是不是想起了經典的《妙手仁心》?

還有E姐心目中最好的醫療題材美劇《實習醫生格蕾》。

相愛相殺的姐妹發~

還有看起來不太像好人卻總能妙手回春的《豪斯醫生》。

以及看起來不太像醫學大神卻真的功夫了得的《Docter異鄉人》。

而《急診科醫生》的切入角度和日劇《Code Blue》蠻像,都是急診室的故事。

給大家介紹一下,跑來的這位是我的老婆Gakki

急診科的醫生,都是醫院裡的「快槍手」。

他們每天的日常就仨字:穩!準!狠!

比如這位燕京大學國際醫院的何建一,急診科老司機,又穩又準。


一看這張X冷淡的臉,就知道帥氣大叔急診科大拿手法了得。

對於病患,他向來秉承「生命至上」的原則。而對於自己的手下or徒弟,又有「狠」的一面。

「醫生居然能把紗布落到病人肚子裡」這個梗是不是非常熟悉?嗯哼,乃們一定都看過這樣的新聞——

何醫生的手下犯了這樣的錯誤怎麼辦呢?答案是:絕不姑息!

直面自己犯下的錯誤~才能跟病患及家屬化解矛盾。

當然啦,一個科室不可能只有一位大拿級人物。燕京大學國際醫院急診科還有另一位,副主任劉慧敏。

她也是急診科有權威、有地位的資深醫生,和老同學何建一同甘共苦多年,倆人還在競爭急診科主任的職位。

場面一度十分平衡。

直到出現了一枚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的女子——哈佛大學急救醫學博士江曉琪。

於是急診科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了。三角本來是最穩定的結構,但放在人與人的關係裡,往往就不那麼靠譜了。

這位海歸博士顯然還不是很適應國內的醫療體系和規則,經常跟以何建一為代表的醫生們起觀念上的衝突。

江曉琪空降急診科,又帶著不太合時宜的搶救觀念,劉慧敏對她也是各種不滿。

可這邊呢,江曉琪因為大大咧咧的親民性格和不俗的醫術,迅速在科室裡建立了自己的地位,贏得一群迷妹迷弟。

但競爭歸競爭,不滿歸不滿。同在急診室,沒有爾虞我詐,病人大過天。

三足鼎立帶著急診科成員與死神賽跑的場面,也是真的燃。


《急診科醫生》當然不是只給你們看大神在救人關卡的神操作,還會涉及到其他輔助內容。

比如所有電視劇裡必不可少的感情戲。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何建一有位動不動就跑來撩騷的前妻。


江曉琪有個關係不算和諧還會坑隊友的養母。

養母扯出了江曉琪的身世之謎。

飾演何建一前妻梅律師的柯藍,辦案時一本專業。

而蘇小明更是演技在線,演的這位養母狠上加狠。

蘇姐姐原來是個歌手,她最有名的歌你們都會唱,你知道是什麼嗎?

何建一、江曉琪倆人各自的私生活都比較毛線團,碰到一起還沒事就互懟。不過一旦涉及到病患問題,又能毫不猶豫地統一戰線。

倆人觀念不斷碰撞,但在一次次救治過程中,逐步建立起默契。在互懟中漸漸受對方影響,互相改變,並且……

拉拉手,好朋友~

甚至……

艾瑪,何大夫你要不要這麼肉麻

咳咳,嚴肅點!它才不是打著醫療劇大旗,穿著白大褂談戀愛的電視劇!

雖然江曉琪壁咚傲嬌大叔的場面還蠻記憶猶新的嗯……

據說這是為數不多的感情鏡頭之一。

不過這樣看來,急診科醫生的課餘生活也是hin五彩斑斕的啊~


02.「醫療情結」導演摳細節摳到喪心病狂

看完這樣式兒的卡司陣容,是不是就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了?然鵝你不知道的是,這些戲骨級演員,在拍攝過程中也被虐得暈頭轉向。

話說這不是陳年大叔張嘉譯第一次飾演醫生。

還記得《心術》中吳秀波的師兄,神經外科醫生劉晨曦嘛?

可在《急診科醫生》裡,他的醫療專業術語的臺詞功力升了級。不僅要背準確,還得揣測急診醫生的心理狀態。

第一次演醫生的王珞丹的鴨梨就更大了。

「第一次」倒不怵,但因為是海歸醫生嘛,很多術語要用英語說。於是背臺詞的同時還得帶著感情練習英語發音,也是很心塞。


王珞丹還在協和醫院做了一陣「實習醫生」

而且包括江珊和其他演員在內,只要涉及到醫學常識和專業,稍有疏忽就會有人跳出來喊「CUT」,被「虐得」死去活來。

跳出來喊CUT的這個人,可能是全程跟組指導拍攝的協和醫院的醫生護士,更有可能是——

導演鄭曉龍。

小仙女們對鄭導的名字一定不陌生。你萌愛看的《甄嬛傳》啦、《羋月傳》啦,還有一代醫療劇經典《永不放棄》,都是這位電視劇行業領軍人物的作品。

不用多說,看過「後宮教科書」《甄嬛傳》乃們就能發現,鄭導有多麼「細節控」。

從布景到演員妝容,從劇本構造到每句臺詞,感受到來自鄭導的執念了嘛?

《急診科醫生》鄭曉龍導演繼續著他的風格——

先說布景。

你看片花啊劇照啊,是不是感覺這部劇是借了個醫院來拍的?

其實不然。它的外面是醬嬸的——

劇組在醫院取景之外,在攝影棚裡面按同比例搭建了一個急診室的環境。

分診臺、護士站、病床區……這分明就是醫院本院嘛!

再說道具。

有一場戲是孕婦把嬰兒生在廁所。負責搶救嬰兒的王珞丹,懷裡抱著的嬰兒雖然是假的,但嬰兒的臍帶是用真鴨腸做的,那手感……

演完之後心裡還是毛毛的。

王珞丹表示「短時間內不會想要吃鴨腸」

還有演員的表演和臺詞。

用張嘉譯和王珞丹的話來說,導演的「苛刻」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急診室裡的一招一式都是醫生護士工作多年養成的習慣,拍攝時演員難免會出現誤差。為了不讓吃瓜的我們在看劇的時候吐槽,他們一個動作就會拍好多遍。

導演:按病痛處的位置偏離一點就要重新來過哦何醫生~

有次王珞丹朋友拍心肺復甦的戲,拍了9個小時,直接拍吐了——頸椎病發作,是真的吐了。

嗯,戲裡戲外都是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主。

甚至王珞丹朋友的臺詞中多說一個語氣詞,都會被導演說「有種北京孩子的味道」,然後重拍。

說起來,鄭曉龍對《急診科醫生》的拍攝過程點滿了摳細節的技能,還有個原因,就是導演的「醫療劇情結」。

「以前人家問我最喜歡哪部作品?我說《永不放棄》。拍完《羋月傳》還有人問我喜歡哪部劇?我的答案還是《永不放棄》。」

鄭曉龍導演2002年執導的《永不放棄》,故事也發生在急診室,也是江珊主演。

這部劇不但包攬了當年多項電視劇大獎,還被北京市衛生局列為首都醫務工作者職業道德教育的教材。

之前的醫療劇,關注的問題大概就是醫生群體的日常生活,常常浮於表面。

但鄭導的《永不放棄》已經開始關注到「安樂死」這種高一層次的人文話題。

因為絕症忍受病痛的老年病人,請求安樂死

它帶出來的醫者精神,更讓當時很多青年有了醫學情結。

拍完《永不放棄》之後,鄭曉龍一直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於是15年後,鄭曉龍帶著他的醫療劇情結,和劉雪松聯手,有了這部《急診科醫生》。

江珊在醫院裡升了職,臺詞還是那麼6,但沉穩了很多

不僅有急診科隨時可見的搶救大場面,

也有協和醫生親自督導的醫療特寫鏡頭。

《急診科醫生》有著急診科的快節奏日常、醫生們用理念和專業互懟,也有醫生與患者的溫情時刻和探討深及「人性」的問題。

這樣的好故事、主創班底加上製作團隊,《急診科醫生》想要不好看,也是挺難的。

03.最可貴是它的人文關懷

看完《急診科醫生》全部片花,E姐被它的快節奏和專業度燃了好幾次。

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點點加上擅長寫細膩情感的娟子,兩位編劇把《急診科醫生》的劇本改了N遍……嗯,案例嚴謹性get√,人物性格的立體感點讚~

之前寫鄧特希的那篇推送裡曾提到過,現在的職場劇,尤其是醫療題材的劇中,最被詬病的是基本專業知識的欠缺。

優秀的創作者總是那麼的相似,死摳細節、劇情嚴謹。

《妙手仁心》裡沒有開掛的醫術超人。

《急診科醫生》中忙到飛起的「超人」們也各有各的軟肋。

對作品裡人文觀的滲透,鄭曉龍和鄧特希像是高山流水了一番。

生命的尊嚴

這部劇將注意力轉向醫療行業中耐人尋味的人文關懷。比如張嘉譯飾演的醫生,會在手術前安撫病人的情緒。

還有對生命問題的思考。比如面對需要靠藥物維生的病患,留洋派王珞丹和本土醫生張嘉譯產生的分歧。

一個認為人命大於一切,

而另一個認為應該為病患保留尊嚴,

一個救心,一個救人。

看似行業內經常面對的選擇,其實就牽扯到關於「生命質量論」與「生命神聖論」之間的討論。

這樣的人文關懷,跟港劇《妙手仁心》、美劇《實習醫生格蕾》等經典醫療劇有異曲同工之處。

《妙手仁心3》裡也有一個關於安樂死的故事,一名因交通意外引致全身癱瘓的康仔,發電郵到報館,要求讓自己安樂死。

對於安樂死這個問題,即使是資深的醫生也很矛盾。

後來了解到,康仔是不想媽媽為醫藥費每天疲於奔命才放棄,醫生們於是發起了慈善捐款活動;人生導師屬性的黎國柱也去和康仔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能放棄輕生念頭。

救人扶志,這是《妙手仁心》裡常見的人文關懷之一。

《實習醫生格蕾》裡的探討更為深入。一位女病人在昏迷前早早決定了,不靠呼吸機度日,醫生們決定要尊重患者的選擇。

死亡的痛苦永遠是活著的人承受的,女病人的丈夫無法接受,指責醫生拔下她的呼吸器,就等同於謀殺。

丈夫觀點

就像劇集裡說的:只有垂死的人才能明白,有時候死亡才是恐懼的終點,而希望卻是恐懼之源。

不知道《急診科醫生》又會怎麼面對這個生命議題呢?

片花裡只看到一句「感情用事,是醫生的大忌。」



醫生和患者間的愛恨情仇

另一方面,《急診科醫生》還直視了嚴峻的醫生與患者之間愛恨情仇的問題,關注點仍立足於人文關懷上。

被野蠻的患者家屬打暈的王珞丹,仍然秉持著醫生的職業精神,堅持「打人也得救」,因為「就憑我們是醫護人員」,一點都不帶拖泥帶水。

這樣的職業精神,可不是港劇和美劇中的套路,這其實是國內急診科醫生的日常。

類似的新聞不是隔三岔五就看到麼?

例如不久前的新聞,一名護士給小孩扎針沒扎準,家長不由分說就給護士抽一大耳光。

但護士本能反應居然不是閃躲,而是繼續拿棉籤止住孩子的出血點。

醫院裡的暴力事件頻發,幾乎讓醫生職業成為高危行業,甚至讓許多年輕人放棄了當醫生的夢想,一些在職醫生也感到心灰意冷,辭職離開。

我們強烈譴責傷醫行為,但更為醫務人員的本能反應動容。

《急診科醫生》裡也發生了一些暴力事件,對醫護人員造成很大打擊。

不過,借劇裡小護士之口,導演說出了那些仍在崗位堅持的白衣天使們的心聲:

醫生群體的情感

《急診科醫生》不止聚焦在醫院裡發生、醫生與病患之間的故事,還不忘把鏡頭放在醫生群體的家庭生活和情感上。

片花中有一句臺詞E姐印象很深刻:

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生欲來找我們。對於我們來說,他們也就是我們一天的幾十分之一,可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他們的全部。

那麼當醫生自己的血親躺在醫院的時候呢?

劉慧敏說:「即使面對最親的人,治療的時候也要保持冷靜。」

可當何建一坐在急救室外面時,心情複雜到語塞:「現在才知道在外面等的家屬是什麼心情……」

還有一位女醫生痛苦哭訴:「作為醫生,連親人得病了,也沒辦法……」

醫生也是人。

當自己的至親躺上冰冷的手術臺,醫生難為人知的脆弱一面也會暴露無遺。


醫生在搶救時發現病患是自己的至親,這種痛苦無以言表



E姐結語

現在再問鄭曉龍導演最喜歡的作品,大概不再是《永不放棄》了。

《急診科醫生》可以說是升級版《永不放棄》,因為它開始「在人的精神層面上解構故事、想像人物」。

不僅僅是逼真的搶救場景還原,還是醫護人員與病患之間的情感刻畫,《急診科醫生》都為國產醫療劇做出了表率。

劇作毫無避諱地直面探討,並且一直在嘗試以一種積極的情緒去接納、化解問題。

之所以說它是醫療劇的良心之作,大概就是因為它不僅在傳遞正能量,更是在教會觀眾,以自己之則,承擔社會的責任吧。

上一篇:陳小春為Jasper流下的淚,或許來自高齡父親的「育兒焦慮」

推薦閱讀:TVB職場劇圖鑑:沒有「鄧特希式」人文關懷的精英感,不過是虛假的優越感


 

-專題主筆-

你的吃瓜小仙女E姐,制服控油梨,亂入的牛頭角順嫂菜籽

E姐復更以後,還有很多失散的小夥伴沒有找到這裡,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各位隨手轉發,讓更多失聯的小夥伴看到我們,謝謝大家,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火了,國產醫療劇再翻紅
    在德塔文影視觀察發布待播劇景氣指數top30滾動榜單中,排名第一位是正午出品的王凱與江疏影主演的《孤城閉》,排名第二位的就是由楊紫與肖戰主演的《餘生,請多指教》。由於成功「預言」了新型管狀病毒,《急診科醫生》帶火了國產醫療劇,可是在這場抗疫戰爭結束後,2020年還會有另一部國產醫療劇爆款嗎?這一切可能取決於:國產醫療劇,能夠治好自己的懸浮病嗎?被神預言帶火的《急診科醫生》,能教會國產劇什麼?1月24日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向湖北武漢電視臺捐贈10部優秀電視劇版權,其中便包括了《急診科醫生》。
  • 「預言」疫情的這部神劇除外,還有什麼醫療劇厲害?
    大家好,最近一部2017年國產電視劇,因為劇中有「疫情隔離」等劇情和臺詞而再度引發大眾關注,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醫療題材的電視劇吧。國產劇中,醫療劇產量不算高但早年還是有過一批良心之作的如同樣由鄭曉龍執導的《永不放棄》以及《醫者仁心》。而近年影響力比較大的應該就是12年的《心術》了。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火了,楊紫肖戰楊冪誰帶國產醫療劇再翻紅?
    另一個巧合是:無論是否出現這場疫情,2020年原本都是國產醫療劇大年。在德塔文影視觀察發布待播劇景氣指數top30滾動榜單中,排名第一位是正午出品的王凱與江疏影主演的《孤城閉》,排名第二位的就是由楊紫與肖戰主演的《餘生,請多指教》。
  • 國產醫療劇這麼拍,才算拍對了中國醫生
    為什麼我們總是拍不出頂級的國產醫療劇?從2001年的鄭曉龍導演的《永不放棄》開始,將近20年,破8分的國產醫療劇未及兩位數,同為鄭曉龍執導、最近因為「神預言」新冠狀病毒再度走紅的《急診科醫生》,豆瓣評分也僅為6.6
  • 觀眾需要什麼樣的國產醫療劇?
    現實生活中,醫療體制改革、醫療資源分配、醫患關係始終是民生重點。關注度的提高催生了系列影視作品的生產創作,醫療類紀錄片發展迅速,近年來有《人間世》《生門》《中國醫生》等多部高品質作品出現。相比之下,醫療劇的創作是落後的。 以【國產內地醫療劇】(不包含港臺劇)來劃定範圍,以國產劇年產量以及其他類型的電視劇產量比較,醫療劇從數量上來說不多,甚至稀缺。
  • 國產醫療劇像這麼拍,才算拍對了中國醫生
    從2001年的鄭曉龍導演的《永不放棄》開始,將近20年,破8分的國產醫療劇未及兩位數,同為鄭曉龍執導、最近因為「神預言」新冠狀病毒再度走紅的《急診科醫生》,豆瓣評分也僅為6.6分。而在疫情肆虐的當下,一檔國內首部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卻成為一匹黑馬,不僅引發網絡熱議,更收穫了豆瓣9.2分的高評。
  • 疫情過後,你還會想看醫療劇嗎?
    與此同時,一部2017年首播、豆瓣6分上下的國產醫療劇,卻頂著「預言神劇」的名頭意外翻紅。從觀眾興趣與市場存貨情況看,國產醫療劇在2017年的挫折之後,似乎終於迎來了新拐點。國產醫療劇,究竟差在哪兒?類似於刑偵題材,醫療題材作為職業劇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海外已經是相當成熟穩定的劇種。醫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卻又輕易無法了解的行業,以其作為描繪對象,既符合現實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觀眾的窺探心理。
  • 「最純粹」的醫療劇,最真實才最動人
    鄭曉龍導演顯然是這方面的高手。要知道,最近好看的醫療劇不是沒有。美劇有《Good Doctor》,日劇有《CODE BLUE》,韓劇也有《浪漫醫生金師傅》。《急診科醫生》的導演鄭曉龍已經不是第一次拍攝醫療行業劇了,《永不放棄》就是他執導過的醫療劇佳作。
  • 美日韓、港臺、內地醫療劇對比,細數國產醫療劇「五宗罪」
    該劇由鄭曉龍執導,張嘉譯、王珞丹和江珊主演,還特意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來把關劇情。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具有爆款潛質,有望跟上半年的《外科風雲》一爭高下。未料及,《急診科醫生》播出後,雖然收視率超過了1%,口碑和話題度卻不及預期。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
  • 武漢企業出品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幸福到萬家》開機 導演鄭曉龍主演...
    19日,由當代文體旗下當代時光聯合出品的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幸福到萬家》開機。本劇由著名導演鄭曉龍、姚遠聯合執導,趙冬苓編劇,曹平任製片人,趙麗穎、劉威、唐曾領銜主演,羅晉特別出演。鄭曉龍導演與曹平製片人這對黃金搭檔繼《甄嬛傳》《羋月傳》後再度攜手,與演員趙麗穎在電視劇《金婚》後時隔13年再次合作,強強聯手。該劇講述了一位名叫幸福的姑娘在事業與婚姻、愛情與親情的多重考驗下不斷成長的故事。趙麗穎飾演女主角幸福的消息一經公布,瞬間迎來多方關注,並登上微博熱搜。
  • 國產醫療劇如何才能更好地講述白衣天使的故事?
    圖為國產醫療劇《急診科醫生》在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搏鬥的這場戰鬥中,一線醫護人員的身影和事跡感動了無數人。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批醫療題材的國產劇再度受到關注,也引發了許多人的思考:國產劇如何更好地講述白衣天使的故事?醫療劇是近些年來電視螢屏上惹人注目的國產劇類型之一。
  • 國產醫療劇,成功的為何只有「老中醫」?
    不過開播以來,《女醫明妃傳》卻沒有《大長今》那種風靡亞洲的認同度,雖然收視率挺高,相伴而來的卻是一大波吐槽,這倒與以往的國產醫療劇同病相憐。醫療劇算是電視界鐵板題材,美劇、日劇、韓劇以及港劇、臺劇中都有很多讓劇迷念念不忘的經典醫生形象。遺憾的是,大陸現代醫療劇儘管產量高,這兩年甚至有井噴的趨勢,然而,立得住的醫生形象幾乎一個都沒有。
  • 武漢企業出品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幸福到萬家》開機 導演鄭曉龍主演趙麗穎
    19日,由當代文體旗下當代時光聯合出品的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幸福到萬家》開機。鄭曉龍導演與曹平製片人這對黃金搭檔繼《甄嬛傳》《羋月傳》後再度攜手,與演員趙麗穎在電視劇《金婚》後時隔13年再次合作,強強聯手。該劇講述了一位名叫幸福的姑娘在事業與婚姻、愛情與親情的多重考驗下不斷成長的故事。趙麗穎飾演女主角幸福的消息一經公布,瞬間迎來多方關注,並登上微博熱搜。
  • 25年國產醫療劇盤點:高口碑作品斷層,偶像化能成爆款出路嗎?
    醫生是個話題感很強的職業,但並不意味著醫療劇就有題材紅利,相反,醫療劇作為現實感很強的職場劇,觀眾對其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醫療劇有著較高的創作壁壘,在這樣的環境下,國產醫療劇整體數量偏少,獲得高關注度的更是少之又少。
  • 八季都破9分,沒有國產醫療劇能這麼拍
    卡迪如此回答:「這王八蛋是我最好的醫生,我不會炒他,哪怕你撤資。」 畢竟,單是天才醫生治疑難雜症很難撐滿8季178集,強大的編劇團隊設法將一部醫療劇發揮出感情劇、家庭倫理劇、懸疑劇、偵探劇、職場劇以及醫療科普等多種題材的複合效果。 男主角的選角也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 國產醫療劇需要的不僅僅是「神預言」
    在一眾平均分高達9.2分的小製作小成本的國產醫療紀錄片面前,國產醫療劇剛過及格線的成績實在有些「自慚形穢」,難道醫療劇「出圈」只能是依靠「神預言」嗎?我們為什麼拍不出頂級的國產醫療劇呢?「醫療劇」是一個舶來的劇集類型,最早起源於美國。從1986年的單本電視劇《希波克拉底誓言》來算,這一類型在中國已經發展了34年,但發展較慢。
  • 鄭曉龍:我的劇永遠和老百姓站在一起
    北視中心那時剛從北京電視臺剝離出來,成了中國首家專業電視劇製作單位,而鄭曉龍自1984年就開始主管電視劇生產,當了10年副主任之後又當了16年主任,直到2010年辭職。也就是說,在他以《北京人在紐約》導演身份為人熟知之前,北視中心出品的《四世同堂》、《渴望》、《編輯部的故事》等作品的面世,背後都有鄭曉龍的推動。
  • 7部超8分的國產醫療劇!張嘉譯陶虹作品上榜,第一名高達9.2分
    沒關係,是時候安利這7部寶藏國產醫療劇了! 一部厚重大氣又細膩感人的醫療劇,結合社會現實,劇情跌宕起伏,立意深遠。 劇中陶虹與許亞軍這對悲情戀人,更使許多觀眾都念念難忘。
  • 《急診科醫生》領銜國產醫療劇「翻紅」
    醫療劇是早期的舶來概念,相比美劇日劇在醫療題材上的各有所長,中國醫療題材的發展則要坎坷得多——以2002年的《永不放棄》來算,國產醫療劇也只將將走過了18年,在國產劇60年的長河中發源尤晚。​只是這並不能掩蓋國產醫療劇的艱難前行。
  • 鄭曉龍這三部劇,堪稱過去10年電視劇市場的縮影丨國劇60講第二季(10)
    多年以後,餘興未盡的鄭曉龍又拍了他的第二部醫療劇《急診科醫生》,在2017年秋天播出。鄭曉龍在擔任中心主任期間,管理工作佔去相當大的精力,導演作品的數量並不多。2007年播出的《金婚》是一部有著全民影響力的作品。《金婚》的創意發端於鄭曉龍的生活體驗。鄭曉龍的父母都是軍人,退休以後因為生活瑣事吵嘴,就打電話找來孩子當同盟軍。孩子到了以後,他們把所有「歷史恩怨」回放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