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領銜國產醫療劇「翻紅」

2020-11-19 手機鳳凰網

文|一點劇讀,作者|肖曉

「我爸媽在家,電視上不是疫情新聞就是《急診科醫生》。」在新冠肺炎全面擴散開前一周回到武漢的陸芢榎感慨,身處疫區中心,焦慮害怕都有,但生活仍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這部劇有先見之明,第一次出現冠狀病毒。安撫人心緩解焦慮倒不至於,就覺得挺神奇的」,陸媽媽表示。

這要從1月25日前後一則截選自《急診科醫生》的視頻說起。隨著片段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名詞出現、劇中「封城」等操作在現實中「被實踐」,雖不乏網友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和此次疫情的區別,但並不妨礙該劇被稱之為「神預言」,也讓其迅速刷爆各社交平臺。

微博上,#急診科醫生#話題閱讀量達10.2億,討論趨勢和閱讀趨勢在26日達到峰值;優酷平臺上,該劇一舉擠進了2019好劇榜、劇集熱度榜、都市劇熱榜三個榜單;除此之外,抖音上片段播放量達到15.3億;B站網友自製視頻最高播放量達62.5萬。《急診科醫生》再度翻紅了。

另一面,奮戰在前線、搶奪每一線生機以生命庇佑生命的醫護人員,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抖音快手上流傳著大量現場醫護人員視頻,騰訊愛奇藝等相繼開發了疫情專題,致敬抗疫前線的「最美逆行者」。#致敬疫情前線醫護人員#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5億,#老婆你的病人交給我請放心#等也一次次牽動著大眾的心。

致敬醫者仁心自然也成為影視內容重要議題。1月24日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向湖北武漢電視臺捐贈10部優秀電視劇版權,其中便包括了《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兩部醫療劇;除此之外,優酷也開闢了「醫者仁心,為你們加油」的醫療劇專題,微博大V也奉送了優質醫療劇推薦。

在這個疫情突襲、全民宅在家的庚子年開年,雖然抗戰疫情好消息不斷,但攀升的確診人數仍在挑動著大眾的神經。暗灰色的背景下,娛樂影視產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電影大規模撤檔、娛樂性綜藝消失、影視項目暫停拍攝……這種情況下,醫療劇被關注雖然有大環境作用,但其本身同樣值得深究。

醫療劇:一年平均一部,豆瓣均分7的「下坡路」?

醫療劇是早期的舶來概念,相比美劇日劇在醫療題材上的各有所長,中國醫療題材的發展則要坎坷得多——以2002年的《永不放棄》來算,國產醫療劇也只將將走過了18年,在國產劇60年的長河中發源尤晚。

據一點劇讀不完全統計,截止2019年播出的國產醫療劇僅19部,一年僅僅平均一部;口碑層面更是佳作頻出,以豆瓣評分來看便有4部8分以上作品,其中《無限生機》評分高達9.2分,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只是這並不能掩蓋國產醫療劇的艱難前行。以十年為節點,不難發現2002年-2010年上映的醫療劇只有3部,雖然都是口碑佳作,但也只能說稍露苗頭;相比之下,第二個十年上映作品有16部之多,可以說醫療劇開始真正在行業劇甚至國產劇中佔據一席之地。

再細分來看,2010年-2014年屬於第一個爆發期,短短五年就有9部作品面世,是上一個十年的三倍之多,可以說是蓬勃發展。只是這一時期的醫療劇品質參差不齊,一方面,豆瓣7分以上4部,《醫者仁心》《心術》則擠進8分陣營,後者更是以解決醫患關係的現實痛點成為國產醫療劇的標杆之作。​

但也正是這個階段,醫療劇從最初的青睞於實力派開始向新生力量靠齊,從李幼斌、王學兵、吳秀波向賈乃亮、李小璐、張儷等過渡,更具青春色彩的醫療劇開始出現,只是這些作品明顯在口碑上不如之前幾部,《感動生命》《婦產科男醫生》更是國產醫療劇史上少有的不及格作品。

顯然,快速發展的同時,醫療劇也開始暴露一些問題,除了行業劇最常見的「披著行業劇外衣的愛情劇」的常見狗血外,還有其固有的問題——《心術》播出後,便迅速形成了兩極分化的評論,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爭論,被放大的幽默和被「光鮮」的人物,都讓其面臨了一些質疑。

如果說前五年尚是在試錯中發展,那2015年-2019年是醫療劇的全新發展階段。只是這五年的作品集中分布在了2015年和2017年,各有3部,可以說在年度電視劇的「百團大戰」中初現規模,只是其餘3年則相對出現了空白,顯然市場對於醫療劇仍在嘗試階段,並不像其他成熟題材那樣大膽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醫療劇也開始走入頭部市場。2015年的《急診室故事》作為《無限生機》的延續,也因為80%取自真實案例、聚焦急診室眾生相兒成為新一代醫療劇經典;2017年的《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也因為撬動了靳東、白百何、張嘉譯等實力派演員而成為當年爆款候選。

一切看起來都在朝做好的方向發展,數量上迎來小爆發,也不乏品相俱佳的頭部劇,只是細看這19部劇的豆瓣評分,不難發現,相比《心術》及其之前的步步佳作,搭上數量快車的醫療劇也正走在口碑的下坡路。

疫情侵襲下的「強心劑」,「翻紅」的醫療劇卻出現斷層?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公婆一直蹲在客廳看《急診科醫生》,包括小姑娘也看得很投入」,在《急診科醫生》的豆瓣短評裡,有大量近期湧入的觀眾,彈幕上也不乏為「新型冠狀病毒」這個名詞而來的人。還有大量網友表示正在追國外或港臺地區的醫療劇,《白色強人》《良醫》《白色巨塔》《實習醫生格蕾》等赫然在列。

「這個時候看醫療劇更安心吧」,影視無國界,同樣傳遞著一種態度:致敬每一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事實上,關於醫療劇的聲音遠不止於對經典的「複習」,還有銘記教訓,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強烈要求這次疫情結束後拍醫療劇或者紀錄片,讓大家重視生命,最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位醫護人員」,某微博網友表示。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急診科醫生》所代表的醫療劇別有意義,真正承擔著文化作品的意義,只是冷靜下來,當下的國產醫療劇撐得起這一重任嗎?只能說理想很美好,貓眼數據顯示,以2月2日為例,山東衛視和河南衛視播出的《急診科醫生》黃金檔收視僅0.0612和0.0502,排在收視榜30名開外。

「如果電視有播出的話可以看一下,但不會專門去搜索」,河南的夏女士表示,她和父母更傾向於通過微博、視頻網站和各種微信群去關注醫護人員在一線的真實視頻。另一方面,在觀眾的集中湧入下,《急診科醫生》中不少奔著「神預言」劇集而來的觀眾,對故事走向和女主人設等提出質疑,顯然並未達到預期。

即使是疫情環境將國產醫療劇推到大眾眼下,但信息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以及其本身存在的問題仍然是巨大的考驗。事實上醫療劇有著所有行業劇的通病:行業和情感雙線並行,卻難以雙贏甚至喧賓奪主;立意深遠甚至聚焦現實,卻往往淺嘗輒止隔靴搔癢,難以戳中痛點;著眼遠大卻忽略細節,專家坐鎮卻仍然難以規避細節錯誤,最終成為一場「吐槽大會」……

毋庸置疑的是,這些問題已然是所有從業人士的共識,只是也需要時間,至少在這個當下,醫療劇正在承擔著它的現實使命。網絡消息顯示,除了上文提及的捐贈版權劇中的兩部醫療劇,接下來各大衛視或也將安排播放醫療劇,例如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手握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湖南衛視則可能會空降。

只是目前來看,並不容樂觀。或許是2017年兩部頭部國產醫療劇播出不及預期,之後國產醫療劇似乎出現了斷層;同時,根據市面上的公開消息顯示,目前在拍或殺青的醫療題材相關劇集,只有楊冪白宇主演的《謝謝你醫生》和楊紫肖戰主演的《餘生請多指教》,頂流入局但明顯更具偶像劇色彩,並不能稱之為醫療劇。

換言之,未來市場還將繼續出現醫療劇稀缺。蓬勃發展後的醫療劇或許進入冷靜期,但疫情的侵襲也在宣告:醫療劇或許道阻且長,但它的現實意義決定了其終將迎來長遠發展。

相關焦點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火了,國產醫療劇再翻紅
    由於成功「預言」了新型管狀病毒,《急診科醫生》帶火了國產醫療劇,可是在這場抗疫戰爭結束後,2020年還會有另一部國產醫療劇爆款嗎?這一切可能取決於:國產醫療劇,能夠治好自己的懸浮病嗎?被神預言帶火的《急診科醫生》,能教會國產劇什麼?1月24日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向湖北武漢電視臺捐贈10部優秀電視劇版權,其中便包括了《急診科醫生》。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而翻紅 醫療劇或將迎大爆發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疫情而翻紅   醫療劇或將迎來大爆發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最近,三年前播出的醫療劇《急診科醫生》由於劇情「神預言」疫情而翻紅,紀錄片《中國醫生》在豆瓣獲得9.3高分,2013年的紀錄片《非典十年祭》也成為網友熱議話題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火了,楊紫肖戰楊冪誰帶國產醫療劇再翻紅?
    疫情下,醫療劇翻紅。3年前鄭曉龍的一部劇集《急診科醫生》,因為劇中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封城」等劇情和臺詞而再度引發大眾關注,加上《中國醫生》、現實版「江直樹」等醫療紀錄片和人物迅速出圈,醫療題材,無意中再次被帶上風口。
  • 《急診科醫生》「翻紅」,疫情下的醫療劇是病毒的「預言家」嗎
    微博上,#急診科醫生#話題閱讀量達10.2億,討論趨勢和閱讀趨勢在26日達到峰值;優酷平臺上,該劇一舉擠進了2019好劇榜、劇集熱度榜、都市劇熱榜三個榜單;除此之外,抖音上片段播放量達到15.3億;B站網友自製視頻最高播放量達62.5萬。《急診科醫生》再度翻紅了。
  • 《急診科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繼《外科風雲》之後,又有一部國產醫療劇登上了電視螢屏,那就是《急診科醫生》。未播之前,《急診科醫生》就已經備受期待。該劇由鄭曉龍執導,張嘉譯、王珞丹和江珊主演,還特意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來把關劇情。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具有爆款潛質,有望跟上半年的《外科風雲》一爭高下。
  • 神劇!《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疫情,還有哪些醫療劇值得推薦?
    受疫情困擾,足不出戶的人們開啟了瘋狂刷劇模式,一部2017年播出的老劇《急診科醫生》也就此火了起來,在這部由張嘉譯、王珞丹等主演的醫療行業劇中,人們發現它居然神預言了「新型冠狀病毒」,文藝作品和現實的交相呼應讓它迅速刷爆各社交平臺,觀眾也對醫療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人們繼而發現,在強烈的需求下,高質量的國產醫療劇並不多,很多醫療劇打著行業劇的旗號開播,但隨著劇情的展開,它們始終還是回歸到了愛情劇的本質
  • 塵封觀劇:張嘉譯領銜《急診科醫生》撞上《外科風雲》,眼熟否?
    昨日,由鄭曉龍、劉雪松聯袂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等領銜主演的都市醫療行業題材電視劇《急診科醫生》發布首支片花。短短3分多鐘時間,全景展現了緊張的醫患關係和複雜的人物網,讓一幹吃瓜群眾不由得心頭一震:如此眼熟,好似剛收官不久的《外科風雲》啊,是否真的撞上了呢?先說撞題材。
  • 國產醫療劇需要的不僅僅是「神預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的醫療劇比如《婦產醫生》《兒科醫生》等劇集,都著眼於例如醫患糾紛、醫療改革等較大的社會問題,對「醫生」個體的關注並不太突出。2005年至2009年是國產醫療劇發展期,可以說在這一時期,醫療劇開始真正在國產劇類型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以《急救生活》《柳葉刀》《無限生機》為例,劇集都帶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味。
  • 疫情期重溫老劇成熱潮:《甄嬛傳》再次翻紅 《急診科醫生》播放量...
    宅在家裡,追劇成為打發時間必不可少的娛樂項目之一。往年假期,新劇總是被人津津樂道,但今年不一樣,由於宅在家裡的時間太長,新劇更新太慢,很多人開始刷起了老劇。某平臺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以「醫療」為主題的《急診科醫生》播放量是平時的7倍,而國產經典劇《甄嬛傳》《亮劍》也都在疫情期間再度翻紅。據狐廠了解所知,除了喜劇作品,刑偵、懸疑、歷史、年代等經典老劇也是觀眾的心頭好。
  • 《急診科醫生》槽點太多?介紹幾部正點的醫療劇給大家!
    「第一集節奏太快了,好劇!」鄭曉龍導演,張嘉譯、王珞丹主演的《急診科醫生》周一開播,口碑方面,網友的態度不一。這部劇究竟好不好看?才開播幾集,大家槽點就沒有停止過:這劇和之前的《外科風雲》是不是有點像?男/女主國外醫學博士畢業(靳東/王珞丹),為了調查父母被冤枉的真相,去了父母生前所在的醫院工作,然後遇到了一段愛情。
  • 《急診科醫生》預言冠狀病毒?醫療劇還任重道遠
    《急診科醫生》劇照。新京報2月2日報導      近日的疫情,讓網友翻出來了2017年的《急診科醫生》,一時間「預言劇」的短視頻片段轉遍朋友圈。看到片段裡醫生果斷高效的應急方案和專業科學的隔離方法,與現在正在緊急解決中的疫情不謀而合,大家不禁慨嘆「這才是專業的醫療劇」。可回望過往華語電視劇的歷史,似乎,鮮見高質量的國產醫療劇。醫療劇的意義是讓大家對這個行業有更多尊重和了解其實,醫療劇也是行業劇的一種,但不知怎麼,國內電視劇一碰到行業劇就突然縮水,不論專業度還是劇情性都有些遜色。
  • 《急診科醫生》真的預言了冠狀病毒?醫療劇還任重道遠
    近日的疫情,讓網友翻出來了2017年的《急診科醫生》,一時間「預言劇」的短視頻片段轉遍朋友圈。看到片段裡醫生果斷高效的應急方案和專業科學的隔離方法,與現在正在緊急解決中的疫情不謀而合,大家不禁慨嘆「這才是專業的醫療劇」。可回望過往華語電視劇的歷史,似乎,鮮見高質量的國產醫療劇。
  • 優秀國產醫療劇,最後幾部注意避雷!
    急診科優秀代表作《無限生機》作為急診科題材的醫療的電視劇這部2005年的《無限生機》絕對可以說代表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醫院來回穿梭的醫生護士和各種醫療名詞,急診科的忙碌和百態體現得淋漓盡致,不愧是9.3分的好劇。當初最遺憾的莫過於杜子桐的死。這部劇與《急診科醫生》不同的是這部劇的感情戲只是作為整部電視劇的點綴。
  • 觀眾需要什麼樣的國產醫療劇?
    以【國產內地醫療劇】(不包含港臺劇)來劃定範圍,以國產劇年產量以及其他類型的電視劇產量比較,醫療劇從數量上來說不多,甚至稀缺。根據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記者統計,從1986年《希波克拉底誓言》算起,至今播出的國產醫療劇僅有43部,其中2010年以後的劇目有22部,佔總數的一半。
  • 《急診室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繼《外科風雲》之後,又有一部國產醫療劇登上了電視螢屏,那就是《急診科醫生》。
  • 國產醫療劇這麼拍,才算拍對了中國醫生
    為什麼我們總是拍不出頂級的國產醫療劇?從2001年的鄭曉龍導演的《永不放棄》開始,將近20年,破8分的國產醫療劇未及兩位數,同為鄭曉龍執導、最近因為「神預言」新冠狀病毒再度走紅的《急診科醫生》,豆瓣評分也僅為6.6
  • 張嘉譯新劇《急診科醫生》致敬白衣天使
    大型醫療情感劇《急診科醫生》1月27日登陸廣東衛視,該劇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領銜主演,講述的是急診科醫生們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攜手克服種種困難,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主演張嘉譯曾感慨:當演員比當醫生輕鬆太多。   導演鄭曉龍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高質量的保證,《甄嬛傳》《羋月傳》等均是高分劇。《急診科醫生》將視角對準了醫療行業,鄭曉龍表示這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 美日韓、港臺、內地醫療劇對比,細數國產醫療劇「五宗罪」
    細數國產醫療劇的「五宗罪」。文 | 任珊來源 | 文創資訊繼《外科風雲》之後,又有一部國產醫療劇登上了電視螢屏,那就是《急診科醫生》。未播之前,《急診科醫生》就已經備受期待。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具有爆款潛質,有望跟上半年的《外科風雲》一爭高下。未料及,《急診科醫生》播出後,雖然收視率超過了1%,口碑和話題度卻不及預期。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反觀美國和日本,高質量醫療劇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豪斯醫生》、《白色巨塔》等經典之作。
  • 《急診科醫生》即日開播 貳零壹陸影視年度壓軸劇作上線
    其中即將在10月30日登陸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兩家一線衛視晚間黃金檔,並將於優酷、騰訊、愛奇藝、搜狐全網播出的都市醫療劇《急診科醫生》,無疑是這場11月電視收視之爭的最強勁對手。據悉,該劇由花兒影視聯手貳零壹陸影視共同出品,鄭曉龍、劉雪松聯合執導,娟子編劇,張嘉譯、王珞丹、江珊等實力演員領銜出演。
  • 國產醫療劇醫生形象盤點:「神性」比不上「人性」,專業不能為偶像「鑲邊」
    好角色不能「造神」,醫生也有「七情六慾」縱觀國產醫療劇,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作品對於「醫生」這一形象的刻畫局限在「完美化」、「天使化」的固有套路,一味的追求「高大全」:他們不爭名逐利,不計較得失,甚至沒有常人的脆弱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