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2021-02-08 文創資訊

繼《外科風雲》之後,又有一部國產醫療劇登上了電視螢屏,那就是《急診科醫生》。

未播之前,《急診科醫生》就已經備受期待。該劇由鄭曉龍執導,張嘉譯、王珞丹和江珊主演,還特意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來把關劇情。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具有爆款潛質,有望跟上半年的《外科風雲》一爭高下。

未料及,《急診科醫生》播出後,雖然收視率超過了1%,口碑和話題度卻不及預期。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反觀美國和日本,高質量醫療劇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豪斯醫生》、《白色巨塔》等經典之作。這是為什麼呢?

今年上半年,《外科風雲》剛播出不久,就因為劇中出現的醫療常識性錯誤招致口水無數。再加上播出前幾天被爆出的「白百何風雲」,更是讓該劇的口碑雪上加霜。萬箭穿心之下,《外科風雲》的豆瓣評分一度跌至6.6分,直到播出近半,口碑和收視率才慢慢回溫。

相較之下,《急診科醫生》的螢屏之旅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了,既沒有主演「緋聞」的困擾,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常識性錯誤。就連同臺競技的對手,似乎也「沒有一個能打」。自從《急診科醫生》播出後,就佔據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位置。直到備受期待的《獵場》開播,才讓該劇嗅到了一絲「威脅」的氣息。

除了有利的外部環境,《急診科醫生》的主創配置也頗具爆款潛質。該劇的導演鄭曉龍是有名的「爆款劇導演」,無論是早年間拍攝的《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還是近些年拍攝的《甄嬛傳》和《羋月傳》,都是不折不扣的爆款作品。主演方面,該劇沒有一個「小鮮肉」,匯集了張嘉譯、王珞丹、江珊等眾多有實力的演員,演技方面也有所保障。

在以往的醫療劇中,常識性錯誤頻出一直是最大的槽點,《急診科醫生》卻沒有招致此類的吐槽。原來,該劇的原著作者點點本身就是業內人士,曾有多年的臨床經驗。為了減少劇中的技術性錯誤,該劇的製作團隊還跟北京協和醫院達成了合作。在拍攝過程中,協和醫院每天都會派駐醫生和護士全程24小時跟進,對臺詞和表演進行核對,及時地修正劇中與事實的出入處,不少劇中角色甚至是由真實的醫護人員上陣扮演的。

主創團隊出色,製作過程良心,播出前期也沒有強悍的競爭對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有機會成為爆款。但截至到目前,《急診科醫生》雖然佔據了同時段收視冠軍,但收視率僅在1%上下徘徊。不僅如此,該劇的口碑和話題度也不及預期,豆瓣評分只有5.8分,微博話題閱讀量也僅有3.7億,還遠遠夠不上「爆款」的程度。

究其原因,《急診科醫生》的劇情和節奏出了問題。該劇的主線劇情和《外科風雲》有幾分相似,都是留美歸來的醫生回國「復仇」,為父母找出當年某個案子的真相,很難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另一方面,《急診科醫生》已經播出了十幾集,主線、仍然不算清晰,支線則更加混亂。整體給觀眾的感覺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有些雜亂無章。另外,還有一些劇情十分尷尬。比如,女主角莫名冒出幾句蹩腳的英語,明明是現代劇卻加上了古裝劇的配樂,讓觀眾大呼出戲。

當然,《急診科醫生》播出還未過半,現在給這部電視劇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但隨著《獵場》等劇的開播,《急診科醫生》難免被搶走風頭,如果後期的劇情難以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可能就跟「爆款」無緣了。

從前幾年的《心術》、《青年醫生》,到今年的《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醫療題材電視劇在螢屏上屢見不鮮,幾乎每部都能夠引發熱議。那麼,醫療劇為何會如此受關注?其他國家/地區的醫療劇又有哪些經典之作呢?

醫療劇這一概念起源於美國,是以醫院為背景,以醫生和病人同疾病作鬥爭作為故事主線的一種電視劇類型。早在1963年,美國已經推出了一部影響力巨大的醫療劇《綜合醫院》。此後,各種醫療劇層出不窮,醫療題材的方方面面也基本被挖了個遍。

醫療劇之所以受到觀眾的喜愛,是因為它經常會涉及到「生命」、「死亡」等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主題,可以從中審視人情泠暖,展示悲歡離合,讓觀眾感悟出生命的意義。另一方面,醫療劇本身極具話題性和社會性,涉及到醫患關係、醫療事故、醫療腐敗等多個社會熱點話題,人性、道德、法治等主題都在醫療劇中被反覆探討,這也使得醫療劇備受關注。

作為一種類型劇,醫療劇的流行程度和刑偵劇不相上下,在各國長盛不衰。在日本和美國,都有大量高質量的醫療劇,兼具醫學專業內容和人文關懷。在韓劇和港劇中,同樣也產出了一些高質量的作品——

1、美國醫療劇:醫療專業水平極高

代表作:《急診室的故事》、《實習醫生格蕾》、《豪斯醫生》

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美國醫療劇就已經在國內十分流行。但直到1994年《急診室故事》的播出,才真正把醫療劇推上了收視巔峰。《急診室的故事》確立了醫療劇的敘事方式和視覺風格,奠定了醫療劇的類型基礎,被認為是美國醫療劇當之無愧的代表作。該劇播出以來,共獲得創紀錄的21項艾美獎及115項提名。

在《急診室的故事》之後,又陸續誕生了《實習醫生格蕾》、《豪斯醫生》等多部經典作品。就目前來看,醫療劇幾乎可以說是美劇中最為「長壽」的題材。2005年首播的《實習醫生格蕾》,至今已經播出了十四季。《豪斯醫生》從2004年一直播到了2012年,《急診室的故事》更是有15季之多,足足播出了15年。

美國醫療劇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真實」是最重要的原因。在美國,所有進行手術場景拍攝的醫療劇都必然經過相關醫療機構的審核和培訓,從而使所有演員看起來如同真正的醫生一般專業。劇中出現的大量罕見病症以及醫學術語,也讓觀眾很有新鮮感。此外,美國醫療劇也並沒有停留在醫療本身,而是結合了懸疑、愛情、勵志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讓醫療劇兼具了專業性和觀賞性。

2、日韓醫療劇:勝在對人性的挖掘

代表作:《白色巨塔》、《綜合醫院》

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看,日本醫療劇都不遜色於美國醫療劇。與融入多種元素的美國醫療劇不同的是,日本醫療劇在探討人性方面尤為出色,人性、生死、是非、道德,都是日本醫療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日本醫療劇中,《白色巨塔》可以說是難以超越的經典之作。該劇的兩位男主角財前五郎和裡見修二,一個追求名譽和權力,一個尊重生命,熱心研究。該劇透過兩人之間理念的爭執和衝突,以及周遭利害與情愛關係的糾葛,揭露了日本醫學界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黑暗面,同時也通過對人性的真實揭露,引發了人們對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的反思。

相較於日本醫療劇,韓國醫療劇顯得比較「平庸」。但也產出了諸如《綜合醫院》這樣的經典之作。《綜合醫院》開創了韓國醫療劇的先河,1994年開播後收視較高。2008年播出,車太賢、金貞恩主演的《綜合醫院2》,也備受觀眾好評。該劇站在患者的立場上,審視在醫院的人間百態,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

3、港臺醫療劇:內地醫療劇的啟蒙之作

代表作:《妙手仁心》、《On call 36小時》、《白色巨塔》

說到港臺醫療劇,《妙手仁心》不得不提。這部1998年首播的電視劇,開啟了香港醫療劇的先河,也成為了難以逾越的經典。《妙手仁心》三部曲刻畫了醫院急診室、神經外科等一系列科室的日常工作情況,可以稱得上是內地醫療劇乃至行業劇的啟蒙之作。

此後,香港又推出了《紅衣手記》、《仁心解碼》、《On call 36小時》等醫療劇,但影響力均不及《妙手仁心》系列。其中,最受關注的是2012年首播的《On call 36小時》.雖然該劇曾因為劇情的問題被香港觀眾投訴,但真實逼真的場景和在職醫學團隊的指導,讓醫生的工作環境以及面臨的壓力全然呈現在了觀眾眼前。

相較之下,臺灣醫療劇在數量上並不算多,但也出現了臺灣版《白色巨塔》這樣的叫好又叫座的醫療題材作品。該劇雖然與日本版《白色巨塔》重名,劇情卻不盡相同,主要反映了醫院內兩派人馬為了爭奪院長之位爾虞我詐的故事,讓觀眾窺視到「白色巨塔」內的殘酷景象,其專業度和真實度引來了觀眾的好評。

4、內地醫療劇:話題度頗高但鮮有爆款

反觀大陸地區,真正意義上的醫療劇出現在2000年之後,但能夠給觀眾留下印象的也只有《柳葉刀》、《無限生機》、《醫者仁心》等寥寥幾部。不過,早期播出的醫療劇雖然也不乏優質作品,但大部分都未能引起廣泛的討論。

直到《心術》之後,螢屏上的醫療題材電視劇才逐漸多了起來,討論熱度也高了不少。2012年播出的《心術》,由六六擔任編劇,海清、吳秀波、張嘉譯主演而備受期待。該劇是四家衛視聯播,收視率均保持在1%上下,在當時算是不錯的收視成績。《心術》以醫生為視角展現了如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係, 整體來說比較貼近生活,獲得了不少觀眾的點讚。

近幾年,內地螢屏上的醫療劇數量明顯增多。僅在2014年,就播出了《產科醫生》、《青年醫生》、《產科男醫生》、《愛的婦產科》這四部醫療劇。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也引發了觀眾的熱議。不過,內地醫療劇數量上增多了,質量上卻參差不齊。自從《心術》之後,還沒有出現一部真正意義上叫好又叫座的爆款作品,不少醫療劇都因為劇中出現的常識性錯誤、狗血感情戲等問題遭到了觀眾的吐槽。

同樣都是拍醫療題材的電視劇,為什麼日本和美國爆款頻出,國產醫療劇卻鮮少爆款呢?醫療劇頻頻遭遇觀眾吐槽,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呢?文創資訊認為,國產醫療劇主要存在以下「五宗罪」——

國產醫療劇之所以缺少爆款,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缺乏創新。就目前來看,雖然每部國產醫療劇所聚焦的科室不同,但多數醫療劇都陷入了套路之中——主角一邊救死扶傷,一邊談談戀愛,一邊參與職場鬥爭,再順便揭露一下醫療行業的黑幕。

就拿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來看,兩部電視劇的主線劇情「謎之相似」。《外科風雲》中,男主角莊恕是從美國回來的外科專家,來到仁和醫院尋找當年母親被冤的真相。《急診科醫生》中,女主角江曉琪是美國歸來的醫學博士,回國也是要尋找父母在火災中去世的真相。回國後,他們都跟另外一位主角不打不相識,漸漸愛上了對方。

國產醫療劇中常用的套路,不僅有「復仇」和「日久生情」橋段,「醫者不能自醫」也是一個很常見的橋段。比如,在《長大》、《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中,都有醫生出現了「手抖」的病狀,雖然病因各有不同,但同一個橋段的反覆使用,容易讓觀眾感到厭倦。

除了套路化的劇情之外,愛撒狗血也是國產醫療劇的一個很大的缺點。同樣是醫療劇,歐美日韓有很多醫療劇,題材和故事都是積極向上、鼓舞人心的。但國內的創作似乎進入了某種誤區,認為越是現實題材越需要撒狗血。比如,《到愛的距離》中,出現了強姦犯混進醫院做醫生的橋段。《急診科醫生》的第一集,就有精神病患者鬧事導致一位醫生慘死。這類劇情設計雖然足夠戲劇化,但在現實生活中是極少發生的,顯然有製造噱頭之嫌。

每當一部醫療劇播出,總會有醫務人員發現其中的明顯醫療錯誤,「找茬」甚至成為了專業人士觀看醫療劇的某種樂趣。這些專業錯誤的出現,不但成為了專業人士的笑料,也誤導了不懂醫學的普通觀眾,最終影響了醫療劇的口碑。

2014年播出的《青年醫生》,就因為劇中的常識性錯誤遭到了專業人士的吐槽。其中有一則吐槽流傳甚廣:「《青年醫生》的硬傷是欺負全國幾百萬醫務人員都沒時間煲電視劇吧?拍之前也不找個專業人士給劇本把把關——9%的生理鹽水,你醃鹹菜呢!40ml的甲強龍,你治霸王龍啊!速尿10g,你要製造木乃伊嗎!」輿論壓力之下,該劇劇組發布了致歉聲明,並強調這些錯誤將在二輪播出中全部修改。

上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同樣也因為劇中的專業錯誤遭到了吐槽。劇中,男主角靳東在術前準備時,套上手術衣之後直接擼袖子,抓起手套就戴,違反了無菌原則。女主角白百何穿著高跟鞋,在急診室健步如飛,還能抽空為小男孩拼樂高。種種常識性錯誤,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質疑,也拖累了該劇的口碑。

多數國產醫療劇都沿用了美國醫療劇「P+P」的敘事模式,也就是Professional(專業)+Personal(人性)模式。所謂的專業性,就是滿足觀眾對醫療行業的好奇心或者獵奇心,人性則圍繞醫生與護士的婚戀與家庭展開,通過戀愛關係和家庭關係凸顯醫生的工作性質,並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兩條線索交替呈現,可以讓醫療劇的節奏更緊湊,可看性更強。

但在近幾年的國產醫療劇中,感情戲所佔篇幅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喧賓奪主的趨勢。很多醫療劇雖然打著「專業」的旗號,實際上是披著醫療劇外衣的都市偶像劇。在這些劇中,白大褂成為了主角耍酷的裝扮,手術臺成為了爭風吃醋的舞臺,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反感。

即使在優質的醫療劇中,也出現了感情戲喧賓奪主的傾向。就拿上《外科風雲》來說。男主角莊恕近乎完美,卻背負著為母親「復仇」的秘密,女主角陸晨曦專業技術過硬,為人處世方面卻是個「傻白甜」。更何況,莊恕的母親多年前被冤枉害死了陸晨曦的父親,怎麼看怎麼像言情小說的設定。由於感情戲過於搶戲,反而讓觀眾忘記了該劇真正的意義所在。

追看國產醫療劇時,常常會看到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現實生活中的醫生也是這樣就好了!」這句話實際上擊中了國產醫療劇的一大痛點,那就是劇中的醫生普遍是「高大全」的形象。

回顧近幾年醫療劇中的主要角色,《醫者仁心》的鐘立行,《心術》的劉晨曦,《外科風雲》的莊恕,《急診科醫生》的何建一,都是「完美醫生」的形象,體現著技術的最高水平和人性的至善境界。他們一心治病救人,不爭名利、不善權術、也不計得失。即使有過彷徨的瞬間,很快也會恢復成「完美」的樣子,在劇中像是「超人」般的存在。

然而,這類人物形象過於完美,反而顯得性格扁平化,不夠豐滿。觀眾在感慨之後也會發現,這樣的人物只不過是一種理想。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弱點、有欲望,也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醫生也不是例外。作為現實主義題材,國產醫療劇塑造這樣的「完美醫生」形象,本身就是脫離現實的。過多的理想化人物,也很容易讓觀眾感到厭倦。

醫療劇的創作來源於現實,自然也少不了對現實問題的反映。多數醫療劇都涉及到了國內醫療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展示出了醫患矛盾、醫療糾紛、醫療賄賂等現實問題。但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醫療劇對於行業弊病的揭露淺嘗輒止,很少去挖掘背後的深層原因。

就拿《心術》來說,這部電視劇呈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醫患矛盾,但有不少觀眾認為,該劇把醫患關係美化了。劇中設置了很多情節烘託醫生的「仁心」的情節——急於搶救病人生命而沒等家屬籤字的谷超華,最終被媒體曝光並辭職;面對頭插鋼絲、無錢治療的乞丐,醫生主動捐款為他籌集手術費用。這些情節都過於理想化,沒有觸及到醫患關係的真正痛點。

《外科風雲》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該劇幾乎涉及到了中國醫療體系存在的所有問題,但對每一個問題的剖析都淺嘗輒止。劇中的醫患矛盾,大部分都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方式進行了化解,並沒有深入挖掘背後原因,並展開有意義的追問。

此外,醫療劇本身也並非市場主流。在當年,《心術》在六六編劇,吳秀波、海清主演的情況下,收視率也並不算特別理想。由此可見,醫療劇的製作是有市場風險的。再加上醫療劇的創作本身也有很大的難度,一不留神就會出現各種錯誤,這也使得很多創作人對醫療劇望而卻步,客觀上影響了國產醫療劇的發展。

就目前來看,國產醫療劇也在不斷進步。比如,《急診科醫生》有賴於協和醫療團隊的支持,暫時沒有出現專業錯誤。每集片尾推出的急救知識演示,也收穫了觀眾的好評。但僅僅是專業性上的進步是遠遠不夠的,對於醫療劇創作者來說,破解醫療劇目前存在的「五宗罪」,才是製造出爆款作品的終極奧義。

 新鮮文創資訊報導 深度文創政策解讀
精準文創趨勢分析 有趣文化創意分享

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服務平臺

商務合作、採訪、投稿:wenchuangzixun(微信)2573818674(QQ)

相關焦點

  • 《急診科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未料及,《急診科醫生》播出後,雖然收視率超過了1%,口碑和話題度卻不及預期。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反觀美國和日本,高質量醫療劇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豪斯醫生》、《白色巨塔》等經典之作。這是為什麼呢?《急診科醫生》賣相甚佳 口碑卻不及預期今年上半年,《外科風雲》剛播出不久,就因為劇中出現的醫療常識性錯誤招致口水無數。
  • 美日韓、港臺、內地醫療劇對比,細數國產醫療劇「五宗罪」
    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反觀美國和日本,高質量醫療劇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豪斯醫生》、《白色巨塔》等經典之作。這是為什麼呢?今年上半年,《外科風雲》剛播出不久,就因為劇中出現的醫療常識性錯誤招致口水無數。再加上播出前幾天被爆出的「白百何風雲」,更是讓該劇的口碑雪上加霜。
  • 美劇史上十大醫療劇盤點 《急診室》《豪斯醫生》領銜
    借著NBC電視臺推出一部全新醫療劇《夜班醫生》(The Night Shift)的機會,外媒也盤點了美劇史上最令人難忘的十部醫療劇。【急診室】(1994~2009)NBC電視臺在打造醫療劇方面頗有心得,早在1994年,該臺就曾推出一部非常著名的醫療劇《急診室》(ER),該劇從1994年一直播到了2009年,在長達15年的時間內,《急診室》總共獲得了創紀錄的124項艾美獎提名,該劇不但捧紅了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這樣的大腕,甚至連電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 又一部醫療劇來襲,2019年影視「爆款」將在這裡誕生?
    相較於美國醫療劇在全球的風靡之勢,國內的醫療劇仍顯不足,幸而在中國醫療劇奮力猛追的發展態勢下,我們所創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得觀眾的喜愛,甚至不乏「人氣爆棚」之作。醫療劇是以醫院為背景,以醫生和病人同疾病作鬥爭作為故事主線的一種電視劇類型。早在1963年,美國已經推出了一部影響力巨大的醫療劇《綜合醫院》。
  • 《急診室故事》:「一劇兩星時代」的品質突圍
    ,以試驗創新構築話題陣地,加上古龍筆下「四條眉毛的陸小鳳」和林峰等一票中生代偶像,也算高舉高打;《急診室故事》雖然陣容積弱,卻有中國重播率最高的系列劇《重案六組》原班人馬打底,憑藉醫療行業劇的由頭穩紮穩打,靠口碑也搶得不少話題。
  • 《急診科醫生》領銜國產醫療劇「翻紅」
    據一點劇讀不完全統計,截止2019年播出的國產醫療劇僅19部,一年僅僅平均一部;口碑層面更是佳作頻出,以豆瓣評分來看便有4部8分以上作品,其中《無限生機》評分高達9.2分,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但也正是這個階段,醫療劇從最初的青睞於實力派開始向新生力量靠齊,從李幼斌、王學兵、吳秀波向賈乃亮、李小璐、張儷等過渡,更具青春色彩的醫療劇開始出現,只是這些作品明顯在口碑上不如之前幾部,《感動生命》《婦產科男醫生》更是國產醫療劇史上少有的不及格作品。
  • 《急診室故事》:最地道醫療劇的編劇秘要(第372期)
    進層談起《急診室故事》的創作,更加鮮明的一點則是多線敘事的成功延展,劇中「急救中心」的幾位男女主人公絕不僅僅只是在接踵而來的傷殘病患中展示自身的專業,更是要這整個大篇幅裡闡明自己的故事。身為總編劇的王茜,在劇本創作中有著鮮明的「捆綁」訴求,力爭讓所有人物命運的闡述都與職業關聯起來,不做場外文章,力求讓所有人都能在急診室的醫護本職工作中把各自的家庭、命運狀況碎片化地給予鋪陳,並有始有終地梳理清。所以與大多醫療劇不同的是,《急診室故事》最大的變化在於把醫者的工作與生活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有著共同的呼吸,也有著共通的脈搏,齊頭並進地給人以心靈的觸動。
  • 《急診科醫生》「翻紅」,疫情下的醫療劇是病毒的「預言家」嗎
    據一點劇讀不完全統計,截止2019年播出的國產醫療劇僅19部,一年僅僅平均一部;口碑層面更是佳作頻出,以豆瓣評分來看便有4部8分以上作品,其中《無限生機》評分高達9.2分,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只是這並不能掩蓋國產醫療劇的艱難前行。
  • 繼紀錄片《中國醫生》溫暖長假後,輪到醫療劇大爆了?
    《心術》稍有一些熱度外,這一類題材在過去的數十年間,雖一直常拍常新,卻始終反響平平。 價值官記者發現,在這個特殊的春節長假裡,除了《中國醫生》在愛奇藝平臺熱播外,其他與醫療相關的紀錄片《人間世》、《生命裡》、《生門》、《急診室》的播放量也都增長明顯,且都進入到各平臺紀錄片的推薦首頁。
  • 神劇!《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疫情,還有哪些醫療劇值得推薦?
    與同類國產電視劇相比,《急診科醫生》有80%的劇情取自真實案例,在基本的醫療常識和處置方式上,基本做到了不違反專業常識,劇組在醫院取景之外,在攝影棚裡面按同比例搭建了一個急診室,在每集結尾還附有急救小知識,儘可能讓觀眾通過一部電視劇掌握更多的急救常識。
  • 觀眾需要什麼樣的國產醫療劇?
    醫生行業,健康所系,生命所託。現實生活中,醫療體制改革、醫療資源分配、醫患關係始終是民生重點。關注度的提高催生了系列影視作品的生產創作,醫療類紀錄片發展迅速,近年來有《人間世》《生門》《中國醫生》等多部高品質作品出現。相比之下,醫療劇的創作是落後的。
  • 《急診室故事》:一劇兩星時代的行業劇先鋒
    對於2015年的電視劇產業來說,最重要的政策毫無疑問是「一劇兩星」。除去投資、陣容和營銷均呈現三高狀態的所謂「劇王」之外,專業劇是迎戰新時代的絕招之一。鑑於中國的國情,警匪劇、律政劇等難有更多空間,醫療劇可以說是能夠擔負擎起收視率、話題性和美譽度的專業劇的穩定類型。徐慶東導演、王茜編劇的《急診室故事》正在天津、四川兩家衛視播出,它上續《無限生機》,傳接《重案六組》的節奏感,再度轉戰急診室,拿起柳葉刀,直面中國當下醫療現狀。
  • 【推薦收藏】醫生必看醫療劇大全
    這部惡搞劇經常拿ER和 Grey’s Anatomy開涮,主要講述了一群為所畏懼,以自我為中心的的兒童醫院的醫生的故事,每集雖然很短,但是絕對的搞笑。講述了乘坐著裝載有醫療設備的直升機,對運送中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飛行實習醫生們的奮鬥故事。故事以運用直升機的最新醫療現場為舞臺,描寫了飛行員醫生實習生和指導醫師。攝製預定用真實的直升機,山下將成為從直升機上跳出醫生。直升機醫生是指和需要緊急治療的患者一起,通過運用搭載醫療設備的直升機,醫生、護士趕到現場開始治療的最終的醫師輸送系統。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而翻紅 醫療劇或將迎大爆發
    目前看來,醫療劇或將在今年迎來爆發,在拍以及待播的醫療劇還真不少:《謝謝你醫生》《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餘生請多指教》《一起深呼吸》……你想看哪部?   A、老劇翻紅:《急診科醫生》「神預言」   為豐富湖北省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1月24日,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緊急協調,向湖北、武漢電視臺捐贈電視劇版權。
  • 《急診室故事》第一季完結 王茜攀上事業新高峰
    文章轉自搜狐娛樂 2015開年收視大戰,季播劇《急診室故事》低卡司強情節「裸播」逆市突圍,以全國衛視黃金檔收視前五的最好成績完結第一季的播出。王茜王茜身為製片人+總編劇+女主角,製作、劇作、表演三方贏得口碑,攀升「演藝事業新高峰」的同時開始籌備啟動第二季。
  • 好影推薦|《夜班醫生》:都說急診室是看遍人間真實的地方
    隨著近些年醫療劇的大火,國內外一波波醫療劇不斷刷屏,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部算是老牌醫療劇的美劇,《夜班醫生》。
  • 2020成劇荒年?積壓劇、醫療劇「夾縫」中逆襲
    戰「疫」當前,讓國內所有的在拍劇都停下了忙碌的腳步。劇組停工、影視城關閉,市場預料今年影視劇拍攝數量或減少四分之一。很多人擔心,2020年成為劇荒年。實際上,無戲可拍並不意味著無劇可看。在這個寒意料峭的季節,電視劇行業已悄然調轉航向,影視公司忙著將苦等多時的積壓劇推向市場,蹭上熱點的醫療劇醞釀如何成為爆款,待拍項目則增加時代元素調整劇本內容。
  • 《急診科醫生》神預言火了,國產醫療劇再翻紅
    醫療劇一向是電視劇眾多類型中大熱門。每個國家都拍,都不乏經典。美國有《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良醫》,日劇有《白色巨塔》,韓劇有《仁醫》,而國產醫療劇的話題之作,卻常常遭遇口碑上兩極分化的尷尬局面。
  • 明年具有潛力股爆款的一些待播劇,古裝,都市,正義,近代,醫療
    大家看好明年有哪些劇會爆或者是出圈?結合目前潛力較大的項目,根據多方面衡量觀察,看看那部劇是你在明年最看好,或者會有爆款潛力?我的兩個爸爸》《少年派2》《學區房》《以子之名》正義劇古裝劇《有翡》《雪中悍刀行》《玉樓春》《當家主母》《尚食》《斛珠夫人》《鏡雙城》《長歌行》《錦心似玉》《皓衣行》《殺破狼》《天涯客》《大唐明月》《夢醒長安》獻禮劇
  • 豆瓣8.0高分醫療劇大盤點!更有9.6分神節目《急診室故事》
    正逢周末,補劇的好時節,小編就開始推薦幾部高分醫療劇啦!對於醫療劇的關注是從港劇開始的……【《妙手仁心》系列】主演:吳啟華、林保怡、蔡少芬、陳慧珊、馬浚偉、蘇永康這些都是TVB響噹噹的臺柱級演員。《產科男醫生》主演:賈乃亮、李小璐國產醫療劇普遍來說,編劇醫療專業知識水平不夠,跟國外的醫療劇相比,真的是無法直視!而國外醫療劇中並不會一味塑造醫生的正面形象,相反,他們彼此的爭鬥、人性的掙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