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能為武漢做點什麼?」(行與思)

2020-12-23 人民網

「老師,我能為武漢做點什麼?」這是特殊的「空中課堂」上,老師們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在把屏幕當講臺的大學課堂內,高校師生分處不同空間,心卻始終連在一起。

當操場上的五星紅旗在屏幕內冉冉升起,當教學樓的上課鈴聲從手機裡清晰傳來,很多師生不禁想起80多年前弦歌不輟的西南聯大,想起剛毅堅卓、知識報國的責任擔當。大學的使命始終未變——守護希望的種子,凝聚起「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磅礴力量。

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繫起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停課不停教」,更要與學生一起,以在磨難挫折中愈加堅韌的民族、在風險挑戰中不斷前進的祖國、在任何困難面前都無所畏懼的偉大人民為教材,以奮不顧身的白衣天使、逆向而行的解放軍戰士、堅守防線的社區工作者、爭分奪秒的科研工作者、挺身而出的戰「疫」志願者、在疫情一線筆耕不輟的新聞工作者、在最困難的時刻依然守護希望的普通人為教材,在分享與討論中加深對於生命的思考、對於成長的理解。

如何對待生命、如何面對困難、如何運用知識、如何凝聚共識、如何發揮力量和優勢……這些問題不會直接印刷在試卷中,但卻是每一位青年在未來必須回答的考題。作為老師,我們要傳遞的,是相信生命應當得到尊重、相信理性可以戰勝恐懼、相信知識可以揭示規律、相信團結才能守住團圓、相信守護希望才能創造希望。

而這些問與答、思與行,既是對愛人之仁的淬鍊,也是對護人之責的考驗,更是育人之本的呈現。

年輕時的記憶是一顆種子,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們為年輕人埋下什麼樣的種子,就為國家「種」下了什麼樣的未來。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1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口述|匪我思存:生活在武漢
    在武漢封城期間連載的二十幾篇《武漢戰紀》雜文中,她為讀者描繪了鮮香四溢的武漢、湖山溫柔的武漢,書寫了寂靜壓抑的武漢人、英勇無畏的武漢人……以下為匪我思存自述。1有人誤會我也是因為疫情被困武漢的,其實不然。我長期居住在武漢,這次疫情實際上只是延長了我在家工作的時間。
  • 在武漢丨專訪匪我思存
    封城的武漢市,身處內陸腹地的武漢居民們都在默默地與病毒抗爭。匪我思存也是其中之一。在社交平臺上,她記錄下屋頂上空傳來的飛機聲,感謝全國各地的物資支援;也偶爾調侃自己因為物價變化珍惜食材,連蔥油餅都捨不得做。
  • 這個水瓶座新月,我們能為武漢做點什麼?
    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倫敦佔星學院院長在北京見面會上對2020年天象解讀時,他曾這樣說: 「我的很多客戶都希望用佔星學可以預測他們的人生,但是很遺憾,佔星學並不能。不過,出生星盤卻能夠告訴我們生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在這個當下你有什麼感受,你可以做些什麼。
  • 書萌書店行——武漢獨立書店行
    離開後,我上大眾點評上看了一下大家對予果的評價,評分很高。五星的滿分。大果是對書店有情懷的人,在北京開了書店,又來武漢繼續徵戰。我希望他的店能越做越好。我想,這也是書萌書店行的意義。我們尋找同類,然後,給予彼此新的力量。臨行時,德芭與彩虹的曾老師也趕來了百草園,他帶來了德芭重啟的好消息。也帶來了他的心意。書店人的相遇,即使是初見,也像久別重逢。
  • 比利時音樂家創作《黎明的編鐘聲》用音樂為武漢做點什麼
    何瀏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去年和尚·馬龍見面的時候,就曾一起探討過關於編鐘與西方樂器相融合的可能性。儘管已經接觸過眾多中國傳統音樂、樂器,尚·馬龍卻從未有過在創作中融入編鐘元素的經歷。兩人當即有了合作的想法,而對疫情共同的關注,讓他們決定用音樂一同為武漢做點什麼。1月28日,創作正式開始。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每日認讀:鞠婧禕的「禕」怎麼讀?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當你的名字中有生僻字的時候,別人就很少會cue到你,很簡單,因為怕讀錯。記得前段時間看到電視劇《請賜我一雙翅膀》中,「鞠婧禕」的討論度隨之增高,不是因為演技或是劇情,而是鞠婧禕這三個字,據說90%的人都讀不對。
  • 作家有約 | 《我能為你做點什麼》
    我為他做的,不僅是買一張票,更是幫一個父親找到了回家的路。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想「你為我做了什麼」,而很少思考「我能為你做什麼」。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多幫助他人,我們就能發現自己在付出的同時,也有滿滿的收穫。下一次,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呢……我能為你做點什麼B9 何穎軒    校門對面,總有一個堅定的身影在等我。
  • 武漢某高校現最強拍馬屁畢業論文,致謝欄寫:老師若崩,我當扶棺
    近日,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的一篇畢業論文「脫穎而出」,之所以受人矚目,並不是因為它多麼優秀。而是這篇畢業論文的致謝裡面出現了一段拍老師馬屁的內容,其用詞極盡獻媚之風,不敢說後無來者,也絕對是前無古人。
  • 「文藝助力」武漢,我的家——六首為武漢寫的歌
    《武漢,你好嗎》演唱:朱一龍、李現、常石磊、豆豆向上滑動閱覽朱一龍:分手的時候 你成了我的牽掛回來的路很遠 心情拖沓李現:一次次打開 行囊中為你作的畫親愛的撩動我 情不自禁的淚花常石磊:你好嗎?你在哪?
  • 最帥「Tony老師」沈傑41天逆行:在武漢為3000名醫護人員義務理髮
    沈傑,31歲,湖北黃岡人,在武漢開了一家美髮店,從業12年。疫情期間,41天,他為武漢近3000名醫護人員理髮,他也因此走紅,被網友稱為「最帥Tony老師」。日前,武漢疫情緩解,沈傑並沒有閒著,各地援鄂醫療隊陸續返程,他偶爾會幫離開武漢的醫護人員理髮,「希望他們帥氣、漂亮地回到家鄉」。
  • 武漢老師為你好時,冒得一句好話
    [11]麼樣:怎麼。 [12]冒得:沒有。 [13]勒:這。 [14]老頭老娘:爸爸媽媽。 [15]搞莫斯:幹什麼。 [16]帶:在。
  • 《好久不見,武漢》| 一位日本紀錄片導演的武漢十日紀實
    「泡」著,隨意能拍到什麼。你、我、他,之間的界限變得不那麼分明。因為,武漢,我明白你在經歷什麼。一方で、武漢に行くのが怖い。そんな思いから始まったこの作品。撮影を終えた今、感想を一言で言うと、「もう一度武漢に行きたい!」。食べ物は安くて美味しいし、何より武漢の人はとても情熱的で、優しい人ばかりだった。今年中に、私は必ずまた武漢に行く。武漢,再見!
  • 從武漢到吉林的「南徵北戰」:是什麼讓他們勇往直前
    吉林省組建支援武漢的醫療隊,正在統計志願參加的隊員信息,並隨時準備出發。一位母親,一個妻子,一個兒媳,但更是一名醫護工作者。在重症監護室10年,護理過各種危重患者,在她心中,什麼事兒也沒有救人重要。「這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我的所長。」
  • 一所高校一首歌,共同守護一座城:武漢,能行!
    一所高校一首歌,共同守護一座城:武漢,能行!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華中科技大學青年在立春當天 用一首 《守望天明——為武漢戰疫而作》 為武漢帶來春的問候 想念 我的熱乾麵 還有 楚河和漢街
  • 抗疫丹麥情,宅娃宅媽武漢動起來 ——為武漢的兒童宅生活出謀劃策做點事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來自丹麥兒童音樂節中國區總協調人王茉晶女士的問候,她表達要即刻組織丹麥藝術家,為武漢的宅娃宅媽提供一份快樂支持。 28日清晨,她是最早聯繫到我的愛心人士,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她一直在尋找一個機會,想通過藝術活動的形式,幫助那些被隔離在家的孩子,應付挑戰,渡過這段低沉的日子。
  • 「希望鍾南山爺爺能為我寫一句話」 她說,武漢48天改變了我的一生!
    楊亞茹說,就在大年夜吃團圓飯時,家裡人還曾問過她如果有機會會不會去武漢,她的答案就是肯定的,「家裡人表示理解,十分支持我。」沒有太多的準備時間,當天晚上8點半,作為第一批支援武漢的河北醫療隊隊員楊亞茹坐上了前往武漢的火車。她笑著回想,「到那時,爸爸開始有點捨不得我了,我向他保證一定會平安歸來。」
  • 書萌書店行——武漢三大民營書店探店
    合肥到武漢的距離,大概有400公裡。如果不著急,開車四五個小時也就到了。但是這一路石頭和Tiger換著開車,一路疾行。因為在武漢,已經有一群書萌的朋友在等著我們。書萌行的隊伍,從今天起又擴大了。有廣州的資深書店小姐姐向東方,蘇州東大書店的主理人糖果,中國出版協會民營工作委員會付濤老師,還有我的好朋友劉亞磊加入了我們的探店隊伍,他們陪我們一起走一程。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每日成語:日升月恆
    武漢曼且思了解到去過北京故宮就會發現在坤寧宮內有一個牌匾,匾額上寫著「日升月恆」四個大字,但是大部分人一開口讀就會出錯,自然也就不能理解這成語中包含的意思。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從讀音和含義兩方面了解一下這個成語,一起來看一下吧。
  • 我為歌唱家蔣大為老師說幾句公道話
    山東農民歌手朱之文個人為武漢捐款視頻的播放,網民們強烈的道德感沸騰了,隨之朱之文火爆起來,我對中國網民們這種對藝術名人提出的嚴格道德標準要求也大聲喝彩,並積極加入到支持者的行列,鼎力支持朱之文的捐款之舉,從內心裡點讚朱之文!
  • 學、思、辨、行合一方能格物致知
    然後是「親民」,是要推己及人,從自己的親近的人,再由他們到他們親近的人,使得大家都能顯現出自身所具有的清明德行。最後,大家都按這個要求身體力行地去做,就能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就是「止於至善」。如此,自然是家齊、國治、天下平。而如何才能「修身」呢?「心正」才能「身修」,只有自己的心地先端正無邪了,才能使自己的德行得到「善」的修煉,不被「惡」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