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妻子的浪漫旅行》第四季熱播,沙溢胡可的兒子安吉,又圈了一大波粉絲。
第一期節目中,他和弟弟一起為胡可化妝,再次用高情商折服了一眾網友。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
忍不住回去重看《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安吉實在太萌了!
更重要的是,被稱為「東北宋仲基」的安吉,不僅顏值高,而且還才華橫溢。
鋼琴、英語、書法、跆拳道、足球……統統都不在話下,還能貼心幫媽媽拎購物袋、照顧小弟弟。
這麼又乖又貼心又全能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想要呢?
其實,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更優秀的父母。
胡可的養育方式,一直以來都備受好評。她曾發過一條微博,記錄安吉邊哭邊練琴的故事。
當時的安吉才6歲,但遇到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引發了超30萬網友的點讚!
仔細看胡可的語言,更是堪稱家教典範。字裡行間沒有半點否定和苛責的意思,而是充滿了耐心和理解。
看到孩子哭,她不像一些父母那樣,安慰孩子說下次再練;更沒有直接衝上前去,給予任何的指責和批評。
而是在旁邊默默地觀察,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挫折和成長,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有網友對此評論:看了安吉才發現,自己的心態,居然不如一個孩子積極!
難怪安吉的高情商、高逆商,一直頗受網友喜愛。
講真,像胡可這樣實施「積極教育」的父母,真的少之又少。
在中國,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哭,不是妥協就是逼迫,就這樣一次次無形中影響了孩子的情商、逆商、專注力……等軟實力。
短期看也許是父母贏了,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孩子和父母的雙輸。
為此,讀書君專門對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進行了一次深度採訪。
請他來和我們聊一聊,父母實施積極教育,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彭凱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從孩子出生起,他就一直在想,除了呵護他們的健康成長之外。
自己能不能用心理學研究上的一些專業知識,來幫助孩子成長,讓他們獲得一生受益的積極心態。
契機發生在2008年。
那一年,央視發布了一個社會調查《你幸福嗎?》,收到了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回答。
這些奇奇怪怪、甚至讓人忍俊不禁的回答,讓他驚訝地發現,我們很多國人,不僅不知道幸福是什麼,而且大部分都覺得自己不夠幸福。
幾個月後,彭凱平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系的老師克裡斯教授,不僅送給他一本自己寫的書《積極心理學入門》。
還告訴彭凱平,他已經從人格心理學家轉變為積極心理學家,致力於積極心理學在全世界的推廣。
彭凱平認真拜讀了老師的書,發現積極心理學不僅是一個前沿的心理學研究方向,更能幫助國民提升心理健康和幸福水平。
這實在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
▼很多人對幸福都有誤解
於是,從2008年5月收到清華大學邀請,回國復建心理學系後,他就開始了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研究,至今已12年。
不僅成了中國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也是國際心理學聯合會和國際積極教育聯盟的中國理事。
還曾連續2年,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國際幸福日」大會上發表演講。
他在清華大學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課(又稱「幸福課」),每學期都會被學生瘋搶聽課名額,還連續8年榮獲清華EMBA最佳教學獎。
他常說,積極心理學堪稱每個人的必修課。
不僅能幫我們培養積極的心態,更好地面對人生的種種考驗,更能幫父母實施積極教育,讓孩子更幸福快樂地成長。
這是因為積極教育,教的是人工智慧不能取代的能力:美感、快樂感、意義感、故事感……關注的是一個人綜合競爭優勢中的軟實力。
那些父母們平時頭疼的問題,積極教育都有對策:
孩子遇到挫折就放棄?給孩子講「可愛島」實驗,用ABC模型能提升孩子的「抗逆力」;
孩子學習不自律?給孩子講「棉花糖」實驗,用「五步習慣養成法」,幫孩子從小養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
孩子什麼都做不好?其實是優勢還沒被發掘,用「24項人類優勢列表」,幫孩子找到合適的發展道路和人生使命……
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心理原因在作祟,所以他一直告訴父母們:
積極心理學提倡的積極教育,是一種順應人性的教育。
懂點積極心理學的父母,不僅自己活得更幸福快樂,而且教出來的孩子,也總是更加優秀和出色。
千萬別再把所有的問題,歸結給孩子。
幾個月前,老同學莉莉,對讀書君大吐苦水:
「這幾個月陪兒子在家上網課,我快崩潰了!動不動就玩遊戲、看動畫片,我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真是氣死我了!」
我一聽,頓時感覺有問題:莉莉兒子昊昊今年上四年級,一向很聽話,按理說不應該這樣。
為了幫她找出孩子改變的原因,便提出去她家實地看看。
到了她家,很快我就發現了問題。
好巧不巧,當時老師剛好在群裡公布最近一次考試的成績。莉莉看後臉色大變,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數落。
當著我的面,孩子雖然沒吭聲,但臉上卻寫滿了不服和倔強,家裡的氣氛也低得可怕。
看著孩子磨磨蹭蹭打開書包的樣子,莉莉又著急了,一把搶過書包、拿出作業本。
又一會兒回到房間,看到孩子臉不紅心不跳地在玩電腦,莉莉便徹底爆發了:
「你看人家楠楠!做作業從來不需要催,你要有人家一半自覺我就滿足了!」
聽了這話,昊昊也忍不住了,小聲嘀咕起來:「你不也天天玩手機嗎?還說我呢!」
臨走時,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和莉莉實話實說:
其實,你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你的問題更大。
見她一臉驚愕的樣子,我連忙解釋。
首先,你自己也經常手機不離手,自控力不強,無形中會影響孩子模仿你的行為;
其次,你帶著負面情緒催促孩子,只會激發孩子的厭學情緒,你越催他越反感;
另外,孩子的世界不能只有學習,你沒有挖掘他的天賦和興趣,讓他找到玩遊戲以外的樂趣。
總體來看,你的教育方式偏消極,帶給孩子的影響也比較負面。
聽完我的話,莉莉愣了好久。
於是,我把自己學到的實施積極教育的幾個關鍵方法,以及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一一分享給莉莉。
又告訴她,很多方法,不僅可以用到孩子身上,對她自己改正一些習慣,也大有裨益。
前幾天昊昊來我家玩,莉莉高興地告訴我:孩子的暑假作業,7月底就早早就完成了。現在遇到難題,也會自己先想辦法解決。
多出來的時間,每天都會自己安排,在家畫畫或者學英語。就連玩遊戲,也會自己控制好時間,再不需要催促了。
現在莉莉每天只需要問幾句,不需要花時間陪,輕鬆無比。
看到莉莉和孩子的改變,讀書君也愈發覺得,再怎麼強調積極教育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何把自己積極的天性發揮出來,傳遞給自己,傳遞給他人,傳遞給社會,至關重要。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情商、逆商等軟實力,比智商更重要。
試想一下,當你用積極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完成作業又快又好,不需要你操心,學習始終名列前茅;
孩子樂於助人,心地善良,處理任何社會關係遊刃有餘;
孩子抗逆力強,始終積極向上,遇到任何人生挫折都打不倒……
更重要的是,孩子從小養成的專注力、時間管理能力、自控力、情緒管理能力……都能讓孩子的一生走得更快更遠。
孩子的成長就一次,就現在,一起成為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