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句話的前半句並不準確,實際上牙疼是一種口腔疾病。而「疼起來真要命」卻並不誇張:
你聽說過因為牙疼住ICU的嗎?
最近約翰尼(化名)就因為小小一顆牙齒,氣管切開、住進ICU,十分兇險。
58歲的約翰尼來自美國,是杭州一家大型中日合資企業的技術專家。牙疼折磨他有一段時間了。3個多月前,約翰尼的左下頜處一顆牙齒無故開始疼痛,他吃了止痛和消炎藥,去了上海一家醫院,但牙疼一直時好時壞、反覆發作。
半個多月前牙痛又發作了,這次比之前嚴重,約翰尼的的左邊臉頰和脖子開始腫大,止痛藥無效,最終他被家屬送到浙大二院。
在病房裡,疼痛難忍的約翰尼一直叫著要吃止痛藥、打止痛針,此時病情進一步發展,他的左臉高高腫起,脖子腫大,咽喉腫痛,嘴巴張不開,說話困難,更不能吃東西。
綜合既往病史和檢查結果,約翰尼被診斷為「頜面部多間隙感染」,左側頜面、頸部的多處間隙組織存在嚴重感染。
醫生首先為他做了抗感染和消腫等對症治療,不過這只是基礎,按照病程進展,實施切開引流手術排出感染部位的膿液是勢在必行的。
但這時候約翰尼和家屬卻猶豫要不要留在杭州治療。
作為國際SOS救援中心的會員,住院時約翰尼也同時向SOS救援中心發出了求助,該中心提出將他緊急轉運至香港醫院治療。
不過從病情方面考慮約翰尼不適合奔波。身高1.9米、體重118公斤的他健康狀況本來就不樂觀,患2型糖尿病11年,一直在服用降糖藥,還有多年高血壓和冠心病史,發病後血糖一直波動在正常值之上,收縮壓一度高達185 mmHg。
他的主治醫生、浙大二院口腔外科副主任嚴君烈主任醫師介紹:
這些慢性病使患者的病情變得更為複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療難度。患糖尿病的人抵抗力較差,身體組織和血液裡糖分較高,比普通人更容易引發炎症的感染和擴散。而高血壓和冠心病讓患者的身體狀況更加不穩定,控制不好的話容易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危及生命。
同時間隙感染病情變化快、風險大,需要密切觀察。慎重起見,嚴主任建議約翰尼不要奔波,留在杭州儘快接受手術,想要更好的住宿環境可以選擇浙大二院國際醫學中心,再三考慮後約翰尼和家屬接受了建議。
浙二國際醫學中心病房
手術前醫院組織了心血管內科和內分泌科會診以保障手術順利進行。
此時由於頜面、頸部間隙膿腫形成,伴有淋巴結嚴重腫大,壓迫氣管,使呼吸道發生狹窄,約翰尼已經感覺到呼吸困難,需要切開氣管來維持順暢的呼吸。
這又給手術增加了一些難度和風險,因為做氣管切開手術時,患者要平臥在手術臺上,但約翰尼已經出現呼吸困難,平躺著呼吸困難會加重,並且隨時有窒息的風險。於是,口腔頜面外科、五官科和麻醉科醫生齊上陣,小心翼翼地將約翰尼的頭部抬高15°,保證通氣的同時,局麻下艱難地將氣管切開,然後將約翰尼的頭放平,進行全身麻醉,再切開頜面部間隙裡的膿腫,將其中的膿液引流出來,最終手術順利完成,約翰尼轉入國際醫學中心單人間ICU病房。
當然治療還沒有結束,幾天後約翰尼接受了第二次手術,拔除病灶牙齒,更換引流管,術後炎症指標下降,疼痛大大減輕。
在醫院的精心護理和妻兒的悉心陪伴下,約翰尼康復得很快,他慶幸自己留了下來,他說浙二國際醫學中心的環境服務很好,和以前去過的新加坡醫院差不多。
浙二國際醫學中心重症監護室(ICU)病房
約翰尼順利康復了,不過他的經歷值得我們警惕,小小的一顆牙齒竟能引發生命危險?
頜面部間隙感染是顏面、頜周及口咽區軟組織腫大化膿性炎症的總稱。嚴君烈主任醫師介紹,人的口腔頜面部結構周圍潛在的疏鬆結締組織或脂肪組織所充填區域被稱為「口腔頜面部間隙」,有數十個。當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感染侵入到這些間隙,會引發疼痛,腫脹,張口受限,吞咽、語言、呼吸困難,頭痛,體溫升高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網絡圖
這類感染通常是由智齒冠周炎、牙齒根尖炎、牙槽膿腫、扁桃體炎和淋巴節炎等疾病引起的。約翰尼就是因為牙齒根尖炎沒有及早進行正規治療,一步步引發了感染,最後擴散到整個頜面部間隙。
嚴主任提醒大家
預防間隙感染,要保持口腔的衛生和健康,牙齒痛、牙齦紅腫疼痛的症狀持續不好轉的話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接受專業治療。
嚴君烈,主任醫師,浙大二院口腔外科副主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工作三十餘年,對各種口腔頜面部疑難腫瘤、複雜頜面部骨折、頜面部多間隙感染具有很強的診治能力,尤其擅長腫瘤切除術後缺損的外觀修復及功能恢復。主持人工牙種植專科門診,對人工牙種植的手術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篇,參與研究的課題獲省、廳級科技進步獎4項。
門診時間(點擊圖片可直接預約掛號)
解放路院區:周三全天
國際醫學中心:周五上午
文 / 浙大二院 國際醫學中心 孫敏慧
指導 / 浙大二院口腔外科副主任 嚴君烈
圖 / 浙大二院 國際醫學中心、部分源於網絡
編輯監製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