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魂》在各個城市大範圍提前點映的情況下,已經有不少觀眾先睹為快。
不少自媒體同行也都通過影評文章給出了各自的解讀。
這部《緝魂》在江波原著小說《移魂有術》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篇幅的改編。
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緝魂》在不同人的眼裡所傳遞出的內核也不盡相同。
而在老裕我的眼中看來,《緝魂》全片的故事線似乎是圍繞「自私」這個詞展開的。
這裡沒有對電影進行褒貶的意思,純粹是從分析其故事人物的角度出發。
可以說,在天馬行空的科幻設定下,《緝魂》其實沒你想的那樣簡單。
它描繪的其實是一場「極度自私者的集體狂歡」。
一、王世聰的自私王世聰這個人物形象在片中可以說是比較豐滿了。
年少成名的他曾一度事業有成、意氣奮發。
和自己「摯友」創立公司,「家庭」事業雙豐收。
在電影的閃回中是妥妥的主角模板,在影片開頭又成了讓人同情的受害者。
然而事實上,說他是全片最大最狠的BOSS也絕不算誇張。
他也是將「自私」這個形容詞詮釋得最淋漓盡致的角色。
見過公司老總傳位執意要傳給孩子世襲的,沒見過傳位非要自己傳給自己的。
真可謂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自己本人,其他人都是外人。
在明確自己性取向的情況下,為了在大眾面前的那份體面和守住公司的形象,欺騙唐素貞並與其形婚的自私。
更是致使整部《緝魂》的劇情走向失控和悲劇的起源。
二、唐素貞的自私唐素貞是受害者固然沒錯,但她不幸地成為受害者後同樣也表現出了加害者的一面。
把由丈夫的過錯引發的怒火發洩到無辜的孩子身上。
最後自己一跳解千愁,留下年幼的兒子王天佑獨身一人被仇恨和痛苦折磨。
這些都是無可辯解的自私行徑。
三、萬博士的自私萬博士在故事的前半段一直扮演王世聰的幫兇,這其中當然也有他自己的小心思。
跨越性別的愛不好作評價。
但為了保住「愛人」的「性命」,幹起玷汙博士身份那些骯髒勾當的事。
無疑也將他小人的嘴臉暴露無遺。
無視前沿技術可能帶來的後果隱患,擅自且不公開地將其進行臨床應用就是一大罪過。
泯滅無辜人員的精神人格、涉嫌謀殺的罪名更是天人共憤。
試想一下,一個從小就在孤兒院長大的女孩。
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哄騙到一個素不相識的富人家,給一個病入膏肓、垂垂老矣的企業家做老婆。
還被誘導著籤了一個看起來人畜無害實則惡意滿滿的臨床試驗協議。
從頭到尾一直被萬博士牽著鼻子走,直到最後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完全可以說是「最慘工具人」了。
是的,如果從人格被泯滅的角度講,原來的李燕無異於直接被王世聰和萬博士聯手殺死。
或許有人會說,李燕之所以落得這個下場難道不是咎由自取嗎?
這是她貪那十萬塊錢去籤那個臨床試驗協約就活該付出的代價。
而按電影裡的設定看,李燕應該也就十七八歲上下,本就沒有什麼太明確太理性的金錢觀。
再加上是福利院出身,打小缺愛,沒有安全感,這十萬塊錢對她的意義當然遠大於尋常人。
這個時候萬博士出來對罪惡計劃粉飾一番,來點言語和心理上的誘導,傻白甜李燕籤下這個協約只是時間問題。
那種情況下李燕無論怎麼做,都逃不過被欺瞞和出賣的命運。
只能說,李燕太不走運,稀裡糊塗地就成為了這場鬧劇中的最大也是最關鍵的「犧牲品」。
四、阿爆的自私阿爆的問題在於知法犯法,明明有更好的處理辦法,非要自以為是地選擇包庇罪犯來換取籌碼。
她的自私看起來很無奈,好像真的是為了愛而迫不得已。
但其實細究起來,完全是大可不必。
既然已經很不擇手段了,那為何她不能再不擇手段一點?
先用截取的錄音威脅萬博士從他那裡騙來給丈夫梁文超先做細胞再生複製最新技術臨床實驗的機會。
然後再翻臉不認人,把萬博士和假李燕幹的那點勾當捅出來。
這樣豈不是既達到了目的,又守住了作為檢察官的底線?
不過阿爆對她自己的「自私」其實也是有所認識的。
正如她所說,用一種很不成熟、尚且不明副作用的技術給愛人治病,其實更多是一種執念。
活著的人其實無所謂病人自己的意願,一味滿足的是只是他們自己的不舍和不甘。
王世聰、唐素貞、萬博士、阿爆.
當這一個個極度自私所引發的後果與效應交錯串聯在一起,也就將整個《緝魂》的故事線折騰得像一團漿糊。
這些自私者們到頭來毀了他們自己的生活不說,還把那些本能獨善其身的無關人員也牽涉其中、連帶著被毀掉了人生。
一場只顧取悅自己和照顧自己感受的「狂歡」過後,留下的只有無數的斯人已逝和僅有的倖存者們面目全非的臉。
沒想到一部主打懸疑風的科幻片背後,竟會是如此荒誕和悲劇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