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由長江教育研究院和教育治理與智庫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0長江教育論壇通過視頻會議系統舉辦。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就「教育『新基建』怎麼做」的問題回答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提問。
「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教育「新基建」應該怎麼做?朱永新就此提出四個建議。
第一,加大以5G為基礎的信息網絡建設。工信部曾提出,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所有農村都能夠村村通寬帶,彌合「數字鴻溝」。朱永新認為,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完全解決,最關鍵的是把基礎設施建設延伸到「毛細血管」的末端,寬帶網絡不僅要進村,而且要進入村民家裡,讓散居在深山的農民擁有穩定的手機信號。他呼籲「村村通」要加快速度而且要以更高標準去推動,從「村村通」走向「戶戶通」「處處通」。沒有這樣的一條信息高速公路,很難讓教育資源到達鄉村。因此,推進5G建設迫在眉睫。
第二,加大國家教育資源平臺建設。朱永新說:「此次疫情,暴露出教育資源整合度低下的問題。所有學校教師都在做課件、上網課,其中顯現出教育質量的不均衡。」他建議,建立一個國家教育資源的大平臺——由國家邀請專家來審定平臺資源,把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全部放到該平臺,讓所有人都可以無償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此次疫情期間,網絡上有一些公共課程,但這些課程量少、個性化程度不夠、選擇性小、互動性弱,所以建立一個能夠提供給所有學習者的,能夠最便捷的、全天候獲得的教育資源平臺就顯得非常重要。」針對當下學習者手機上要裝十幾個甚至更多的APP這種現象,朱永新指出:「這種學習非常不方便,我希望在一個平臺上都可以解決所有學習問題,把學習的『孤島』變成學習的『環島』。」
第三,加大新型的「學分銀行」建設。朱永新強調,「學分銀行」是基於未來網絡學習的新型的學分銀行,用學習的「通券」(學習幣)為激勵方式的新型的學分銀行體系。「我們需要建立的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按照身份證號碼為註冊號的學分銀行體系,學習過程可以記錄在學習銀行,只要真正的學習發生、真正的學習得到認證,就會得到學習幣獎勵,學習者可以用學習幣去學習新的內容,或用學習幣兌換學習產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習的過程有挑戰性、激勵性。」
此次兩會,朱永新表示將會提交提案: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學習者可獲得減免網絡流量費的資格,政府可以給教育資源提供商以免稅、減稅的政策支持,從而幫助薄弱地區弱勢人群學習,為他們提供積極的支持,鼓勵更多的人進行學習,讓網絡成為學習的社區。
第四,加大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朱永新今年兩會的提案之一,就是關於建立國家閱讀節,推進教育公平的提案。他解釋道:「閱讀是教育公平最有效、最廉價、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近幾年來,朱永新調研了數百所農村學校,他發現:農村中小學的學校圖書館建設非常糟糕。「首先,絕大部分學校沒有像樣的圖書館,即使有圖書室,圖書也沒有合理的安排,有的書根本不適合相應年齡段的孩子閱讀;其次,很多學校圖書館很少開放,有的每天放學以後開放時間短,學生沒有辦法充分的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學習;再次,很多學校沒有專業圖書管理員;最後,信息化的、網絡化的圖書資源,少之又少。」
鑑於此,朱永新提出在「十四五」期間,應該出臺國家的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工程,當像抓「營養午餐」建設一樣,對農村中小學的圖書館進行標準化的改造。「我們不僅僅需要營養午餐,我們同樣需要精神正餐」。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