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趙子龍跟嫦娥姐姐同病相憐

2021-02-23 田鈍講古


課堂上,講「五嶽」,為了方便孩子們記憶「南嶽衡山」與「北嶽恆山」,不至於混淆,跟他們講了個他們熟悉的古代人物。在《三國演義》中,有個大帥哥,只要出場,常常會大喊一聲,自報名號:「我乃常山趙子龍也!」常山趙子龍,那真是如雷貫耳了。那麼,這個常山,在哪裡呢?

原來啊,這個常山,就是恆山。只是因為漢文帝名字叫劉恆,為了避諱,恆山就改成了常山。《說文解字》云:「恆者,常也。」也算是說得過去。與此同時,有種中草藥,叫恆山的,也被強行改名為「常山」。到了漢代滅亡後,劉家不再是皇帝了,常山才又得恢復原名。南朝謝靈運的《遊名山志》中,記錄有「橫陽(今浙江平陽)諸山,草多恆山。」是用中草藥「恆山」的本名。不過,直到現在,中草藥「恆山」「常山」這兩個名字都有人在用,用的最多、更為人熟知的,竟然還是「常山」。

 

趙子龍是北方人,原名「恆山」的「常山」是他籍貫,這樣一聯想。北嶽恆山的「恆」,自然就再也不會與南嶽衡山的「衡」,混淆在一起了。


不過,趙子龍自報的籍貫,並非狹義的恆山這座名山。而是一個很大的區域——恆山郡。西漢初年,設恆山郡。恆山郡很大,西鄰巍巍太行,北至北嶽恆山,南到內丘,東起趙縣。漢文帝劉恆即位後,為了避諱,恆山郡改名為了常山郡。

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即位建立東漢的地方,就在常山郡東南。

因劉秀的原因,常山郡又升了一格,成為常山國,有王封在此。「國」和郡同級,但因為有宗王的存在,級別又略高於郡。

在常山國內,轄有一個著名的縣——真定。趙雲,就是常山真定人。

那麼,趙云為什麼不自稱「真定趙子龍」呢?

常山是郡(國),叫出去大氣。如果名號前加個縣名,就顯得不那麼大氣。而且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真定。

就比如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的人,出了浙江,得說自己是浙江人,或者說溫州人(溫州也就是這三十年才聲名大噪),不好說平陽人一樣,因為很少有人知道平陽縣的說。

從小為了不讓兒子芃芃忘了自己的根,我經常跟他強調「鳳灣老家」,讓他知道自己是鳳灣村人。在芃芃讀一年級的暑假,帶他去西北遊學。在甘肅的時候,有位遊人可能覺得芃芃很可愛吧,就問他是哪裡人?芃芃回答:「鳳灣人。」那位遊人聽了自然是一臉懵圈。哈哈!之後,我專門寫了一首打油詩《小兒答人問》,以記錄此趣事:

騎著白馬的大帥哥趙子龍,走到哪裡,都把常山掛在嘴裡。以至於我們一說趙子龍,往往下意識地就脫口而出「常山趙子龍」,堪稱是家喻戶曉了。可能是因為趙雲歐巴實在是太帥了,近些年就被韓國一些磚家給盯上了,他們弄出一大堆「證據」,硬是證明趙雲並非中國的常山人,而是韓國人云雲。哦哦哦,真活久見了,原先常山趙子龍是韓國人思密達!

前面說到,中草藥「恆山」因為犯了皇帝老兒名的諱,就被強行改成了「常山」。薯蕷,這名字還是很不錯的,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那麼,為什麼還會取「山藥」這樣俗氣的名字呢?原來,「薯蕷」的「蕷」與唐代宗「李豫」的「蕷」字同音,便是犯了諱,所以就被改名成了「薯藥」。後來,因為「薯」又與宋英宗「趙曙」的「曙」同音,再次犯了諱,「雙」被改名,成了「山藥」。

薯 蕷

薯蕷的塊莖就是常見中藥「懷山藥」,可供蔬食。

好嘛,一個植物藥材,因為兩個皇帝,被迫改了兩次名,改得面目全非。我覺得薯蕷要是有知,可以哭暈在廁所了!中藥「恆山」的「恆」,與皇帝「劉恆」的「恆」同名,改了,也沒話說。但如果只是同音,就得改,那是真鬱悶。可你還別說,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在古代實在是太常見了。說同病相憐好像有點不對,趙子龍只是籍貫犯了漢文帝劉恆的諱,地名被改了。這位因為犯了漢文帝劉恆的諱,改的可是自己的名字。這位就是現在大家都熟悉的,二師兄最喜歡的嫦娥姐姐了。


 

嫦娥故事最初出現在商朝時期的《歸藏》。據秦簡載:「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奔月而攴佔。』此見於傳本《歸藏》之辭。」因為在上古,並沒有「娥」字,以「我」為通假字,後來覺得很是不便,才在「我」邊上加個「女」,新造了「娥」字;同樣,古代也沒有「姮」字,以「恆」通假,後來才新造了「姮」字。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託與妲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藥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欲配飛升之藥,重回人間焉。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於月圓之日與羿會於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

 

《淮南鴻烈集解》引莊達吉云:「姮娥,諸本皆作恆,唯《意林》作姮,《文選》注引此作常,淮王當諱恆,不應作恆,疑《意林》是也。漢文帝名恆,故諱之,知姮娥作恆娥,而恆亦即常之意。」反正事實是,到了漢文帝劉恆即位後,不管是「恆娥」還是「姮娥」,都不行。因為「恆娥」的「恆」名同,「姮娥」的「姮」音同,所以姮娥姐姐就只能改名為「嫦娥」了。

 

以至於後世的人們,絕大多數隻知「嫦娥奔月」,不知原先是「姮娥奔月」了。就好像只知「常山趙子龍」,而不知是「恆山趙子龍」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常山趙子龍與嫦娥姐姐是不是同病相憐了呢?

 

若打賞請隨意,能轉發更給力!

相關焦點

  •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常山在哪?
    張飛的四弟趙雲出場,也會大喊一聲:我乃常山趙子龍也!趙子龍幾乎是和常山捆綁式出現在歷史舞臺的。常山在哪,又擁有怎麼樣與眾不同的歷史呢?秦朝時,常山屬巨鹿郡,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大破秦軍封神的地方。西漢初年,分巨鹿郡之一部,設恆山郡。可是,漢文帝劉恆繼位後,恆山郡名就犯了聖諱。恆者,常也,就更名為常山郡。
  • 「常山趙子龍」還是「石家莊趙子龍」
    在三國演義中,通常向敵將通名為 「常山趙子龍」的趙雲,與張燕一樣,都是常山國真定縣。再往上追溯的話,秦末漢初在嶺南之地建立「南越國」的趙陀,同樣也是真定人。理清這一切後我們知道了,真定(正定)的歷史地位,大部分是在滹沱河北岸築就的,但大家喜歡的趙雲,按屬地化原則的話,還真如網絡調侃的那樣是「石家莊趙子龍」。好吧,我承認,這種叫法我個人也接受不了。好在正定當下在行政上歸屬於石家莊,這座省會城市看起來也不好意思跟自己下屬的一個縣,去爭奪這位三國名人的歸屬。
  • 常山趙子龍在此!誰敢來挑戰?
    如果在三國眾多名將中選一位在後世人氣最旺之人,此人也許不是關羽也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趙子龍,這個原因很多比如白馬銀槍,武藝超群,義膽忠心等等,趙雲在後世粉絲很多可以說是圈粉無數,但是也許你了解趙雲的渠道更多的是來源於影視劇
  • 歷史解密 || 常山趙子龍為何被稱為蜀國唯一完美無缺的將軍?
    萬軍叢中,一位白盔白甲,白衣白袍的驍勇將軍,騎著一匹白馬,鮮血染紅了戰袍,染紅了戰馬,他左突右殺,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這就是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與曹軍廝殺的慘烈場景,被世人嘆曰:「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趙子龍生於常山,是現在的河北保定大茂山,大茂山也是古代北嶽恆山,為避諱皇帝的名字,所以才改為常山,這裡是趙子龍的家鄉。
  • 徐冬冬版常山趙子龍,別看她只是反串角色,還真就演出了神韻了
    近日,知名影視演員徐冬冬出演了一部影視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劇中所飾演的是常山趙子龍,雖然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徐冬冬的,但是想必很多人都無法把趙子龍跟徐冬冬聯想在一起吧?很顯然,對於出演趙子龍的徐冬冬來說,那肯定也就是反串角色了。
  • 常山趙子龍:人品武藝 天下無雙
    趙雲字子龍,冀州常山國真定縣人氏(今河北正定縣),他的名字是從鼎鼎有名《易經》的第一上上卦乾卦中「雲從龍風從虎」的文句得來。意為「龍騰要起雲,虎嘯要生風」。常比喻明君與賢臣相互吸引。 另外他「身高八尺,姿顏雄偉」。古代一尺=24釐米,通過計算趙雲的身高在今天就是1米92。
  • 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張飛自稱燕人張翼德,關羽的自稱是什麼?
    演義裡五虎上將五人武力雖然相差不大,但是性格卻是各不相同,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五虎上將大概可以這麼說:關羽傲,張飛暴,馬超狂,趙雲猛,黃忠勇;五人之中趙雲張飛和關羽三人無論是對敵或是其他場合時喜歡自稱:趙雲自稱常山趙子龍
  • 蜀國名將常山趙子龍之死
    趙子龍,本是常山真定人。其身高八尺餘,個性寬和,武藝高超,擅長使用長槍,富有領導力。袁紹和公孫瓚對陣於北方時,趙雲率領義軍投奔公孫瓚。當時劉備在公孫瓚旗下,對於趙雲的為人處世特別欣賞。趙雲和劉備也意氣相投,結為至交,最後趙雲投靠了劉備,成為了劉備手下的一員大將。
  • 【熱劇】《武神趙子龍》的新境界 ——觀看發人深省的《武神趙子龍》,趙子龍老家常山古郡(今石家莊地區)的權威專家有話說
    遺憾的是,生於石家莊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除卻「長坂坡救阿鬥」的場景外,其餘的情節則顯得默默蒼白。社會人群中六十歲以上的「三國迷」們,談吐最多的是「桃園三兄弟」,和羽扇綸巾的「臥龍諸葛」,而對加盟「四弟」的白衣將軍趙子龍卻是欲談莫言,「三國類戲曲」中也是寥寥數筆帶過。如何塑造一個有血有肉的趙子龍,引起了永樂影視的密切關注。
  • 「吾乃常山趙子龍也」聽起來霸氣無雙,卻是個錯誤!古人的名與字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我覺得最霸氣無雙的一段莫過於趙云為救阿鬥,於敵陣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最後喊出一句「吾乃常山趙子龍也」,盪氣迴腸,令人神往。然而電視劇只是為了讓人矚目,真實情況是,趙子龍不可能說出這麼沒水平的一句話。五虎上將趙雲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
  • 《趙子龍傳說》系列故事——趙子龍出生與滹沱河改道
    說起趙雲,趙子龍,大家都知道是常山真定人,也就是現在的正定縣。這是由於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上這麼說的,遺憾的是沒說清具體出生在那個村。那麼趙子龍究竟出生在那裡呢?今天講的這個傳說,正好填補了這項空白。傳承人劉夫海在趙雲廟前跟遊客講述趙子龍傳說據傳說,趙子龍的祖籍是在遼西,他爺爺文韜武略,很有才幹,就是不想做官。
  • 把常山趙子龍變成石家莊趙子龍的時間機器,將帶你穿越到史前時代
    ——《時間機器》01 常山趙子龍與石家莊趙子龍要不是新年伊始的這場疫情把石家莊拉進了決賽圈,相信很多南方網友根本沒聽過石家莊這個名字。不過,雖然石家莊是國內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但如果提到這樣一個關於石家莊的梗,一定能讓你會心一笑:在《三國演義》原著裡,趙雲策馬提槍,對著來將大喝一聲:「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別提多帶勁了。
  • 古有常山趙子龍,今有雷神山趙子龍
    趙子龍是武漢大學圖書館的一名館員,今年剛滿31歲,還沒有成家。趙子龍捲發,身材微胖,整天樂呵呵,在單位好人緣,人稱「靈活的小胖」。 趙子龍 以前,趙子龍朋友圈曬的是廚藝、是美食;現在,趙子龍朋友圈曬的,是來自天南海北的物資——百雀羚送來的2億元物資,潘基文基金會捐贈的物資
  •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翼德,為啥關羽自報家門卻只用2字?
    我乃常山趙子龍,我乃燕人張翼德,為啥關羽自報家門卻只用2字?
  • 常山趙子龍在長坂坡殺出重圍的武器:孔雀翎和長生劍
    眾視之,乃常山趙子龍也。孔明曰:「吾自平蠻回都,馬孟起因病身故,子甚惜之,以為折其右臂也。今將軍年紀已高,但恐稍有參差,動搖一世之英名,減卻西蜀之銳氣也。」子龍歷聲曰:「吾自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遲,遇敵則先。大丈夫得死於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願為前部先鋒」孔明再三苦勸不從。於龍曰:「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於階下!」
  • 三國第一武將,五虎上將,常山趙子龍到底是怎麼死的?
    常山趙子龍之死,有三種說法,我將其分為民間傳說、正史記載、神話故事三類,接下來呢,咱們就好好的分析一下。民間傳說民間傳言,趙雲乃是上界燈籠星轉世,他武藝高強,身經百戰之下卻從來沒有過一點傷痕,據傳趙子龍一生之中百戰不敗,故被稱為「常勝將軍」。
  • 趙子龍能召喚死人?這個網大真敢拍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一戰而天下知,陣斬曹操手下大將50餘名,單騎救主更是美談。這樣的英雄形象當然是影視作品所鍾愛的,相關的作品並不鮮見。近日一部網絡電影,說得也是趙子龍的故事,名字也就叫《趙子龍》。
  • 電影《趙子龍》定檔11月29日 賀軍翔出演趙子龍英氣無雙
    三國鼎立之下,湧現出無數英雄好漢,常山趙子龍便是其中之一。歷史上,趙子龍因出色的戰績素有「常勝將軍」的美譽,更因忠肝義膽、心懷蒼生的高尚人格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以其為藍本創作的古裝動作電影《趙子龍》定檔11月29日,強勢登陸愛奇藝!影片由著名演員賀軍翔領銜主演,金牌導演羅樂執導。家喻戶曉的經典歷史故事,被實力電影班底再次搬上熒幕會為觀眾帶來怎樣的驚喜,十分令人期待!
  • 《武神趙子龍》: 紮實的創作 立體的形象(756期)
    既熟悉又陌生的趙子龍稍有中國文化常識的人,對趙雲趙子龍這個名字都不會太陌生,《三國演義》等作品對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等神勇無比的故事渲染不少,在無數讀者和觀眾心目中樹立起趙雲的偉岸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趙雲趙子龍是個熟悉的名字。
  • 武神趙子龍第27-28集劇情介紹
    出於私心,他將夏侯輕衣派去幽州,囑咐她將趙子龍帶回常山。  輕衣不知父親是何居心,只當是子龍的才能被賞識,便力勸子龍跟著自己回常山。公孫瓚的心胸狹隘和目光短淺在此前兩次戰役中可見一斑,劉備也曾提醒過子龍,公孫瓚並非明主。加上回常山可以離輕衣更近,子龍的心裡開始動搖。  他找柳慎和趙拾妹商量,拾妹也認為公孫瓚並不可靠,表示回到家鄉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