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圈
力量訓練 一直是大家忠愛的項目
而 器械訓練 又是力量訓練中大家喜歡的動作!
但是力量訓練雖好,卻不能過「量」練習!
這裡的「量」
—— 指的就是適合自己的訓練重量!
如果訓練重量選擇不當,強行逞能
不僅達不到想要的訓練效果
還會損傷自己的身體,甚至危及生命~
比如,像下面這位小夥這樣: 由於臥推選擇了不恰當的「大重量」,當臥推到達頂點時,槓鈴滑落狠狠砸在了胸口!
雖然後來他勉強起身,還走了兩步,但是幾秒後,他重重倒地不省人事!
據報導,這位小夥臥推的重量是100KG,算一般人舉不起的超大重量!而且據目擊者推測,他的臥推握法可能也有不當,空握導致了突然手滑。
被100KG的槓鈴砸到 ,然後昏迷倒地, 對身體的損害有多大可想而知…
究其背後的根本原因
其實是 選擇了不適合自己訓練的大重量!
有數據顯示
健身中由於力量運量負載過重
導致的死傷案例國內國外都很多!
尤其在喜歡挑戰的國外
肌肉男們的危險案例更多!
在健身力量動作中盲目加大重量
以及動作不正確
所導致的危險例例皆是!
盲目衝擊大重量
沒有科學的指導在身邊,真的很危險!
力量動作
還是量力而行身體更安全!
練對了是健身,練錯了就是不要命了
希望所有看到這些照片的健身小夥伴
一定要引以為戒!
在「加重量」方面,千萬不要逞強!
看到這小夥伴們可能就要問了:
那麼在力量訓練時,加多少重量是合適的?
如何根據自身的條件去調整重量?
嘿,七七當然不讓讓大家帶著疑問了!
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下:
力量訓練的重量選擇法則!
首先力量訓練是健身所必須的,和有氧訓練消耗脂肪不同,力量訓練能幫助人體打造更優美的線條!尤其人體 30歲以後肌肉易流失、難生長 ,更應該加強力量訓練。
合理安排力量訓練,應該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① 負荷強度
② 反覆次數練
③ 間隔時間
1、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重量?
負重訓練,一定要做到動作標準其次選擇合適自己的重量:選擇10-15RM的重量為自己的適宜重量 (需自測:一個動作進行10-15次力竭時的重量,就是一個人的最佳增肌重量) 。
在測試出最佳增肌重量後,每個動作進行3-4組訓練,可以達到訓練的最佳效果。
2、力量訓練怎樣安排不同動作?
進行力量訓練,每次進行4-6個的肌群聯合訓練更好,每個目標肌群的訓練容量為20-25次比較適宜。
可組合練習: 深蹲、分腿蹲、山羊挺身;曲臂伸、彎舉、臥推、推舉、俯身划船、引體向上等。
3、頻道訓練不好!怎樣安排訓練頻率?
接連每天都進行力量訓練,其實整體效果並不好,因為肌肉的生長與恢復是需要間隔時間的。
大肌群為: 胸肌、背肌、臀部、大腿肌群,需要3天左右的恢復期間。
小肌群為: 手臂、肩部、小腿、腹肌肌群,需要2天左右的恢復時間。
大家一定要根據這三點選擇
去安排自己的力量訓練哦
不喜歡器械訓練的小夥伴
還可以試試下面的徒手力量訓練動作!
各個動作都能讓身體燃脂塑形,力量暴增!
動作很累,要堅持哦~
動作一:動態平板支撐(15-20次)
俯身,雙臂屈肘位於肩部下方支撐在瑜伽墊上,背部挺直,核心收緊,雙腿向後伸直。
保持身體穩定不要晃動,繃緊整個身體,然後慢慢屈膝,使膝蓋點地後再向上抬起。
動作二:貓式伸展(15-20次)
俯身,雙臂伸直位於肩部下方支撐身體,手肘微屈,雙膝微微分開跪地,呼氣低頭,向上拱起背部,並感受背部的牽拉感。
然後呼氣抬頭,使胸部下沉到最低點,並感受腹部的牽拉感。
動作三:簡化側支撐(雙側各30-45秒)
側撐在瑜伽墊上,下側手臂屈肘支撐身體,上側手叉腰,背部挺直,核心收緊,下側腿屈膝,膝蓋支撐身體,上側腿伸直,腳點地使整個身體從側面看呈一條直線,保持動作,繃緊整個身體,保持均勻呼吸。
動作四:跪姿鳥式伸展(雙側各15-20次)
側臥在瑜伽墊上,對側膝蓋與手著地支撐身體,手肘微屈,另一側腿屈膝收於胸前,另一側手臂屈肘同樣收於胸前,保持身體穩定,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塌腰。
同時向遠處伸展非支撐腿與手臂。
動作五:俯臥兩頭起(15-20次)
俯臥趴在瑜伽墊上,腹部以及大腿貼緊墊子表面,雙臂向上舉過頭頂,保持腹部及髖部貼地,向上挺起上半身與雙腿,至動作頂點。
然後在此基礎上雙臂與雙腿同時向兩側打開,頂點稍停,收回雙腿與雙臂,然後再反方向還原至趴在瑜伽墊上。
每組動作間休息30秒左右,每次3-5組,在餐後與睡前各1小時的時間段內完成更好哦
最後叮囑:千萬不要盲目加重量!
身體安全最重要!
你力量訓練最大加多大重量?
有發生過危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