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突然死去,全世界開始愛你了。」
只要一提到這句話,人們很快會聯想到因網絡暴力而自殺的XX明星。
離我們最近的,便是去年轟動娛樂圈的雪莉。
2019年10月14日,雪莉在家中結束了她25歲年輕的生命。
那一天,她原本應該出現在《惡評之夜》第19期的錄製現場,直面惡評和爭議。
然而,她卻選擇了死亡,逃離了這個充滿暴力和偏見的世界。
那一天,韓網不斷Push著有關雪莉的新聞,直到她死亡的噩耗成為既定事實。
當初對她惡語相向的那些施暴者好像一夜之間消失了,轉而變換成「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諸如此類的話,情緒化地傳布全網。
彼時,一部分人的良心似乎在悲劇的震懾下被喚醒了。
3月29日,恰逢雪莉26歲誕辰,很多人在悼念她的時候被她的良善所感動。
一位韓國網友發帖:「兩天前,收到來自天上的星星雪莉的快遞,這不禁讓人心情沉重下來。」
原來是雪莉生前在《真理商店》節目中參與的衛生巾支援事業——
為低收入層女性捐獻的女性用品,包括衛生巾、衛生內褲、熱敷貼。
還有比學校的性教育更有用的性教育手冊。
對於不是長期關注雪莉的人,想必可能是第一次知道雪莉生前一直在做女性公益。
儘管如此,人們感謝這位年輕的女孩把善意留給這個世界。
可是,雪莉之死並沒有讓惡評徹底停止,女性仍然沒有實現穿衣自由,也很少有人去真正反思雪莉之死的根本原因。
有人說是抑鬱症導致,有人猜測是因為網絡暴力,還有人認為與韓國SM脫不了干係。
那麼,讓雪莉選擇自殺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目前尚未有證據可以判定,但在雪莉去世不久,她的經紀人就向警方透露雪莉生前確實患有重度抑鬱症。
有心的網友翻出她生前參加的節目,不難發現:即使雪莉面帶微笑對著鏡頭的,可她悄悄擦拭鼻尖的動作暴露了她心中的難過;即使節目配上歡快輕鬆的音樂,但不難聽出雪莉強忍的哽咽和心中的悲傷。
更有節目中,雪莉被問及如何面對網絡爭議時,她坦言:「感覺很多人唯獨對我戴著有色眼鏡,所以還是很難過。」並表示自己已經為此有所改變了。
我們知道雪莉抑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生前飽受了各種非議。
而在眾多爭議當中,雪莉因對「No Bra」身體力行而被網絡暴力所裹挾,甚至摧毀。
2015年,隨著雪莉從偶像團體f(x)退出後單飛,她極力想擺脫甜美的人設,開始變得性感奔放。
她脫下「完美偶像」這件不適合自己的衣服,也脫下了束縛身體的內衣。
但同時,她的缺點在網絡的無限放大下,擾亂了韓國娛樂工業體系的秩序,引發了消費娛樂文化的大眾的不快。
惡評如潮水般不斷地向她湧來,而她變本加厲地展露鋒芒去應對。
這不僅使她處於輿論的中心,更讓這種不懂圓滑的表達像箭一般射出去又反彈回自身。
有一次,雪莉參加了由JTBC電視臺製作的綜藝節目《惡評之夜》,第一集解釋自己為何走上「No Bra」之路:
「這難道不是個人自由嗎?胸罩本身對健康不好,因為有鋼圈,錯誤使用會引發消化不良。所以,我是為了舒適而選擇不佩戴,也覺得那樣其實也很美,自由而又自然的美感……我覺得胸罩對於我來說只是飾品而已。對哪種衣服適合就戴,不適合就不戴……」
毫不客氣地說,雪莉談到的自由在東亞國家中難以實現。
在由男性主導的文化中,乳房要麼作為新生嬰兒唯一的營養來源,得到整個人類對母乳和母乳餵養的禮讚,要麼將其色情化,使之成為性玩具,任人擺弄和談論。
就像女權主義作家傑梅因·格裡爾在她的《女太監》一書中指出:
「一對豐滿的乳房實際上是套在女性脖子上的磨盤,是沉重的負擔……沒用的時候(即不哺乳的時候)才會受到寵愛。一旦失去光澤,變得松垮乾癟,就會成為被厭惡的對象。它們似乎不是女性的人體器官,更像是懸掛在她們脖子周圍的誘餌,像油灰一樣任人揉捏、扭曲。」
而且,不管是情慾性的袒胸,還是哺乳性的露乳,只要是赤裸上身,都讓女性感到羞恥。
因此,雪莉在個人社交平臺上上傳的不穿內衣的照片,以及讓人產生性聯想的圖片,這觸犯了男權社會下女性禁忌的行為是令人感到羞恥的。
也許在她看來,她只不過想做回真實的自己。
但可惜,她出生在韓國,韓國保守的社會風氣容納不下雪莉的「真」。
同時,父權社會下的厭女文化,讓人們陷入對雪莉「怪異」一面的厭惡,拒絕認識真實的她。
因為她挑戰了社會禁忌,她追求的自我是反主流式的,她的自我表達是無所畏懼的,而僅憑一己之力,越是反抗惡評,越會被惡評擊中。
於是,雪莉在語言暴力的攻擊下漸漸喪失對自我的肯定。
最終,雪莉用死亡去抗爭。
在人們痛惜她的離開之餘,覺得她美麗而不夠堅強。
但恰恰,敢於與世訣別是她最後的勇敢。
如今回看,雪莉其實並無心要推動女性解放,她只是直率地去那樣做而已。
但儘管如此,她單純的個人行為確實帶動了韓國女性後來發起的「No-Bra Movement」,成為「No-Bra Movement」的領袖。
她一直為做自己而努力,為做一個自由的女性而努力著。
如今,雖然雪莉之死沒能真正實現「No Bra」,但至少她告訴我們穿不穿Bra是女性的自由。
因為Bra象徵著保守的父權社會束縛女性的符號,是賦予女性的一道性別價值枷鎖。
當佩戴Bra成為了一種規訓,這就讓很多人忘記Bra的本質功能——保護胸部。
而如今,科技和時尚的發展,為我們迎來一個摒棄各種束縛的時代,乳房和它們的主人享有比過去更多的自由,乳房的意義和用途,就只能有它們的主人來決定。
現在,是時候以自由而坦率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身體,擺脫胸罩的束縛。
一旦打破大眾傳媒營造的美麗虛幻的女性形象而使之真實起來,在公共場合坦然哺乳,關注乳房健康,自由而真實的女性就會誕生。
所以,我們要追求女性的自由,那就從身體自由開始。
文 | 曉慧
圖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