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吃甜食不刷牙會蛀牙?為什麼含氟牙膏可以預防蛀牙?」在2020年江蘇省中學實驗教學說課比賽中,33歲的徐州市沛縣歌風中學高一化學教師寧雪婷帶領學生動手實踐,藉助一套自主創新的化學實驗裝置對沉澱的轉化進行探究。憑藉突出的創新性,寧雪婷獲得省賽高中化學組第一名。隨後,她被選送參加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舉辦的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現場展示,獲得「2020年度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能手」稱號。
「有課就讓我上!」
2013年,寧雪婷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進入歌風中學擔任高一化學教師。初入職,寧雪婷常常困惑:「知識點的把握、課堂的風格和節奏、班級的管理,各種問題紛至沓來。」工作的前兩年,她不敢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第三年,一位和她同時期進校的老師在市級比賽中獲獎,給她帶來極大震動:「非進即退,我不能原地徘徊!」
此後,寧雪婷開始積極參加校級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比武等各類賽課活動,並暗下決心,每節課都要以賽課的狀態打磨好。化學學科組教師王慧最先發現寧雪婷的轉變:「一般小年輕不願意上研究課、優質課和公開課,因為打磨一節課要花很長時間。但小寧不同,她總說『有課就讓我上!』」
主動尋求上課機會,寧雪婷憑的是不服輸勁頭;而在反反覆覆的磨課中,她的信念很簡單:沒有磨課的痛苦,就沒有成長的快樂。「每次磨課至少用一個星期時間,一遍遍修改PPT、琢磨教學方式,然後請教研組長和老教師指導,請同事看看還有哪些需要改進。」寧雪婷說,校內賽課和打磨教學雙管齊下,她感受到了「拔節」式成長。
從那時開始,寧雪婷開始在校內比賽中嶄露頭角。她連續4年參加學校青年教師比武大賽,第一年拿了二等獎,此後3年都獲得一等獎。在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中,寧雪婷以黑馬之姿闖入評委視野,先後獲得徐州市賽一等獎、省賽一等獎,最後以省高中化學組第一名的成績挺進全國決賽。
「精專勤勉是她成功的『鑰匙』」
榮獲「2020年度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能手」稱號,寧雪婷認為「幸運居多」。在同事們看來,認真和勤勉是寧雪婷的制勝之道。歌風中學教師王一林曾是寧雪婷高三班主任,一路瞧著這個小姑娘成長為他的同事:「精專勤勉是她成功的『鑰匙』。」
寧雪婷參加全國比賽的過程一波三折,也是這把「鑰匙」的生動註解。
最開始,學校化學試劑和儀器不足,為了做好沉澱實驗,寧雪婷克服重重困難多方借取。而後,為了選取最好的沉澱效果,她將數十組試劑匯集研究,一一比對,教學用具擺了滿滿一桌。寧雪婷發現溶液種類較多,常用的試管不是做沉澱對比觀察的最佳選擇。她茶飯不思,反覆掂量。一天,突然迸發靈感,何不將試管自製成類似醫用輸液管的裝置?有了稱手的教具,寧雪婷還是沒有停止思考。當發現自製實驗儀器不可循環利用後,她聽取其他老師意見,定製了玻璃導管和玻璃滴壺,讓儀器不僅可清洗,還更美觀。
整個暑假,寧雪婷一個人泡在沒有空調的實驗室裡,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假期裡我有時會來學校,每次來,小寧老師都在。」王慧感慨地說。
寧雪婷把握住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機遇,憑藉新穎的實驗課題、自主設計的創新實驗儀器、直觀鮮明的實驗效果和流暢精彩的講授,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三十而「立」
有人說,教師有「七年之癢」。摘掉新教師的帽子,專業提升漸漸乏力,職業倦怠慢慢作祟……寧雪婷認為,教師「七年之癢」不是魔咒,而是警示。「30歲正是教師的黃金年齡,是提升自己的好時候。都說三十而立,作為青年老師,要有所追求。」寧雪婷說,「要站穩自己的課堂,讓教學質量立得住,師德師風立得住。」
在學生們看來,小寧老師就像一位魔術師,深奧的化學知識在她的講述下顯得「平易近人」。複雜的化學反應和枯燥的化學式,寧老師編撰簡短押韻的口訣;講授葡萄糖時,寧老師從口袋裡「變」出一個柿餅,上面覆蓋的白霜就是葡萄糖和果糖的乾燥結晶體;為了讓學生深刻感受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寧雪婷買來銀耳、冰糖,當堂檢測其中二氧化硫含量,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應對含量超標……
「現在的孩子不愛聽說教,他們會觀察老師做什麼,怎麼做。」寧雪婷努力探求「新時代智慧型班主任的模樣」。一片紙屑落在地上,她會彎腰撿起,學生們看在眼裡,久而久之,教室地面總是乾乾淨淨;學優生和學困生犯錯,寧雪婷一視同仁;面對容易緊張的內向孩子,寧雪婷私下裡溫柔溝通,不斷給予鼓勵和表揚……劉曉霞是寧雪婷的同事兼好友。她說:「班裡的孩子都把寧老師當大姐姐,她既有親和力,又有威嚴感。」
「把每一節課都上好,是我給自己定下的原則。」寧雪婷說,教師是一份良心活,對學生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言傳身教,把認真嚴謹的習慣和端正踏實的態度帶給孩子。「這是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能帶給學生的最好禮物。」(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李大林 通訊員 湯文清 曹衛國)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